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探究过程 内化教育理念 | 朝阳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科学培训系列活动之三:院子里的大树

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

<h3>  在各种培训方式中,参与式培训最能触动心灵、启发思维、碰撞智慧。在“基于科学领域关键经验,提升教师科学教育能力”培训班参与式培训的第三分会场,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石倩倩老师带领朝阳区30位幼儿园骨干教师,以“探究大树”为主题、带领大家步入林中观察探究,通过亲身体验内化探究式科学教育理念、感受探究式活动组织过程,为后续的现场教学观摩研讨奠定了经验基础。</h3> <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探究之三:针对大树的探究</b></h3><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林中各种各样的树</b></h3></b></h1><h3>  一起来欣赏“大树”组探究历程中的精彩瞬间吧!</h3><h3><br></h3><h3> 准时集合,向树林进发!</h3> <h3>  石老师提出问题:对于这些大树,你最想知道的什么?真实的情境引发了老师们的认真观察和思考。</h3> <h3>  老师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问题。</h3> <h3>  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今天可以探究的?老师们通过分析筛选确定了4个研究问题,并自愿结组。第一组:各种树的粗细有什么不同?第二组:林子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第三组:两种松树有什么不同?第四组:不同树的树皮有什么不同?</h3> <h3>  你们准备用什么过程和方法来研究本组的问题?老师们在认真讨论和记录。<br></h3> <h3>  老师们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积极交流,体验发现的喜悦、成功的快乐!</h3> <h3>  小组内部梳理经验、整理材料,为集体分享做准备。</h3> <h3>  各种树的粗细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老师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发现用目测的方法可以很快找到院内粗细明显的树,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可以直观感知到最粗 、最细树的差距,标准测量可以准确测出具体的数值。</h3><h3> 通过探究,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测量活动不仅仅是要得出具体数字,过程、感知对于孩子更重要。</h3> <h3>  林子里的树叶有哪些不同?第二组老师分工收集了林子里每种树的叶子,通过观察、触摸、对比、讨论等方法比较了每种树叶的相同和不同。通过探究,老师们自己都说“真有意思,以前没发现树叶还有这么多特点”,“原来一直都认识玉兰花,这次竟然发现它的种子这么特别”。</h3><h3> 探究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经验,更收获了好奇心、兴趣,这更能让我们的老师理解、体会科学探究中孩子们的心情和发现,懂得作为教师应如何有效支持孩子探究更有趣、更深入。</h3> <h3>  两种松树有什么不同?第三组老师对林子里的两种松树,借助查阅百度了解它们的名称,再通过实地观察、触摸、拍照对比、小组讨论,细致比较了两种松树的相同和不同。</h3><h3> 探究过程中,老师们对不清楚的问题先借助询问、查阅百度再验证确定的方法启示我们: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不是所有都必须通过探究来解决,有些问题可以借助查阅资料、调查等方法获得。</h3> <h3>  不同树的树皮有什么不同?第四组老师分为三小组展开细致观察,最后将各组的发现进行汇总。老师们不仅发现了各种树皮的相同和不同,还由此引发了她们对树皮更多的思考,比如树皮脱落的原因、脱落后的样子等等。</h3><h3> 探究过程中,老师们除了惊喜、乐趣的感受,更引发了她们提出问题、有依据地思考,这也是探究活动中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h3> <h3>  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让大家亲身体验了探究过程,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内化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理念,领悟着探究活动的组织原则与方法。相信在后续的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中,老师们能将自身体验与幼儿活动对接,向着有效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提升自身科学教育能力的目标迈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基于科学领域关键经验,</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提升教师科学教育能力!</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让我们携手同行,</u></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共创科学教育美好未来!</u></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