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求学的故事

中酱有约

<h3>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毛泽东一来到东山,就如饥似渴地扎入了书籍报刊里。校长室楼上有一间藏书楼,平时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到校后不久就发现了它,经常去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了解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等的事迹,对他们十分仰慕。学校藏书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渴望,就向表兄文运昌借书来读,学校陈列室里还保存着一张当年他归还《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十一本书的便条。他还请在省城长沙工作的姨表兄王季范寄书来读,这些书有《饮冰室文集》、《新民丛报》、《东莱博义》和《中国魂》等,特别是《新民丛报》和《饮冰室文集》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他读了又读,精辟之处可以背出来。</h3> <h3>李元甫校长深谙东山高等小学堂不能满足毛泽东的个性发展,于 1911年春举荐他去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堂学习,恰逢贺岚冈先生应聘到该校任教,毛泽东便与贺先生一同步行到长沙,经介绍,很顺利地入了湘乡驻省中学堂。<br></h3><div><br></div> <h3>建国后,毛泽东日理万机,仍不忘母校东山。<br></h3><div>“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的教育。” 1951年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对他的老同学周世钊同志这样说。</div><div>“李元甫先生,贺岚冈先生,还有你父亲,都是热心的教育家。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 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与同窗挚友谭世瑛叙旧时这样说。</div><div>“在这所新式学校里,我能学到自然科学和新的西方学科。”“我在这个学校很有进步。”在延安,毛泽东同志面对美国记者斯诺专访时这样说。</div> <h3>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给东山学校老师复信:“现遵嘱写了校名二纸,请选用,未知适当否?”<br></h3><div>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但对少年时代求过学的东山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无穷的思念。他在这里读书的时间不长,但留下的足迹,却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东山学子的心坎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