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b>班长寄语:</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欣逢国庆伴中秋,</b></font></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相聚宜昌喜心头,</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共赏三峡山与水,</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欢歌笑语仍风流。</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2017.10.1 胡文广写于相逢前夜</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相逢是首歌</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 </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南京教育学院</font></b><b><font color="#b04fbb">87数学班</font></b><b><font color="#b04fbb">相识三十年</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团聚于宜昌 </font></b></h3><h3><br></h3><h3> <b>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载,风霜雨雪。任时光荏苒,同窗情谊历久弥新。</b></h3><h3><b><br></b></h3><div> 三十年前,是南京教育学院的缘分把我们从各处聚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所结下的师生情同学谊,无不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无不刻骨铭心,珍藏永远。</div><div><br></div><div> 望着老同学们一张张熟悉的脸,我们回想起那时的生活——点点滴滴,鲜活有趣,绵绵不断……而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div> <h3> 三十年间,我们从那时的稚气未脱蜕变到如今的成熟稳重,三十年后,皱纹却也悄悄攀上了我们的额头。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三十年是一段青春,三十年是一种生活,三十年更是一种缘分。缘分让我们今日重逢,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重拾往日的欢笑,回味一下当年那样的幼稚、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天真……</h3> <h3> 今天,大家饱含着三十年的别离之情,满载着各自的生活经历,重新聚在一起。我们抛去行业、职位、金钱的外罩,在同学间的清纯情谊的涓涓细流中,无拘无束地笑,无拘无束地谈,彼此真诚相待,相互包容理解,共同享受快乐,默默分担忧烦。</h3> <h3> 回想当年还记忆犹新,……忘不了在南京上学期间老师们的嘘寒问暖和谆谆教导;忘不了南京同学热情邀请全班同学去家做客,满桌丰盛的美食和真挚的笑脸;忘不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h3><h3><br></h3><h3> 还记得我们的班长经常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当时只有一天休息日),带着同学们游遍了南京城的大小景点,让从外地来求学的我们感受到了南京人的亲切和温暖,从而喜欢上了南京这座城市。有道是“喜欢一座城,是因为那里的人”。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与我们打成一片,谁有困难就找他,期间帮同学们解决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学和老师们在两年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h3> <h3> 这次聚会还有四位同学没能和我们同享聚会的欢乐,我们向他们问一声好,道一声记挂和想念,遥祝他们如意、平安!</h3> <h3>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抬眼望去,岁月虽然为我们每一个人留下年轮,但男士们依然潇洒、女士们依然美丽。大家的脸上,仍充满着幸福的渴望,兴奋的血液依然热情地流淌,这说明我们仍在追求、在奋斗。“功名利禄皆为过眼云烟”,让我们尽情享受阳光,快意挥洒人生。</h3> <h3> 三十年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和工作,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贫富贵贱,我们永远是同学。</h3><div><br></div><h3> 亲爱的同学们:相识三十年后的同学相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抹亮丽的彩虹,是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画卷。