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旅十四载,老照片里寄情怀

老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2年12月17日,是我参军入伍的大喜日子,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大孟庄村一起参军的有冯志国、张朋轩。乡亲们为我们戴上了纸扎的大红花,鼓友们敲锣打鼓送至村外。望着欢送的人们,我热泪盈眶,久久不愿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坐着专车自行车,经过颠簸的土路,来到了张王疃人民公社武装部。接兵部队乔医生(乔武臣)、张首长(张青海)、栾建国、徐成群迎候我们到来。年轻的战士栾建国、徐成群,跑遍了每一个村庄,走访了每一个家庭,我们大都能知道他俩名字。在公社欢送会上,我代表新兵发言。感谢家乡的养育之恩,决心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请家乡放心,请亲人放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县政府招待所里,我们这些就要出远门的孩子,欢欣鼓舞,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18号上午,隆重欢送新兵入伍大会在县委礼堂举行。会后,同年入伍的几个公社的几百人,乘坐多辆大卡车去邢台集结。这里不是火车站,也不是货运站,而是两站之间的临时站点。从这个站点,我们登上了通往首都北京的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十分落后,当兵尽义务连个普通客车都不能享受,乘坐的却是拉水泥的闷罐车。没有座椅,只能站着或坐背包;没有饮水,只能靠刚领到的军用水壶;没有厕所,只能憋到下一站。条件虽然很差,我们始终充满着快乐,无座的罐车成了宽阔的大舞台。我们唱啊、跳啊、蹦啊,不知不觉到了终点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号清晨,在寒风刺骨中火车停靠在八达岭下站西拨子。部队首长和大卡车早已迎候多时。大部分新兵去了车站附近的防化团,我们乘坐的大卡车,继续行驶在乱石翻滚的河道里。左摆右晃,半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四面环山的军营。抬头远望,是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低头可见,“中国人民解放军917部队军人服务社”。显然,这是我们部队,我们梦寐以求的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这个部队里,在这个山沟,我度过了十四个春夏秋冬,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成长为一名解放军干部。是这道山沟锻炼了我,是这个部队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917,52704,52804,不同的部队番号,就像自己的曾用名,永远铭记在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6年底,我告别了亲爱的部队,告别了亲爱的战友,结束了十四年的军旅生活,留下了有限的照片和无限的记忆。每当我打开相册,看到这些模糊不清或发了黄的老照片,总是勾起一些美好回忆,总是想起一些浪漫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1973年1月拍摄于北京市延庆县康庄照相馆,2021年9月22日由湖北武汉栾建国提供。栾建国时任接兵部队战士,新兵训练队三班长。上图前排左起:武新平、 申富忠(时任新兵队一排长)、栾建国、 杜西国;</p><p class="ql-block">二排马忠英、 刘保常、 李敬波、 李国军、 赫元胜;</p><p class="ql-block">三排李岳军、 赵国军、 马书田、 李瑞奇 ;</p><p class="ql-block">后排任存岭、 李俊生 郭志华 武敬勋 孙建军。</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大孟庄村一起入伍的有三人。1973年2月新兵训练结束后,班长带我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图为和三个班长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徐成群、徐汝高、栾建国;后排左起;孙建军、冯志国、张朋轩。</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入伍新兵共54人,其中河北巨鹿籍49人,河北威县籍1人,河北平乡籍4人。张青海是我们的队长,谢永菊是我们的指导员。一排长申富忠,二排长曹占朝。作为刚刚入伍新兵,我被任命为二班副班长,二班长为徐汝高。1970年入伍,四川省屏山县人。有幸的是徐成群、栾建国不仅接我们入伍,还担任着新兵训练班长。训练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对我们却是收获颇多,意义深远。我们完成了从一个普通青年,向一个军人的转变。1973年元旦,我们高高兴兴的戴上了鲜红的领章和帽徽,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我第一时间在北京前门照相馆拍了两张,精挑细选寄回家。乐坏了家人,乐坏了亲朋,成了谈恋爱,找对象的首选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年入伍战友杜西国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期,高考尚未恢复,当兵是我的唯一选择。有人说部队艰苦,山沟艰苦,但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根本就感觉不到苦。