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研究方向:混沌艺术形态学。自组织系统构成象形艺术。造型与设计作品将西方混沌理论,形态构成与东方的象形美融为一体,追求混沌象形的古老又现代的形态艺术。</p> <p>水色.清明.故人.2020.04.04</p> <p>凡高作品</p> <p>凡高作品</p> <p>凡高作品</p> <p>元素分解构成与元素的组合构成是形态艺术创造的两种基本方法:</p><p>其一:元素分解构成是单体构成整体。在绘画中呈现单体的整体处理方法,其绘画语言是单体分解为相似性质的几何形构成,即相似性质几何形构成单体形态。把单体当作整体画形成画面,不画天与地只画单体重点表现适合主体物表现的方法。</p><p>其二:元素的组合构成。在绘画中呈现整体画面当作单体表现,增强一体感。其绘画语言是同一元素组合构成复杂的形态。垂直面,水平面,主体物都由元素组合构成,垂直面.水平面.主体物三者合成一体,若一个单体一样去表现处理,画面一体感极強。</p><p>总之,元素的分解构成与元素的组合构成是形态构成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形式。元素分解组合在造形表现上就是单体表现整体化;元素组合构成在造形表现上呈现整体画面的单体化艺术处理,增强画面一体感。统一元素分解组合构成单体与整体画面形态。</p><p>2020.03.05早晨5点于翰墨香林苑</p> <p>国际学术论坛上的致辞</p><p>卢禹舜回答“艺术与科学之问”</p><p>福楼拜曾说过:“艺术和科学总是在山顶相遇。”今天,在这样一个明媚爽朗的秋日,惠风和畅、天地瑞章,我有幸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这座自然科学领域中最让人景仰的学府之一,以一位艺术家的身份参加关于“艺术和科学之问”的国际学术论坛,同这么多如繁星般闪亮的顶尖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一起讨论和交流,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和我本人向今天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主办、承办单位的盛情邀请和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p><p>卢禹舜先生致辞“艺术与科学之问”</p><p>“艺术与科学”的话题是个常问常新的话题,“艺术与科学之问”也是近些年一个热点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今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趋向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突破点。中国科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包括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几位先生与吴冠中等前辈艺术家所进行的探讨在今天看来尤其珍贵。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联时代,万物相联、万物互通、互动、互融。在生活中是如此,在学科间也不例外,学科间的界限已不再是泾渭分明了,而是各学科都在不断地相互跨界、交融从而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致力于21世纪一流人才的培养规划,经过调研他们共同将目标锁定为通才的培养,而不是专才的培养。因此,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加大了艺术和人文、自然科学等通识类课程的比重。国内各高校近些年,也在通识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的改革和努力。可以预见,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富有竞争和挑战性,也具有着更多可能性的社会,而艺术和科学,作为人类发展的两大基础领域,作为人类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和表达未知的双翼,也必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在现代科技、现代思维的影响下呈现出更加崭新的面貌。</p><p>中国国家画院是一个包含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以及理论研究在内的国家级公益性创作研究事业单位,承担着精品力作生产、前沿性成果研究、领军人才培养、经典作品收藏、高端成果的展览展示交流的任务,即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义绘传世之作。</p><p>就我个人来说,科学对我也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我的复天载地山水精神的理念,我的“八荒”系列的图式结构和超越客观现实的水墨语言符号的创作性展现都同一位物理学家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位物理学家就是杨振宁教授。三十年前我与杨振宁先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忘年交,这段交往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可以说明确和坚定了我的创作理念和方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我后来的事业基础。1988年,杨振宁先生偶然在香港的“大陆画坛精英作品展”中看到了我的作品,当时的作品可能是由于中国画表现领域有所拓展、形式语言有所突破、艺术境界有所开掘,打破了自然的空间而形成了超越于现实的画面空间。杨教授非常喜欢,他慨然收藏,并托人向我转达了“无缘相见,甚为遗憾”的心情。三年后,我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时,杨振宁先生不仅赶来参加了画展开幕式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还盛情邀请了我们在香港游览了几天。在和先生短暂的交往和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杨振宁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深谙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博学家。