“一辈子同学八辈子亲”,让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代代相传,源远流长。</h3> <h3> 今天我们相见,热情洋溢在同学的脸上,快乐激荡在同学的心间。永恒就是瞬间,瞬间就是永恒。请同学们记住:我们曾相聚在2017年10月“国庆”和“中秋”这一举国同庆的双节季。</h3> <h3><font color="#167efb"> 虽然我们相聚短暂,唯愿友谊地久天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让我们的口号喊起来,让歌声唱起来,让酒杯举起来,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我们的口号:时光不老,我们不散!</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b><font color="#ed2308"> 我们的歌:《难忘今宵》《相逢是首歌》</font></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老 同 学 》</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词:北 枫</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曲:北 枫</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演唱:北枫&禹君</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相隔多遥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佛你从未走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分别多少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像你一直在身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墙白杨青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在八舍窗前弹着吉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絮枫叶雪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在小白楼长长的灯光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给我饭票的兄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还好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书馆为你占座的姐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她怎样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谁和谁在哪儿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谁和谁可成了一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学说不完的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学时光雕刻的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学最真最美的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学喝不够的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相隔多遥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佛你从未走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分别多少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像你一直在身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中秋节,我们在“板壁岩石林”前组成“中秋”两个字的造型,若能看出来这二字,心中一定有“中秋”——团圆节。</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班主任张老师在中秋之夜未眠做出了下面这首词 : </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采桑子</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中秋观神农架天生桥山洪</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鬃纷一啸飞云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倾悬杓,</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洞若出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鼓隆隆挤过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悠悠无数中秋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缥缈天娇,</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降逍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尔同欢几个宵?