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濒波罗的海,面积170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h3><h3>俄罗斯人口1.4亿多,真可谓地广人稀。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的比例约为83%;地形以平原为主,为温带亚寒带气候。</h3><h3>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上世纪中叶出生的中国人有着难以释怀的俄罗斯情结: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圣彼得堡的冬宫,对我们似乎非常熟悉却又完全陌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三套车》等歌曲几乎家喻户晓;而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成长。<br></h3><h3></h3><h3>俄罗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六月至十月是最佳的旅游季节,此时的俄罗斯凉爽宜人,最适合前往避暑度假。俄罗斯那么幅员辽阔,疆域跨越十一个时区,即使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去俄罗斯旅游,其实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h3><h3>在最适合旅游的季节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景区去游览,或许可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h3><h3>正如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必然要去北京一样,与欧洲临近的圣彼得堡、莫斯科双古都绝对不可或缺;观赏宏伟壮观的古建筑,近距离地感受俄罗斯的异国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完全必要的;之后飞到位于东西北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流连于世界第一深水湖贝加尔湖畔观赏秋景,尽情享受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这是近两年我一直在处心积虑策划的行程,也是全体团友的此行的共同愿望。</h3><h3>下图:俄罗斯双古都+贝加尔湖独立团队行程大交通示意图</h3><h3>图中:</h3><h3>紫色箭头——国内航班及俄罗斯国内飞行路线;</h3><h3>红色箭头——国际航班飞行路线;</h3><h3>黑色箭头——俄罗斯火车卧铺行驶路线;</h3><h3>蓝色箭头——俄罗斯高铁行驶路线。</h3> <h3>【第一天九月十日】昆明——武汉——莫斯科</h3><h3></h3><h3>我们早上七点从昆明长水机场乘机飞往武汉;预定转乘下午三点十五分起飞的国际航班从武汉飞往莫斯科。</h3><h3>由于天气原因,我们从昆明飞湖北武汉的飞机备降在湖南长沙,享受了免费的黄花机场一小时座椅游后,大约中午一点,我们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h3><h3>还是因为天气原因,从武汉飞莫斯科的CZ355航班也延误了半小时才起飞。</h3><h3>下图:团友们愉快地坐在空客330宽体客机上,心情似乎未受太大影响。</h3> <h3>{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h3><h3></h3><h3>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h3><h3>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莫斯科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是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规划优美,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誉。 </h3><h3>我们团队乘坐的航班于当地时间十九点三十分飞抵莫斯科 ,入关还算顺利,耗费了大约一个小时,出关后地接导游小沈在候机楼接机,我们连同司机导游一共三十一人乘坐核载46人的旅游大巴前往中餐厅就餐后入住酒店。</h3><h3>下图:我们在莫斯科下榻酒店外景(照片由团友子巨提供)</h3> <h3>【第二天九月十一日】莫斯科——谢尔盖耶夫镇——莫斯科。</h3><h3></h3><h3>导游告诉我们莫斯科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其实完全可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慢节奏的国家;据说这里的人们吃着上顿根本不考虑如何安排下顿,有点积蓄就出门去旅游,人家的观点是:过日子莫太累了,今朝有伏特加今朝醉——好好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吧!</h3><h3>虽然昨天的旅途十分辛苦,大部分团友们还是不能适应时差变化。早上九点(在昆明已是午后两点,中午觉都睡醒啦!)团友们走出酒店,呼吸着略微湿润的异国空气,能歌善舞的林子以欢快的舞步抒发愉悦的心情。</h3> <h3>{谢尔盖耶夫小镇}又名为扎戈尔斯克,莫斯科的卫星城市之一,位于市区东北71千米处,是一座风景如画,建筑风格十分独特的城市,也是俄罗斯金环城市之一。</h3><h3>从莫斯科乘车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谢镇,它曾经是莫斯科北方战略要塞,如今成了莫斯科的卫星城市。</h3><h3></h3><h3>谢尔盖耶夫镇因谢尔盖三圣大教堂而兴起。</h3><h3>1337年,一个名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年轻人,在荒郊丛林中建立了一座供奉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小教堂和小道房,那就是谢尔盖大教堂的起源之地。</h3><h3>下图:屹立在三圣教堂外的圣谢尔盖塑像。 </h3> <h3>追随谢尔盖耶夫的修道者日渐增多,这里也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规模最大、最富有的修道院。修道院不仅拥有过大片土地,也贮存过大批粮草、武器和弹药,成为当时莫斯科北方的防御阵地。</h3><h3>1608年,波兰军队围困谢尔盖耶夫,想从这里打通通往莫斯科的缺口,但在这里竟然被顽强地阻击了16个月之久,这座修道院也因此成为俄罗斯坚强不屈精神的一面旗帜。</h3><h3>1993年,修道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h3><h3>下图:团友乌蒙与老朋友老歪在圣三一教堂外合影。</h3> <h3>莫斯科公国伊凡亲王战胜金帐汗国大军,就是在这里求得精神支持与保佑的。