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己衣大地之美

谭天

<h3><font color="#010101">武定己衣大地之美</font></h3> <div><b>引子</b><br></div><div><b><br></b></div><div><b> 己衣——在汉字里不是“自己的衣服”的缩写,也没有其它任何指代,因而在汉语言里它毫无意义。但它确切地是个地名,一个乡村的地名。如果读它,它很短促:“ji”,我自然地用汉字来联想:</b></div><div><b> 麂——一只灵动的小鹿样的动物,闪动着水汪汪的眼睛在山林中踨跳着。</b></div><div><b> 鸡——家家户户都豢养的家禽。</b></div><div><b> 稷——高粱类的粮食作物。</b></div><div><b> 嵴——山脊。</b></div><div><b> 畿——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土地。</b></div><div><b> 我力图围绕一个边远乡镇对“ji”作出符合我想象的训诂。</b></div><div><b> 丁酉年的一个秋夜,我抵达武定己衣。</b></div><div><b> 我问我见到的第一个人:己衣是什么意思?</b></div><div><b> 他说:是彝话,水边寨子的意思。</b></div><div><b> 像是量子语言,这么短促的“ji”,就浓缩了如此海量的信息,它准确吗?</b></div><div><b> 小伙子的回答没能释疑。相反更增加的我对“ji”这个词的猜想。</b></div><div><b> 己衣,它是一个谜。</b></div> <h3><b>第一章</b></h3><div><b><br></b></div><div><b> 越野车驶出昆明,上了高速,好像只是须臾之间,我们就抵达距昆明70公里的武定县城,穿过县城的时候,我看见指向“狮子山”的路牌。</b></div><div><b> 狮子山离县城不远,我去过好多次,也在那儿住过。风景自不必说,其山势险峻,流水潺潺,树木葱郁,花开四季。有一年夏天住在山上,半夜还觉着冷。</b></div><div><b> 对旅游者来说,有的喜欢纯自然风景,有的喜欢人文旅游。我是二者相兼者。每次来,呼吸着山间清纯的空气,饱览着这座号称“西南第一山”风景的时候,也会对山中寺庙的历史故事有无数猜想。</b></div><div><b> 早年学史,知道“靖难之变”。《明史》记载,“城破,宫中火起,帝不知始终”。第一次来武定狮子山就发现,这里早就把“靖难之变”后,建文从京城出逃,来到这里出家当了和尚的情节演绎得清清楚楚。</b></div><div><b> 考古为历史提供证据,一定要有实物。</b></div><div><b> 我去过九华山,它也与皇帝挂上了钩。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皇帝金乔</b><b>觉也是为了避难从朝鲜远道而来,上了座山,从24岁起就在这里修行,99岁圆寂后,他被称为地藏菩萨,留下大量诗和经文。最有力的证据是他的肉身还供奉在山上。</b></div><div><b> 建文皇帝不知始终后,到处都来“争”这位皇帝都到了他们那儿,有宁波的、贵州的,甚至福建一农民找到家谱,说朱允炆是他家先祖。</b></div><div><b> 在狮子山,我见到不少关于建文皇帝的诗词对联,如果没有他在武定的踪迹,那个没有润笔费的年代,谁会大费周章地遣词造句,写出一大堆诗文来。</b></div><div><b> 这付对联其实就提供了这位大皇帝在武定逗留的佐证:</b></div><div><b> “ 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b></div><div><b> 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b></div><div><b> 当然,山上还有皇帝的种种遗迹。</b></div><div><b> 我曾经在昆明团结镇的谷律,有个当地乡医带我去了一座喀斯特地貌的山洞里,山洞不起眼,洞不大,进去之后,像是个200平方米的套间。乡医告诉我,建文皇帝在这里躲过。地上有不少碎瓷片,我抓了一些带回来。我想从中找出点明朝的味道,可那是一堆土碗的瓷片,难以看出些端倪。</b></div><div><b> 去年,我去昆明松华坝源头的白邑,在铁冲村附近,村支书指着南边的山说,那儿是建文皇帝屯兵的地方,又指指西边的一个山丘,那儿有个洞,通到武定狮子山。