</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7.10.4 张翼</b></div> <h3> 中秋节的晚上在入住的酒店大厅合影留念</h3> <h3><b> 1989年夏天的那个毕业季,</b>同学们即将各奔东西,那时的联系方式只有书信,家里是没有座机电话的,更别说手机了,为了方便书信联系,每个人的通讯地址都交给周树民抄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因为他的字写得漂亮,写好后复印发给了每一位同学,那份通讯录能保存到现在的恐怕也没几人了,这次班长带来了并展示给我们看,很是佩服班长,竟能保存到至今,我们把这个历史物件拍了张照片。</h3> <h3><b> 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太快,</b>现在的联系方式早已被更改了多少次,从书信联系——座机电话联系——移动电话联系——网络QQ联系——网络微信联系,微博等等,这一路经历过来,让断了几十年联系的老同学们有了再一次联系的机会,我们87数学班的十八位同学和老师,虽然身在天南地北,借时代的东风,再加上我们执着,我们坚持!最终在短短的时间里被一个个找到并聚齐,把不曾使用微信的同学带进群教会他。</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下面就来听一听他(她)们</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是如何要寻找你,</font></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并坚持一定要找到你!</font></b></div></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这里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font></b></h3><h3><br></h3> <h3><b>曹立伟:</b></h3><h3> 我很喜欢看央视《等着我》这档栏目,有一期等着我栏目是寻找战友的,看完后联想到在上南京教院的情形,我们这届成人班在年龄上差距比较大,我算是最小之一了,在那里哥哥姐姐们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同学之间的情谊和真诚,很是想念,也想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h3><h3> 于是就行动起来,利用手中的资源,建了“87级南京教院同学”微信群,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联系到大家。后来涂淳特意把87教院数学班专门建群,建了数学班的群后,我发现大家都和我一样,怀念上学时的真诚和情感,都在想着所有的同学,在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全班同学找齐了。</h3><h3> </h3><h3> 这一次的相聚来之不易,我把我们的群名印在文化衫上,送给每一位同学和参加聚会的人做个纪念。</h3> <h3><b>马晓勤:</b></h3><h3> 我说说与同学们的分合吧!刚毕业的三年,我与肖莉霞和涂淳还有书信往来,知道涂淳于91年7月生了女儿叫苏宁,后来渐渐就失去联系,一度以为同学一场,彼此仅仅成为过客,直到2006年,我有了QQ,就有了想找到涂淳的欲望,我乱加了新疆地区一些人的QQ,想通过这些人找到涂淳,但未成功,直到2013年,我通过人人网和微博,找到了涂淳的号,给她留言,但她的号长期僵尸,我请我儿子在人人网和微博上@苏宁,才联系上了她,拉开了找到同学的序幕。</h3><div> </div><div> 再说找到叶晓凤的过程,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找到后,还有叶晓凤等几个,南京同学年事已高,找叶晓凤也困难,我从网络上找到了被南京教育局表彰的叶晓凤,是燕子矶中学的,我认为是我的同学,就请我在南京的朋友打听燕子矶中学叶晓凤的电话号码,有了号,我激动地打电话过去,她说她是无锡教院毕业的,不是我同学,但她儿子上的小学里有一老师跟她同名,她热情的帮我联系,这样我才找到了我班的叶晓凤,进而也找到了周树民。现在全班同学都联系上了,我很激动,大家像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又走到了一起,仿佛从未走远,都是彼此心中的亲人。</div> <h3><font color="#010101"><b>涂淳:</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89年毕业分别后,我们原籍新疆的五个女生,回到原单位,在短短的几年中,忙于结婚生子;由于核工业单位转产,我们又先后调离了原来的地方和单位。我们之间联系的不是很多,但彼此知道都在何处。