</h3><h3>谢尔盖对亲王表示了虔诚的祝福,并预告战争必胜,伊凡终于击败了金帐汗国军队,摆脱了蒙古人240年的统治,三圣教堂从此声名鹊起,实力骤增,发展而成为俄罗斯最富有的大修道院。</h3><h3>下图:团友丽亚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前留影,大教堂顶部标志性的“洋葱头”在阳光照射下色彩斑斓,金碧辉煌。</h3> <h3>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的历史一半以上都与东正教有关,而谢尔盖耶夫镇正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中心,在东正教中的地位就像是天主教中的梵蒂冈。</h3><h3>圣三一修道院是东正教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谢尔盖大教堂已成为东正教的圣地。</h3><h3>俄罗斯人来到这里膜拜三圣,可以追根溯源,寻找自己历史根源和精神支柱;外国人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深入地了解俄罗斯人神秘的精神世界。</h3><h3>下图:团友乌蒙在谢尔盖大教堂留影,他后面高大的哥特式建筑是教堂钟楼。</h3><h3></h3> <h3>圣三一教堂内有一股永不枯竭的圣泉水,传说圣谢尔盖每天只吃一点面包和清水,就可以不知疲惫地整天工作。</h3><h3>奇迹因此出现了,许多人喝了修道院的井水后,疾病得到了治愈,谢尔盖逐渐在全国闻名。无数的朝圣者、病患者和穷人来向他寻求安慰。</h3><h3>如今在水井礼拜堂里供奉着圣水,在礼拜堂外,有一个蓝白相间的六棱圆柱,撑起一个半球状的穹顶,正中耸立着一个带十字架的金色圆球的亭子。</h3><h3>亭子里有一个碗状的水池,水池里是一个十字形的喷头。每天有虔诚的信徒来这接圣水,附近的老人,有的甚至挑着水桶来汲水。</h3><h3>据说喝了圣泉水可以健康长寿,如用圣泉水洗一洗眼睛,则可让您的视力恢复到青年时代。</h3><h3>下图:团友李萍正掬捧圣水涤目,祝愿你的眼睛今后更加明亮。</h3><h3></h3> <h3>教堂外的草地上有一大群鸽子在觅食,这些鸽子从来无人伤害,根本不知道害怕游客,往地上撒一点面包或饼干,您身边立即围聚至少几十只鸽子,它们甚至会跳上游客的手上啄食。</h3><h3>下图:团友夏月与抢食的鸽子亲密合影。</h3> <h3>国外的热门旅游景点通常会有民间艺人献艺,如果游客认可他们的才艺,可以随意地赠送一些小费。</h3><h3>俄罗斯也不例外,圣三一教堂外的一棵树下,一位当地艺人正在演奏俄罗斯最古老的乐器“古斯里琴”——这是一种外形酷似中国扬琴的弹拨乐器,尺寸似乎小一些,可以抱在怀中或放在腿上演奏。</h3><h3>我们的团友黄总——云南著名的舞林高手,受不了节奏明快音乐的撩拨,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潇洒奔放的劲舞。</h3><h3></h3><h3>下面的小视频记录了这段快乐的互动过程</h3> <h3>谢尔盖耶夫小镇除了圣三一大教堂非常壮观外,其他建筑物也别具风格,同样的漂亮吸睛。</h3><h3></h3><h3>下图:团友丽亚、万利和蕙草在谢镇合影。</h3> <h3>下午,我们返回莫斯科,参观{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h3><h3>这里又名“全俄展览中心”,前身是苏联国民经济成果展览馆,1939年建成开幕, 1959年6月对外开放,占地300公倾,有68个展馆,其中实际用做展览场地的大约十几个。</h3><h3>展览馆正门上面有一著名的金属雕像:工人和集体农庄女社员,手中高举镰刀和斧头,象征着劳动创造一切。它是苏联时代雕塑艺术的典范,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直以它作为电影的片头。</h3><h3>下图是团友拍摄的雕塑照片</h3> <h3>主展馆是红星高悬的斯大林式建筑,高度100米,气势恢弘,壮观大气,展览馆正门前伫立着革命导师列宁的青铜雕像,大部分团友在这里合影,留下我们团队的第一张集体照。</h3><h3></h3> <h3>全俄展览中心是莫斯科也是俄罗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展览中心,除了雄伟壮丽的各式建筑,还有景色宜人的公园,设计别致的喷泉及池塘,最经典的是民族友谊喷泉。</h3><h3></h3><h3>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喷水池,中间矗立着一捆巨大的金麦穗,喷泉内水柱腾空,水珠溅落,声势浩大。</h3><h3>麦穗周围是15具镀金的民族妇女铜像,手持各种丰收果实,代表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各民族人民的友谊,所以又称为“十五金人喷泉”。</h3><h3>下图:团友林子与先生子巨在十五金人喷泉合影留念。</h3> <h3>下图:团友冰雨和平淡是真(二人是中学同学)在展览馆花园合影留念——你们真会找景点!</h3><h3></h3> <h3>下图:团友夏月与先生林长官在展览馆花园合影留念。</h3><h3></h3> <h3>广场另一端是由乌拉尔彩色宝石组成的喷泉,水中有天鹅和鲟鱼造型的喷泉,整个喷泉共有1000个大大小小的水柱组成,据说每秒喷射水量达1200公升。</h3><h3>下图:团友远洋、明莉和领队王晓华在展览中心后面的喷泉合影留念。</h3><h3></h3> <h3>{宇航紀念碑}位于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对面,紀念碑高达107米,是1964年为纪念苏联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而建的。</h3><h3>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1号”;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乘飞船环绕地球成功,这些都是人类的第一次进入太空的里程碑。</h3><h3>纪念碑造型是一枚拖着火焰,拔地而起,直插天空的银白色火箭。</h3><h3>纪念碑表面覆蓋著不銹鋼,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造型美观雄伟,豪气磅礴,让人赞叹;它的最高端是一枚飛向太空的宇宙飛船,整個紀念碑展现了宇宙火箭飞向宇宙時的壮观场面。</h3><h3></h3><h3>下图:团友述信、东贵、我和乌蒙在宇航纪念碑前合影留念。</h3> <h3>【第三天九月十二日】莫斯科—察里津若庄园——莫斯科——圣彼得堡</h3><h3>第三天早上我们前往{察里津诺庄园}游览。察里津诺庄园位于莫斯科东南,是莫斯科著名的宫廷建筑园区,面积116公顷,分布在“上察里津诺湖”和“下察里津诺湖”周围。</h3><h3>177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买下了这个村庄,将之改名为“察里津诺村”(意即“女皇村”);1776年,为了纪念俄罗斯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中的胜利,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按照著名建筑设计师巴伦诺夫的图纸开始修建皇宫建筑群。