</b></div><div><b> 如果建文皇帝为火所焚,为何朱棣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中又为何专门派了锦衣卫,搜杀朱允炆。这说明,建文帝真的逃了,来到了边陲,来到武定。他想重振旗鼓,夺回江山,“ji”(畿),大约是他包含了己衣这样的地方,都属于他的京畿之地。可云南偏地,想要复兴,谈何容易。他踟躇过后,上了狮子山,入了佛门,在释迦牟尼的世界里,他的疆土无边。</b></div><div><b> 实际上,在昆明周边不少地方都有朱允炆的足迹,但没有那一个地方把皇帝的旗号打得像武定狮子山那样鲜明,那么坚定。</b></div><div><b> 这种文化自信、历史自信至少从明代以来,说明武定人民冒着大不韪的杀头之祸,藏匿了这个被追杀的皇帝,这种英雄气魄慨当以慷!</b></div><div><b> 如果你在这座山上徜徉的时候,你一定会在一棵苍劲的虬松之下,感喟那段历史,发思古之幽情,感天地之悠悠。</b></div><div><b> 狮子山的伟岸,历史往事的雄浑, 这无疑是武定一张金色的名片。</b></div> <h3><b>第二章</b></h3><div><b><br></b></div><div><b> 过狮山,出县城,我们</b><b>很快</b><b>进入了逶迤曲折的盘山公路。</b></div><div><b> 围绕着狮子山、建文皇帝的那些思维碎片终于幻化为路边的野花。</b></div><div><b> 我很喜欢在这种乡级公路上驾车。路很窄,弯很多,速度自然慢下来,但不急着赶路,沿途的风景可以慢慢看。</b></div><div><b> 退耕还林多年了,乡村道路两旁的大树、灌木、花草长得很旺,像两堵绿色的墙,护卫着驾车人。偶有空档之处,可见远山玉带云在山间环绕流动,或是层层长满金黄稻谷的梯田,从远处山下一层层向天上堆去,夕阳下的光晕下,像点燃了蜡烛的生日蛋糕。</b></div><div><b> 我们的车走走停停,像只蜗牛,我们却像一群贪玩的孩童。</b></div><div><b> 一簇小花,有人要下车去瞧瞧,捧着它的叶子和花瓣仔细打量后照了相,然后用“形色”软件鉴定一下,看看是什么花,也吟哦一下“形色”所赋的古诗。</b></div><div><b> 一片松林,有人说像德国、有人说像瑞士。</b></div><div><b> 一个水果摊,有人要下车买几个桃子上来,那桃子原生态,没了塑料味。</b></div><div><br></div> <h3><b>  走着走着,车窗上掠过几座教堂的影子。武定的乡村里的教堂和云南其他乡村教堂一样,不是很大,歌特式的尖顶下夹杂着云南农村建筑的乡土风格,就像我去过怒江的茨中教堂。</b></h3><div><b> 几个世纪以前,那个骑驴走马的时代,西方传教士不惧风险来到云南深山老林传教,精神可佳。他们留下的西方文化至今还在这些地方传承。</b></div><div><b> 离这里不远的禄劝县苗族小水井合唱团,就是在世代唱诗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在我写这篇稿的时候,有朋友传来一伙小水井基督徒妈妈在上海东方卫视演唱时尚的《斯卡布罗集市》。 </b></div><div><b> 还有丽江的宣科,他是传教士养大的,在那里他学会了音乐,也学会了英语,他利用了这些本领,成功地传承了东巴洞经音乐,成了一个知名的主持人。</b></div><div><b> 有人说云南的最好的咖啡并非小粒,而是宾川的朱苦力咖啡,十六世纪,传教士在这里种下了咖啡,如今它成了宾川县的特产。</b></div><div><b>想着云南这些教堂文化,我觉得武定教堂的也会留下些什么。</b></div><div><b> 果然,我找到一个武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列为二十世纪全球基督殉道者十大圣徒之一,他的雕像安置在英国伦敦西敏寺大教堂内,与他同时安放的还有马丁.路德金。他叫王志明,是云南苗族牧师,生于1907年,1956年,他以牧师身份担任民族代表团副团长进京参加国庆典礼,受到毛泽东接见,他还担任过楚雄州第一届政协委员,1973年“文革”期间殉难。</b></div><div><b>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种子来”(约十二24)。王志明是一个爱国宗教人士,他走了,这里的老百姓没忘记他,世界没忘记他,基督教“三自爱”精神依然在这里的老百姓中传承。</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 </div> <h3><b>  天渐渐黑下来,几乎开了五个钟头,我们才抵达己衣乡。</b></h3><div><b> 是夜,我从东到西,走完了己衣乡的短短的五百米街道。