偶尔还可以见上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见过李菊四次,见过高萍三次,夏玉英也是见过多次。何云莉在93年我们分别后,一直到2013年暑假才见到,只怪她跑得太远了。今年暑假又见了一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说起群名《相逢是首歌》是我的最爱。我一直想着,如果那一天找到南京同学,一定把这个群名留给我们!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此不得不说最令我感动的是马晓勤,这么多年里,我俩都分别调动几次工作,所以联系就断了快二十年,感到我们此生可能再也联系不上了。谁曾想,2011年她从微博上,发现了我女儿文章了,随后,就让她儿子与我女儿联系,当我知道对方是马晓勤时,我惊呆了,这真切地感受到相逢的确是一首歌。</font> 就这样,我一直与她们保持联系! </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一直想把大家围在一起,但不会建群。2016年春节后,曹立伟通过袁抚忠找到我,我激动不已,因为我看到了班长,张瑞,于姐姐的名字……又一激动,竟然学会建微信群,同时也把与我有联系的同学都拉进来了。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努力,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同学全部找齐了。一朝一夕一种情,三言两句说不清,时过境迁人不同,流年似水情谊浓。致我往昔的同学们:感谢你们与我为伴的那年年月月;致我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一切顺意安好;致我最爱的同学们,愿我们珍惜彼此的情缘,一直到老!</font></h3> <h3><b>陈振华:</b></h3><h3> 2014年7月15日由上海市总工会组织教师到湖北宜昌神农架旅游,利用休息时间(7月18日下午4:30)从宜昌市半霞宾馆打的到宜昌老火车站去找老同学曹立伟,火车站前有一个广场,火车站的东西有两幢高楼,我几乎把每层楼都问了一遍,可是没有问到曹立伟的信息,都说没有这个人,后来我又问了管理广场的老大爷,也说没有这个人,恰巧又问了一个收煤气、自来水费的管理员,他说:在这里收了几十年的费,这里没有姓曹的,听到此话我全身冰凉冰凉的,我想不能灰心,继续想办法,在附近有一个二楼,上面是宜昌铁路管理处,有一位小姐在值班,我说明了来意,她帮我查了有关资料但仍然没有查到我想找的曹立伟的信息,我只好无赖下了楼梯,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在老火车站东旁有一个派出所,但是门是关的,估计有很长时间没有办公了,这时突发灵感,问了一个广场老妇女,附近有没有派出所?她说:在山下一千米左右处有一个派出所。我来到了派出所,说明来意并恳求他帮我查找一下有关信息。他说:你带身份证了吗?我说:没有带。没有身份证不能查私人信息的。还说了一句,我怎么知道你是什么人?你是不是骗子,说不定还是讨债的……。我说:我像吗?他说:不行就是不行。 但我无话可说,我就坐在那里没有走,大约过5分钟的时间,我说我是教师,慢慢的我们就闲谈了起来,又过了几分钟其中有个警察的弟弟来到了电脑旁帮找信息了。他说:宜昌市共有两个曹立伟,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你那个同学是男的还是女的?我说:是男的。他说:你来看一下,是不是这个人,我第一次在电脑里看到照片,感觉不像。就说:不是。可能是照片上曹立伟比我脑子里的胖多了。那位警察弟弟又说你再看一遍,我又看了一遍,发现应该是曹立伟。他告诉我说:你打的去夷陵区二二四中核公司生活区去找。于是我准备打车过去,在路边连续找了三部的车都被拒载,都说不知道地方,第四部的车的老师傅才勉强同意送我去,上了车后我才知道前三部车为什么不肯去的原因,是因为回来时带不到客是空车。</h3><h3> 到了生活区,我问了坐在路边的一位中年妇女,他说:你到最东面的一个超市去找,他是以前这个超市的经理,到了超市门口恰巧遇到在超市工作的曹立伟高中时的女同学,她说:春节时他们还在一起聚餐的,她很热情地把春节她与曹立伟在一起吃饭时照片给我看,是不是他,并把曹立伟的电话号码给了我,这时我非常高兴,我连续打了三次电话,但是曹立伟没有接,可能是曹立伟怀疑骗子的电话,后来我要曹立伟的同学打一个电话给曹立伟,曹立伟还是没有接,她又发了一条短信给曹立伟,说你南京同学来宜昌找你请你回电!曹立伟还是没有回电。这时,我只好往回家的路上走,一边走一边找的士,路上没有的士,大约走了10分钟左右,快要到汽车站时,我终于接到了来自远方的曹立伟的电话,他说:我不在宜昌在广东,他还说张瑞在宜昌,并把张瑞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这时已是晚上9:45,我与张瑞通了电话,张瑞说:第二天晚上请我吃饭,我说:晚上有安排。</h3><h3> 第二天下午张瑞和他的司机到半霞宾馆来看我,我非常高兴,激动。当天的晚上回到宾馆已是10:45,这次没有白找!终于与两位老同学联系上了,心里非常高兴,到宜昌旅游没有白来!</h3><div> </div> <h3><b>李菊:</b></h3><h3> 有一天打开手机发现自己增加了一个群。是87级南京教育学院同学群,进去一看,有很多中文班的人,我也不认识,原来没有接触过不熟,也就没有敢在里面说话。然后我就和涂淳私聊了一下,建议我们数学班单独建一个群。于是第二天早上,涂淳就单独建了现在的这个群。关于群名的两次更改,第一次是“相逢是首歌”。