</h3><h3>下图:察里津若湖边长着美女头的怪兽石雕(照片由团友子巨提供)</h3> <h3>在后来十年中,这里先后建成了皇宫、皇室面包房、歌剧厅等建筑物,还改造了察里津诺湖,在小岛上建造了大量的楼台亭廊,还建成一个小码头。这些建筑全部用红砖砌成,镶有白色石刻的观赏性装饰图案,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br></h3><h3>下图:团友木易与夫人红葡萄在察里津诺湖边合影留念</h3> <h3>1785年夏天,叶卡捷琳娜二世首次来察里津诺皇宫小住。当时已56岁的女皇,性格有些古怪。</h3><h3>一天,她突然大发脾气,对原本按她的旨意修建的皇宫大为不满,手下惶恐不安,连忙命人拆除宫殿。1786年,女皇又下令按照著名设计师卡扎科夫的图纸在原址上修建大皇宫。工程前后搞了七年却没有全部完成。</h3><h3>女皇死后,皇室对此地兴趣降低,察里津诺从此衰败。19世纪后,这里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教堂和园林,逐渐成为莫斯科普通市民散步和野餐的场所。</h3><h3></h3><h3>下图:团友雷伟玲在察里津诺庄园留影</h3> <h3>上世纪末,莫斯科市政府在过去的遗址上按照原样又重建了皇宫,皇宫前面还保留着过去的部分遗址。该项目计划在2008年建成,但提前竣工了。</h3><h3>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在莫斯科市建城860周年纪念日前夕,陪同普京总统参加开园剪彩仪式,参观察里津诺庄园,为总统详细介绍庄园重建的细节。</h3><h3></h3><h3>下图:十位美女团友在察里津诺庄园合影留念</h3> <h3>整个公园很有气派,周围是一片森林,游人们漫步在林中的小路上,呼吸着散发大自然味道的新鲜空气。</h3><h3>森林中的树木高大挺拔,有些树估计是当年皇宫留下来的,看上去有几百年的树龄了。</h3><h3>与国内相比这里游客简直是太少了,公园很静,几位当地老年人在湖边垂钓。</h3><h3>下图:来自贵阳的团友绿草与她的挚友——从香港来参团的美花大姐合影留念。</h3> <h3>据说修复工程完工后,市长卢日科夫向总统介绍他领导下完成的这项政绩时很是得意,但普京总统除了微笑,便沉默不语。在参观结束时,普京总统强调:“沙皇庄园的重建不是为了沙皇,而只是为了人民。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人民能在此休息”。<br></h3><h3></h3><h3>下图:团友东贵、乌蒙在察里津诺庄园合影留念。</h3> <h3>下午,我们参观了{新圣女公墓}。</h3><h3></h3><h3>新圣母公墓位于莫斯科的西南部,始建于16世纪,开始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墓地,到19世纪,这里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h3><h3>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尸骨。</h3><h3>这里有著名文学家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瓦维洛夫,政治家米高扬、波德戈尔内、叶利钦等名人的陵墓,当然还有二战著名女英雄卓娅和她的弟弟舒拉。</h3><h3>这些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知名人士都长眠于此,而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可称之为雕刻艺术的精品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h3><h3>下图:地接导游小沈在女英雄卓娅陵墓前讲述她可歌可泣的故事。</h3> <h3>晚餐后,我们来到莫斯科的“圣彼得堡”火车站,乘坐晚上二十二点五十分发车的火车前往圣彼得堡。</h3><h3>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我们乘坐的是双层卧铺火车,每四人安排乘坐一个小包厢;与2015年我和其他团友走北欧俄罗斯行程时乘坐过的老式卧铺火车相比,这列火车的硬件明显好一些。</h3><h3>六百三十公里的行驶过程中,列车平均时速大约达到八十公里,沿途停靠的车站也没有上次那么多,运行八小时后,火车在早晨七点抵达与北欧国家芬兰毗邻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h3><h3>下图:几位团友上车前与俄罗斯女乘务员合影。</h3><h3></h3> <h3>【第四天·九月十三日】圣彼得堡</h3><h3>{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入海口,处于北纬59°55' ,东经30°25',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座,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h3><h3>圣彼得堡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这座城市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h3><h3>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遗产称号。</h3><h3>我们在圣彼得堡首先参观圣彼得堡市内最大{圣伊萨基耶夫教堂}</h3><h3>这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大教堂和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成为世界东正教四大教堂。</h3><h3>这座历时40年,用工44万人才建成的教堂气宏伟壮观,高约102 米,圆顶直径为22.15 米;里面可容纳1.2万人。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就重120吨。</h3><h3>教堂自1858年建成后,一百多年来没有重新镀金,但穹顶依然光彩夺目。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战后用了20年才修复,现在光洁的花岗岩石柱上仍弹痕累累,几个弹孔至今没有进行修补,目的是让后人不要忘记过去。</h3><h3>下图:团友张玉民拍摄的圣伊萨基耶夫大教堂照片。</h3> <h3>圣彼得堡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h3><h3>下图:团友老歪先生与夫人若水在最高法院前留影。</h3> <h3>随后我们游览位于涅瓦河边的伊萨克广场。</h3><h3>广场中央矗立着法国雕塑家法尔科奈1872年的杰作--彼得大帝青铜雕像,以武力夺取沙皇宝座的德国女人叶卡捷林娜二世为了证明她是彼得大帝正统的继承人,下令修建了这座彼得青铜骑士像。</h3><h3>威风凛凛彼得大帝骑在前腿腾起的骏马上,后腿践踏着一条代表邪恶的巨蟒。