可能是太偏远的关系,街道很冷清,三四家烧烤店亮着灯。</b></div><div><b> 我意外地抬起头,发现今夜的星星无比璀璨,这样的星空我多年未见过了。</b></div><div><b> 从北京到昆明,这样的星空是见不到的,雾霾也同样淹没了昆明。这个没有都市喧嚣的乡村里,夜空的明丽里绽放着纯净的光芒。</b></div><div><b> 满天的星星,有一条巨大的银河从他们中间流过,他们变得朦胧了,我竟找不到北斗在哪里?</b></div><div><b> 我想,一定有一些人化作星星在天上,人们会纪念他们,像朱允炆、像王志明。</b></div> <h3><b>第三章</b></h3><div><b><br></b></div><div><b> 清晨,我们沿着山路在悬崖边远眺了乌蒙山,拜谒了壮伟的红军松。随后开始了对己衣大裂谷的踏勘。</b></div><div><b> 从昆明出发,夜行几百里,说真的,我是冲着她来的。</b></div><div><b> 地球上,所有的奇观都可以归结到几个字:鬼斧神工。</b></div><div><b> 大裂谷这类遗迹,是指地壳局部受力、岩石急剧变形而大规模隆起形成的山脉运动。在我国距今3000万年前,进入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想必,己衣大裂谷也和世界众多地理风景奇观一道在造山运动中美女出浴。</b></div><div><b> 我曾经飞越过乞力马扎罗山,那山上堆积着皑皑白雪。飞行员用英语告诉我们,这是非洲最高的山。此后,我又去过肯尼亚的著名景点纳库鲁和马塞马拉,又去过乌干达的维多利来湖和尼罗河源头,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回忆着在纳库鲁见到的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和众多犀牛,我在纳库鲁山头上眺望湿地和大草原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非洲大裂谷的一部分。 </b></div><div><b> 在来己衣时,我恶补了一下裂谷的地理知识,我才知道我所去过的这些地方都是大裂谷的一部份,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大的裂谷,它有在全长占了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人们把它叫作“地球表面的一条大伤痕”。在肯尼亚,还居然有一个省叫裂谷省。</b></div><div><b> 后来我又去过秘鲁的马丘比丘,我是冲着六百年前那个失落的印加文化去的,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感喟印加文化创造及失落、俯视大自然切割这里的沟壑的时候,也没在意这里也是安第斯山脉的大裂谷。只是在拍摄一株红色的山花时,脚踩在悬崖边时我感到一丝丝害怕。 </b></div><div><b> 在国内我去过重庆武隆,它也有著名的裂谷,我去过它旁边的一个与云南石林一起申遗成功的溶洞,无疑,它也是裂谷的一部分。</b></div><div><b> 在云南,我去过会泽县的大地缝也是云南的裂谷景区,也是一个美妙的去处。只是在这里是沿着裂谷底部的水路上搭成的栈道,在它的腹地往前走,一路上水从天上下来,绿色的蔓藤从山下攀爬往山顶,顺着它往上看,天只是一条缝。</b></div> <h3><b>  而此刻,在红军松下,我细细地读着石碑上红一军感人的故事,在伸向大裂谷的松枝中,我看见对岸大裂谷的英姿。如果说要看己衣大裂谷的全貌,这里是一个极好的观测点。</b></h3><div><b> 裂谷像是上帝用他的巨手,从400米的地上向上垒起两跺巨石之墙,站在这里,俯仰之间,天地尽收眼底,东是乌蒙磅礴大山,西是裂谷秀美渊谷,四围梯田云雾,森林田禾杂驳,莽苍与秀丽,桃源与伊甸各占其优。</b></div><div><b> 沿着云梯,从裂谷顶部茂密的丛林中,顺着一条在两跺石墙边凿砌出的云梯蜿蜒下行,连接两跺巨墙的是几亿年前形成的天生桥。在这里是观察大裂谷的最佳点。</b></div><div><b> 壁立千仞,两壁逼仄,险峻深邃,渊深阴翳,足可以勾勒这里的全部。</b></div><div><b> 好在,一条飞泓从山涧坠落,别添了裂谷的灵动和生气。</b></div><div><b> 所有的人在天生桥上驻足,留连这里的时光。我把镜头对准瀑布,把相机上的速度调至三十分之一秒,这一成像遂把流动的水柱幻化成了一泓水雾,像一条娓娓向天上飞去的龙。</b></div><div><b> 400多米的山谷,把恐高感全部调动出来,我把镜头对着谷底照相的时候,我担心自己会连人带相机坠入深渊,内心的恐惧极大地调动出来。