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散文/熊克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佳肴遍四方</p><p class="ql-block">登门做客访亲忙</p><p class="ql-block">腹鸣夜半咕咕叫</p><p class="ql-block">美酒原来不及粮</p><p class="ql-block"> 每至國家规定的节日长假,如中秋、春节等。笔者都会携妻驱车前往古城镇江,与当地的两位好友及他们的家人,一同共度良辰佳节。多年的约之以命,已相沿成习,早已成为笔者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不无自作多情地讲,这座美的让人吃“醋“的江边古城,俨然就是笔者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笔者一直引以为荣的两位友人,一位是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張君,另一位是事业如日中天的著名企业家朱君。在笔者的心目中,他们都是鲲鹏鸿鹄之志,义薄云天的好男人。</p><p class="ql-block"> 艺术修养卓异的張君,長的伟岸倜傥,虽已耳顺之年,但对艺术仍然是执着不渝,激情澎湃,才思敏捷,动若少年。</p><p class="ql-block"> 睿智勤恳、低调内敛的朱君,尽透着江南人特有的那股子干练、朴实的气质。衣著得体,肤色白皙的朱君,棱角分明的脸庞上,镶嵌着的那对风目明澈的大眸子,透射出惜时勤业的刚毅与执着。传递着一种志向远大,不怒自威的神韵。在实际生活中,朱君却是一位善解人意,谦谦宽厚的时尚达人,对社稷情怀悲悯之心,布施桑梓,长年热衷公益慈善事业。</p> <p class="ql-block"> 每每节日長假,笔者都会去京口与两位友人品茗畅叙、围炉小酌。不过让笔者最为惬意的是每次欢聚后的翌晨,两位友人定会邀请笔者夫妻,去长江边西津古渡口遗址地,一家名叫“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的面店,举办特有仪试感的饯行早宴,入座提前预定的裝饰豪华古雅的01号大包房,美美地品尝一顿久已名扬天下,正宗地道的一一镇江锅盖面。</p><p class="ql-block"> 京口( 镇江)地方志记载:京口锅盖面乃中国十大名面之一,亦称镇江小刀面,自古被誉为“江南天下第一面”,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听面馆的大厨介绍,锅盖面用的面条叫“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揉和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师傅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似舞蹈杂技一般,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后,用刀切成面条。然后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食用。镇江锅盖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极好。用当地人的话讲,此面有“筋道”,入口滑爽不烂,当然关键要添上店家秘制的酱油和多种调味佐料,吃起来色、香、味俱全,可口鲜美至极。特别是面条入口时那种柔韧滑爽的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倘若将入口顷刻间味蕾的记忆,用文字表述它是人间第一美味!笔者定当不二首选。不过笔者晓得一家之言恐难服众,只肦斧阅此篇拙文的读者,哪日闲情移步此面馆,亲口咀嚼这碗面时,相信不仅能释然“美味”为何令人垂涎欲滴的原因所在,还会悟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大道之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次来这座古色古香,仿清代建筑风格的面馆,笔者会兴奋不已。坐在干淨整洁的包间里,一种莫名的舒畅感便会油然而生。等到店家端上热气腾腾,碱香扑鼻的”麻油香干素交面”时,笔者顿时斯文扫地,以风卷残云的速度,狼吞虎咽地”耲”(huai镇江方言吃的意思)上两大海碗。尽管品鉴馆里有十几种浇头配制的锅盖面,笔者却情有独钟碱香扑鼻、筋道实足、滑爽可口,百吃不厌的一一麻油香干素交面。</p><p class="ql-block"> 笔者记得,第一次到西津渡品鉴馆时,就心生好奇为何叫“锅盖面”?莫非其中有什么典故?当时 ,笔者一边“耲”面,一边向店家寻根问底?结果店家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说了五个版本。笔者和友人几经甄别筛选,觉得有两个在民间流传已久的版本比较靠谱。</p><p class="ql-block"> 版本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至京口,一路寻至名气最响的张嫂子伙面店,张嫂子夫妻俩连忙出来接待这位不速之客。一阵手忙脚乱后,总算让客人吃上了他们擀作的面条,客人一边吃一边连声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没想到,客人(乾隆)边说边走进厨房,忽然一声惊呀:“唉哟,你怎么将锅盖放在煮面的锅里呢?” 张嫂子这才发现,因为自己刚才手忙脚乱,竟将汤罐上的小锅盖错当成了大锅盖,连锅盖撂到锅里都不知道,乾隆却误以为这是张嫂子伙面店的厨艺绝活。</p><p class="ql-block"> 自打乾隆爷光顾了这家伙面店,夸赞这家面馆味道不错的故事,很快传扬开。从此面锅里面煮锅盖的镇江锅盖面店,在镇江大街小巷开的人很快多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版本之二:相传有一对姐弟相依为命,弟弟有病,味口不佳,总说姐姐做的面条又厚又硬。于是,姐姐想出了个把面条擀细一点的方法,她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用一个竹杠,人坐在上面压着面团跳,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将面团压得薄薄的,然后切成细细的面条。下锅煮面时,本想加点青蒜,却无意将旁边汤罐上的小锅盖碰掉进了大锅里。没想到,煮过锅盖的面条,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因是掉在大锅里的木制小锅盖四周透气,这样下出来的面条不容易烂,有筋道,味道当然也就更好了。此事很快被左邻右舍传扬出去,不久,这种“锅盖面”的名声大振,做锅盖面的伙面店,渐渐遍布镇江的大街小巷。</p><p class="ql-block"> 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的食客包间,都是仿清代的装饰与摆设。笔者戏称面馆的01号包间为“两江总督”用膳房。每次坐在雕栏玉砌的01号包间,一边与友人品尝美食、畅怀叙旧,一边又会时不时地走神和幻想,常会幻觉自己已置身在清朝年间。双臂不时地戳摸着太师椅背,冒着傻气的苦思冥想……包间里这些仿古几可乱真的太师椅,不知哪一张被“乾隆爷”,或是哪任“两江总督坐过呢?妻子察觉我在“胡思乱想”,轻轻碰碰我。哈哈,回过神来又一想,或许是两大海碗的面条吃撑住了,导致胃植物神经的过度兴奋,大脑思维短暂的紊乱,人才会意乱情迷的飘飘然起来呢……</p><p class="ql-block"> 笔者乃一介布衣,难免孤陋寡闻。今后恐难再有机会品尝到,能与“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的面食相媲的美味了,不如姑且笔者就自以为是,挖耳当招的给这家面馆的锅盖面送上一面:”天下第一美食”的锦旗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正月拙于镇江</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改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