</h3><h3>铜像的底座是40吨重的一整块花岗石,是在圣彼得堡芬兰湾处找到的,上面刻着:“献给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1782年夏”,这座雕像又因为后来普希金的叙事诗《青铜骑士》而名声大振,并被视为圣彼得堡市的标志。</h3><h3>下图:东贵(他是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弟兄)在涅瓦河畔的彼得大帝骑马雕塑前留影。</h3> <h3>中餐后我们游览{叶卡捷琳娜女王宫}</h3><h3>叶卡捷林娜宫又称皇村,是彼得大帝送给叶卡捷琳一世而修建的。距离皇村不远处有一座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青铜雕像。</h3><h3>{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h3><h3> 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1837年2月8日,普希金与丹特斯决战,结果腹部受了重伤,两日后不治身亡,年仅38岁。</h3><h3> 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发出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h3> <h3>叶卡捷林娜宫是蓝白相间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精巧华丽,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园中到处是诗,到处是画,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无处不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女皇生前声色犬马、骄奢淫靡的气息依然沁淫着整座园林。</h3><h3></h3><h3>下图:叶卡捷琳娜宫一个奢华的餐厅。</h3> <h3>叶卡捷琳娜宫曾是两层楼高的木制宫殿,1743—1751年期间,进行宫殿的重建工程,将其原本朴实的外貌改建为雄伟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华皇家宫殿。<br>叶卡捷琳娜宫于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br></h3><h3>下图:团友木子槿在金碧辉煌的叶卡捷林娜宫留影。</h3> <h3></h3><h3>1741年,彼得大帝之女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登上皇位后,授权彼得堡最优秀的建筑师对这座略显简朴的庄园进行扩建。</h3><h3>在持续的大规模工程中,不仅新建了宫殿,扩展了花园,还建起第一批园中建筑。</h3><h3>真正使皇宫放射出奇光异彩的当属天才建筑师B.拉斯特雷利,这位16岁时随雕塑家父亲移居彼得堡的意大利人,此前因设计了斯莫尔尼大修道院、冬宫、彼得宫等建筑杰作而声名远扬。掌握了丰富艺术经验的拉斯特雷利四年之内(1752~1756)就将其前任的设计改头换面,并使之焕然一新。</h3><h3>下图:冰雨与平淡是真在叶卡捷林娜宫合影留念</h3> <h3>改造后的宫殿长达306米,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天蓝色的外表耀眼夺目,洋溢着喜庆气氛,造型丰富的雕塑和凹凸有致的结构使数百米长的建筑丝毫不显得单调呆板。皇宫教堂那五个圆葱头式尖顶在碧空下金光灿灿,几乎从园内任何地方都远远望得见。</h3><h3>拉斯特雷利的艺术天才使他在装饰宫殿内部时更是大显身手,他创作的一个个富丽堂皇的厅室成为巴洛克风格的经典之作。</h3><h3></h3><h3>下图:我们的团队在叶卡捷林娜宫后花园合影</h3> <h3>叶卡捷林娜二世统治期间(1762~1796),皇村成为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灿烂文化的缩影,她成为皇村第三任主人不久,遂颁诏将原来呈几何形布局的花园改建成时髦的英国式园林。</h3><h3>此时欧洲的文化潮流已演变为以自然为本的古典主义,这一理念同样被引入园林艺术中,于是,蜿蜒小径代替了笔直的林荫路,修剪整齐的草坪变成厚密茂盛的草地,方圆规矩的池塘改为轮廓曲折的潭洫,任其自由生长的团团树林仿佛天然生成。</h3><h3>下图:团友明莉和远洋在叶宫花园合影留念。</h3><h3></h3> <h3>这座小楼是女皇常来独处之所,周围为河堑状草坪,楼前有座白色小桥,更加深了小楼的神秘。</h3><h3>楼内没有楼梯,上下楼全靠一座设计精巧的提升机,如此一来,任何不速之客都莫想随意闯入。</h3><h3>传说女皇在这幢小楼中多次私会战功卓著的陆军元帅、俄军总指挥独眼将军格里高利.波将金。</h3><h3>出于对自己隐秘的保护,措施不可不周全。</h3><h3>下图中这幢小楼被胆大者称之为“情人楼”。</h3> <h3>中餐后我们游览 {夏宫}</h3><h3>圣彼得堡除了著名的冬宫还有夏宫,如果说冬宫好比北京的故宫,那么夏宫就好比北京的颐和园或或承德的避暑山庄。</h3><h3>彼得大帝夏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h3><h3>夏宫是彼得大帝为自己建造的避暑行宫,正式的名字叫彼得宫。</h3><h3>彼得大帝曾专门邀请法国建筑师和艺术家设计,以法国凡尔赛宫为蓝本建造,所以夏宫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h3><h3>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与冬宫相比毫不逊色。</h3><h3>下图:团友绿草拍摄的夏宫外景</h3> <h3>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h3><h3>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h3> <h3>摆放在这个位置的这把椅子应该与中国故宫中的龙椅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权威。</h3> <h3>夏宫由上花园、宫殿、下花园三部分组成,夏宫的上宫花园规模不大,主要景致和众多喷泉在下花园。</h3><h3></h3><h3>进入夏宫,首先看到的是金碧辉煌的圣保罗信使教堂,往前走是美丽的喷泉,如果在蓝天白云的天气走进夏宫下花园,您会看见如林的喷泉飞花溅玉,与金色的穹顶辉映,美极了。</h3> <h3>这张照片中的宫殿是夏宫花园富丽典雅的彼得宫大殿,宫殿前面是瀑布喷泉群,中心伫立着大力士参孙与狮子搏斗的金色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h3><h3>雕塑描绘了参孙正用孔武有力的双手奋力撕开狮子的大嘴,与狮子搏斗,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达 22米,是夏宫最大的喷泉水柱,它象征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br></h3><h3> </h3><h3><br></h3> <h3>团友红葡萄在涅瓦河畔留影。