我想,不少地方修建了玻璃栈道,用来搞刺激,如果把这里天生桥修成玻璃桥,不仅刺激,死亡的感觉都会诱发出来。好在,我不再敢临渊羡鱼,把镜头转移到了另外一些美好之处。</b></div><div><b> 地理学上讲裂谷,更多地是讲造山运动时隆起与下陷,而在中国的文化意象中,裂谷多与女性有关,与女性生殖器有关。</b></div><div><b> 很多年前,我的工作与中国著名性社会学家刘达临多有交集,故请他来云南讲学,听到我们说剑川有阿央白(白族话:女性生殖器)和泸西的阿泸古洞中的天然男根后,他专程去了这两个地方,最早将中国自然界中的性意象写入了他的专著中,这以后,各地陆续将有这种意象的景区排列出来,著名的有贵州贞丰的双乳峰、广东韶关的阴阳元石等十大景区。</b></div><div><b> </b></div><div><b> </b></div> <h3><b>  我在大裂谷中用“意象”来寻找,居然也发现了这一景观,我姑且把它叫做己衣“生命之门”。我不知道有人会苟同我这一镜头下的发现吗?</b></h3> <h3><b>  过了天生桥,抵达另一跺墙,逐渐往上走的时候,我又有了自己对大裂谷另一种美的欣赏,在所有大裂谷运动中,伴随着地壳运动的所产生的地质纹理、绉折变化的美,也是旅游的重要意趣。</b></h3><div><b> 很显然,在这里岩石褶绉了,形成了美丽的画面,在己衣裂谷里各种绉折都可以观察到,细心的人一定会以它作为游山玩水的收获呢!二叠、、三叠纪地层分界面,流水纹、垂直岩层、脆性岩层、褶曲,似乎在这里都可以看到。</b></div><div><b> 看着这些岁月的痕迹,不觉中走到了云梯尽头。我见到一个背着行李的汉子从我身旁走过,我问你从乡上过来?他说,是。没有其它路吗?他回答:是。</b></div><div><b> 我知道,他要回家去。前面就是云上村,这村的名字真好,堪比古诗里的杏花村。</b></div> <h3>纹理和褶皱</h3> <h3>纹理和褶皱</h3> <h3>纹理和褶皱</h3> <h3>纹理和褶皱</h3> <h3><b>第四章</b></h3><div><b><br></b></div><div><b> 楚雄州文联主席李茂尊姐姐的家坐落在离大裂谷二、三十公里的一个山坡上,老式的土箕房和一幢几年前新盖的房并列着,新旧对比强烈。院外有两条水牛,慢慢咀嚼着料草,院子里的偏房的栏架上挂满了金黄色的苞谷,偏房下面养了一大窝鸡。</b></div> <div><b><br></b></div><div><b> 李家姐姐早早准备了农家食品,煮熟的苞谷、花生,炒熟的板栗和蚕豆以及梨、酒。在同行者们喝着酒、吃着地里的山货、品味着农家乐的时候,我转到了她家后院的山坡上。山坡上稻子金黄,沉甸甸的穗子上是颗颗饱满的稻粒,不远处长着芒果、柿子、香蕉、木瓜。 这些农作物是典型的金沙江河谷的物产。虽然是山区,物产丰富可见一斑。</b></div><div><b> 离开这里不远,往山下走,是大片大片的金黄色成熟的稻谷,如果是春天来这里,梯田里放了水,大概也堪比元阳。路边上种的玫瑰茄,开着紫色透亮的花,别添富庶之感。</b></div> <div><b><br></b></div><div><b> 看着、走着,来到一大片沙滩边,金沙江已在脚下流淌着。江面很宽,打着旋涡,有的地方显得湍急。上了摆渡船,随着马达声,我们在江面上转了两圈,随后向对岸驶去。俄顷,我们已踏着四川会理的土地。</b></div><div><b> 河谷边,土地少,但精耕细作,足见四川人勤劳精明。</b></div> <h3><b><br></b></h3><div><b> 双季的苞谷长出了小苗,高粱结出了穗子,成片的玫瑰茄开出了粉红色的花。</b></div> <h3><b><br></b></h3><div><b> 在回程的船上,己衣乡长指着周围的山说,这一片过几年都要淹没掉,这里要建立一个水电站。</b></div><div><b> 站在湍急的金沙江边,逝者如斯。</b></div><div><b> 我想起县长铿锵有力的话语:要全力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北部增长极,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后花园...... </b></div><div><br></div> <h3><b>  我再度回到我思绪中关于“ji”的断想中,它包含了一开始我的全部想象,而此刻我要定义它,“ji”:吉。</b></h3><div><b> 一个如此美好的大地。</b></div><div><b> 己衣——一个吉祥之地。</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