第二次是“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修改的群名应该问涂淳,是他这位群主给改的。这次聚会时我们在喊这个口号的时候,张瑞书记问:这个群名是谁起的?很有文化内涵应该值得赞扬。我说是涂淳。并答应一定把这个赞扬带给涂淳。</h3><h3> 寻找肖丽霞的过程也蛮巧的。当时通过微信把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已经找到了,最后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肖大姐,另一个是方斌还没有联系到。大家都在提供信息,只记得肖大姐原来在湖南郴州。于是呢,我就想起来我自己的二姐原来是在湖南上过学的,记忆中她湖南的同学有不少,我就托她打听有没有同学在郴州。并且把肖丽霞的基本信息告诉了她。等了大概有两天的时间,我二姐的同学说认识肖丽霞的弟弟,并且和他弟弟是同学,答应帮忙找到肖丽霞。我姐的这位同学呢,很热心,还到了肖大姐丈夫的单位去打听,结果别人告诉他已经退休啦,人也不在学校。再后来还是通过他弟弟找到了肖大姐的电话,于是我们就和肖大姐联系上了。<br></h3><div><br></div> <h3><b>侯红云:</b></h3><h3> 我高中同学是九院一个所的工会主席,他让办事人员去科学城一中找到了善莉姐的手机号,我就和李善莉联系上了。</h3><div> </div><div> 而对方斌的寻找麻烦些,89年毕业后就一直没再见过方斌。大概在2004年7月参加四川省国防工办国防三线定向招生会,我向方斌单位教育科的一位同志打听他的消息,他告知我说方斌已离开单位去北京工作了(他妹在北京),基于这个消息,我后来一直就没再联系方斌(当时无手机无法联系)。2016年2月南京数学班同学建群后,班上18名同学除了方斌,都通过各种方式陆续联系上了,我和大家一样,寻找他的心情愈加迫切。当时我也想通过公安系统查一查,但能查出人,没有联系方式也没用。2016年3月14日请了3天年休假,准备集中精力把此事解决了。计划先在网上查询信息,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坐车到方斌原单位去找他亲属或同事。<br></div><div> 3月14日我在网上搜核工业654信箱(同学通讯录),就找到了关于核工业部国营八五七厂的一些资料信息。了解到这个厂2003年2月政策性关闭破产,原八五七住户家居分布在江油市华坪生活区、江油、绵阳、成都、重庆等地。我先从绵阳找八五七的人员,托绵阳市政府信访办的初中同学找线索,他告知有八五七的人员落户绵阳,但不由绵阳市政府统一安置,是个人在绵阳买房,分散居住,不集中,查不到具体住址,江油市华坪生活区约有700户,住户最多,我就从此着手查找。</div><div> 3月15日在网上输入江油市华坪生活区,就找到了江油市华坪办事处的电话号码。拨过去,一位办事人员接电话后,又给了一个具体负责八五七住户管理服务的办公室电话,一位姓刘的老师接的电话,她说她跟方斌家很熟,等了几分钟就给了方斌的手机号。当时我非常激动,即刻与方斌联系,就这样班上最后一名同学联系上了。</div><div> 事后方斌告知我,他有成都和绵阳2个手机号,我打通的是成都手机号,这个号不常用,这个卡的手机也坏了一段时间,碰巧那天刚修好我就打过去了。</div> <h3><b>杨士成:</b></h3><h3> 张瑞在十七年前就到班庄找过我,当时通讯条件差,他没找到我。2016年张瑞来电话联系到我,我们成功聚会见面,再后来和班长联系上,我和张瑞开车去南京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小圈圈大聚会,也就是那时入群啦!</h3><h3><br></h3><h3><b>张瑞:</b></h3><h3> 我是2008年到南京出差公干,恰好有点时间,想找下南京的同学。当时什么信息也没有,就记的于姐在宁海中学,我们去宁海中学一问说于姐在,今天好象不在学校,我和一个老师讲我们是南京教院的同学,后来他们很热心的邦助我联系到于姐,于姐又联系到班长,我们在宁海中学门口吃了顿中饭,聊的很开心,得知了杨士成和张老师的联系方式。建群后,我告诉了曹立伟杨士成的联系电话,就把他拉进群了。</h3> <h3> 最终所以的同学都找到了,群里还少班主任张老师,同学们在群里多次向南京的同学询问张老师的情况,都一一得到答复的是张老师不上微信,手机还没更新为智能手机。下面听听班长说。</h3><h3><br></h3><h3><b> 班长:</b></h3><h3> 刚一建群张老师就知道了,但他当时的手机太落伍了,上不了网,他想知道群中的情况就让我告诉他,后来经过我的再三动员他就买了个智能手机上了网,我把他拉进群了。</h3> <h3> 真的很佩服以上几位同学的真性情,还有执着和坚持,正因为有他们的执着,才有后来这团圆的局面。<br></h3> <h3><b>李菊:</b></h3><div> 在聚会之前,班长就在群里说,聚会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有特殊的礼物送给我们,我心里一直在期盼。10月1号,班长在出发之前给于姐发微信说要把张老师保存了几十年的老物件儿带上。我们还热闹的问班长是什么,班长一直在保密。</div><div> 10月3日在旅游车上,班长把班主任珍藏了三十年的老物件儿送给了我们,有周树民手写的通讯录,还有每个人当年的照片。看到当年自己的照片,真的好激动。我尤其激动,因为这张照片至今我自己都没有了,当时就拿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和三十年前的自己合影留念,真的感谢张老师。</div> <h3><b>班长:</b></h3><div><b><font color="#b04fbb"> 全班重聚是建群之初就有的愿望,随着群中人员逐渐到齐,这种愿望愈加强烈。