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1, 1, 1);">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和场又叫冷水场。它曾经是十里八乡的货贸物资中心集散地,逢三六九日赶场。它南北走向,似一条苏醒之龙,顺卧在西靠中樑山脉和东邻仁家岩的丘陵地带的山岗上。一条河发源于西端中樑山脉尖刀山麓水口山经玉清寺慢慢流到人和场的姜家岩下,取名“老深塘”;另一条河发源东北方双山顺冬瓜山西背轻轻地流到老场口形成“上堰”。从两旁山岭流下的水形成了东西河流,它们是人和场人的母亲河。街上为北高南低走势,从南向北称下街中街上街和老场,以铺、店、馆、学校、医院为主;东边有后街,西边有前街,呈西高东低之态,以庙、宫、院、花苑、坊、吊角楼、巷,排水沟为主;纵横交错,整条街为典型的完整的巴渝古镇建筑风格。据老人讲:人和场原叫冷水场来历有一个神奇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先生追寻风水,为独桥子驿站刘姓人家不贪过路人一年前丢包财宝的善良朴实精神所感动;感恩即将风水宝地冷水Y赐予于刘姓之家。从此刘姓家族兴旺,高中举人,高官厚禄,富甲一方,名俱飞扬。从此,人们关注向往这块宝地,冷水场它始于明未清初的“先撤公明场后修冷水场”之策,繁荣富华于清,民国至解放后5O、6O年代初之时;于文革中后期逐渐衰朽、拆除于2OO8年左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原人和场中街的人和合作食店、人和街道工业手葫芦厂办公室、人和街道(古成江)缝纫社等地址,后面是关岳庙老旧址。最后等待拆除景象!</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王家妈在中街原人和场供销社五金商店门口的拆除现场碰上我。<br /><br /><br /></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家住在人和场二段七组276号。那里有我发小,有我的街坊邻居,人和场就是我的家!沧海横流,长大后下乡又长期在外工作,8O年代老人也随子搬家到大渡口大堰居住,平时难以回人和场探望。沧海桑田。仅管人和场不存在了,然而人和人仍犹在。一条人和场是一部历史,人和场的每一家人也是一部历史,而人和场的那一个个人,一件件物,一桩桩事,也许是还原人和场的真实历史故事的最好的记录。他们现在在哪里呢?我要找到他!她!它!!</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自从人和街拆除人走物散后,我就一直急急忙忙抓紧一切机会去寻找、拍照、记录人和场与人和人的那一瞬间。我忘不了它,我放不下它。魂牵梦绕,乡情不舍!他们是我的乡音,乡愁,乡念,更是我的父老乡亲!<br /><br /></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过去,如果你在涨水季节站在中街水巷子这口水井这儿,你会远远地看见云雾山九盘子的瀑布,那股流水好似直冲这口井。记得井上有一棵进出冷水场每一个场口的标志一一黄桷树。这口井,人和中街和下街的居民,不去“大水井”担水,都会来这里挑水吃。担水人来来往往,这条路人称水巷子。</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井黄桷树</p>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坊名人一巫志平之妻巫家妈 一问她人和场的那些人和事,她是那么得意自豪、一会儿挠头闭眼、一会儿一数一落、洒落风趣。</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坊一一巫家妈老公一郑伯阳。人和场名片。这是一个有文化,有认识、有修养的老人。他见证了解放前、后人和场演变、变化的全过程老人。他给我摆人和场那些掌故、往事一一独桥子驿站,响堂岩皇地、天葬坟奇闻、人和街边的那些桥、人和街内的那些庙、宫、那人和场周围的寺……有声有色,有情有理,有虚有实,人证物证仿佛一切都在眼前。还好他现场讲的冷水Y人和场掌故、故事,我们摄像录了音。有了它(他)也算对人和场有了另一种记忆。也对人和的人有了另一种交代。</font></b></h1> <p class="ql-block">人和水巷子</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人和街道办事处一一毛主席时期的一把手罗街长罗兴良。我记得,他穿的灰色的中山服,左侧上口袋插着一支英雄牌黑钢笔,银色笔头夹亮闪闪的,头戴黑色尼帽子的清瘦精干的干部形象。文革被”批斗”过。</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记得,那时侯居民参加工作、参军、上山下乡、街上治安巡夜、防火、防盗、防空、人民代表选举、拥军优属活动、居民吃水、划'清洁卫生群防群治区(如防鼠、种痘、瘟疫)支农抗旱、……这些事他都组织的好。我记得谁参军了、下乡了、进厂工作了,就会有组织的敲锣打鼓送喜报贴上家门口来了。