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世界地图上看土耳其共和国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临地中海由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组成的土耳其海峡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中转之地。可谓是一处令人向往的地方。此次中东之行首选了土耳其,2017年9月22日我们随团搭乘土耳其航班从白云国际机场起飞12小时后与次日清晨降落在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通过绿色通道几乎没有经过太多检查便顺利出关,在地导引导下很快便登上专程的奔驰大巴,我们一行来不及欣赏伊斯坦布尔的美景,在清真寺塔林里传出的祈祷声的"护送下"経4个多小时车程赶到达达尼海峡乘轮渡驰离欧洲直达亚洲坡岸.,开始了万公里的环绕土耳其共和国的旅程。</h3><h3> </h3><h3> </h3> <h3> 横跨欧亚的达达尼尔海峡</h3> <h1> 看不完岁月流逝的古典美</h1><h3> 沿着爱琴海和地中海海边公路向南再向东近五千公里,沿途碧海蓝天,百鸟争翔,自然风光无限.,更有古罗马、古希腊、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有名与无名的众多古城遗址让我们依依不舍而经常忘记出发时间。在怡那卡来参观了12世纪的特洛伊遗址,聆听了荷马史诗流传千古的木马破城的故事;在库萨达斯参观古罗马帝国小亚西亚首府以弗所(埃菲斯)古城,古老的夜莺山给我们讲述了圣母玛利亚晚年以及女神阿耳特弥斯的故事;在帕姆卡莱希拉波里斯古城与千年棉花堡一同见证了罗马、拜占庭的兴衰。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海滨城市安塔里亚东五十公里,有一处至今仍在使用的名叫邱阿斯潘多斯的罗马剧场,依山而筑,扇形石阶可同时容纳7000人,距今近2000年历经多次地震和战争,剧院精美的构造除了部分檐口外几乎是完美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剧场遗址之一。这座古剧院独特的声学设计据说当年一枚银币落地都可以在观众席上听到,由于这非同一般的音效设计,阿斯潘多斯剧场迄今仍在被使用,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亚歌剧节和艺术节在这里举办,始终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几千观众坐在两千年前的石阶上欣赏完美的音响效果。这神奇的聚音效果在科技发达的当今 也很难作到,既便是世界顶级的悉尼歌剧院也离不开扩音设施,古老的罗马人给我们留下的千古之谜着实令我们惊叹不已。</h3> <h3> 公元前12世纪时期的特洛伊王国遗址。这里是荷马史诗中流传千古的皇子贪恋美女海伦而导致城破国亡的故事发生地。</h3> <h3> 古罗马小亚西亚首府埃菲斯古城遗址(以弗所)这里原是基督教的文化圣地,有圣母玛利亚和圣保罗的故居,也是圣保罗传播福音的地方。圣保罗所写的《以弗所书》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随着岁月流逝,以弗所城几经沉浮,15世纪后彻底衰落,只留下现在这片遗迹供我们凭吊故城昔日的辉煌。</h3> <h3> 多玛巴切新皇宫: 座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欧卅部分,始建1843年,1856年峻工。用了14吨黄金,40吨白银,安装了当时第一目前世界笫二重达4.5吨的水晶吊灯。见证了奥斯曼兴衰的帝国遗梦(就是我国北方民族突厥入侵土耳其推翻拜占庭而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皇宫落成50年后,奥斯曼帝国灭亡。至今完好无损,土国重大外事活动常在此举行,香港著名演员成龙曾在此受到过款待。</h3><h3> </h3> <h3> 阿斯潘多斯罗马古剧场</h3> <h3> 在当年皇家贵族座位上合个影</h3> <h1> 席林斯小镇与世界末日</h1><h3> 在土耳其伊兹密尔省巍峨秀丽的山峦之中有一个不到200户人家的小镇一一席林斯,2000年12月22 日一夜之间来了两万多基都教信徒,使这个小镇一夜成名,杨名天下,从此世界各地便游客不断来到这个小镇观光。那是由于几千年前玛雅人的预言称:2000年12月22日是"世界未日"只有土耳其国以佛所不远处席林斯镇可以避开这一劫。于是才有几万信徒同时聚集。