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渊博就多渊博

🎋秋静🎋

<h3>编辑:秋静</h3><div>文摘:网络</div><div>(內容參考百度貼吧、新浪博客、維基百科等,圖片來自於網絡)</div><div>当花开的时候🎬—(←返回主页)</div><div>https://a.meipian.cn/6vb7ys8</div><div>有梦如花,🎬</div><div>https://a.meipian.cn/7i9y7r4</div><div>有—种滋味叫牵挂🎬</div><div>https://a.meipian.cn/7qvsdz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想多渊博就多渊博</font></b></h1> <h1>刘瑜|渊博的人<br>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br>我认识一些渊博的人,他们是另一种生物。<br>这些人一般对罗马史都很有研究,对每一种农作物的起源也如数家珍,经常探讨的问题包括“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只到底有多大”,以及“下一场科技革命究竟会发生在什么领域”,对“三国”“水浒”“红楼梦”里面的谁跟谁通奸,那搞得简直是一清二楚。<br>这些都是我不懂的,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我总是感到很惊恐。<br>问题是,作为一个文科博士,我似乎有渊博的义务。人们指望我了解澳大利亚选举制度和加拿大选举制度的不同,指望我说清中亚地区在人种进化过程中起的作用,还指望我对1492年这一年的历史意义侃侃而谈。但是,我哪知道这么多啊,我只是人类而已。</h1> <h1>其实我也企图渊博来着,也时不时挑灯夜战抱着厚厚的历史地理科普书啃啊啃,指望第二天在某场对话中“不经意地”引经据典。后来发现,一般来说,当我看到100页的时候,就会忘了前50页的内容,等我回头去复习前50页的内容,又忘了第100页的内容,于是我转来转去,气喘吁吁,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100页大致都记住了,过了一个月,却连这本书的作者都忘记。<br>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br>认识到这一点后,出于嫉妒,我就开始四处散布“知识智慧无关论”。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可能看问题很深刻,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可能分析问题狗屁不通。我甚至发明了一个更邪恶的“知识智慧负相关论”,在目睹一些知识渊博但逻辑比较混乱的人之后,我非常以偏概全地认为:渊博的人往往不需要很讲逻辑就可以赢得一场辩论,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通过例证来论证其观点。而大多数不那么渊博的人,都因为无法举出相反的例子而哑口无言,以至于渊博的人的逻辑能力得不到磨练,但事实上,例证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br>得出这个结论后我非常振奋,获得了极大的心理安慰。</h1> <h1>可问题是,由于这些都是歪理,没有博得任何人的同情。人们还是指望我,一个文科博士,了解澳大利亚选举制度和加拿大选举制度的不同,指望我说清中亚地区在人种进化过程中起的作用,以及1492年的历史意义。<br>我于是看见有一天,自己也站在讲台上,因为缺乏某种常识,遭到耻笑。<br>看来只有指望芯片了。报纸上说,总有一天,人类会发明一种芯片,把大百科全书插到大脑里,你可以用脑子Google芯片,想多渊博就多渊博。对此我多么期待!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走进文具商店,说:小姐,我买一个大脑硬盘。<br>小姐说:您要什么样的,我们这有外挂式的,内置式的,40G的,100G的……<br>我打断她:最大号的,外挂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