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宝宝,你是吃白菜猪肉馅的、芹菜猪肉馅的,还是酸菜猪肉馅的饺子?”妈妈一边准备在火锅里下饺子,一边问宝宝。</h3> <h3> “酸菜馅的。”孩子很肯定地说。</h3> <h3> “早上你就吃酸菜了,晚上就别吃酸菜馅了。”妈妈劝着宝宝。</h3> <h3> “我就喜欢吃酸菜馅的。”刚刚三年级的宝宝坚持自己的意见。</h3> <h3> “你既然让孩子选择了,为什么又不按孩子选择的去做呢?”我一遇到类似和孩子有关的问题,就忍不住要掺合几句。</h3> <h3> “我以为他不会选择酸菜馅了,酸菜吃多了不好啊。”</h3> <h3> “你既然不想让孩子吃酸菜馅的,那选项里就不要放酸菜好了。”</h3> <h3> “我倒希望我女儿能选择,无论问她啥,她都说‘随便’,唉,你说这孩子为啥这样呢?”另一朋友很不解的说。</h3> <h3> “为什么会这样啊,一定和我们家长的做法有关啊,想想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常常‘伪民主’啊?”</h3> <h3> 放了“酸菜馅”的选项,又不希望孩子选它,孩子选了此项,妈妈又以各种“为你好、为你着想”的理由而拒绝它。</h3> <h3> 最后弄得大家都不开心,粑粑麻麻觉得孩子不听劝,不听话;孩子觉得很委屈,“明明是问我喜欢怎么做,说了,又不按我的想法来,那问我干嘛?”</h3> <h3> 其实在粑粑麻麻内心深处,只能接受自己认可的选项,表面却给孩子一个可选择的假象,这样是不是太没有诚意呢?</h3> <h3> 如果粑粑麻麻经常这样让孩子选择,孩子以后会如何面对这种选择呢?</h3> <h3> 从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他就会形成习惯,在做事之前,他会认真思考,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一定会选择一个较好的方案。</h3> <h3> 所以说,给孩子选择是必要的,让他感觉到他有参与和决定的能力。</h3> <h3> 因此,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可以多放几个选项,哪怕孩子真的选了你认为最不靠谱的选项,也不要阻止,“吃一堑长一智”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的吧😄。</h3> <h3> 当然,亲爱的粑粑麻麻们,如果有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后果,请不要放到选项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