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醉忆巴山雨

巴山异人

<h3>【温馨提醒:本文文字系作者原创,请勿随意抄袭转载;插入图片由百度娘娘提供,在此揖首致谢!】</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醉忆巴山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吴联平 </div><div> </div><div> 捧读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时,我的思绪不禁远思飞扬,几经辗转,终于尘埃落定,定格在故乡巴山秋雨中。我爱故乡巴山,犹如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沉痛,几回回萦绕梦乡,乡愁便化成一阵烟雨淅淅沥沥荡入愁肠,成为一碗香喷的米粥,注我肌体、给我营养,赐我永不言败的力量。 </div><div> </div> <h3>  生在故乡,长在故乡,而工作于他乡,我与故乡虽处两地,但情同一心,故乡的贫穷、故乡的富裕、故乡的点滴变迁都在雨中化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令我朝思暮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人虽说,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清,但我在异乡异地望见天空的明月,怎不知明月之下那莽莽苍苍的巴山呢?特别是雨中巴山的身影,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的雄壮,是那样的亲切温暖,如我白发的亲娘!</h3> <h3>  我曾在雨中,斜躺在巴山脚下那宽阔玉带江面一叶小舟上,就似睡在亲娘缓缓手摇的摇篮里,那浓浓温馨片刻溶我全身。我任凭那细细的雨丝轻轻拍打我的脸庞,发出噗噗的声响,仿佛是母亲亮丽的摇篮曲伴我进入梦乡,又若母亲温暖的泪水拂去了我儿时的许多忧伤。</h3> <h3>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巴山雨中的桃花最令人怜惜最为人思眷,它娇柔的身躯好象林黛玉大病初愈的模样,有弱不禁风之美,有欲吐哀思之情,有欲哭无泪之神。它虽被急雨敲打,瓣瓣芳体随水去,但点点香魂留人间,它的高贵被缠绵而带有几份愧意的巴山雨诠释得酣畅有余、淋漓无比。</h3><div><br></div> <h3> 你有巴山雨中桃花那样的胸襟,你就会觉得“胸中有天地,居处即神仙”,“浅谈出远近,谈笑自天然”,就不会有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烦恼心事了。你站在巴山雨中的江面上,你没有“青山万里一孤舟”的郁寂,却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豁达。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精彩,更重要的是带给你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博大胸怀。你若忘记了故乡,就不能忘记故乡的山山水水,你若忘记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千万不要忘记山山水水为你赠予的浪漫和富有诗意的情怀。</h3> <h3>  宋朝宰相寇准,曾在巴东留下了一首名诗:“杨柳如丝拂画桥,此中留语欲魂销。还愁别后巴东馆,独听空江半夜潮。”身为宰相的寇准,在任巴东县令的时候,也有“还愁”也有“独听”,也有普通人的无奈和叹息,只是不知道寇老在“独听空江半夜潮”的时候,是否正是巴山夜雨的时候。倘若那时有巴山夜雨,寇老怎生“魂销”,怎生“还愁”?也会和李商隐一同享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温馨与暖意。可敬的寇老,你还是在巴山夜雨时、在影幢幢的烛光下,提笔写诗、挥笔抒怀吧。</h3> <h3>  我每次回到故乡,遇到下雨时,我都会坐在窗前,站在檐下,聆听巴山雨嘀哒嘀哒带有节奏感和亲切感的声音,它的声音来自自然的本源,来自天籁,它是一种永久的世界性艺术。我默默和着雨声的旋律,解读雨声的禅理,它仿佛在向我诉说它的离愁、它的哀怨、它的喜悲。 </h3> <h3>  我虔诚地合起双手,默默在雨声中祈祷,祈祷它年轻、祈祷它欢娱、祈祷它成长、祈祷它富裕。我只想摘掉它贫穷而愚昧的帽子,为它披上华彩的霓裳,为它歌颂为它赞扬!四十多年来,我目睹它饱经风霜的模样,看见它历尽沧桑的脸膛,它的心里是否这般枯瘦和彷徨,是否还那般戚怨与哀凉? </h3> <h3>  笑揽青溪月,清辉不厌多。面对它,我不是一个豁达不羁、浪迹江湖的豪士形象,我也有弱,我也有痛。我弱的是对它缠绵不尽的思念,我痛的是对它悱恻有余的眷念。我在异乡异地,我看见雨水,我总以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向它发出“寒梅著花未?”的疑问。而异乡的雨水总是那么顽皮,总是那么狂傲,把我的疑问沉沉地抛在凝重的风声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我想春风是知道我们别离的痛苦的,否则怎会让青青的柳条不发出新芽来? </h3> <h3>  故乡的巴山,巴山的细雨,你是否还记得我很多年前蓬头垢面少年轻狂的模样,在巴山上攀缘,在细雨中奔驰的张扬?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我何时才能再投入你的怀抱,聆听你那绝伦的语调呢?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看来我只能“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罢了。</h3> <h3>  个人简介:吴联平,男,1970年12月出生,湖北巴东人,现供职于宣恩县委办公室,县作家协会会员。一生酷爱灵性跳跃的文字,一生喜读哲理彰显的诗书。读高中时,开始尝试写作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随笔、笑话,2009年开始在《故事会》发表笑话“豆腐块”,使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变成纸上铅字,算是自己的“处女作”。2013年在《恩施晚报》发表散文《人生两次泪》,后陆续在《清江》《恩施日报》《贡水文澜》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随笔30余篇。</h3><div> 创作感言:从小就有一个追逐作家梦的情怀,从小就有一种摆弄方块字的执念。读文可以明理明智,写文可以修心修身。书看多了,人见多了,事经多了,集聚在心中的感悟就如喷涌的岩浆翻江倒海,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便是用文字潜心去表达。于是,一篇篇文章在挑灯夜战中出炉,一句句“惊艳”之作在冥思苦想中诞生。每一次作品的“智造”,都是一个劳力费神的过程,都会消耗无数个脑力细胞。初见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就如自己新生的婴儿在阵痛中分娩,既有“智造”的阵痛,也有孕育新生的惊喜。从此,花草树木、虫鸟走兽、人间冷暖都会变成我键盘上跳舞的文字,我的文字便也在花草树木、虫鸟走兽、人间冷暖中依身附体,赋予他们全新的生命和灵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