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农耕,加榜梯田

圈哥

<h3>对禾花稻田鱼的垂涎,来自于《舌尖上的中国》,而对于加榜梯田的向往,来自于这份垂涎,所以,这个长假的旅行,看似说走就走,内心却蓄谋已久。黔东南在大家印象中应该是千户苗寨为代表的地界,但介于长假期间的拥挤和本来也去过那里,也就选择了加榜梯田这样小众一点的地方,所谓小众,并不是景区不够级别,而是远离高速,路途比较艰辛而已。</h3> <h3>中国没有米其林餐厅,但中国最该有米其林餐厅,因为中国人爱吃,我们昨天为了息烽的辣子鸡,都下道住了一夜,今天又为一款酸虾牛肉又不惜绕道几十公路老路去投奔。</h3> <h3>关于自驾,有些人选择一路狂奔,直达终点,甚至如快递般通宵驰骋,浪费白天时间睡觉都可以,满足心急,享受流畅。而有些人,则选择兜兜转转,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路途中的美食美景都是一个个终点,我属于后者。</h3> <h3>这就是那酸虾牛肉的样子,首先是店子里那味道,娃到门口死活不愿进去,估计是加了虾酱的原因吧,然后是吃进嘴里的感觉很一般,我努力的用开放的味觉去细品,想找到网友推崇的理由,最后还是放弃了,但还是猛吃了几筷子,鼓励自己对美食不懈追求的精神。</h3> <h3>这酸菜汤不错,据说常吃这样的酸汤会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弱碱性,对健康有帮助。</h3> <h3>这碗粉到是值得一吃。</h3> <h3>车行到榕江就下了高速,接下来就是一百公里的山路了,车少而路况不好,走得虽不顺畅但心情舒畅,途中路过一施工工地,也很人性化,施工十分钟,通行十分钟。很佩服那挖机小哥,且不说技术了,就这份胆量就让人肃然起敬。</h3> <h3>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往大山深处去,两旁的青山并不寂寞,有小河潺潺流过,小河旁的居民家家户户都有只小船,一为打鱼玩,二为摆渡耍。也都有摩托车骑着走走人户,这和那些海滨城市的富豪们游艇豪车的幸福指数是一样的。</h3> <h3>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路途,终于到达加榜乡,这个乡其实就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山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的人民,沿阳坡一面,层层叠叠的修建了梯田,规模宏大,估计有几十公里的山谷里都是。这里保存了古朴的农耕文化,生产所谓的有机水稻,也就是不用所谓的科学种植技术,这里也是香猪遗传资源保护基地,这里的鸡鸭鱼还保持着小小的个头,土土的模样。</h3> <h3>在山谷里,星罗棋布的有几个自然村落,其中只有加车村有十几个小客栈,来的人并不多,但天南海北的都有,自驾的也不多,放眼望去,整个村也就二三十辆车,更多的是搭班车来的年轻情侣,一对对的,悠闲手拉手,远离父母的鼓噪和朋友的喧嚣,远离低头的网络世界,在这里尽情享受二人世界的全部内涵,当然,这里没有什么娱乐,所以到这里来的客几乎都玩摄影,用自己的眼光去解读传说中的故事。</h3> <h3>村庄很宁静,鸡犬都很安静,游客和景区的容纳也刚刚好,小个子公鸡只顾草丛里觅食,小个子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小水沟边散步,就如游客们也一样:男人忙着到处张罗晚餐,女人把娃捉到坐在街边等着,情侣们早就吃完饭去那些没人的地方说悄悄话去了。一轮明月挂在天上,也静静的照着这里的一切,调皮的鱼儿在水田里翻个身,水里的月亮被碎得波光粼粼,好一阵才平息下来,这也算不多的喧嚣了吧。</h3> <h3>亲口吃这禾花鱼才知道,苗寨做法是不去腮不刮鳞的,鱼肉不腥,但鱼鳞嚼着是一个挑战,我还行,慢慢的嚼来吞了,我也不知道回去后吃鱼的方法会不会为之改变。</h3> <h3>香猪个头很小,看样子也就二三十斤,肉很香,我以为我是心理作用,但看见娃不停的往嘴里塞着,也就证实了这肉确实好吃,我们的农科,总在饥饿和品质中艰难选择,这也是人口大国无奈之举。</h3> <h3>这里的韭菜很香,不仅可以炒鸡蛋,还可以做成咸菜。</h3> <h3>这里的鸡最好就白切,素颜般的做法,蘸料甚至是打一个吃豆花的碟子即可,这样才能吃出这里的凝结和精髓。</h3> <h3>娃依旧在她的童话世界里,但娃终于明白了爸爸教她唱的《陇上行》里面的歌词是什么样子的了。</h3> <h3>晨雾中的村庄和田野,神话般的人民生活。</h3> <h3>早餐以米粉为主,但烤香猪糯米团是值得一吃的。</h3> <h3>醪糟生吃也是早餐一员,用韭菜做的咸菜来下饭。</h3> <h3>除加车村外,其他自然村落就很古朴了,连语言都不通,在从开村,和最有文化的村长艰难交流了半天,从他仅有的一些发音不准的普通话里,只听出欢迎和喝酒的意思,最后也只能彼此微笑,表示友好了。</h3> <h3>这个娃从门缝里生怯怯的看着我们</h3> <h3>城里娃却把这里当成了照相的好地方。</h3> <h3>看情形,加榜梯田明年可能要收门票了,进村道路两边好多空地也在修较为大型的客栈,这里的古朴将会迅速消失,只残留下一些布景和照片,这里的鸡鸭鱼也会从外面的世界运进去,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需求,估计今年的冬天,雪景下的梯田,是这份古朴农耕最后的绝唱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