</h3> <h3>之后我们前往{保罗要塞}游览。</h3><h3>要塞坐落在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也是圣彼得堡旅游景点之一。</h3><h3>要塞曾作为沙皇俄国的巴士底狱关押政治犯,而其中的彼得保罗大教堂也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陵寝所在地。该要塞1703年5月27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圣彼得堡同龄。</h3><h3>彼得堡罗要塞的建设使役了大量的瑞典俘虏及农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耗时约半年才完成了木造要塞的工程。至1906年,为使要塞得到进一步加固,开始修筑石墙。<br></h3><h3>下图:团友绿草在圣彼得堡保罗要塞内保罗大教堂前留影</h3> <h3>要塞既然名为“兔子岛”,按理说应该有很多兔子,但我们见到的只是一些造形各异的卡通兔。</h3><h3>明莉别与它那么亲近好吗,这可是一只流氓兔!</h3> <h3>要塞通往码头的道路旁有一尊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塑。</h3><h3>团友红葡萄与先生木易分别握住彼得大帝的左右手合影留念。</h3><h3>据说彼得大帝左手抓住财富,右手握着健康,两位是否握对了?</h3> <h3>乘坐涅瓦河游船游览圣彼得堡,犹如在塞纳河乘船游巴黎和乘坐泰晤士河乘游船游览伦敦一样,这是不可遗漏的一个游览项目。</h3><h3>圣彼得堡最俱观赏性的景点,诸如美丽古典的宫殿、教堂、学院均分布在涅瓦河两岸,而在涅瓦河上的观赏角度是最好的。<br></h3><h3>下图:团友万利、李萍、蕙草和丽亚在顶层甲板拍摄涅瓦河两岸美景</h3><h3></h3> <h3>这是著名的阿芙乐尔巡洋舰</h3><h3>“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h3><h3>1917年11月6日,舰上的官兵把舰开到彼得堡尼古拉耶夫桥畔,7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号”上向全国广播,当日晚21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毛泽东同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名言,就源于这里。</h3><h3>1923年,该舰改为练习舰。当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的9门主炮被拆卸下来,部署在城市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防地。第10门主炮、指挥员和炮兵班,留在舰上迎战。</h3><h3>在危急关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自沉于港湾中,战争后期它被打捞起来,并于1944年修复。从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瞻仰。</h3><h3>下图:团友远洋在游船上以阿芙乐尔巡洋舰为背景留影</h3><h3></h3> <h3>游船在行驶过程中安排了一个节目,几位歌舞演员在船舱内表演俄罗斯民族歌舞。</h3><h3></h3><h3></h3><h3>表演的节目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情,音乐欢快热烈,演员热情奔放。一位男演员演唱了《三套车》等中国游客熟悉的俄罗斯歌曲,几个节目演过,男女演员走到团友的座位旁邀请团友们互动。</h3><h3>下图:团友红葡萄和先生与俄罗斯美女互动。</h3> <h3>互动过程中船舱内的气氛非常热烈和活跃,团友肖正兰十分开心地认了一个俄罗斯小鲜肉做干儿子。</h3><h3></h3> <h3>下面的视频记录了我们的团友兴高采烈地与俄罗斯演员互动的开心一刻。</h3><h3></h3> <h3>演出结束后,团友们一起与俄罗斯演员合影留念。</h3><h3></h3> <h3>{基督复活教堂}又称“滴血大教堂”、“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复活教堂”、“基督喋血大教堂”等。它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式东正教堂,并作为圣彼得堡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h3><h3>公元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h3><h3>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h3><h3></h3><h3>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修建这座教堂。</h3><h3>公元1907年,教堂主体建造完成,外观娇艳秀丽,其独具匠心的绝美造型和精妙绝伦的华丽装饰,征服了每一个站在它脚下的人。</h3><h3>下图:团友若水在位于涅瓦河畔的滴血大教堂前留影。</h3> <h3>{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1811年建成的,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帝国风格。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呈半圆形的柱廊,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h3><h3>下图:八位美女团友在喀山大教堂前合影留念。</h3><h3></h3> <h3>{冬宫}座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广场的一部分。</h3><h3>冬宫一般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它和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h3><h3>冬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h3><h3></h3><h3>下图:冬宫外景</h3> <h3>冬宫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h3><h3>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h3><h3></h3><h3>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出生的中国人,我们对冬宫认识和了解,更多源于四十年前曾多次观看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反复接受的革命传统教育,让我们对冬宫的印象根深蒂固。</h3><h3>下图:冬宫广场,之前下过一场小雨,这层让人扫兴的小雨在广场上留下薄薄的一层积水。