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7月1日早餐后,我们旅行团离开格拉斯哥,前往苏格兰港口凯恩莱恩。</h1> <h1><br></h1><h1>一路上饱览苏格兰的田园风光。</h1> <h1><br></h1><h1> 中午十一点抵达爱尔兰海海滨</h1> <h1><br></h1><h1>乘坐渡轮穿越北海海峽</h1> <h1>上船时,阳光明媚,心想这次可以好好的在船上欣赏一下北海的海景。没想到刚一上船,天气骤变,不仅下起雨来,还刮着大风,在甲板上根本站不住,四海茫茫,什么风景也看不见,让人十分扫兴。<br></h1> <h1><br></h1><h1>百无聊赖。发现坐在船舱里的一对小姐妹煞是可爱,远远的偷拍几张,倒是一大收获。</h1> <h1><br></h1><h1> 大约三小时的航程,下午两点抵达北爱尔兰港口城市拉恩。 </h1><h1> 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首府是贝尔法斯特。地形中间低平,周围多山。主要河流有班恩河。上游的内伊湖,面积 396 平方千米,是英国最大的湖泊,属冰蚀湖。属温带海洋性气候。</h1><h1> 1801年爱尔兰岛划归英国。1921年南部26郡组成自由邦,1937年成立爱尔兰共和国,直至1949年爱尔兰独立,北部6郡仍归英国 ,称北爱尔兰, 成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h1> <h1> 过去,对北爱的问题有所闻,但毕竟离得太远,不甚了了。这次亲身登上了爱尔兰岛,听了导游的介绍,又看了有关资料,算是稍有了解。</h1><h1> 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宗教矛盾。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在位的亨利八世为了和自己的情妇在一起,向罗马教廷申请和自己的原配妻子离婚。但教皇否决了他的请求,一怒之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成立了英国新教,宣布自己是教皇,有权离婚。</h1><h1> 虽然都是信仰基督教,爱尔兰人以天主教为主,英国佬则以新教为国教。但是在19世纪英国统治期间,英国在爱尔兰岛北方有大量的新教徒移民。在爱尔兰独立公投时,北方6个新教徒占多数的郡拒绝独立。选择继续留在英国。英国的四个地区的地位其实也是不同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是以国家身份加入联合王国,北爱尔兰是以地区的地位加入联合王国的。</h1><p><br></p> <h1><br></h1><h1> 1949年4月18日,英承认爱独立,但拒绝归还北部6郡。爱尔兰独立后,爱尔兰历届政府均把实现南北爱尔兰统一作为既定政策。</h1><h1> 到了20世纪中期北爱问题继续发酵,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到1998年4月10日签订北爱和平协议中止,在北爱尔兰发生的包括共和派与保皇派准军事组织、皇家阿尔斯特警队,英国陆军与其他人员的公众暴力活动,成为爱尔兰的周期性的暴力冲突。</h1><h1> 由于30年来在北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徒)社区和联合主义者(主要是新教徒)社区的成员之间不断重复发生的激烈暴力冲突,冲突是由北爱尔兰在联合王国内的争议性地位,和对占少数的民族派社区的统治,以及占多数的联合派对民族派的歧视所导致。暴力活动的特征是由准军事集团进行的武装战斗,其中多数属于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1969-1997年战斗活动,目标旨在终结英国在北爱的统治与建立一个新的、“全爱尔兰的”爱尔兰共和国。</h1> <h3><br></h3><h1> 1969年-1998年是北爱两派(民族派和联合派)冲突最激烈的年代。以贝尔法斯特为代表的北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饱受折腾和被折腾之苦,直到1998年英国,爱尔兰,北爱三方签署了和平协议,紧张的气氛开始缓和。</h1> <h1><br></h1><h1>北爱的田园风光和苏格兰高地一样美丽,牧场显得更为粗曠,牛羊数量更多且膘肥体壮。</h1> <h1><br></h1><h1> 沿途村镇的重要建筑物或者路口上,一般插两面旗子,一面是英国的国旗米字旗,另一面就是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民间流行的“红手旗”。</h1><h1> 英国的正式名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国旗米字旗,其组成部分是:苏格兰的白色交叉十字上,重叠代表北爱尔兰的红色交叉十字,再加上代表英格兰的红色圣十字。</h1> <h1> </h1><h1> 一件很悲催的事情是: 至今为止没有公认的北爱尔兰的旗帜。 </h1><h1> 1921年,爱尔兰宣布独立,但是爱尔兰岛北部的六个郡决定仍然从属于英国,后来被称之为北爱尔兰地区。在1924年至1972年间,北爱使用“红手旗”:白底,红色的十字中央被一个有红色右手形状的白色六角形(代表北爱尔兰的六个郡)覆盖,六角形上方为皇冠。1924年8月2日由英王乔治五世授予,1953年5月29日正式启用。 但是1972年北爱自治权被取消,北爱便没有代表自己的政府旗帜,没有正式的国(区)旗。</h1><h1> 在1953到1972年期间,北爱尔兰的官方旗帜是红手旗。 自1973年后,北爱尔兰在官方活动中都是使用英国国旗。但红手旗仍在一些体育组织等场合使用。</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民间,一些民族主义者使用爱尔兰的三色旗。</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会则倾向于使用圣帕特里十字旗,圣帕特里是爱尔兰的守护神。</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h3> <h1><br></h1><h1>我们沿着海岸线北上前往著名景点:巨人堤坝。