</font></b></div><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2016年五月份,周树民到南京,我和于乐勤、叶晓凤与周树民提及此事都觉得很有必要,但要与更多人充分商议才好。全班相聚前我们江苏的几人先聚一下,然后再决定此事,周树民当即提出国庆到泰州小聚(后改为元旦)。 元旦,包括张瑞,张老师共计九人相聚泰州,席间全班三十年相聚做为首要议题,大家进行了讨论。时间,先提暑假,但天太热,活动不方便,而且几个还在上班的同学也不一定能出来,后来决定国庆节8天假,气候好大家都有时间。地点,张瑞提出宜昌,他在,当地情况熟悉而且此点也适中,由此决定。</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这次相聚是成功的,圆满的。难忘的。</b></font></div> <h3> 早在十一假期的前一周,同学三十年聚会策划组的成员就把游玩的线路给定好了。</h3> <h3> 这是在宜昌入住的酒店和同学聚会的地方,非常舒适漂亮。</h3> <h3> 10月2日一早李菊和高萍就先到达宜昌,宜昌下着中雨,张瑞接机并带我们游览了“清江画廊”,中午又到长江边的一家宜昌有名鱼庄吃了江鱼---鲷鱼和河虾,味道真是鲜美!非常感谢书记对我们早到的同学如此的奖励!</h3> <h3> 宜昌清江水电站拦河大坝,宜昌的山水如画,处处是景!</h3> <h3> 长江边吃到的非常美味的鲷鱼</h3> <h3> 还有非常美味的河虾</h3> <h3> 下午第二批到达酒店的是杨士成和夏玉英。曹立伟一直在火车站等着接站,由于连日的雨水,路基被洪水冲断,动车和火车都被堵在了荆州附近,同学们都被堵在了路上,所以乘车的和接站的同学都很辛苦。</h3> <h3> 第三个被接到的是从上海过来的陈振华,他为大家带来的礼物很沉,由于中途又换了另外一列动车,提着22盒精装的大白兔奶糖真不容易,在此再一次感谢他的诚意。也希望同学见面不要这么客气的。</h3> <h3> 第四次接到的是从北京方向过来的何云莉夫妻俩,酒店里随着同学的陆续到达,逐渐热闹起来,不知是谁提议我们原新疆的同学合个影,这里只少了涂淳一个。</h3> <h3> 第五次被接到的人员最多,两辆车接来了马晓勤一家、张老师和师母,班长和于姐,还有周树民。</h3><h3> 周树民先进来与大家握手,一会儿张老师办完入住手续也进来了,大家都拥过去与他握手,让他叫出名字,他都能一一说出姓名,就在何云莉这被卡住了,还是夏玉英提示了一下才想起来,看来张老师也有掉链子的时候。接着马晓勤一家鱼贯而入,忙着都不知怎样与大家一一招呼,最后李菊放下录像与她做了一个亲密的拥抱。</h3> <h3> “状元楼大酒店”的包厢里早已点好了满桌佳肴在等着同学们的到来……,今天是张瑞为大家准备的团圆宴。</h3> <h3> 菜早在晚上9点左右就上桌了,主要是酒店厨师和服务人员要下班休息了。大家一直在等待中聊了许多许多……,在车上被堵的同学也饿的没吃什么东西,先到的同学吃了点从新疆带来的葡萄、还有馕垫一下。</h3><h3> 张老师和班长他们大部队一到大家寒暄了一下,听说方斌他们也到了车站,接站的去了,这边就开宴了,这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一会儿方斌和侯红云接到了酒店。就这样我们的团聚宴一直进行到夜里的1~2点左右,外面的雨一直没停的下,我们的热情也一直没减,最后张瑞提到明天还要早起去神农架,我们大家早些休息吧,才结束。</h3> <h3> 吃饭期间陈振华送给每位同学的礼物。</h3> <h3> 这是肖莉霞给每位同学寄的礼物,曹立伟负责发放。谢谢肖姐!你一直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大姐,希望再次相聚会见到你!见到没来的姐妹们!老同学都想死你们啦!</h3> <h3> 第二天去神农架的路上,曹立伟介绍我们同学群的建立以及前期的想法。</h3> <h3> 侯红云讲述寻找方斌的过程……</h3> <h3> 路途中大家欢歌笑语,一路风景一路歌声……</h3> <h3> 中秋节那天,白天游玩了一整天,挺累!天黑后我们乘坐的车到达木鱼镇的一饭馆前,下车在这吃晚饭,等我们坐定菜饭上好,曹立伟已经从外面买回了月饼、酒和饮料。班长发给我们每人一块月饼,大家一起先吃了月饼,一起吃的月饼真的很美味!</h3><h3> 吃饭间我们同学两桌互相敬酒祝福,后来也不知是谁的提议,为了简捷,敬酒祝福的话变成了我们的口号,全体一起喊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后来又加上“2017湖北宜昌!”。</h3><h3> 这句话被我们喊出了无数遍,小店也被渲染出了节日的气氛,尤其是与我们邻桌的那桌年轻人(也是同学聚会)羡慕不已,他们那桌同学又是想借我们的文化衫,又是一起过来给我们敬酒,最后那桌年轻人也频频举杯喊起了我们的口号“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小店这一晚上笑声欢乐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h3><h3> 吃完饭回到住处,在大厅里大家都穿着文化衫一起拍下了团圆照。</h3> <h3> 马晓勤一家与大家欢聚一堂,敬酒祝福。</h3> <h3> 几天的游玩,增添了不少难忘的瞬间……</h3><h3> 想想这些照片当时的拍摄就挺有趣。由于山上气温很低,许多人衣服准备的不足,只有在景区40元租一件大衣御寒,结果衣服雷同成这样,穿过来见我们大家时没人不发笑……</h3><h3> 瞧! 张老师的衣着和抽着烟的样子,多像“保安队长”。