有人说部队管理严,但对我这个一直的学生班长来说,完全能够适应管理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政治活动,毛泽东思想教育,传统教育,雷锋精神教育,我树立了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思想,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毛主席的名言名录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那批兵最能吃苦,我们那批兵最肯付出。</p> <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三个月后,我被分配到了技术股修理组车修班。时任股长薛振业,副股长徐世武;教导员崔香芳,付教导员郑玉宽;组长年文瑞,副组长邓之雄;班长赵志书,副班长杜宗友。真的没有想到我在部队会从事技术工作,也没想到日后的许多工作都是围绕着机械维修。我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经受了许多考验。</p><p class="ql-block">劈山建食堂,劈山建澡堂是我们入伍后赶上的两大工程。在正常上班之外,各班组轮流参与施工。那时没有机械,全靠铁锹、铁镐、钢钎,一点一点的挖、一块一块的刨。靠两只手,靠小推车,让大山搬了家,让石头挪了窝。建起了地下储存蔬菜,地上宽敞明亮的饭堂。建起了锅炉房,安上了暖气、太阳能,四季都能洗上热水澡。绑钢筋中,寒风吹裂了我的双手,像个黑乎乎的发面窝窝,张开了血红的小嘴。时任仓库主任关思林发现后直接叮嘱年文瑞组长,为我送来了手套,送来了凡士林药膏。施工中碰破了头,包扎一下继续“战斗”。由于工作中成绩显著,我曾多次受到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1973年冬天,我随技术革新组赴内蒙集宁山区进行装备防冻实验,带队的是时任副股长徐世武。每晚都要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野外测温度,爬车观察防冻效果。革新项目经受考验的同时,我也经受了恶劣条件下吃苦的考验。</p><p class="ql-block">我们六班担负着业余时间管理水井的任务。虽然我不是责任人,但经常一起陪同战友上山坡,钻山沟。每天往返几趟去抽水,确保部队生活所需。我种过蔬菜,买来《北京地区蔬菜种植》,反复实践。不但自己邮寄菜籽,还发动战友邮寄菜籽,让许多老家菜、南方菜在山沟里安了家。我喜欢帮厨,后来又调炊事班负责全面工作三个月。正是在炊事班的历练,让我学会了发面蒸馍,学会了烹饪炒菜,让我一生受益匪浅。我连个副班长都不是,却担任着经委会主任,每周召集各班副班长制定食谱,监督执行。我付出了很多,我收获了更多。</p><p class="ql-block">1973年7月底,入伍半年多,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我是我们技术股支部中第一个入党的新兵。我的入党介绍人分别是班长赵志书(河北高邑人)、副班长杜宗友(河北迁安人)。多少年来,我和他们始终保持着联系,还把跟副班长的合影好好保留在身边。因为,他们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和贵人,他们的帮助让我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1974年9月,根据业务需要我被派往上海消防器材厂学习喷洒车技术。一同前往的是同班69年石家庄高邑的老战友曹新胜。历时三个月,他像爱护小弟弟一样呵护着我,让我这个从未坐过火车,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弟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业务知识。后来,他当了我的班长,我们双双都提了干,携手并肩做好工作。这是当年我俩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留念。</p> <p class="ql-block">那年国庆节,我们在上海参观了党的一大会议旧址,游览了南京路、淮海路、外滩,游览了著名的豫园等。听说上海还有个巨鹿路,作为巨鹿人,我在曹大哥陪同下,顺着地图找到了地方,很自豪在巨鹿路转了一圈。看,那时的外滩显得很简朴、清静……</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后,我两次华东五市游,上海的巨大变化,让我再也找不到松江的老模样了。</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听说上海距离杭州只有200公里,我们就萌发了去一趟的计划。终于有个星期天,坐上火车去了那里。偌大的杭州,留下美好见证的唯有这张西湖西冷桥上的照片。四十年后重游西湖时,总是忘不了这段记忆。不过,整个杭州旅游发展很快,已很难找到原有的模样。</p> <p>上海距离苏州仅100多公里,坐火车仅一个小时。苏州园林早就世界著名,苏州给我留下了美丽漂亮的印象。我感谢上天赐予我在四十多年前就有机会走进苏、杭,亲吻苏、杭美丽的容颜。几十年后,当我再次走进这两座城市时,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漂亮,更加令人向往。下图:在苏州留园。</p> <p class="ql-block">1974年五一过后,我随巡修小组去唐山、昌黎、秦皇岛部队执行维修检查。带队的是技术股副教导员吴世明和修理组副组长邓之雄。邓之雄、赵书才负责仪器维修,赵志书和我负责车辆维修。在秦皇岛炮兵67师维修期间,当地部队领导陪同我们游览了山海关、北戴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巡回修理是我们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都会安排多批。