一条街前呼后拥兴高彩烈、一条街都喜气冲天、一条街人都知道“光荣之家”了!看见他,想想当今那些”官老爷“的贪婪嘴脸、腐败行径,黑钱洋币、纸醉金迷、洋车洋房;再看见他,我们就会在他身上找到”父母官“的平凡影像;再看看他,你会在他眼睛里找到“人民公仆”的平民形象,再看见他,你一定会找到“为人民服务”的平常意义。它像一块横匾,又像一面锦旗,更像一句座佑铭,更像人和场的纪念碑。</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他站在家阳台上谦和地说,没有什么可照的哦,衣服也乱、胡子拉碴,不要商业宣传。我们说,我们只想见到、记住你这个人!因为你为大家做了太多太多的好事,大家真的感激你哟。</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在人和场寻找哪些人和事,偶见原人和派出所大门半开半掩着,内已无公安人员威仪气氛,只看见在庭院中庭走廊上有人静静地在打麻将牌。</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人和派出所刘所长;指导员刘延喜。他在我的印象是:穿着一身白色的公安服或蓝色的公安服,风纪扣上的鲜红色领章耀眼醒目;穿一双厚重的黑色大皮鞋,手里拿着公安工作皮包,经常出入在街巷的居民住户中。他组织管理的街上每户傍晚,轮流防火检查值日牌制度,下半夜每家轮流参加防偷防盗的巡逻,戒严活动、还有对那些被监管监督的坏人的治安管理,警民共管,政策很严,井井有条。哪有什么警匪一家,随手打骂逼供"坏人”之嫌!更没有什么欺压老百姓、红吃八方的丑恶行为!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是一个为大家服务、办事的户籍,公安,警察。他绝不会歪戴帽,斜穿衣!在任几十年期间,人和场的治安管理非常出色。那'时候居民中很少见打人、骂人、小偷、小摸的可耻之事。日嫖夜赌、毒黄枪支更是绝迹。一方清纯,八方安静。我在田坝一个朋友家找到了他。一见面,看不出什么警色、霸气、听不出那些官腔、那些神话! 他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公安负责人。</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的人和小学及初中部郑书记兼校长郑廷泉,那是文革到了197O年左右了,知识青年都下乡了,人和小学校和全国全市一样。仍处在停课或复课闹革命之中、学校留存着有十个年级的学生。新三届应上初中学生加7个年级的小学生,堆满了一个人和小学、堆满了一条街,有的学生超龄了(读初中三年级年龄己过)与(读小学六年级年龄已过),那时我们班就称人和小学七年級二班!是他在任期间、按上级安排,迅速地成立了人和小学暨初中部(称戴帽中学),克服师资短缺、教室不够、没有课本……的现实困难,真是有条件上,没条件也上。立马上课。这一创新,疏导疏通了人满为患瓶塞现象,为学生、为学校、为教师、为街上、为家庭、为国家啊解决了后顾之优。超龄生也工作啦,学生读书了,老师也教书了,人和小学校热火起来了。人和场上恢复了安静。接着,他领导组织了全校师生在十里之外的跳蹬场每天挑、背砖,师生们用劳动的血汗,在原庙堂上建筑起一幢二层楼共八间教室的青砖教学大楼。自力更生放光芒,添砖加瓦建学校;还有学校文艺宣传队的舞蹈《白毛女》体操表演队演遍了中梁山地区四周的驻军炮连部队,厂矿,农村,满载赞美。</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那年在大渡口区马王场花市赶场上碰撞上的,好惊喜!</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人和街道办事处管人事工作调度员一一麻娘娘。麻桂芳。现在称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一生清廉,一身正气。满脸微笑,仁爱善心。我知道,每一个人和街上的住家户,凡是有工作愿望的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断手断脚,耳聋嘴哑眼瞎,或是老人、闲人,男的、女的,只要你还能劳动,你口头给她说一句“麻娘娘,给我找个工作啥!”或递个申请,沒有繁琐、沒有俗气、更没有交易卖买……她会真心诚意地为你着想,她会调动手中的一切资源,利用一切机会把你的事办好。不久,她就会把“工作调动审批表”拿到你家里。她通知你:“你工作了”!她就转身回家去了,不喝你一口水。这是一个家庭一个人梦寐以求生活希望啊!全人和场那个家庭没有“求”过她呢!我们每个家庭谁没有接受过她的帮助呢!她把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送到了老百姓手中、心坎上。从此,这个家庭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个人就快乐着、幸福着,后来一切都是那么朝气,阳光。</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在她新居的马路边等她,见面打了个招呼,留了影她笑一笑后就走了,真的,她真的很善解人意。