徽州散记(2)

闲云野鹤

<h3>徽州,不得不看的是代表封建礼教伦理文化的棠樾牌坊群和祠堂,它是全国最大的牌坊群,七座牌坊蜿蜒排开,矗立在棠樾村头,皆为聚居在棠樾的鲍氏家族所建,前后相隔四百多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贞节牌坊对于现代人已经是个玩笑而已,当时的女人如果改嫁的话,需要让邻里族人唾骂着经过这七道牌才能嫁人, “忠孝节义”是儒家礼教伦理的精髓,到了“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朱理学也走到尽头,中庸也走至极端,近代的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鲁讯愤书笔伐吃人的封建礼教,也许是孔老夫子始料未及的。任何学说的兴起都是有当时的历史原因,孔子学说起于礼崩乐坏、烽烟四起、欲望横流、思想多元的春秋时代,中国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后,儒家学说和封建伦理对于维护“人治”的封建王朝的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克己服礼、齐家修国平天下的社会系统往往是建立在忽视个性的基础上的,就象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最大特点是先有大框架结构再内分小单元一样。</h3><div>儒家文化向来重视道德的教育,即使是统治阶级也是讲究修身养性,做到外王内圣,当然如果经念歪了,不修身不内圣,其结果便是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的灭亡。道家的始祖老子,是反对经世的儒家文化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恬淡无为的道家周易文化显得睿智而深远,阴阳交替,阴阳互根,泰极否来,否极泰来,就象现在这徽州文化热一样腐朽又变神奇。</div><div>与道家无为相反,儒家文化学说显然更加有现实意义,抛弃其中的糟粕,儒家伦理文化在人格道德伦理上并不是一无是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如果没有约束人行为的道德规范,即便是民主法制社会最终也会走向堕落。</div><div>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了,传统中国文化就象孔雀东南飞里云:“人贱物亦卑,不足遗后人”,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传统中国文化、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反而比我们更加浓烈。</div><div>如今的徽州已经不闭塞,到处是新修的环山公路,到处是新开发的旅游事业,和山外面一样经常也能看见八荣八耻的广告宣传语,徽州市如今改成了黄山市,名声是响了,历史文化内涵却淡了,汪导每每和我们讲到这里总是有些感伤。这也是我在文章中反复用徽州这个词的重要原因。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望着清澈的溪流里零星的塑料袋我的心情不禁忧郁起来…</div><div>宏村西递古村落是目前古徽州地区保存得最为完整最具有代表效的徽派建筑群。它就像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梦,在都市的喧嚣之外,在皖南古徽州的清澈之中,向人们呈现一种宁静悠远朴素的民间生活,那样一个青山碧水里藏了多少中国的过去?农耕文明、礼教、天人合一的生态里,一幅幅徽式山村的水墨画残留其间……</div><div>在我的脑海中,徽州只有那么几种简单的色彩,白墙黛瓦,有些泛黄斑斑的墙上染上了各种泼墨,在那些自己家的院落里开着那翠绿嫩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颤动着,开在清风明月中熏染着游人,让我真正感动的并不是那些徽派建筑奇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而是那冷僻曲巷深处墙角的班驳苔藓、高高院墙下水沟里下疯长的水草、那虚掩着柴扉荒芜的后院里寂寞的黄花、那柴扉院墙上缠绕的枯藤和垂挂的翠绿的蔓萝。只有它们还在年复一年寂寞地守望着过去的往事。我望着那荒芜的院落里寂寞的油菜花感慨不已,过不了多久,皖南徽州大地上漫山野的黄色就要退去,只剩下单调的浓绿浅青了,明年这个时节,这金黄馥郁的油菜花依然回来,只是人也许不是现在的人了,感伤的情绪不由涌上我的心头。</div><div>在记忆中最让我留恋不忘的是宏村西递民居厅堂内很有特色的陈设,条案上正中通常摆着自鸣钟,钟的左边摆着古瓷瓶,右边摆着精致的木雕底座镜子,古时称左为东,右为西,故又称东瓶西镜,东瓶西镜的摆设有很深的内涵,取“瓶镜”的谐音“平静。当时钟敲响时,这钟声和“瓶镜”的谐音连在一起,就是“终生平静”。对于徽州村落深深庭院里裹着小脚、格守着妇道、孤寂地做着针线活的女人——那些丈夫或儿子在外经商或做官的女人,这“终生平静”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亲人的平安健康顺利,决定着她们的命运。“终生平静”的钟声,悠悠地袅绕在深深的院墙里空旷的厅堂上,有多少牵肠挂肚的思念,有多少情真意切的眷恋啊。</div><h3>我衷心祝愿徽州的山水、徽州的古老村落和徽州的人“终生平静”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