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的母校。</h3> <h3> 一本书,记载了小镇南温泉曾经的方方面面。也记录了我的母校“重庆十中”那难忘的过去,再一次“梦回”心中的人生旅途,回到母校重庆十中。</h3> <p class="ql-block">学生证、毕业证记载了我与母校难分难舍的青春岁月。</p> <h3> 踏上无数次走过的上学之路,每一级石梯踏步上都”印“着十中师生的脚印,数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么”清晰“。</h3> <h3>学校大校门承载着十中数十载的变化,永恒不变的是全体师生对学校深厚的情感。</h3> <h3>马昭凯老师用手机给广大校友记录下十中大校门最后的“真跡”,十分宝贵。</h3> <h3>2006.10从广州飞返重庆,在短暂回访南泉时,有幸拍摄到还挂着十中校牌的立柱,已成为栓马桩。</h3> <h3>2011.12再返母校探寻,曾经的“重庆十中大校门”已不复存在,它永远“保存”在成千上万十中师生的记忆里。</h3> <h3>1953年还是“巴县女子中学”时,我们重庆十中的校门(正门)。</h3> <h3>七十年代以前的同学们,都忘不了那扇校门。后面不远处是校工“任兄“的收发室,大家都喜欢去的地方。</h3> <h3>后来各届的老师同学们,从新校门来到美丽的“重庆十中”,我没有看到过新校门,但它永远是我心中的“重庆十中“。</h3> <h3>重庆十中,历届师生们心中永存的丰碑。</h3> <h3> “梦中”踏上回家的路。每一步石梯坎都被我们初六零二班的|同学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那是我们班卫生责任区。</h3> <h3> 百年校史,培养出无数优秀学生的“重庆十中”,今日 笑谈尊师人依旧,从1927~2005,三十三位校长、副校长为十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们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丰碑。 解放后 首任校长张富洁女士。</h3> <h3>重庆十中悠久的校史,优良的校风,丰富的文化传承,都是从他们言传身教中赋予给我们。 重庆十中第二任校长韩庆荣先生。</h3> <h3>无数的师生怀念您,重庆十中的“灵魂”:王校长。 重庆十中第三任校长王永全先生。</h3> <h3>尊敬的王校长;齐瑞华老师,吴巧姮老师,裴玉铃同学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校友……给您的评价完全代表了全校师生的心声,您永远是大家心中的丰碑和灯塔,做人一定要像您。</h3> <h3>你是最优秀的教育家,我们大家都记得您。 重庆十中老教导主任余舜臣先生。</h3> <h3>潘主任为十中的教学和发展呕心沥血。各届同学都怀念您。您是书法大师,南温泉的街坊都记得您的题字:“重庆十中”还有“南泉公园”那醒目的“墨宝”。 重庆十中教导主任潘宁先生。</h3> <h3>聂勋鈺老师,为十中的体育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体育老师 聂勋鈺(国家级田径裁判)。</h3> <h3>重庆十中音乐老师董即声先生演唱的“伏尔加船夫”令人难忘。 董即声老师。</h3> <h3>王用勤老师和全体十中的老师们,感谢你们教导大家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和奉献国家的精神。 王用勤老师。</h3> <h3>马昭凯老师在教具发明与制作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十中争来了荣誉,作出了突出贡献。</h3> <h3>我们学校的师生总是生活在“重庆十中”最温暖的大家庭里。记住这张经典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我上学时大礼堂还是解放前建成的茅草屋顶的饭堂兼礼堂,无数次的文艺演出在这里举办,里面还有学生会的“东风广播站”。</p> <h3>十中高年级同学都很熟悉的教室,对出来是百米跑道,吴天才校友曾经跑出过十二秒多的成绩。</h3> <h3>有多少届高年级同学从这些教室中毕业?</h3> <h3>住读同学宿舍,同学们的“家”,每一天去教室和食堂大家会都走过这里。</h3> <h3>学校的凉亭(红星亭)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也是师生心中的“凉亭”。