我望她远去的背影,心里涌出了一句话,人和场的哪些哑巴,瞎子、聋子、呆子、手脚残疾人…特别是曾哑巴永远记得你,应该喊你一一”麻娘娘!“</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的人和小学校张校长张梓蔚。他是从解放初的校长一直干到退休的校长。终于在老师七十大寿宴会上碰见了,好不容易。此刻,他正在给在坐的同学们回忆评讲每一位同学的哥哥,姐姐的名字,他们过去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好坏。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已过去了六、七十年了,他还把我大姐,二姐的名字和表现、印象说得清清楚楚,让人啧啧称奇,肃然起敬。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能把自己学生记在脑子里,就是仁爱之师。人民教师当之无愧!人和小学学风、校风从来就是学区、片区的学习观摩的样板。我们所有学生和教师都要都会感谢你,教育之师一一张校长!</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和)川剧团一一王团长,在一个菜市场上突然看着他了。50与6O年代是九龙坡区(人和)川剧团(简称九川)在演员、剧目、场次上的推陈出新的黄金期。剧团是解放后由各路江湖大姓川剧班子组合筹建,净未武旦丑演员阵容庞大,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开场时,高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剧目上有新编现代川剧如《江姐》《杜鹃山》《盤石湾》……;传统川剧《十五贯》《柜中缘》《红娘》《金山寺》以及折子戏,每天剧院门口、上街场口、下街场口的张贴栏,都有换新预告“海报”,预告中除剧目外,人们关注的感兴趣是谁出场主演及演出阵容,现在叫粉丝过去叫戏迷,他会早早地去挤队排队买剧票,怕落空。我记忆中,有些川戏主演他们叫彭泽华,李中华、还有周开琼,周开甫、邓开富、肖志安、杨再新等的唱、念、做、打功夫好极了。还有四川清音班子,剧院是由一座庙子改造的,剧场的坐椅是条凳,可坐四个人。楼上楼下可容三百人左右。那个时期,人和场每天既有露天电影,又有川剧看,人们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物资虽贫乏,而人们却享受着健康平安幸福的生活。王团长虽然台上不参与演出,但是那时间的他台下真会演戏。这一段戏让我们很难忘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人和街一段的居民委员一一巫大娘一一巫达志。在杨家坪女儿家中找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人和服装缝纫社罗主任罗永华。他曾领导人和缝纫合作社有两个门市。(后增田坝门市)一个在上街,紧邻人和小学校门口。一个在中街(也称正街)。职工(称社员)总有约4O人,是以解放以前为有钱人家缝衣裁剪绣花的做针线的缝纫匠为主组建的合作社,基本上是婆婆妈妈,而裁剪工中,有几个老头子。西式和中式,分工比较明确,那时候,穿中式的顾客居多。可做一件中式棉祆工资不足1元钱,因为工钱要由行棉花的、订盘扣的、上交社管理费等分配,那时侯缝纫职工挣得工资收入2O元/月就是高的,最常见大家的月收入是1O元左右。当时集体企业工资是记件工资制度。职工养家糊口是非常艰辛劳苦。那些穷日子终于很快就过去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我得知他已从上街老场的老屋搬到半山小区,东问西问才找到了他家,见到母亲的老领导一把手,很亲情,很幸运。</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人和公社半山大队第七生产队的许多田地河堰沿靠着街边,常发生城乡纠纷。一一他,人称大脑壳或胡大脑壳。他专门捉那些在他们生产队的堰塘钓鱼,田头逮魚的;追那些在土头割草捡菜的。只要一听到一声“追过来!追过来!”,人人都飞起逃跑,边跑边喊”大脑壳!大脑壳来啦!“…… 他可能就是现在的一一保安。当我们一提起往事,他笑我们也笑了。<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那天我从"两路”到”干桥“,下车就看到了黄哑巴给水加的三弟在擦鞋子。黄哑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问了他姐姐黄代碧和黄幺妹,他点头手比划:还好……,大概就是她们都好。与黄哑巴说话很有趣,他是一个嘴巴啊哇哪咬不出话,心头明白记忆好的人。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坊一一人称李幺爸,李庆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张二娃和她妈李淑华。找到她们是在租赁人和小学的家属房子里。看到她妈手伤吊起绷带包起药,不好照像,但李娘娘说:“不容易,不容易,快点照快点照“。