善于发现美丽景观的团友竟然在这层积水上拍摄出冬宫的倒影,图形还非常清晰。</h3><h3>在感叹团友高超的摄影技术的同时,我心里忽然产生这样的疑问——没到过冬宫的朋友看了这张照片,会不会错认为冬宫广场上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水池?</h3> <h3>B组的团友邀请我和领队王晓华在冬宫广场合影留念</h3><h3></h3> <h3>出于对俄罗斯经典艺术的喜爱,一部分团友刚到莫斯科就询问能否订票到剧院观看芭蕾舞,由于莫斯科芭蕾舞剧上演场次有限,最终十位团友在圣彼得堡预订到了观赏了芭蕾舞的门票。</h3><h3>现代人都知道俄罗斯美女是一大亮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街头确实美女如云,</h3><h3>下图是我们前往剧场途中随拍三位在卖场橱窗中展示魔鬼身材的活体时装模特,如此黄金比例的身材应该是练习芭蕾舞的最基本条件之一。</h3> <h3>说到俄罗斯的国粹芭蕾舞,就不得不提到最具代表性的《天鹅湖》。</h3><h3>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它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h3><h3></h3><h3>我们的运气出奇地好,今天剧场上演的节目就是《天鹅湖》!</h3><h3>芭蕾舞《天鹅湖》,一共四幕,创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h3><h3>我和九位团友一起欣赏了这场梦幻般的童话芭蕾舞剧《天鹅湖》,虽然今天的行程安排十分紧凑,身体有些疲倦,但演出过程中我一直瞪园眼睛生怕遗漏每一个场景,更怕自己打瞌睡——那可是极大的浪费!在剧场中如果睡着了那就亏大了,每一分钟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十元,间接损失嘛,那就无法计算啦。</h3> <h3>【第六天·九月十五日】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莫斯科</h3><h3></h3><h3>{斯莫尔尼宫}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巴洛克式建筑,极其豪华。其部分房屋曾是寄宿学校,但由于修道院的楼舍不适合作教室用而迁出。</h3><h3>这座学校是19世纪初受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的贵族女子学校,1917年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日子里,列宁把革命指挥部设在斯莫尔尼宫。10月25日(旧历),在这里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宣言。直到1918年首都迁到莫斯科为止,这里一直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h3><h3>本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寄宿学校成为现在的市机关。<br></h3><h3>下图:雷伟玲、李萍、肖正兰,三位东川医疗界的老朋友在斯莫尔尼宫合影留念。</h3> <h3>下午三点三十二分,我们乘坐高铁从圣彼得堡返回莫斯科。</h3><h3>从圣彼得堡开往莫斯科的高铁是目前俄罗斯最快的高速列车,时速大约达到一百八十公里,这样的速度与国内的动车相比也有差距,更不用说我国的高铁了。当年的苏联老大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落后中国很多。</h3><h3></h3><h3>下图:团友冰雨以俄罗斯高铁为背景留影。</h3> <h3>列车运行了四个小时,我们在晚上七点半到达莫斯科。</h3><h3>下图是莫斯科火车站夜景</h3><h3></h3> <h3>【第七天·九月十六日】莫斯科-高尔克小镇 -列宁故居- 莫斯科</h3><h3></h3><h3>早餐后前往位于莫斯科以南的高尔克小镇,参观列宁博物馆</h3><h3>{高尔克小镇}是莫斯科的卫星城市之一,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东南四十余公里处。</h3><h3>这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度过一生中最后一段岁月的地方,列宁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也是在这里撰写的。</h3><h3>来到高尔克村,我们将参观列宁生前最后的居所,1918年秋,列宁在遇刺受伤后根据 医生的嘱咐,第一次来到这里养伤,后来在1918 至 1922 年期间又多次来这里度假。</h3><h3>高尔克村口有个马场,绿色的草地上悠闲地游荡着几匹高头大马,这些骏马吸引了团友们的眼睛,在等候地接导游去购门票时团友们围聚着骏马拍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h3><h3> </h3> <h3>列宁故居,曾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圣地,苏联解体之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往;时至今日,伟人故居虽依是一座俄罗斯国家级的历史博物馆,但参观者寥寥,再无昔日的辉煌。</h3><h3>虽然中国游客对前往俄罗斯旅游如火如荼,却很少到列宁故居参观,偌大庄园显得空旷凄凉,除我们的团队外,没有其他中国游客,这里几乎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h3><h3></h3><h3>下图:林子用手机拍摄的照片,镜头前草地上飘落着黄色的秋叶,阳光透过树荫,照射着依然郁郁葱葱的乔木和别致的小屋,照片刻画出一片美丽静谧的秋景。</h3> <h3>列宁故居包括一大一小两座黄色小楼,即主楼和北侧楼。</h3><h3>房屋原主人是当时沙俄时代第一女富商,当时的苏联政府看上了这里,于是给了这个女主人两条路选择:一用莫斯科市区的一套两居室和这里交换;二是流亡国外——最后她选择了到要莫斯科的两居室。</h3><h3>1918年秋,列宁和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妹妹玛丽亚·乌里杨诺娃等来到这里后先在主楼住了几天,由于取暖设备损坏需要检修,他们很快便迁入北侧楼居住。</h3><h3>从此以后便形成一个习惯:列宁每次来到高尔克村,夏天一般住在主楼,而秋季和冬季则住在北侧楼。</h3><h3></h3><h3>下图:室内圆桌上摆放着列宁头部和双手的模型。</h3> <h3>1924年1月21日54岁的列宁在主楼他的卧室里与世长辞。此列宁故居后来建成博物馆,从1949年1月起正式对外开放。</h3><h3></h3><h3>下图:团友美花大姐取得一个俄罗斯小男孩的父母同意后抱着小孩与一只坐在树桩上的小猫合影,她们的神情是那样和谐,犹如慈祥的祖母与心爱的孙子在享受天伦之乐。</h3> <h3>团友李萍在高克尔庄园树林间留影</h3><h3></h3> <h3>我们全体团友们在列宁故居前合影留念。</h3><h3></h3> <h3>下午团队回到莫斯科,我们前往{莫斯科大学}外观。