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创作品</h3><h3>摄影后期:蓝闲</h3><h3>文字编辑:蓝闲</h3> <h3>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又是一个金秋十月,街上的梧桐树叶渐黄,秋风一起满地全是金黄。人生也如同秋收秋种,很多人来不及说再见,就已离去;很多事,从陌生变熟悉,又重新陌生;我们就这样漂泊在生活的繁琐中。只有我的相机,留住了美的瞬间,把世间的诗情画意存记忆里,让美的芳香飘满人间,让日子流淌更有韵味,让生活过得更加幸福快乐。</h3><h3><br></h3><h3></h3><h3> 秋色来袭,金黄的色彩勾起我的回忆,离开篁岭好几年了,那一年的秋天,我们几个摄影人相聚婺源寻访秋色,我们走访了李坑、汪口、思溪延村、篁岭。篁岭是婺源秋色的浓缩,集古村落、古树群、梯田花海、民俗晒秋为一体的最美乡村景致。修调这些照片时,赏秋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我又再一次走进了婺源的篁村里。</h3><h3><br></h3><h3></h3><h3> 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北部,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篁岭是山顶上的村落,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人们称之为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这里有醉美的秋色,最美的“晒秋”。可是,我不是画家,但是和画家拥有一样的情怀,我用相机把最美的瞬间留止永恒!</h3><h3><br></h3><h3></h3><h3> 记得,我们到篁岭所在的石耳山下新农村时,天色已晚,寻访了一个农家住宿,吃的是当地本色佳肴,睡的是农家木板床。与家主的交流中获得信息,我们可以爬山走小路进入风景区,不需要从正面坐缆车。次日一早,我们跟随当地的农民走山路,路途交流得知,这些农民本来都是住山顶上的篁岭村,这里被旅游公司一次承包后,这些农民全部被赶下山来,旅游公司在山脚下为他们建设了新农村,但是这些农民,还是每天爬到山上去种植他们的粮食,房子给旅游公司了,但是用来种植的土地还在山上,所以这些农民每天还是往返山上山下,而他们的住房都交给旅游公司经营旅游,他们可以到旅游公司打工,如晒秋,维修等,年底分红。</h3><h3><br></h3><h3></h3><h3> 记得,那次跟随农民爬山而上,山路慢慢幽长,农民不觉得累,我们都是走一阵息一下,好在那日清晨的朝霞非常美丽,给我们这些摄影人带来喜悦,充足了精神。走在山间,抬头看看农民走在弯曲的山路,迎着朝霞,一队五颜六色的人群穿越秋色,情景无比美丽,那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线。</h3><h3><br></h3><h3></h3><h3> 记得,我们的队伍中有位出色的徒步者,看上去虽是小巧玲珑,但是爬山的速度是我们这些人中无可比拟的,当我们还在半山腰喘气而行时,她已经从山顶返回了,又帮我们背起三脚架和背包,一路轻飘飘地上山了,看来摄影人还必须要有好身板。</h3><h3><br></h3><h3></h3><h3> 我们到达山顶时,估计景区还没有开放。我们跟着农民从后门进入,似乎不需要购票一样,随意地开始了拍摄,景区的管理人员看看我们,称赞我们不怕吃苦,起的真早。此时的太阳才刚刚照耀到山顶的一排排古老建筑,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日正好是景区邀请了全国多名摄影家来景区摄影,也许我们就这样被礼遇了,享受了一下被邀请的感觉。</h3><h3><br></h3><h3></h3><h3> 篁岭的特色就是“晒秋”,可是别的地方学不来的。其实整个徽州古村落都有晒秋的习俗,但是像篁岭大面积的,家家户户都晒秋的习俗,这可是它的独家珍藏,红黄相间的辣椒苞谷点缀在青砖黛瓦间,美丽极了。房舍似乎建在山坡上,每家晒秋都是将被晒物体推出窗外,由于房屋高低,红黄错落有致,无论怎么样的构图,都无法将全部的晒秋纳入一张照片里,所以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构图,这就看每个摄影人的喜爱了。</h3><h3><br></h3><h3></h3><h3> 我们散开了,大家穿梭在村落里,走到一条街下面时,我看到了被邀请的中国摄影家正在集中拍摄一位老太婆,似乎有人在导演,真是没有想到大牌的摄影家也是靠摆拍。我这个人比较急躁,看着老大娘被摆来摆去的,实在看不惯,不就拍几张照片吗,至于这样精确摆弄,难怪评判照片的时候,总是会有人说,这个物,这个人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为了黄金线,为了黄金点,一张照片拍摄一个小时,然后再放烟火。真的,我敬佩这些老摄影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但是又不赞成如此框框,这些人如果继续在摄影界的高位上,让他们来评比照片,那么中国的摄影永远都禁锢在这样的死框框里。</h3><h3><br></h3><h3></h3><h3> 篁岭,不仅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秋色,还可以看到梯田。走出村外,可以见到梯田似的山坡而下,这里旅游公司开发了种植油菜,种植各色的花卉,所以绿油油的山洼显得非常有味,山下不远处可以看到徽派建筑,抬头可以看到山上的篁岭村落。明年的四月,油菜花开又是一番景色。站在山坡下,看上去层层叠叠的金色梯田扶摇而上,一座拉索大桥可以将你从梯田这边送到那边,山洼两侧都是绿油油,中间还有几颗红树和银杏,点缀了山间的美丽,洼地的池塘和花园,走近了可以闻到醉人花香。</h3><h3><br></h3><h3></h3><h3> 我们要离开了,这个云端上的小村落,就连其名字也起得颇有意境。坐在离开的车上,想着山岭之上,茂林修竹的村落。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院场里、门前空地、农家屋顶,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晒秋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显摆出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h3><h3></h3><h3></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孙英功(蓝闲)</h3><h3>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