他说我的画符合物理学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作为艺术家做到这一点很难得。他还谈了很多对于中西方绘画的理解和认识,令我很受启发。我后来创作的《月印万川》《神静八荒》《云暗物深细观天》《八风吹不动天边月》《八荒通神》都得过他的评价,这些作品对宇宙的整体性、无限性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性描述和表现,他给予了充分的赞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的表现,都与他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可见,不仅是艺术的想象力可以为科学提供假设的参考,科学的知识和理念也可以为艺术创作开启新的思路。杨振宁先生更是一位有社会责任和使命的科学家,他曾建议我成立基金会,以公益性服务促进文化事业发展。1993年,在杨先生的建议下,我在哈尔滨成立了黑龙江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致力于当时黑龙江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事业,杨先生专程从美国赶来以名誉会长的身份参加了成立大会。由于这些经历,我对科学有种发自内心的亲近,也比较关注如何通过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文化产品赋予“文化+”和“科学+”的翅膀,使其更加融入生活,更加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比如,2012年我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水墨禹舜”时装秀中,就通过T台时装表演、音乐灯光与巨大电子屏同步展示作品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尝试。据现场的观众反映,当“静观八荒”系列作品在时装和音乐的背景中通过巨大电子屏,跃入眼帘时,很多人感受到一种在崇高感面前的强烈感动,而这种视觉效果和感受的强度是与静止的画展不完全相同的。前两年,椰子传奇等公司还尝试把我的作品元素植入到网络剧的背景中,包括由我为其剧中画了屠龙刀的道具等。这些尝试,也使我感悟到即使是最传统的艺术样式也可以通过与科技的融合而变成最时尚的东西,真正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并在无形中传承着文化的血脉。据我所知,由艺术领域发起的关于艺术与科学的研讨会和学术探讨比较多见,包括我们画院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也曾进行过多次的专题探讨。但由科学领域发起的相关探讨,尤其是像今天这种规模和层次的论坛,不敢说空前,但至少是不多见的。所以,我对这次论坛也充满了期待,我想,我们一定要坚守科学态度,坚守艺术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培根铸魂,在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更好地指导科学和艺术以怎样的方式融合,怎样在保持和发挥各自特色的同时,相互助力,在“1+1”之后又会以怎样全新的形式、全新的面貌将我们引导到一个怎样全新的时代?对此,我们期待通过各位专家的发言,收获更多的认识和启发。</p><p>我的观点:卢禹舜 | 在“艺术与科学之问”国际学术论坛上的致辞。科学与艺术之问只涉及了科学与艺术的表象未谈及科学与艺术的本质规律。人类研究的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共同构成人类的文化。西方的混沌理论是人类从线性思维进入到非线性思维质的飞跃,揭示了科学与艺术构成的本质规律----以自相似性质元素,自组织系统构成微观形态,中观形态,宏观形态,科学的形态与艺术的形态。非线性思维既是科学的思维也是艺术的思维,是科学的方法论也是艺术形态创造的方法论。人左脑的理性思维与右脑感性思维共同构成科学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科学完成“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顶相遇”。2019.09.21董轩于杭州小和山</p> <h3>从混沌理论的大门进入既可以从科学的大门出来也可以从艺术的大门出来,自然混沌哲学,科学的混沌哲学,艺术的混沌哲学其本质一致的。混沌哲学的非线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状态,是人类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质的飞跃。2019.01.26</h3> <h3>分形是西方混沌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微观形态、中观形态、宏观形态,天地万物,包罗万象皆由自相似性质元素构成。非线性科学是研究大千世界复杂奇妙的非线性现象,从中归纳其共性、建立从确定性论到概率论之间桥梁的一门学科。而其对人类发展影响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其对人类抽象思维发展的影响,非线性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非线性科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由线性现象领域进入非线性现象领域,是人类认识和科技发展的一次由量到质的重大飞跃。</h3><h3>从二维到多维度的形态构成跨界是从一个不同质的形态到另一个形态设计都由自相似性的元素构成。</h3><h3>科学与艺术是人的左脑与右脑,左脑的抽象而理性的逻辑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右脑的形象思维是艺术的思维特征。艺术是科学想象的翅膀,科学是艺术的内部构造,科学与艺术是手掌与手背,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同一事物。科学的顶峰是艺术的科学;艺术的顶峰是科学的艺术。科学的自相似性质元素排列组合与艺术的语言排列组合是一致的。科学家谈艺术与艺术家谈科学都从自身角度谈同一事物的共同本质。抽象思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高级思维形式。