对我来说,入伍一年多就能执行此任务,游览名胜古迹,看大海,观大浪,我很自豪,其他战友也很羡慕。</span></p> <p class="ql-block">1974年冬季,老兵退伍。我的班长赵志书确定离开部队,我们六班八个人在宿舍前留下了这张“全家福”。照片中前排从左至右为马书田、张玉高、赵志书、曹新胜;后排从左至右为孙运泽、孙建军、郭振全、常会恩。马书田是我同年入伍老乡,后调其它部队。退伍后在家织手套、生豆芽,我从经济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班长赵志书退伍后搞运输曾来巨鹿,高邑战友孩子结婚,我曾专门前去看望过他。张玉高四川屏山县人,退伍后失去联系。曹新胜石家庄高邑人,后来提了干,我们相处时间最长,转业后时有电话联系。郭振全、孙运泽、常会恩,都是河北省新河人。郭振全退伍后安排在任丘油田,孙、常退伍回老家。新河、巨鹿虽同属邢台市,距离很近,但我与他们多年失去联系。遗憾的是马书田、常会恩因病去世多年。我很思念同班的战友,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走一走,看一看,聚一聚,一起回忆发生在班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75年秋季,我随巡修分队赴山西部队进行维修检查。这是入伍后第二次执行此项任务。仪器维修曹开喜、郭志华;喷火器维修马世国;车辆维修郭振全和我,带队长为马立泉。在这期间,我们参观了位于太原西郊的晋祠公园。</p> <p class="ql-block">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是60、70年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口号。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的事迹,大寨的精神影响了我们那个时代。执行任务期间能来大寨参观学习,是当地部队的刻意安排,也是对我们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我家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虽然姊妹不少,但参军后父母同样很牵挂。1974年母亲来队探亲二十天,因我工作较忙,没能陪她北京游玩,也没留下一张照片。1975年父亲来队,住了半个月就走了。因为他是生产队小队长,惦记着队里的活,惦记着挣工分养家糊口。他说,只要看到你们生活的很好,就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下面这幅图片,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我和父亲自驾游,你千万不要以为我父亲坐在驾驶位置是司机。这是四十多年前摆在中山公园拍摄景点的非行使轿车,这是专供游人进行拍照的道具。</p><p class="ql-block">父亲从小家里很穷,过早失去双亲。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母亲也没有见过公公婆婆,父亲是跟着本村姑姑生活长大的。他没上过学,没念过书,只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对党忠诚的朴素感情。他长期担任着生产队小队长,大公无私,埋头苦干,家里却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生活。这次来队探亲,他连一件好衣服都舍不得买,身上穿的是母亲自己织的老粗布,脚上穿的是我从部队寄去的解放鞋。他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第一次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还有故宫、北海……如果不是儿子当兵,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父亲仅来过部队一次。1981年春天,他在生产队浇地时突发脑血栓,摔倒在水垄沟旁。经过治疗恢复行走后,1983年二次复发,再也没有站起来,于1984年农历2月15离开了我们,年仅58岁。</p><p class="ql-block"> 他走后,我发现了许多没有服用过的药。那是我从北京医院、药店里买来的呀!我在想,假如他能按时吃药,假如我能在他身边,假如是现在的医疗条件,一个小小的脑血栓,怎么也不会让他过早、过快的离去。他没有来的及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就走了,他没有看到儿女都成家就走了。然而,这些所有的假如都是枉然。孝敬不能等,成为我尽职尽责的准则,成为我伺候、赡养双方父母的无形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75年3月,防化器材仓库技术股全体干部与退伍老兵合影留念。这是有了微信后四川宜宾老战友马世国发来的。他是五班副班长,那年,他退伍。照片中有我们技术股大部分领导,这是四十多年来的首次发现,及其珍贵。我曾发到战友群里让大家辨认,让大家回忆美好的过去,战友群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原防化器材仓库技术股下设机械组、修理组、化工组,每组三个班。那年,我在修理组六班整两年。</p><p class="ql-block">前排就坐的有股长薛振业,付股长徐世武,付教导员郭彦忠。机械组组长邓之民,修理组组长年文瑞等。那年,我的班长赵志书,同班战友张玉高,新兵班长徐汝高都退伍。</p><p class="ql-block">教导员崔香芳 、吴世明,付教导员郑玉宽缺席。</p><p class="ql-block">每一个领导干部对我都很好,在我的成长道路上都给予了极大帮助。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技术干部冻结,后又改提我司务长。