</h3> <h3>红星亭古色古香,陪伴十中的师生们渡过了无数的春华秋实。</h3> <h3>几十年来红星亭成为无数师生心中“重庆十中”最经典的标志物。</h3> <h3>重庆十中学生宿舍,下课后是住校同学温暖的“家”,还记得女生宿舍管理员 邱婆婆吗?陪伴无数同学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求学岁月?</h3> <h3>楼下:初五九级的教室,学校实验室,刘代乾老师管理的十中图书馆,同学都爱去的地方。楼上是教工宿舍,我的班主任段如筠老师曾住在这里。</h3> <h3> 紧靠仙女洞景区的学校办公楼;教导处,总务处,还有王校医的校医室。 总务处的郑冰老师用她辛勤的努力,在钢板腊纸和油印机上奋力为全校师生刻出了一份份的“复习题纲”。 还有那学生会主办的“东风报”,十中“东风报”“东风广播站”主编王美伦同学(高59.2)后来也成为十中的校长之一。</h3> <p class="ql-block">我们初六零二班五九年以前的教室(中间),一墙之隔是阶梯教室和化学试验教室。</p> <h3>十中美丽的校园,安静的学习环境,让人留恋。</h3> <h3>重庆十中的教学楼,我们教室。还有同学们想念的李天涛,文佑义,曾昭琪、王祖函、王洪丈、谭文渊,田福伍,丁永康,孙开俊,王锦春,甘永清,张碧文……好多好多我们的老师。</h3> <h3>王用勤先生用“心”写出的十中简史,光荣啊,我的母校。</h3> <h3>三首小诗,寄托了韩校长无尽的深情。</h3> <h3>同学们学习认真刻苦,努力掌握科学知识。</h3> <h3>老师讲解点点滴滴都用心记录在书本上,融汇在心里</h3> <h3>为了提高俄语教学质量,十中推广与苏联小朋友“交朋友”。当年鸿雁书信的小朋友如今都成了“老朋友”了,还记得吗?</h3> <h3>从十中走出的首席科学家,优秀的学者,大学教授、科研人员……张新凤、管光承、曾代伟、徐通模、吴帮友、张光荣、郑朝云……为学校争光争气。因为你们心中永远都铭记母校和恩师。</h3> <h3>十中校友张新凤博士(中)与我校同学张光荣先生(右)合影。</h3> <h3>十中的校友和老师 :向昌华、王加云、王晓明、王美伦、刘德第、张家全、舒家华……热情服务民众和社会,你们都是我们十中的骄傲。</h3> <h3> 从十中毕业的同学成为医生、教师、画家、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教练员,体育裁判员,普通劳动者……都是十中的光荣。 杨天健、季采娟、张桂伦、周启明、许世虎、李廷君等等…… (图片:高五三级廿班同学留影)</h3> <h3> 重庆十中全面贯彻王校长的教学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家刻苦学习之余,“劳卫制运动”在十中全面开花,大大提升了学生健康水平。聂勋钰和吴登绪老师引领了群众性体育活动大方向。</h3> <h3>潘主任带领师生合奏“梅花三弄”。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传承了校园文化。</h3> <h3>乐队丰富了全校的文艺氛围,还记得“花儿与少年”舞蹈的伴奏音乐吗?</h3> <h3>参加了九龙坡区的文艺汇演。十中的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乐队也是闻名南温泉。</h3> <h3>重庆十中乐队欢送同学留影。</h3> <h3>纪念抗战胜利,我们高歌庆祝。</h3> <h3>十中校史上记载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传统,这张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排球竞赛第一的珍贵照片,也是全校师生崇尚体育的写照。</h3> <h3> 十中游泳项目普及到了全校,对重庆市游泳运动的推广贡献不可磨灭。十中向省专业队输送了聂双庆、吕本贤、吴运先、李祖相、温家吉、吕本华、阮基祖、阮基宏、阮基宇、文光燕、卢尔杰、刘小兵等一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还有黄明生到省水球队,杨锡英到跳水队。邹王君到市体委排球队,更有王华明等许多同学参加了市、区的游泳竞赛。</h3> <h3>十中优秀选手荣获市中学生游泳竞赛的冠军。</h3> <h3>从十中走出去的国家优秀教练员聂双庆同学。</h3> <h3>重庆十中游泳队队长许世伦同学。</h3> <h3>初五九级二班的吕本贤同学后来成为四川省游泳队优秀教练员。