</h3> <h3> 而下面他们几个就是“保安队成员”了,还站得挺齐!</h3> <h3> 张老师和师母的这张照片算经典合影吧,衣服都是租来的还挺搭。下面的几张也都够经典的……</h3> <h3> 像情侣装吧😜</h3> <h3> 偷偷就合了影😂</h3> <h3> 瞧!都美滋滋的😄</h3> <h3> 这是“老大”带两保镖?!还是……?</h3> <h3> 再瞧,于姐美哉!美哉!</h3> <h3> 瞧!这对夫妻。拍这张照片时,马晓勤在旁边大声问“🍉西瓜甜不甜?”,“甜!”何云莉和李忠军也答得飞快。站在旁边的同学都笑个不停。</h3> <h3> 曹立伟爱人是这样为我们拍摄录像,为了不出差错两部手机同时拍,每只手持一部手机,还要站在凳子上,真是难为她了。</h3> <h3><b>班长:</b></h3><h3> “三峡人家”因坠石致死游人近日被关闭了,使我们更加想念这次10月6日游过的三峡人家。</h3><div> 三峡人家位于奇幻壮丽的西陵峡,是一个建立在崖壁的土家族村寨。我们是十月六日在宜昌乘游船经西崚峡到这里的,下船后沿着山崖拾级而上,一派土家族的风情迎面而来,传统的吊角楼点缀在山水之间,绿树葱葱,流水潺潺。我们在巴王宫观看了土家青年男女热情奔放的歌舞,游览了矗立在悬崖绝壁上的灯影石,后经过巴王宫,穿过茶马古道,沿着山崖栈道走了风景如画的“龙进溪”。</div><div> “龙进溪”是三峡人家最优美的地方,一条碧绿的溪流从青山峡谷中流过,碧水清澈见底,两岸是高大的山峰,笔直的悬崖 。我们同学个个脸上充满着喜悦的笑容从溪边栈道上走过,沿途是高大的树木,翠绿的竹林,水中魚儿自由的游荡,水面野鸭追逐戏水。沿边土家少女在溪边用棒槌敲打洗衣,美丽的土家幺妹站在乌蓬船上热情的挥手欢迎远方的客人,看着这美山,美水,美女。有同学按耐不住大声呼喊“幺妹!”,船上的幺妹大方的唱起优美动情的山歌,歌声在峡谷中飘荡。</div><div> 美丽的龙进溪如诗如画,同学们如醉如痴在景中徜徉游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font color="#b04fbb"><b> 美哉!龙进溪,美哉!三峡人家。</b></font></div> <h3> 最后一餐地点的选择是张瑞送同学们的一个最大的惊喜和震撼。这里需要提前预定,就这样都难以订到桌,更何况是观景台上的桌,只有三张桌子,能订到的人可想而知是怎样的关系。</h3><h3> 这家“放翁酒家”位于宜昌市三游洞正对面独特的岩洞之内,因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曾到此饮酒、品茶、作诗而得名。酒店依山环洞而建曲径通幽,峡口风光挟长江三峡之雄奇,溶洞钟乳之秀美,令人流连忘返。</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这里有张老师赋词一首:</font></h3><h5><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采桑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放翁酒店云崖洞,</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欢谷悬轩,</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薄暮轻旋,</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梦境桃源深洞烟。</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饮干砸碗何须问,</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纵在天边,</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你我心牵,</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地久天长佛亦仙。</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2017.10.8 张翼</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注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1 87数学班同学,今欢聚于宜昌快乐谷——放翁酒家。</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2 宋.陆游号放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3 宋.李存勗《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4 酒尽砸碎碗,土家族风俗。表示友谊长存的豪迈气势。</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5 佛,福谐音。</font></div> <h3> 张瑞带来了一桶德国产的啤酒,曹立伟把他珍藏多年的特供酒拿来招待大家。这一餐在美酒、美食、美景相伴中度过……,同学们频频举杯,频频拍照,难舍难分……,最后在于姐的指挥下一起唱《难忘今宵》,在歌声中结束了晚宴……。</h3><h3> 回头再看录下的那段,发现我们最小的曹立伟小弟歌声最高,最后一句唱词完全没按于姐的指挥来😊😊😊</h3> <h3> 从“放翁酒家”乘车回到住处——“状元楼大酒店”,虽然天已经很晚了,但同学们大多还在兴奋中,并且难以接受明天一早都各分东西的现实,班长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也许他也是这样与大家难舍,就提议:不想休息就到他那坐坐,反正他就一人住不会被打扰。