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从修理组六班调到了炊事班担任副班长,负责全面工作。调炊事班之前,我是经委会主任。经常跟老司务长赵生文合作。调到炊事班,受他直接领导,工作更是配合默契。体检发现我的单项转氨酶偏高,提司务长未果。炊事班三个月,我被推荐去总参防化学校学习两年。</p><p class="ql-block">毕业后,我成了部队干部中的一员,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不知道在我人生旅途中是谁的作用,但我知道他们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贵人,都是我的恩人,我十分感谢他们,我十分想念他们。</p><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我从防化学校毕业后,防化器材仓库技术股成为防化器材修理所,升为团级单位。修理所所长王典澄,副所长王殿升、陈春增;政委聂喜林,副政委薛景民、周连三 。我所在的修理组改为修理队,队长年文瑞,教导员郭彦忠。我所在的班改为车修组,组下面还是六班。我曾任班长,也曾任负责全面工作的副组长。</p> <p class="ql-block">1975年3月,我被部队推荐去防化学院学习两年。能去防化兵的最高学府深造,是我一生的福气,是我一生的骄傲。两年前走进这里,两年后走出这里,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衷心感谢部队,感谢相处的每一位首长和战友。是山沟锻炼了我,是部队培育了我,是战友帮助了我。</p> <p class="ql-block">防化学院的前身防化学校,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北庄。毕业前夕,总参防化部首长,学校大多领导来到学校东区操场上,与我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区队三个班在一起合影。合影中有我一起走进学校的老乡战友李苏标。</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我们班除了皮保平、张昌杰、杭开云同学留校外,其他都回到了先前的部队,成为基层的技术骨干。这是我们班的合影,大部分都失去了联系。几十年不见,不知今日身体如何?生活如何?子孙如何?多年了,我在一一牵挂,我在一一寻找。</p> <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我们搞的防化技术装备革新成果被入选。1977年10月初,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很荣幸参加了在辽宁锦州召开的全军防化装备技术革新现场会,参观了位于辽宁省锦州的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院校都实行开门办学。1976年在济南某部我们学习、生活了一个月。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我们在原济南军区防化团大礼堂参加了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济南,我们学习了装备车辆的大修技术,从实践上得到了充实提高。星期天,有机会游览了泉城,对趵突泉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1977年春节前夕,学院放假了,我很高兴的回家探亲。这是入伍后的第五个春节,也是入伍后的第一次探家。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是家里老大,今年都二十好几了,还没对上象,家人很焦急。过去有人提亲,都被我婉言拒绝。现在再不定就会影响到老二了。所以,这次探家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相亲。半年前,经朋友介绍,她给我寄来了这张照片。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张女友照片,也是唯一一张女友照片。我一直把她带在身上,揣在心里,时不时偷偷看看,期盼早日能见一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76年腊月26,是我们老家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年集。人们都在忙碌着备年货,我俩在朋友牵线中如期而至。会面地点是县物资局她叔伯哥的办公室兼宿舍。房子虽然不大,设备虽然简易,但可以遮风避寒,可以谈情说爱,至今难以忘怀。或许是缘分,或许是幸运,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相亲,我们谈得很广,谈得很投。谈工作,谈家庭,谈现在,谈未来……从上午谈到了下午,谈得小米粥有点熬糊。 第一次相亲,她的挽留我也没有完全拒绝。吃着她亲手做的家常饭,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我对她印象很好,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心想这就是我要寻找的另一半。这是我的第一次相亲,也是我的最后一次相亲,因为这一辈子我就相了一个。第一眼我就相中了她,第一次聊天我就爱上了她。</span></p> <p class="ql-block">1978年5月27日,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未婚妻带着部队出具的同意结婚证明信,在家乡张王疃人民公社领取了结婚证。</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领取结婚证不太严格。我在部队很忙,没有请假回去,她一人就办成了,我很感谢妻子。