好诚恳哟!她们搬家多次,可以说是久别重逢。</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们称小江、江豆花、江善庆。碰见他是在我家的老地方街沿口。他一谈起寨(炸)子口,什么场门,场口吊楼,严家诊所,刘铁匠铺……如数家珍。</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称严爹。严泽民、90岁,医生。碰见是在沙坪坝区三中旁的儿子家中。</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称严妈,王洪玉、8O岁。缝纫工。找到她是在沙坪坝区一社区打牌。</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和联合医院一罗国俊老中医。一生行医,擅长中医接骨、内外科。技术全面,医德高尚,口碑甚佳。是人和中医院每天诊治病人最多的医生之一。人和街上和乡下人都愿找他看病,吃他的药。找到他,是在大渡口步行街的女儿办的药店,他正在坐堂行医。</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段馒头的四个馒头中的段大馒头段乾龙。那天,我从两路到了街上,碰见他在街头溜达看拆除房子,他也认出了我,问我要干什么,我说我在到处找人和场的人,顺便看看能不能拍一下老人和场景。他说:唉,晚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名人李世林。老人是街上远近闻名中药商人,中药铺的中药材泡制药人。由于家境富贵,特别擅长香烟盒、火花、字画、土漆、药材、家具、书藉收藏,写一手毛笔隶书楷字。文革前他拿给街上小朋友看的香烟盆一大皮箱--稀有的、绝版的、全套的、精美称奇!你只有赞美赞叹,一直不忘!找到他是在中梁山斌鑫西城大院新居,他正在家行医。</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妨一一游家妈,在人和后街水巷子街口游家院子住。</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和小学校食堂厨师,老校工一一况二良师傅。记得读小学茶桶里开水,就是他烧开后,穿着围(裙)腰,担到教室走廊,倒入茶桶。下课后,同学们就拿着自己的小铁杯喝开水。今天想起还是那么卫生、解渴,还是那么水香人亲。</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坊一一林大爷,在人和场原养猪场附近住宅找到。人和街是一个百工之场,每家都以其一技之长,做人立身,养家育人,各占有人和场的一席之地。</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梁汉卿一魏开元之父,秦家义的老公,他是石堰酒厂烤酒工。听说他重病了,赶紧找到田坝女儿魏开华家才看到他。</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秦家义一一陈和芝的女,梁汉卿之妻。在人和供销社旅馆工作。</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一辈子的李弹花匠。李福银李福绳螃蟹的哥哥,家在人和小学大门口对面住。在半山小区一个打牌人群中找到他的。</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潘家妈隔壁户。人称陈家妈,育三女一男。在田坝马四的鞋匠铺见到了她。</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坊一一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忠泉大伯,脚上还有一块弹片一直取不出,因此他享受的伤残退伍军人待遇。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当时他夸赞他大儿子很有孝心,我心里很惊诧了一下,他为什么要在儿子的同学面前夸儿子?!哦,那是在炫耀一一我儿子有出息,说明他自己也是成功的!</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街坊一一马德芳。</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郑廷泉之妻一曾垂林老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我们小学的语文课王老师和体育课杨老师。<br /><br />刚拍了张二娃和她妈李淑华,在原来三操场那茅草房音乐教室的位置上,看见了两位老师从学校家属楼出来,我走上前,喊了王老师好,杨老师好!她们想起了我,记起了我,非常温和地让我留影纪念!这是好温馨,好幸福的时刻。</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王玉英老师。是人和小学老教师之一,教小学初小语文。</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和川剧团的川剧名丑角。