摘选自董轩笔记2018.09.14</h3> <h3>树的科学与艺术____董轩悟道2018.11.03</h3><h3>一棵树的树干和树枝,他们是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是可以丈量的,具有科学数据的树干与树枝,保持着天度之美,保持着应有的美的比例关系。树干长到树枝再次树枝,一直长到细枝末节,他们都延续着一定的模数,具有美好的比例。树是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科学的树。一棵树从树干运动到树枝再次树枝一直到它的顶端末梢都具有严格的黄金比例关系,充满着秩序,充满着节奏和韵律。树的形态充满着音乐的旋律,充满着音乐之美,艺术之美。一棵树上既有科学之美又有艺术之美。芒德波罗的混沌理论中的分形就解释了一棵树的形成过程。分形是数学,用数字描述一棵树的结构和形态,芒德波罗的分形树是科学之树。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棵树的树干生出次枝再次枝,生生不息,一直到千百年的古树。这是艺术美的树。</h3> <h3>自然界,人类世界是混沌的,芒德波罗从发现分形到全面研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用近百年的时间得出混沌世界的构成规律:生命形态都是自组织排列组合而成,这一结论影响了人类科学与艺术混沌的创造。开启了人类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质的飞跃。蝴蝶效应必将影响教育的各个学科,带来学科的大变革----科学与艺术创造的新时代。人类科学与艺术的创造其规律是一致的,都是自组织的排列组合的结果,而科学与艺术的碰撞又产生创造的灵光。混沌的世界告诉人类创造科学与艺术的混沌。2019.01.21晚上10点</h3> <h3>芒德勃罗的几何精神2016.11翰墨香林创作</h3> <h3>科学与艺术是人的左脑与右脑,左脑的抽象而理性的逻辑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右脑的形象思维是艺术的思维特征。艺术是科学想象的翅膀,科学是艺术的内部构造,科学与艺术是手掌与手背,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同一事物。科学的顶峰是艺术的科学;艺术的顶峰是科学的艺术。科学的‘‘自相似性质元素排列组合’’与艺术的‘’语言排列组合‘’是一致的。科学家谈艺术与艺术家谈科学都从自身角度谈同一事物的共同本质。抽象思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高级思维形式。-------选自董轩笔记2017.03.07</h3> <h3>毕达哥拉斯的世界2016.11.10屏山写生</h3> <h3>万物皆艺术,静态与动态的,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微观与宏观的形态都是水彩构成与写意的对象。万物皆数,数之美,点,线,面,体构成物象。物象由自相似性质元素组成,方,圆,三角形是母体。因此绘画的过程是由自相似性质的元素写意构成的过程。写意构成的同时将画者的情感与审美贯彻其中,换句话说写意构成的形态是情感与审美的载体。文化修养,审美趣味决定画面的精神气质与格调。2017.10.01于翰墨</h3> <h3>芒德勃罗的几何精神2016.10课堂示范稿</h3> <h3>赵无极学习绘画12要点:1.少就多;2.看整体,不是小趣味;3.重要的是节奏;4.画要能呼吸;5.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6.要找自己的麻烦;7.胆子要大,观念要新;8.体察内心的需要;9.忠于自已,不要自欺欺人;10.远离低级趣味;11.不要抄要消化;12.面向你的时代。2017.10.02赵无极绘画语录摘要</h3> <h3>向芒德勃罗致敬.2016.07创作</h3> <h3>向老子致敬2016.10</h3> <h3>色调,格调与意境,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四大对比与五大调和。水彩的干与湿画法,水彩画法与水彩的自然流动法,水彩点线面的构成,刀刮法,水法与盐法,水彩特殊方法。以理入道,以情入技,浑然天成。把西方的混沌与构成,东方的写意之美融为一体生成水彩形态艺术。2017.10.01晚九点于翰墨</h3> <h3>纪念芒德勃罗.2016.11.创作</h3> <h3>道生万象2016.08创作</h3> <h3>水彩写生与创作结合的方法步骤------1.自相似性质几何形态的观察方法2.自相似性质几何形态构成画面结构:其一单体物象结构,其二,整个画面的结构,3.画面的点,线,面与黑白构成,4.画面的色调与冷暖色彩构成,5.先画亮色后画暗色;先画面后画线和点,同时特别注意水性材料的性质与特点,6.总体画面的艺术处理:其一,水彩艺术语言,其二,画面的格调与意境。7.水彩技术与艺术写创结合的模式:其一,普遍的模式,其二,鲜明个性的模式。道法自然,浑然天成的意象形态艺术,东方美的有意味形式。2017.10.08早晨写于翰墨香林</h3> <h3>毕达哥拉斯的自然哲学2016.11.10屏山写生</h3> <h3>意象几何艺术</h3> <h3>向包豪斯致敬2016.11翰墨香林创作</h3> <h3>解读道德经神2016.12</h3> <h3>向塞尚致敬2016.07</h3> <h3>向毕达哥拉斯致敬----数是万物之母2017.10.27</h3> <h3>意象形态之一1017.10.11</h3> <h3>意象形态之二2017.10.11</h3> <h3>雨中意象2017.10.12</h3> <h3>船影2017.10.18</h3> <h3>秋意2017.10.18</h3> <h3>红土地赞歌2017.10.19</h3> <h3>向塞尚致敬----湖上有船2017.10.25</h3> <h3>向毕达哥拉斯致敬----数是万物之母(一)2017.10.25</h3> <h3><font color="#010101">向毕达哥拉斯致敬----数是万物之母(二)2017.10.26</font></h3> <h3>向毕达哥拉斯致敬----数是万物之母(三)2017.10.27</h3> <h3>芒德勃罗学说2017.10.29</h3> <h3>数与景2017.11.01</h3> <h3>学生作业</h3> <h3>学生作业</h3> <h3>2017.11.08</h3> <h3>2017.11.08</h3> <h3>2017.11.08</h3> <h3>2017.11.08</h3> <h3>山与村庄起舞2017.11.11</h3> <h3>山与村庄起舞2017.11.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