结婚证是一张纸,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种担当。一生不能变的责任,一生不能变的承诺,一生不能变的担当。无论贫穷富贵,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相亲相爱一辈子,海古石烂永不变心!</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从1978年5月领到结婚证,四十年间,结婚证不知放在哪里,我从未见过。无数次的寻找,未能如愿。2018年我家房子装修,整理书籍上架,终于在一本杂志中惊喜的发现了它。</p><p class="ql-block">“找到了”!“找到了”!我像个小孩子,激动不已。老伴说“看把你高兴的”,我说,本来我们就是合法夫妻嘛,终于找到依据了!</p> <p class="ql-block">妻子与我同岁,都是属马,1954年生人。当时,她是县橡胶厂的一名合同工,我是部队院校的一名在校生。她姊妹少,我姊妹多。她父亲在金融单位工作,家庭条件比我家强百倍。由于我俩不认识,相距又远,她对我的经济条件并不了解,当我告诉她自行车、手表都是他人的她都不相信。在那个军人很受尊重的年代里,通过几次见面交流,书信来往之后,她说服了老人的反对,慢慢接受了我,两颗心逐渐贴在了一起。所以,如果不是当兵,如果不是响当当的军人,我俩不可能走到一起。</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写信,就跟现在微信聊天一样,聊不尽说不完。我的字很不好,甚至根本就不如她。我写信不用钢笔,而是用蘸笔,更喜欢用鸡翎蘸着墨水写。那些年,来往全靠书信,好几个同学都与我保持着联系。自从她走进我的心房,信件数量、篇幅远远超过他人。每周至少一封,每封至少十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字里行间充满着深情、友谊、追求。可以说,每封信都对得起八分钱的邮资,更对得起军人的免邮。我被她的通情达理、美丽漂亮所吸引,她被我的忠厚老实、不懈追求所征服。</p><p class="ql-block">那时,她看着我的信能彻夜难眠,我读着她的信能今夜无眠。我们曾说好把这些信件保存起来,整理成书,待到老了去回味。可惜,后来多次搬家还是无奈丢弃了,丢的片甲未留,丢的后悔莫及。庆幸还有几张老照片,还能把爱情的罗曼史重新回忆。</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我的家庭条件很差。为了父母,为了家庭,每月六元的津贴,年底还要往家里寄去几十元,每月二十元时通过赵生文从其他战友中借钱寄回家中。虽然帮助了弟弟盖房子的困难,自己却常年背着外债。1978年5月,我被借调阳坊某部当教员,我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结婚好机会。通过多次申请,部队开具了同意结婚证明。在我的央求下,未婚妻在地方政府领取了结婚证。</p><p class="ql-block">7月1日,农历 5月26,在岳父陪伴下她来到了这个部队。这一天,我们结婚了!与其说是结婚倒不如说是探亲。因为没有婚礼,没有婚纱,没有婚宴……。岳父被安排在我住的宿舍里,跟另一个教员在一起。我俩被安排在临时来队宿舍里。与单身宿舍相比,只是两个单人床拼在了一起,床上多了一床褪了色的绿军被和枕头。当我俩把新床单、新枕巾铺好后,才有了一点新婚洞房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新婚之夜,在老家正是人们闹洞房的时候,这里却是冷冷清清。深夜11点多了,她还独自坐在院子里的小马扎上,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p><p class="ql-block">新婚之际,我没有告诉领导,也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教学课。</p><p class="ql-block">新婚之际,她来部队前,我母亲给了她三十元钱。这是婆婆的见面礼,这是婆家送给她的“彩礼”。</p><p class="ql-block">新婚之际,我自己花几毛钱买了一双丝袜子。这是当兵六年后买的第一双丝袜子,穿在脚上舒服极了!白天穿了晚上洗,晚上洗了白天穿。</p><p class="ql-block">新婚之时,我没有开小灶搞特殊,依然去食堂和学员们吃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新婚之时,我没有摆酒席招待,哪怕是一桌,都没有。</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虽然也有旅行结婚,但像我这样部队、老家,没有任何结婚仪式的并不多。</p><p class="ql-block">我的婚礼如此简单,简单的无声无息,简单的难以置信。后来回想起来,内心对她总是一辈子的愧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阳坊离北京很近,坐车进京很方便。再说,我们部队在北京市西四缸瓦胡同有一间房子,虽然简陋,但可以遮风挡雨提供便利。蜜月里,我们游玩了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公园等。小两口虽不像现在年轻人那么开放,但亲亲热热很是甜蜜。</p> <p class="ql-block">1978年8月,我提干了。这是人生路上的一大转折。我很珍惜领导的信任和培养。</p><p class="ql-block">结婚二十年时,我悄悄补了这张婚纱照,一直挂在卧室里。看到这张照片,我能找回青春幸福的那一刻,看到这张照片,感觉可以弥补一下内心深处对妻的愧疚。</p><p class="ql-block">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四十年来,我把这一天牢牢记心间。一声问候,一个信息,几个炒菜,几杯小酒,默默的祝福白头到老,忠贞不渝。默默的感谢妻子一路相伴,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1979年1月,妻子来队,享受婚后第一个探亲假。