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本义是“奴隶”的劳作”。而在课程视野下,作业成了跨学科的挑战性任务,变成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最终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载体。</h3> <h3><b> 现实教学中存在几大现象,使师生在题海中受困,教学效果难尽人意。</b></h3> <h3><b> 为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进师生发展,我们开始酝酿,将问题转化成课题。</b></h3> <h3><b><font color="#b04fbb"> 课题研究“两大思维”</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课题研究“三本定位”</font></b></h3> <h3> 在对课题研究有了初步认识后,组建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课题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h3> <h3> 结合我校实际,在课题组共同努力下,申报的省级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和实践》于2015年12月成功立项。于2016年4月20日举行了开题会。</h3> <h3> 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分三个阶段展开行动研究。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h3> <h3><b> 课题组首先针对本校高年级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听课调研。</b></h3> <h3> 课题研究,学习先行。为寻求更多的理论支撑,订阅了大量书籍。并多次派出课题组成员参加学术研讨。</h3> <h3><b><font color="#b04fbb"> 课题组成员参加教学观摩活动</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为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围绕课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font></b></h3> <h3> 抓住学生“好胜+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设计。</h3> <h1><b><font color="#b04fbb"> “作业盒子”速算作业</font></b></h1> <h3><b><font color="#ed2308"> 每日一作业、小组周作业</font></b></h3> <h3><b>错题卡、预习卡、复习卡、思维导图、书签</b></h3> <h3><b><font color="#b04fbb"> 数学绘画、数学手抄报</font></b></h3> <h3> 数学练习从一个个细节层面上精心设计,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果到过程,从封闭到开放,从无趣到有趣的转化,让练习变得柔软、有温度,也改变了学生对练习的“体感”。</h3> <h3> 为深入课题研究,丰富活动载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活动。</h3> <h3> 连续举办了三届“数学文化艺术节”,形式越来越丰富,作品质量也逐步提高。</h3> <h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 </h3> <h3> 数学不一定是做题的,也可以是读的。从读文本教材中的概念、试题到课外数学科普、绘本、数学童话……数学阅读也是增强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h3> <h1><b><font color="#b04fbb"> 亲子共享数学阅读时光</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学生数学阅读卡展示</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b04fbb"> 写作力一让学生思维在笔尖发生!</font></b></h1> <h3><b><font color="#167efb"> 教师在进行写作培训指导</font></b></h3> <h1><b><font color="#b04fbb"> 学生在认真写作</font></b></h1> <h3><b><font color="#b04fbb"> 学生数学写作作品展示</font></b></h3> <h3> 为拓展学生思维,还开展了数学擂台赛、竞技场、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门诊等活动。</h3> <h3> 为提升教师水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h3> <h3> 通过自然常态课、主题研讨课进行“三课化”主题教研,实行“三定”教研制度。</h3> <h3>在研究中,探索出“五环六度”教学模式。</h3> <h1><b><font color="#ed2308"> 骨干教师示范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团队磨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自制教具比赛</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font></b></h1> <h1><font color="#b04fbb"><b> </b><b> “ 送课下校”活动</b></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小板书-大智慧”板书设计大赛</font></b></h1> <h3> 学生的数学写作作品近100篇发表在各类杂志报刊。</h3> <h3><b><font color="#b04fbb"> 学生数学日记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荣登《数学小灵通》智慧榜</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 已整理出版成果集、学生作品集。</font></b></h3> <h3> 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我校已全线启动使用“作业盒子”平台。学生在全省第一届口算比赛中获省一等奖。</h3> <h3>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以赛促研。课题组成员在全国及市级比赛中均获一等奖。</h3> <h3> 在实践中总结,参编省教研室主编的《数学作业本》、主编江西高校社出版小学数学《随堂练》、策划主编2016年三年级第6期、四年级第9期《少年智力开发报 小学数学》“小鬼当家”栏目。积极撰写论文,已发表论文案例二十余篇。参赛获奖累计70余项。</h3> <h3> 除了讲台,我们更需要平台。课题组成员相继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训、2016年全市课题工作会、全县课题研讨会、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作经验交流发言。</h3> <h3> 课题研究需要我们静心、尽力,更离不开专家指导。</h3> <h3> 省教研室、《小学生之友》编辑部、省新蕾公司、江西高校出版社先后到我校调研课题工作。</h3> <h3><b><font color="#b04fbb">《 课堂内外》杂志主编莅临我校交流讲座</font></b></h3> <h3><b> 省督学莅临我校指导工作</b></h3> <h3><b> 国家督学吴正宪教授莅临我校指导工作</b></h3> <h3> 工作不是为了宣传,但宣传是为了推动工作。课题研究动态在芦溪教育网、萍乡教研网官方微信平台、萍乡日报,手机江西网等官方媒体都有大量报道。</h3> <h3> 课题研究的推动,学科优势凸显,学校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先后获评江西省基础教育十佳示范学校、萍乡市首批学科教研基地、芦溪县第三届名校、第三届名学科(小学数学)、芦溪县首个“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落户二小。</h3> <h3> 本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2017年6月13日召开了课题工作汇报会。</h3> <h3><b><font color="#b04fbb"> 课题研讨课</font></b></h3> <h3> 会上,市、县教研室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我校课题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在活动点评时市课题办朱红梅老师用“精、实、新、炫”四个字概括了此次活动的亮点。朱老师提出:教育科研工作,一要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聚焦核心素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二要以教育科研为手段,聚焦课程开发,基础与创新相结合;三要以打造品牌为目标,聚焦成果形式,突破与系统相结合;四要以教育质量为根本,聚焦学生发展,当下与未来相结合。为后续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h3> <h3> 10月13日下午,江西省教研室主任杜侦、副主任杨涛、科长邱伟华在市教研室主任黄萍、县督导室主任成文辉、县教研室主任陈红莉的陪同下来到芦溪二小指导课题研究工作。</h3> <h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终为始,不断创新。我们脚踏实地,也胸怀梦想,让我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研究中再度出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