</h3><h3>莫斯科大学,全名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校址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h3><h3></h3><h3>学校1755年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一所历史悠久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大学,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和高学术水准而享誉世界。</h3><h3>莫斯科大学在俄罗斯联邦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俄罗斯独立的有自治权的大学,其《章程》由俄罗斯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制定。</h3><h3>莫斯科大学不但是全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大学和学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h3><h3>该校共有5名毕业生和4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6名毕业生获得菲尔兹奖。2017年QS排名108位。<br></h3><h3>下图:述信在莫斯科大学前留影。</h3><h3><br></h3> <h3>今天我们团队第二次品尝了俄餐(第一次吃俄餐是在谢尔盖耶夫小镇),菜品与上次差不多,还是肉汤、蔬菜沙拉、面包、烤肉、甜点和茶。</h3><h3></h3><h3>下图:团友子巨与林子,林长官与夏月两家人在俄式餐厅被照相。</h3> <h3>这个餐厅的俄罗斯美女服务员非常热情大方,喜欢与客人交流,还会用中文说“互动、互动”,主动邀请就餐的客人合影。</h3><h3></h3><h3>下图:团友美花大姐与俄罗斯美女合影</h3> <h3>餐厅中还有一些本地客人就餐。照片中的帅哥大概伏特加喝到位了,主动邀请国际友人——我们的舞林高手黄总干杯,干了一次感觉不过瘾,要求再来一杯!</h3><h3></h3> <h3>下午我们来到位于莫斯科河的右岸的{卡洛明斯科娅庄园}游览。</h3><h3>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庄园,占地面积达390公顷,在这里能将俄罗斯河那段如诗如画的景致尽收眼底。</h3><h3>下面照片由团友子巨提供</h3> <h3>十四世纪,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开始成为俄国沙皇的避暑山庄。1532年,为庆祝可能成为未来沙皇的王子的诞生,修建了这座教堂庄园。同年修建的耶稣升天大教堂是这座教堂庄园里的最古老的建筑,是石制塔形、锥顶建筑。<br></h3><h3></h3><h3>这里有很多文艺青年在练习绘画,团友于萍蹲在一位正全神贯注画画的俄罗斯美女旁观看她的画作。</h3><h3><br></h3> <h3>“彼得小屋”也在这里。彼得大帝的童年就在这里渡过。</h3><h3>园内还有一座博物馆,展出从十六至十九世纪的钟表、钥匙和锁。</h3><h3></h3><h3>下图:团友平淡是真在彼得小屋前合影。</h3> <h3>团友子巨与木易漫步在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的林中小路上。</h3> <h3>林子在卡洛明斯克科娅庄园留影</h3> <h3>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按运营路线长度为全球第6大地铁系统 ,按年客流量为全球第四繁忙暨亚洲以外第一繁忙的地铁系统 。</h3><h3>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h3><h3></h3><h3>我们走进地铁入口,一位俄罗斯老先生坐着演奏巴扬(一种俄罗斯手风琴),看见中国团队过来,这位老先生立即拉起《义勇军进行曲》。在异国他乡听见让人热血沸腾的国歌,团友们围拢过去,随着手风琴的节奏唱起了国歌。</h3><h3>下面的小视频记载了这段小合唱。</h3> <h3>建于2003年的胜利公园地铁站(也称为库图佐夫站)深度高达97米,乘电梯时间就达两分多钟,可谓世界之最。</h3><h3>圆拱形、明亮的胜利广场车站候车大厅用产自俄罗斯的红白两色大理石来装饰,建筑工艺显得十分精细,华丽的大厅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地铁车厢除顶灯外,还设计了便于读书看报的局部光源,在车厢门口安装了报站名用的电子显示屏。</h3><h3>地铁站除根据民族特点建造外,还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h3><h3></h3><h3>下图:团友们乘坐自动扶梯下行到胜利广场地铁站。</h3> <h3>地铁站大厅两端各有一幅壁画,这是为纪念俄罗斯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的胜利而创作的,中间那个身穿绿色元帅大衣的是库图佐夫元帅; 另一端的壁画是纪念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h3><h3>下图:全体团友在莫斯科地铁合影留念,我们合影的背景是以库图佐夫元帅为主角的那幅油画。</h3><h3></h3> <h3>团队合影后,全体团友登上同一节车厢,体验性的乘坐了路程约为五分钟左右的一个站。</h3> <h3>两位摄影大师坐在胜利广场一侧的木椅上打开相机欣赏美照,交流心得。衷心感谢两位摄影技术高超的团友,感谢你们以专业水准为我们记录了俄罗斯之旅的美好瞬间。</h3><h3></h3> <h3>胜利广场地铁站附近有座建筑,看错了会误认自己来到巴黎,它就是{莫斯科凯旋门}。</h3><h3>凯旋门建于1829年,历时5年建成,是为纪念俄军打败拿破仑而建。这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h3><h3> 莫斯科凯旋门巍峨壮观,记载着历史的辉煌。它耸立在马路中央,默默地守护着莫斯科的门户,目睹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沧桑变迁。</h3><h3>下图:团友乌蒙在莫斯科凯旋门前留影(照片由团友子巨提供)</h3> <h3>团友蕙草在胜利广场小憩,她背景远处高高耸立的是广场上最引人瞩目的二战胜利纪念碑。</h3> <h3>我和述信在胜利广场士兵雕塑前合影留念</h3><h3></h3> <h3>胜利女神纪念碑,高达141.8米。纪念碑顶部是胜利女神高举月桂花环,在一男一女两位吹着胜利号角天使的陪伴下,带着胜利的消息,迎向人们。<br>纪念碑的高度象征着人们在卫国战争经历的1418个不眠的日夜,三棱形的碑身仿佛一把青铜利剑,直指长空,碑面有各种人物浮雕,再现战争中那些让人们缅怀的英雄人物与难忘的战役。<br>从地铁站走向纪念碑,广场上有五块用花岗岩镶嵌的石碑,从第一块到第五块分别刻着“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的阿拉伯数字,纪念碑下也是五层台阶,象征着五年艰苦战争。