</h3> <h3>我校初六一(一)班 季慧胜同学选拔进入成都军区游泳队。</h3> <h3>重庆十中德弟游泳学校成立合影。校友刘德弟先生出资兴建十中游泳池,为学校体育发展作出自已的贡献。</h3> <h3>五八年十中田径运动会后,高59.3班的同学在仙女洞留影,前三名运动员都在其中。(前排右一:徐正凤)</h3> <h3>十中学生会“东风广播站”的同学们,学校的“东风广播站”,“东风报”也是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好人好事,学校新闻,歌曲戏具,广播体操,体育活动……最强有力的工具。</h3> <h3>学校党团组织是十中一切中心工作的支柱。</h3> <h3>十中少先队辅导员们也是高年级同学中的骄骄者。</h3> <h3>高五九级二班,也是十中最优秀的班组。</h3> <h3>初59.2班人材倍出。</h3> <h3>十中初五六级四班的同学们。</h3> <h3>十中的篮球队、游泳队,田径队、射击队,跳伞队,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意志坚强,服务国家的学生。 这张十中跳伞队的珍藏由聂坤燊先生提供。</h3> <h3>十中的校园文化早已走出十中校园影响深远。</h3> <h3>老师同学共同参与的话剧演出,突显十中校园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社会实践与教学素质相结合的成功。</h3> <h3>在那个特殊年代,十中的精神永远乐观向上,在百年校史上留下无痕的印记!</h3> <h3>十中校友朱大全创作的水粉画“飞泉”,仅是学生创作的众多美术作品一页,重庆著名画家许世虎也是十中的校友。</h3> <h3>肖帮秀学长回忆告诉我们:早在五十年代初,我校有上百的同学参军和赴朝参战。</h3> <h3>1953.8.20,志愿军战士和我校“志愿军战斗班”的同学合影。</h3> <h3>初六零(一)班女同学欢送郑学荣,刘正珍同学参军,不爱红妆爱武装也是女同学们的心愿。</h3> <h3>高六三(二)班全体同学欢送贺子华同学参军。</h3> <p class="ql-block">初六零二班李廷浩,我也曾经是一名军人。</p> <p class="ql-block">从解放军总参、野战军,核试部队到普通连队都有“重庆十中”军人的身影。“钢铁长城”不缺十中同学。</p> <p class="ql-block">是纪念品?是艺术品?两者都是吧。 一九五八年十中投入“大炼钢铁”运动时我获的奖状,那个特殊的年代,全校师生停课去“炼钢”,就记录在这张粉色的“奖状”纸上。</p> <h3> 十中的同学热爱劳动,经历过“炼钢运动”,勤工俭学,学校自建“红专大楼”……到“上山下乡运动”。</h3> <h3>这座十中“开水房”,是初六零级两个班的同学於一九五九年用双手和汗水筑成,也有我辛勤的努力,如今成了学校唯一的“纪念”,一切都好象是“昨天”。</h3> <h3> 在南温泉小镇上,兄弟姐妹都是校友的家庭很普遍,难忘啊,我们的学校。 大姐 季采娟 高五三级廿班。 二姐 季云娟 初五七级一班。 哥哥 季慧筑 高六一级四班。 弟弟 季慧胜 初六一级一班。</h3> <h3>一批批的同学毕业离开了母校。 高八二级(一)班毕业合影。</h3> <h3>我们十中初六零二班毕业合影,我非常荣幸的站在尊敬的王永全校长身旁。</h3> <h3>初六一.(一)班合影。</h3> <h3>高六三级同学毕业五十周年合影。</h3> <h3> 高五三级同学毕业五十周年与李天涛老师的合影。</h3> <h3>高六五级(三)班的同学想念母校,“常回家看看”。</h3> <h3>初六零(二)班 张光荣、邓玉海同学。</h3> <h3>杨天健校友手绘的《重庆十中全景图》,留下了同学们心中的母校。</h3> <h3>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再现重庆十中走过的辉煌历程。</h3> <h3>再回母校留张纪念。 (高五三级同学)</h3> <h3>高六六级(四)班部份同学以及本校其他年级和外校朋友2005春节的珍贵留影。 </h3> <h3>同学,你是谁?十中永远和你在一起。</h3> <h3>祝福“重庆十中”全体师生安康,幸福。</h3> <h3>十中的精神永远传承。</h3> <h3> “梦回十中”,重庆十中永远在全体校友们的心中。</h3> <h3> 当您经历了缄默的岁月,您的名字,您的形象,仍然被无数的人挂记,这就是平淡生活中最“甜蜜”的价值。 为所有观赏的朋友祝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