2000年的那一天早巳过去,地球照样正常按轨迹转动,预言仅仅只是预言可无意间邦助了这个偏远的山庄小镇。政府把这里打造成旅游景点.,每天都有游客到访。使小镇水果酒闻名于世(全土耳其最好的水果酒)。还有温沙煮猫屎咖啡更是当今世界一绝,品尝后有苦尽甘香之余味,也无形中成了国际品牌。</h3><h3><br /></h3> <h3> 席林斯小镇</h3> <h3> 鎭上摆摊的老妇人</h3> <h3> 用热沙煮猫屎咖啡的村姑</h3> <h3> 游人们正在排队品尝水果酒</h3> <h3> 山坡上的农家乐</h3> <h3> 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总是川流不息</h3> <h1> 风光无限的小亚细亚</h1> <h3> 古老的小亚细亚那些曾经让人们惊叹的古迹,千百年来被时光蹉跎为废墟,而棉花堡依旧绿水如镜,丘岩如冰,沐浴着众神的光辉,成为永恒的奇迹。</h3> <h3> 波光云影的地中海</h3> <h3> 安塔利亚卡勒伊奇古城巷</h3> <h3> 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古城堡现改为特色饭店</h3> <h3> 欢歌千年的地中海瀑布群</h3> <h3> 建筑在爱琴海上的五星酒店</h3> <h3> </h3><h3> 古罗密露天博物馆: 在看似荒无人烟的悬崖绝壁中,隐藏着规模宏大的地下建筑石窟群,这是公元六世纪当地的基督教徒为了躲避外面的追杀,来到古罗蜜把岩质松软的火山岩凿开而建,经过近千年的风化,形成笋状类似的岩石景观成为名扬世界的"奇石区"。它由15座基督教堂和一些附属建筑组成,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祈祷之声从未在卡帕多奇亚这片山中断过。博物馆中有数量众多精美壁画的岩窟教堂和清真寺。</h3><h3><br /></h3><h3> </h3> <h3> 蘑菇谷:。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上 冲天而立的蘑菇状彩色石林,呈浅红、赭、棕、灰、土黄、乳白色:…岩石表面随阳光和云影的变幻不断改变色调,显得陆离斑驳缥渺幻影。据说美国科幻大片巜星球大战》曾在此取景。</h3> <h3> 乘汽球空中鸟瞰更显神奇</h3> <h3> 鸽子谷是卡帕多奇亚地区为数不多的鸽子洞穴集中地,古时卡帕多奇亚人养鸽子主要用来传递信息,互相连络,方便生活,抵抗外族入侵</h3> <h3> 一望无际的盐海</h3> <h3> 酷似爱因斯坦的陶瓷世家传人</h3> <h3> 即将登场的肚皮舞舞蹈家</h3> <h3> 在古老的地下宫殿观看肚皮舞表演</h3> <h1> 燃烧不尽的絲绸古道情</h1><h3> 古丝绸之路始于我国的古长安(现在的西安)却很少有人知道最远到达的确切地点。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从地中海著名的海滨城市安塔利亚经过近8小时的车程翻越海拔3000米的托罗斯山脉 在小亚细亚半岛的腹地苏丹哈纳小镇意外地发现一处古罗马时期的驿站遗址,导游告诉这就是你们俗称的丝绸之路的最后一处驿站一一苏丹哈纳驿站。远远望去,古驿站由如一座満满登登的设防城堡四周耸立着高巍的石墙,驿站门壁呈塞尔柱风格的尖拱造型端庄威严,门墙两侧镌有两位塞尔柱苏丹的名字,墙上饰有极为精致繁复的伊斯兰式图案浮雕。占地面积近两万平,始建于塞尔王朝后期至今完好无损。据介绍在土耳其境内共有六处驿站而苏丹哈纳是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 </h3><h3> 从 苏丹哈纳向北穿过 雾松绵延的大草原,沿着平原的山区草场,越过雪白茫茫的八百里盐湖,在安卡拉以北距黑海三十公里的一个山凹里有一个距今千年的古镇一一蕃红花镇。这座十七世纪古丝绸路上的重要驿站(因盛产蕃红花又名藏红花而得名,据说我国西藏的藏红花便是从此传入)当我们从几百里外匆匆赶到的时候己是昔阳西斜,於是我们同当地居民一道登上小镇最高处,胜览了小镇风彩,但见,近千座一色的奥斯曼小楼,精巧的木质建筑依山有序,错落高低有致,纵横交错的石板街道古朴风雅散发着迷人的别样风釆。当我们走下山坡进入迷宫般的小镇里时,天色渐渐暗淡。在导游安排下当晚便下塌在奥斯曼风格的小楼里,小楼全部木制高四层,一楼为客厅和餐厅二楼以上为卧室。我们被安排在二楼1号房,房间面积约十五平,两面全是一个接一个的窗户,一面用木制框架为隔墙,全部保留原古建筑沒有改变,只是为了方便客人加了自来水管并加建了一个洗手间。由于年代久远木板多有松动夜里无论那个房间轻微走动便会发出"吱吱声"很是影响睡眠质量。次日微风秋寒的凌晨,打开临街的那扇窗,望着眼前弯延的石板小巷,不知何时石板上早有绿苔点翠,此刻我幻想着一群着东方䏜装的人,正赶着一队驼骆吆嘿着朝这边缓缓走来,这千古不变的灵魂在我的专注之中复活,使这本已宁静的小镇一时便喧闹沸腾。