<br>纪念碑两旁的大草坪上,用不同的植物拼出"1941――1945"两组数字,时刻提醒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br></h3> <h3>纪念碑上还镌刻着此次战争中被战火波及的城市名,碑体下部是俄罗斯勇士格奥尔基持长矛英勇刺杀毒龙的雕像。</h3><h3></h3> <h3>{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广场全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17世纪中叶起开始称“红场”。</h3><h3>红场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建于十五世纪末,十七世纪后半期取今名。</h3><h3>红场呈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h3><h3></h3> <h3>红场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西临莫斯科河。</h3><h3>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h3><h3></h3><h3>下图:团友肖正兰与雷伟玲在红场留影。<br></h3> <h3>红场东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货商店之一古姆商场,我们在商场中品尝了味道非常纯正的冰淇淋。</h3><h3></h3><h3>下图:团友平淡是真与李萍在红场合影留念,她们身后的建筑是古姆商场。</h3> <h3>{瓦西里升天教堂}又译圣瓦西里大教堂,为俄罗斯的象征,其艳绝的色彩、无序的线条、洋葱的尖顶成为俄罗斯各地教堂的典范,充满童话色彩。</h3><h3>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堂,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下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h3><h3>这座举世闻名的教堂是纪念加冕“全俄罗斯的沙皇”伊凡雷帝而建造的。</h3><h3></h3><h3>下图:团友张玉民与夫人木子槿在红场合影留念,他们背后的塔楼就是瓦西里升天教堂</h3> <h3>在红场上通过特形化妆,等候游客收费合影的“列宁”同志。</h3><h3></h3> <h3>团友万利在瓦西里升天教堂前留影。</h3><h3></h3> <h3>{列宁墓}莫斯科著名建筑,位于红场西侧,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h3><h3>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h3><h3></h3> <h3></h3><h3>下图 :团友林英法先生在马涅什广场战神朱可夫元帅铜像前留影。</h3><h3></h3><h3><br></h3> <h3>{红场无名烈士墓} 莫斯科的无名烈士墓,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它建成于1967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h3><h3>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稍靠西侧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蕴意肃穆深长。</h3><h3>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 </h3><h3>无名烈士墓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的字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h3><h3></h3><h3>这张卫兵换岗的照片由团友子巨拍摄</h3> <h3>下图是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大教堂广场的北侧,西南面是伊凡大帝钟楼,大教堂被视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母堂。</h3><h3>目前的教堂,是在1475年至1479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委托意大利建筑师菲奥拉万蒂所建。从1547年到1896年,俄国历代君主加冕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它也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h3><h3>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h3><h3>圣母升天大教堂是莫斯科必去景点之一。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h3><h3>(照片由团友子巨提供)</h3> <h3></h3><h3>团友子巨在克里姆林宫内总统办公楼前留影。</h3> <h3>团友老歪在克里姆林宫的炮王——铸造于1586年,重达四十吨、长五点四三米,口径零点八九米,每颗炮弹重两顿的超级大炮前留影。</h3> <h3>团友肖正兰在克里姆林宫门口留影,她旁边是一位立正持枪的克宫警卫士兵。</h3><h3></h3> <h3>【第八天·九月十八日】我们来到阿尔伯特大街,这条步行文化街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阿尔巴特街53号的普希金旧居,1830年普希金曾在这里居住过;阿尔巴特街上有普希金和妻子娜塔莉娅的青铜雕像。</h3><h3>下图:林子与先生子巨在阿尔伯特大街留影。</h3><h3></h3> <h3></h3><h3>阿尔巴特街曾是艺人和画家荟萃的天堂,保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h3><h3>阿尔巴特街的小店铺一家挨一家,商品种类极其繁多,如暖和的护耳皮帽,精心编制的大草鞋,琳琅满目的耳环、坠子,各种古怪的护身符,别致的小包,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衫,年代久远的宣传画,伪造的证件,古董,雕塑,绘有俄罗斯历届领导人形象的玩偶套人。</h3><h3>当然,在街头作画的艺人是阿尔巴特街上一道不灭的风景。<br></h3><h3>下图:领队王晓华在阿尔巴特街普希金与妻子塑像前留影。</h3> <h3>中餐后我们在俄罗斯双古都的行程已全部结束,乘车前往莫斯科机场,搭乘下午五点二十五分起飞的航班前往位于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即将开启贝加尔湖畔的梦想之旅。</h3><h3></h3><h3>下图:团友远洋登机时在飞机舷梯上留影,再见吧,莫斯科!</h3><h3>请关注我们团队行程的朋友稍后几天继续鉴赏下篇《圆梦贝加尔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