在一次老人生日宴会上瞧见。</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和川剧团的川剧名老旦角周开群。在一次老人生活宴会中瞧见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人和场王家大酒馆、王大酒(人称王糟房)厂、王烧腊馆的王姓大排房中的王幺娘。(右边是王幺娘左边是曾孃孃)</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曾在人和供销社工作的车师傅。退休。他在拆迁还建小区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累了。坐在路边歇一会儿,继续走。</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汪家妈。在人和场上街老场住家。曾在人和运输联社工作,退休。现在老场口边摆个小摊赚钱又赚时间。看到我,熟悉地笑了。</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王家妈一陈协碧。是人和场开饭馆酒馆名厨之一。人和场王家祖传的堂兄堂弟开办几家馆子王家酒馆、王家酒厂、王家饭馆占据了上街、中街和下街的位置,她也是王氏传承人之一。解放后的粮食紧张那几年,我记得她还在街上二段伙食团工作过,地点就在米市堡旁边的游志珍和王家的楼下。隔壁是何绍远家,斜对面是人和场的消防站(室)。[里面有老式手动抽水机,水管等。据称是人和场47年的8月13日晚大火灾发生地。]食堂卖饭菜、馒头、面块印象特别深!每户每人居民凭粮食定量搭伙卷和饭菜票打饭菜,馒头花卷。她负责打(卖)罐罐饭,一两、二两、三两一罐。用一片竹子刀旋转一圈,抖给你,一家人多的7、8个,装起端起来就是一筲箕。哪个时候,人人都饿肚子,从来就吃不饱。人们的眼睛视线主要就停留在罐子内,看看是否刮干净没有。早晨,段大爷(著名的段馒头)卖的长馒头。又香又长又大又绵软又嚼头。用秤称。</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陈协碧她在食堂垮后,由人和街道办事处安排在重庆电机厂做临时工一转正一退休。</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王家妈一家在拆除拆迁人和场时,由于子女多,房子赔偿差距大,成为了最后的人和场的人和人的见证人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br /> 我想,人和场取名可能有其来源:《庄子》“天地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王之道,斯之美” “。<br /> 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里,其核心文化思想,为一“和”字,经过5000多年的心心相传,已演变为一精神,升华为一种境界。鹤者,和也,鹤(和)翔(祥)千年,往返于天地,百鹤齐翔,秩序井然,群栖群落,互助互爱,俨然一温馨祥和的社会群落,从而诠释了“天地人和”概念。 <br /> 天地人和”---将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境界.”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坚守”中庸”之道,顺应社会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更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天地人和,天地人合。<br /><br />啊,天道酬勤,地道酬精,人道酬善,和道酬诚<br />。这就是天地人和,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体现的勤劳,智慧,善良,纯朴的意义和境界,这八个大字正是人和场与人和人的品质、精神、形象、本质的灵魂体现。<br />是啊!岁月的風霜,悄无声息把她雕刻在了人和人的脸上,历史的雪雨,漫无止境地把她沉淀在了人和人的心灵!你看她们的微笑、她们的眼神、还有她们淡定从容神态……<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看见了这些人和场的老人,我更爱人和场这个名字,更想去喜欢那些人和场的人了!他们是多么地亲热啊!她们是那样地善良,平和,温存,俭朴,热情,她们是那么平常、平凡、平淡、平安啊。人和场永远是我家!不停地找人和场的人,我仍然会继续。因为人和场的人太多太好太美太亲了,因为对他们有我挥之不去的乡亲乡爱的情结。我要见到他和她,我要永久记住他们!</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拍摄:仁富<br />文字:仁富<br />拍摄主要地点:重庆中樑山人和场地区</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