晚上,她打开提包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是块手表。原来,在去年来队结婚时,她看到我一直借用学员的手表在上课,就记在了心里。那个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家庭的“三大件”,是凭票才能买到的紧俏商品。这次她通过关系从天津为我买来这块东风牌手表,让我多少天都沉浸在高兴之中。</p><p class="ql-block">可是进入2月份,就有了对越反击战的消息,部队开始动员临时来队家属返乡。妻子和其他军人的亲人一样,坚决执行动员令,假期未完,提前返乡。表现出了军人、军嫂的高贵品质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无私精神。</p><p class="ql-block">望着南下的列车,我返回了部队。在自制书架时,由于操作不当,电刨子将左手无名指损伤,鲜血直流。跑到部队卫生所后,吓晕了在场的战友。简易包扎止血后,由司机袁长青送我去了261部队医院,缝合了好几针。此时此刻,妻子还在开往邢台的列车上。为了消除她的牵挂,我只能采取隐瞒,再隐瞒,一直隐瞒到几个月探家时。</p><p class="ql-block">部队全员紧急集合,广阔的操场上通报了这起事故。王典澄所长狠狠的点名批评我,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安全操作。这是入伍后唯一一次受到的批评,也是唯一一次为大家带来的反面教材。不久,拖着没有拆线的手,带着手套掩盖着的手,我接受了去武汉学习的任务。我很后悔,永远记住了这次血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对越反击战的战火尚未完全结束。北京还在大雪覆盖,湖北平原已是鲜花烂漫,郁郁葱葱,一股春天般的温暖。在军区防化部张参谋带领下,我们一行三人来到武汉军区某部,参观学习便携式背囊的技术革新。随后,我们游览了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留下记忆的只有那座雄伟壮丽的武汉长江大桥。图为我和52814部队解西爽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80年5月,我被上级部门调去编写教材。一起参与编写工作的是济南军区某部的工程师石东升和阳坊某部的小张。石工是我曾经多次拜访学习过的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的工作室离著名画家徐悲鸿纪念馆不远。那时又不收费,时不时到那里自由欣赏。</p> <p>教材编写工作完成后,领导安排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境内的清东陵。</p> <p class="ql-block">1984年的夏天,我去福州参加了全军防化技术装备革新会议。一路同行的有我的战友秦钟(75年安徽合肥人)、陈文堂(云南人)。会议期间,由于水土不服,身体不适,我失去了去福州海关参观的机会。我们游览了集美大学、鼓浪屿,用望远镜看到了一水之隔的宝岛台湾,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会议结束后,上级领导安排我乘坐飞机一同回京。但为了顺道探望家中的妻子、女儿和双亲,把坐飞机的机会让给了陈文堂。失去了那次坐飞机的机会,成了我的遗憾,也成了我的期待,直到20多年后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1979年,国家职工退休子女可以接班。由于小舅子不够接班年龄,妻子接替了父亲农业银行信用社的工作,成了金融系统的一名职工。</p><p class="ql-block"> 1980年初,我们可爱的女儿降生了。6月的部队山沟,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应我之约,妻子在岳母陪伴下带着女儿来到了部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探亲。</p> <p class="ql-block">六月的康台子是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说起来那年也怪,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中午却变花脸,变得气温骤冷,变得雪花飞舞。顷刻间,树上、山上一片白;顷刻间,绿装换银装,柳树压弯腰。小时候只听过“六月里下大雪”的故事,今天却目睹了六月里下雪的现实。处于好奇,我们拍下了这张极为普通的照片。看到长势喜人的蔬菜,让我回忆起筛土造地的情形。看到熟悉的柏油路,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又听到了铿锵有力的训练脚步,又听到了回荡在山沟里的“一二三四”……</p><p class="ql-block">山沟虽然艰苦,但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收获了官厅水库的优质水稻,收获了膘肥生猪,收获了新鲜蔬菜……。</p><p class="ql-block">那年,我在52814部队东沟执行车辆改装任务时,从同年入伍老乡小孟那里捉回一对小白兔,交给了年文瑞队长。经过大家精心喂养,很快繁殖到近百只。每逢节假日会餐,兔子也登上了餐桌,成为一道好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和幸福。</p> <p>在北海公园,岳母、妻子、女儿我们在一起。岳母有点文化,做过小学老师。她爱好广泛,一般娱乐活动略懂一点。她性格开朗活泼,也很会做饭。第一次来北京,还肩负着照管外孙女,担当家庭“保姆”的任务。因为有她陪同,我的部队工作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影响。