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叠滘尋根的思考

dhzheng 鄭德華

<h3>我常以為,能成為社會名流,或時代的風雲人物,他們的成就無不是超越了家庭、宗族的培育,所以作為他們的後人,不應把金片随便貼在自己的身上,而應該象其他一般大眾那樣,從他們前輩的經歷和業蹟中吸取養分,其中文化的傳承,又顕得特別重要。</h3><h3><br /></h3><h3>當然,你或許在「家門」的光環下感到有壓力,因而對自己有要求,那應該是你的幸運。反之,「我的爸爸是XX」常掛嘴邊,那只能是無能與無知的大暴露。</h3><h3><br /></h3><h3>尋根應該主要尋找文化的根,為了宏揚中華的優秀文化。這就需要在尋根的時候,把個人的名譽得失放在一邊,這樣你才會找到學歷史和寫歷史的真締:直言,針砭時弊,糾正歷史的謬誤,敢於與不良的風氣作抗爭,否則,你會被世俗的「名」字、「利」字俘虜過去,甚至把歷史化作一個「錢」字去擺弄。心性亂了,歷史必然被妖化,變成名成利就的階梯和資本,該寫的不寫,真正成為《紅樓夢》所喻意的「真事隱」了。</h3><h3><br /></h3><h3>我們就且以南海叠滘作小小的嘗試吧。叠滘是一條有900多年歷史的村落,傳統文化曾在這𥚃結出果實,但歷史有的被世人忘卻了,而有的又被人隱藏起來。我們在尋根中試圖挑戰某些現存的歴史說法,希望把文化傳統和應該継承的東西從破舊中找回來。</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下面是三首小詩,每首配有「自釋之言」,對難懂之處作簡要的注釋,並加入照片,以加强現實感。</h3> <h3>(一)</h3> <h3>自釋之文:</h3><h3><br /></h3><h3>現代的史書上多說明代張居正制定和推行「一條鞭法」。這種說法連《明史》的水平都趕不上。龐尙鵬實際在這方面的貢獻大於張居正,不過張氏官高權重,浪得名聲而已。不僅如此,最後龐尙鵬被贬回南海,亦是拜張氏勢力之所賜。</h3><h3><br /></h3><h3>如今社會上不少作品按職位排名,原來有「歷史借鑒」。</h3><h3><br /></h3><h3><br /></h3> <h3>明代名臣龐尙鵬南海叠滘人。《明史》有傳,當代工具書名著:《明人傳記資料索引》也立條目,但不知為何在目前好幾處的南海、佛山「歷史名人史冊」上,卻不見上榜。</h3> <h3>(二)</h3> <h3>自釋之文:</h3><h3><br /></h3><h3>龐偉廷在1919年伙同其他八位華人創辦東亞銀行,並仼第一届董會主席,1922-23年仼保良局主席。這些事即使是港人,亦知之不多,有知道的,又似不便說。</h3><h3><br /></h3><h3>他在家鄉南海叠滘振興宗族,建宗祠,又在廣州河南一帶辦實業,名噪一時,可惜留下的印記行將淹沒,令人唏噓。</h3> <h3>行將消失的龐氏宗祠。</h3> <h3>(三)</h3> <h3>自釋之文:</h3><h3><br /></h3><h3>在時代變幻的衝擊下,歷史陳跡的淹沒在所難免,如能選擇性地保留,那就不錯了。為什麼?為的是保護值得珍惜的傳統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