于是乎这分别的前夜大家不约而同就又聚首在一起了。总觉得还有很多的话没说,但又不知说什么?相聚的时间太短暂,都不忍离去,就这样聚在一起一遍又一遍的学唱《相逢是首歌》,最后直到唱会唱熟为止……</h3><h3><br></h3> <h3> 马晓勤的爱人杨老师早与大家融合在这个集体中,瞧!他唱歌的认真劲就可以看出有多投入……</h3> <h3><b>班长:</b> </h3><h3> 这次相聚的过程每天都处在兴奋激动之中,三十多年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几天的行程中,使人感动的事处处都有。</h3><div> 十月三日早上我们乘车向神农架进发,车外小雨飘飘洒洒,车内笑语阵阵,于乐勤近似专业的戏歌振得全车喝彩,夏玉英与李忠军的《我们新疆好地方》激情四射。几天中车到哪里歌到哪里,候红云的《相逢是首歌》情真意切,张翼老师的《三套车》浑厚昂扬。</div><div> 一路歌声,一路笑声,大家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直到六日晚乘车回宾馆的最后时刻,几人同时喊出:<b>同学们,我想死你们了!</b>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div><div><br></div> <h3><b><font color="#010101">涂淳:</font></b></h3><h1></h1><h3><font color="#ff8a00"> 当枫叶红了的时候,美丽的长江边,在深情地呼唤,同学们不远万里,相聚一起,把酒言欢,共叙桑麻,共同迎来了同学们的倾情相聚。<br></font> 带着时光的风霜刻染,带着岁月的深情厚意,今天,我们重又聚首,少了一分花季的青涩和迷惘,多了一分成熟的沉淀和从容。岁月雕刻了我们的容颜,时光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同学之情,永远是内心一道美丽的风景。</h3><h3> </h3><h3><font color="#b04fbb"> 总觉得相聚的时光太短,原来,走得最快的不是时间,而是同学们相聚在一起时的快乐。同学,你是我相伴一生的情谊,感谢生命中有你,当我们老去时,至少还可以回味,使你重温年少,重度青春......</font><br></h3> <h3><b><font color="#010101">方斌:</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b><font color="#010101">1989南京匆匆一别,音讯尽失,</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岁月白头,牵挂梦中!</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font><font color="#010101"> 同窗执着,历经千辛,</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终再联通盼团圆!</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 2017宜昌欢聚,美景,美食,美酒,</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忆往事感慨万千!</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 来之不易的团聚是筹备组精心的策划和辛勤的付出,一行聚会人员的吃,住,行皆安排的井井有条,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师生们体会了师生情,同学谊,宜昌美!</h3><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div><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感谢班主任张老师!感谢班长胡文广!感谢张瑞!感谢曹立伟夫妇!</b></div><div><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div><div><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秋风起,秋月明,叶落聚还散。才相见,又离别,何日再相聚?盼!盼!盼!</b><br></div> <h3> 宜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请欣赏一路走过的风景……</h3> 后记:<div>(马晓勤回忆10月2日那天的经历)</div><div> 国庆去宜昌,被困武汉六小时,我们预约好的士后,下车出站退票没退成,因为退票队伍太长,因折腾时间太久,预约好的的士又取消了我们订单,在我们打不到的士的情况下,买票去宜昌的队伍又太长,只得重新进站,进候车室挺顺利,进检票口时工作人员阻拦,我老公和我儿子急红了眼,与工作人员吵翻了天,有要打架的趋势,幸好另一工作人员主动协调带我们从另一检票口入了站台,让我们有惊无险地赶上了同学聚会,这情景犹在昨日。<br></div><div> 2018-1-16</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