</p> <p>眼前这辆吉普车,是我们部队的最高级别小车,也是一号首长专用车。那时,能在首长小车前留个影,自我感觉很自豪,自我感觉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妻子和一同来队的郑瑞国大嫂在一起。</p> <p>岳母也很好奇。站在首长“高级”小车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那年,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正在公开上映,我们部队的苹果🍎也熟了。妻子和郑大嫂在部队休假期间,很高兴的跟大家一起采摘苹果🍎,体验劳动,感受收获。</p> <p class="ql-block">岳母、妻子、女儿,与一同前来探亲的郑大嫂在八达岭长城上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1年底,我调学兵队任队长,接受了训练新兵的任务。他们是来自河北省枣强县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们有的会分配到本部队,有的则留下继续学习业务知识,成为军区所属其他部队的技术骨干。</p><p class="ql-block">值得骄傲的是,几年后,分配到其他部队的学员大都提了干,成了基层部队的优秀业务人才。</p> <p class="ql-block">在防化教导大队、学兵队,我担任多期教学工作,担任过防化装备车辆改装、大修的培训工作。我嗓门大,吐字清,不怯场,是防化系统出了名的高音喇叭,出了名的免试讲。图为训练场上,我和战士们一起学习技术装备分解结合,学习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维修知识等。</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我们熟悉的大山,脚下是我们熟悉的训练场。作为队长兼教员,我和战士们一起学习、讨论,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1982年10月,在我担任学兵队队长期间,我和张宏印教员受命来到河北省邯郸地区魏县棘针寨公社接兵。这是我在部队唯一一次接兵。一起接兵的还有52814部队的战友。图为接兵部队在邯郸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我和52814部队接兵战友张延孔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我住在魏县最北边的棘针寨公社里,骑自行车走遍了每一个村,走遍了每一个即将入伍青年的家庭,对每个战士了如指掌。我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很尊重我,我们有着很深的感情,至今仍经常有电话、微聊,跟走亲戚一样你来我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军营,抬头就能望到远处的长城。但是,由于当地长城多年失修,我们还是喜欢去八达岭,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梦想。1982年的夏天,妻子、女儿和岳父来队,我们游览了古老的长城。那时,八达岭长城不收费,后来从五角、一元不断上升。现在看来,花个钱,照张相,陪着亲人转一转,也是很值得的。</p> <p>八达岭和我们部队是文明共建单位。有时利用星期六下午党团活动,我们坐着车去捡垃圾。一人拎着一个塑料袋,带着粗铁丝制作的夹子,把长城上、长城下、长城两侧丢弃的瓶瓶罐罐、废纸、废料捡得干干净净。我们的劳动,换来了长城的整洁,我们的劳动,换来了“国家名片”的更加美丽、漂亮,我们从心眼里感到无比高兴😊😊。 &nbsp;</p><p>长城上的这头骆驼吸引不少游人,经不住诱惑的会骑在背上留个纪念,我也不例外。</p> <p>婚后,妻子在家担当起了两个家庭的重任。不但生养女儿,还要孝敬公婆。不但给予家庭经济上的巨大帮助,还为我的弟弟们安排工作操劳费心。她的付出让我在部队思想稳定,她的付出让我在部队工作安心。我在部队虽然连个三等功都没有获得过,但我在部队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每一个荣誉,每一个嘉奖,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我深深地感激她,爱着她!</p> <p class="ql-block">那年,就在妻子她们即将离开部队的时候,岳父突发脑血栓。为了治疗,我在医院陪护了整整一个月。为了获得治疗免费,我积极申请部队领导,为我出具了直系亲属证明。我在想,没有岳父岳母哪有我妻,没有我妻,哪有我家。我的父母是父母,她的父母也是父母,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有我的周到服务,有医院的精心治疗,有岳父的自身锻炼,他的身体恢复很快,也没有留下半身不遂后遗症。全家人都很感激部队的特殊照顾,感激部队医院的技术高超。</p> <p class="ql-block">经过部队官兵几年的不懈努力,驻地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平坦,军营干净,特别是夏天,瓜果累累,鲜花盛开,好似一个大花园,好一个似避暑圣地。</p><p class="ql-block">1983年防化器材修理所合并到防化器材仓库。防化器材仓库主任李玉华,副主任王虎星、邓之民;政委闫秉祥。图为军区首长与全体干部合影,这是军区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p> <p class="ql-block">1984年,我从基层调到机关业务处。处长为靳玉田,1971年入伍,河北新河人。业务处的战友有:梁会彬、李苏标、陈祥明、周守保、韩苏京、孙宝顺、杨平、孙书军、周方方、李萍等。我的职务虽不高,但身兼数职。无论什么工作都能认真履职,胜任岗位。</p><p class="ql-block">这是1985年5月1日全军换装后的我。