我喜欢这个古香古韵的小镇,还有那片蕃红花盛开的乐园。</h3><h3> 离去时,望着昨夜小楼我打开的那扇窗仍然开着,门前我太太和女主人正紧紧拥抱告别,这一幕真让人思绪感慨一一我们还会以另外的理由再回到这里吗?</h3> <h3> </h3><h3> 古丝绸之路陆上最后的驿站一一苏丹哈莱驿站</h3> <h3> 丝绸古道上的蕃红花镇</h3> <h3> 依依惜别难舍难分</h3> <h1> 美不胜收的伊斯坦布尔</h1><h3> </h3><h3>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以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使访客着迷,其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以及美妙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h3> <h3> 在伊斯坦布尔市最高处爱情山顶俯视欧亚海峡两岸</h3> <h3> 乘车穿越欧亚桥</h3> <h3> 远眺欧亚大桥</h3> <h3> 在伊斯坦布尔全市共有各类教堂清真寺庙三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世界第二大的蓝色清真寺和世界艺术宫殿圣索非亚大教堂</h3> <h3> 蓝色清真寺</h3> <h3> 圣索菲娅大教堂</h3> <h3> 正在维修中的圣索非亚教堂五十米高的园顶</h3> <h3> 多姿多彩的众多教堂与寺庙</h3> <h3> 寺中寺</h3> <h3> 马尔马拉海边的钩魚人</h3> <h3> 传统的水烟馆在这里很常见</h3> <h3> 地宫水库:拜占庭帝国时期储満一池水可供全城人吃一个月</h3> <h3> 地下水宫的人头柱座</h3> <h3> 地宫般的室内大巴扎(就是大市埸)座落在伊市老城区,占地3万平,内有20家客棧,65条街巷,4000多家商铺,每天人如潮涌。</h3> <h1> 独立大街上的叙利亚难民</h1><h3> 我们旅征最后一天,导游尼纳建议我们游览伊斯坦布尔最繁华的商业街一一独立大街。此行我沒有釆购欲望有些忧郁不决,同行的队友告诉我独立大街如同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汉正街、深圳的东门步行街,因而激起我欣然前往。</h3><h3> 独立大街有近两公里长,街道两边一个接一个美食、服装、工艺品门店⋯街上人潮涌动很难迈开大步。政府投资在不到20米宽的街中间加修无轨电车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我们一行10多人没走出20米便各奔东西不知去处。在这些来自五大洲的人流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我的好奇,每隔五十米左右便有人在街边人行通道上演唱、乐器演奏表演、兜售小型手工艺制品,使一个本来就不宽畅的街更加拥堵,导游告诉我这些都是叙利亚难民。当我转身想回头时,一曲动听的音乐在不远处传来,吸引我与之接近,一群不同肤色的人正围听一位年轻的叙利亚母亲演奏手风琴。她疲惫的身躯,始终保持着无奈的微笑,同一个曲子不 厌其烦连她自己也不知演奏了多少遍,那熟练的技艺点奏出一个沒落的叙利亚人悲凉的心声,身边摇车内不满周岁的孩子瞪着大眼好奇的望着蓝蓝天空和穿梳式的陌生人群,每当有好心人把一些零钞放进小孩傍边的纸盒里时这位母亲便低头致谢,然后継续演奏。看到这一幕我是心有沮丧,很不是滋味,我静静的听着、看着她那无奈之举包含着多少辛酸和乡愁⋯⋯凭她高超的艺术家表演天赋在叙利亚定有不凡之举,可如今只能流浪异国街头,是谁之过呢?</h3><h3> 太阳西下斜阳灿发出的沉默,洒在马尔马拉海欧亚两岸。此刻,正是当地人晚善的时间,而独立大街上仍然车水马龙,这昭示着这个国家的経济能量。这座城市曾拥有古丝绸之路上的第一大巴扎(巿场),吸引着成千上万世界各地的观光旅游寻梦人,也吸引了无数叙利亚乱民正为今晚的晚餐绞尽脑汁。</h3><h3> 远处美女导游手中小旗正在摆动,是我们集合的时间到了,团友们疲倦的一步一回头的向集合点靠近。那让人心碎的而动听的手风琴演奏曲子仍在潮涌般的人海中时断时续……且我们己渐行渐远。</h3> <h3> 独立大街入口的独立纪念碑</h3> <h3> 难民中的叙利亚艺人在街头献艺</h3> <h3> 返程的车己启动,我趴在窗口,怔忡的注视着渐渐消逝在视线中的独立大街,再回望一眼塔克西姆广场上耸入云端的独立纪念碑,仿佛看到这代表胜利的丰碑正向世界大同呼喚……</h3> <h3> 注: 部分图片由团友提供在此表示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