</h1> <h1><br></h1><h1>巨人堤坝也叫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最北端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处。</h1> <h1><br></h1><h1>一条天然形成的道路从峭壁顶部延伸到海底,磅礴的气势令人惊叹不已。这处壮观的岩层是北爱尔兰唯一一处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地方,也是整个爱尔兰岛最让人印象深刻、最有气势的自然景观之一。面积如此之大且排练紧密、规律的六边形石柱场就像是巨人的杰作,所以称之为巨人堤坝或巨人之路。</h1> <h1><br></h1><h1>从旁边的山崖裸露的山体看,在植被包裹下的山体都有可能全是多边形的石柱组成的。</h1> <h1><br></h1><h1>这条道路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他的路面上耸立着的石柱,这些石柱形状各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乃至八边形应有尽有。</h1> <h1><br></h1><h1>它们虽然参差不齐,却也有着纵横交错的美感,渲染出了神秘的色彩。实际上,它是由于五千万年前火山熔岩在此涌上地面,一面冷却,一面收缩,形成棱柱形。岩柱不断受海浪侵蚀,在不同高度被截断,于是形成现在参差的阶梯状排列。</h1> <h1><br></h1><h1>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可以看到汹涌澎湃的海浪敲击着坚固的岩石,那飞溅的水花也是这里的知名景观。</h1> <h1><br></h1><h1>参观完巨人之路,我们入住贝尔法斯特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和任何一个欧洲小镇一样,这里安宁静谧,古朴典雅,十分赏心悦目。</h1> <h1><br></h1><h1>夜幕降临,晚霞灿烂。</h1> <h1><br></h1><h1>新的一天又开始了</h1> <h1><br></h1><h1>我悄悄走出酒店,进入小镇四处逛逛。最漂亮的还是教堂,但不知孰是新教,孰是天主教。</h1> <h1><br></h1><h1>第二天早餐后,我们来到北爱的首府,著名的贝尔法斯特,参观泰坦尼克博物馆。博物馆就建在哈兰德 . 沃尔夫船厂旁。哈兰德.沃尔夫船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之一,泰坦尼克号当年就是从这里下水的。</h1> <h1>这座博物馆是为了纪念泰坦尼克沉没100周年,在2012年时建立的。整座建筑高约34.7米,和泰坦尼克号一样高。外墙由反光铝板镶嵌,远观更像一座冰川,让人唏嘘不已。</h1> <h1><br></h1><h1>据说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室当年就设在左边那栋砖红色的三层小楼里,历史和现代在这里鲜明对比。</h1> <h1><br></h1><h1>而这些柱子当年也是为建造泰坦尼克号而立的。</h1> <h1><br></h1><h1>而博物馆呈十字型的四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艘昂首破浪的“泰坦尼克号”,使你还未进入博物馆,就仿佛进入了“泰坦尼克号”的真实场景。</h1> <h1><br></h1><h1>离开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我们进入贝尔法斯特市区。</h1> <h1><br></h1><h1>过去和贝鲁特(Beirut)、巴格达(Baghdad)、波斯尼亚(Bosnia)并列为“旅游者应该避开的4B城市” 的贝尔法斯特,如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前的枪林弹雨之城已经变成今日一座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城市。</h1> <h1><br></h1><h1>当然“北爱尔兰问题”在这里还是留有不少印记。据说这栋房子就是当年经常发生冲突的是非之地,现四周仍然保留着坚固的铁栅栏。几十年来曾经将北爱撕裂的强烈情绪仍埋藏在人们心里的某个角落。</h1><p><br></p> <h1><br></h1><h1>据说市区里还有一堵类似当年“柏林墙”一样的著名围墙,将不同教派的居民分割开来。但那里是危险区域,间或还有子弹乱飞,导游肯定不敢带我们去,连远看都不行。</h1> <h1><br></h1><h1>在被“北爱尔兰问题”所带来的暴力和动荡折磨了数十年后,今天的北爱尔兰已经重新焕发的生机。1998年的《贝尔法斯特协议》为和平奠定了基础,也燃起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从那以后,北爱尔兰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和重新开发,贝尔法斯特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h1> <h1><br></h1><h1>贝尔法斯特市政厅</h1><h1> 贝尔法斯特市政厅是一栋典雅大方的建筑物,也是这座古老城市中的地标 。这栋建筑物是新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他的前方是一个开阔的广场,上面布满各个时代的名人雕像。其中最显眼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h1> <h1><br></h1><h1>在市政厅的右侧,还有一座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北爱尔兰的著名勇士马真尼斯的纪念碑。</h1> <h1><br></h1><h1>时间很短,所见有限。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贝尔法斯特。</h1> <h1><br></h1><h1>新的希望在前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