</p> <p class="ql-block">1985年裁军工作开始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部队。面对妻子不愿放弃地方金融工作而随军,面对父亲去世对母亲的担心,面对部队精简裁员的形势,我也在琢磨着去留问题。我爱这里的一山一水,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爱这里的战友兄弟,但是,我选择了转业,向领导提出了申请。</p> <p class="ql-block">1986年春夏之交,我的转业申请批准了。这个时候,领导安排到山西一带去巡修。这是我在部队期间的第三次出征,不同以往的是带队出征。第一次带队出征,也是最后一次带队出征。因为,我已确定转业了,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开着工程车走遍了山西境内各个防化部队,对装备、器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北京军区各部队都有我的学生,所到之处,他们称我“孙教员”“孙老师”,一路倍感亲切,倍感责任重大。快要离队了,越要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p> <p class="ql-block">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带领的巡修小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领导的多次表扬。我很感谢我的战友,我很珍惜战友情谊。出色完成部队交给的任务,也为我的十四年部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我要转业了!我和妻子、女儿又一次来到首都北京,来到天安门广场。十几年来,只要来北京,我一定要来天安门,因为这里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别看我是一个普通军人,也曾多次在这里参加过国家重大活动。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参加了重大庆典活动,我站在队伍的第十二名位置,距离金水桥、天安门城楼很近,中央领导的笑容看得一清二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我两次来这里参加义务劳动,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广场上,妻子告诉幼小的女儿,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博物馆的故事,告诉她发生在爸爸身上的故事。</p> <p>就要离开部队了。妻子、女儿跟我一样恋恋不舍……</p><p>从1978年结婚,妻子基本上每年来队一趟,与大山有了感情,与官兵有了感情,与军嫂们有了感情。</p><p>女儿虽然还不很懂事,但部队、军人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深深的印记。</p> <p>就要离开部队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兵的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帮水浴康台子,永远不会忘记军营里的歌声,永远不会忘记嘹亮的军号声……</p> <p>对我来说,部队时的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尽管有些污渍,也舍不得丢弃。因为那个时期拍下来的太少了,留下来的太少了,仅靠有限的照片回忆十四年的军旅生活,实在是微不足道。</p> <p class="ql-block">每当翻阅起这些老照片,每当回忆起部队时期的一些故事,我总是无比喜悦和自豪。因为,在我人生旅途中,有这段当兵的历史,有这段经历,有这段美好的回忆。这是人生旅途的资本,这是一辈子值得炫耀的资本。</p> <p class="ql-block">1986年12月,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我离开亲爱的部队,走向新的工作岗位,走向新的征程。《军人转业证明》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段历史,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段记忆。是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历史,是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记忆。从此,从此,虽然脱下了军装,虽然离开了现役,但退役军人的称呼永在,老兵的称呼永在。我决不辜负军队的培养和教育,永远保持军人的本色,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新的成绩,无愧于老兵的光荣称呼!</p> <p class="ql-block">战友,战友,永远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52804部队!</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亲爱的战友!</p> <p> 作者简历</p><p> 孙建军</p><p>1954年4月出生在河北省巨鹿县一普通农村;</p><p>1971年3月至1972年11月就读于巨鹿高中;</p><p>1972年11月至1986年12月在原北京军区某部任职;</p><p>198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河北省巨鹿县人民银行任职;</p><p>2014年4月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