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青葱时光——国庆组字

孤帆飘影

<h3>  新中国诞生之后,直至如火如荼的文革前期,每到十一国庆,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白天,在广场集会游行;夜晚,在广场歌舞联欢,还要燃放五彩缤纷的焰火。每年的庆典都要从机关、部队、工厂、学校抽调大批人员,参加这个隆重又庄严的政治活动。</h3> <h3>  1970年夏,北京市教育局把招生、升学的时间与自然年度同步,由暑假招生、升学变到了寒假,这样各年级都延长了半年。也许是这个原因,国庆庆典中,本应中学生承担的广场组字任务,一部分分配到了小学。</h3><h3><br></h3><div> 所谓“组字” ,全称“国庆背景组字”,就是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由数万名学生排列成长方形的阵容,按照约定的信号,擎举或红或黄可折叠的纸花,变换组成各种标语,比如:“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等,在天安门城楼及两侧的观礼台上俯瞰,红底黄字,格外清晰醒目,为集会和游行添加上时代的气氛。</div><div><br></div><div> 新学期开始没几天(文革期间开学的时间已不是9月1日,而是在8月下旬),学校就召开了动员会,随即挑选组字队员,任务的名额是90人,加上几名预备队员也不到百人,我们6年级4个班大约170人,依据当年的政治标准、现实表现和身体条件,还是没能凑足人数,又从5年级中挑选了近10名队员。挑选上的同学自然十分欣喜,毕竟是国家级的政治活动,有可能看到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更有一份组织上的信任。而没挑上的同学难免伤情,自觉低人一等。这类政治活动无形中把同在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分为红色、灰色,或是黑色。</div><div><br></div><div> 学区16所学校的组字队员在圆恩寺影剧院召开了誓师大会,各校代表发言表决心,一定圆满完成这次政治任务。</div><div><br></div><div> 随即,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成为一种标准的程式。</div><div><br></div><div> 先是进行队列训练,在不断重复的乏味动作中,逐步养成整齐划一的作风。然后是以标准的立姿站在操场上,还要抬起胳膊做出举花的动作,一动不动地头顶烈日暴晒。9月的北京早晚已经凉爽,但下午依然炎热。我们站在学校的北操场上,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任务的要求,也是身体与意志的考验。没有一个同学叫苦,连那些漂亮娇弱的女生也是同样,不怕流汗,不怕晒黑,大家都在自觉地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为能够参加这样的政治活动感到荣耀。</div><div><br></div><div> 进入9月下旬,开始不定期地去天安门广场彩排合练,每次往返都是乘坐捷克出产的“斯克达”客车。纪念碑前的地砖上已喷写了号码,我们按号码列队排列,每人按自己的号码发了一张与之对应的卡片,卡片上标注着信号旗的颜色与所做动作的关系。大约有40种信号旗,显然单一色彩不够用,大部分信号旗是双色的。信号旗除了指示举红花还是黄花之外,还有指示准备、坐下、起立或是什么花也不举等几种动作。卡片的内容需要背记下来,好在我们小学生处于组字方阵的边缘位置,红花、黄花的变化不是很多,大部分组出的图案中,我们都是举红花,主要起“底”色的作用,因此卡片的内容还比较好记。信号旗升降在十几根广场照明的灯杆上,组字队员可以就近选择观看到发出的信号。</div> <h3>  10月1日终于在期盼中到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来到学校集合,登上军用卡车,一路不时地唱着歌曲,来到天安门广场。晨曦中,参加庆典的人群已经集结在广场和附近的街区内。我们按照规定的位置,席地而坐,开始了漫长的等待。</h3><div><br></div><div> 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温暖的阳光渐渐驱散了清晨的寒冷,节日的广场从朦胧变得清晰。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显得更加雄伟壮丽,9个大红灯笼高悬在城楼的上空,上面书写着金黄的大字“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广场四周,红旗招展,彩旗林立,广场中央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飘扬在蔚蓝色的晴空中。</div><div><br></div><div> 我们等啊!盼啊!期待着那个庄严又神圣的时刻。</div><div><br></div><div> 临近10:00,终于传来了指令,我们迅速站好,排列队型,“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广场的上空。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升起的信号旗,组出了第一幅图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手举纸花,看不到天安门,但我知道,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已经站在天安门城楼上。</div><div><br></div><div> 林彪副主席开始国庆讲话,掺杂着湖北口音的话语久久地回荡在整个广场。</div><div><br></div><div> 游行开始了,随着一个个方队通过天安门,我们专注地盯着信号旗的升降,随着信号变换着手中的花朵,组成各种标语图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能想,只想着必须集中精力,千万不能出现差错,那可是无法挽回的政治事故。不知不觉中,游行的队伍走完了。</div><div><br></div><div>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广播喇叭里播出了集会结束的乐曲。我们全体组字队员按照活动的规定,双手摇动举着的纸花,跑向金水桥,拥向天安门。</div><div><br></div><div> 我看见了毛主席。毛主席穿着灰色制服,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着我们频频挥手。林彪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其他领导人,轻轻摇动着手中的“红宝书”。</div><div><br></div><div> “*****!”、“毛主席万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与五颜六色的气球一起飘向广场的上空……</div><div><br></div><div> 当时我不会想到,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天安门的国庆活动。</div><div><br></div><div> 第二年,我已升入了中学,就在我们再次为国庆组字而紧张训练的时候,突然传来上级指示,因战备的需要,取消国庆集会游行。一个多月以后,我们才知道,突发的“9.13林彪事件”才是取消的真正原因。</div><div><br></div><div> 从那年以后,国庆活动改为在北京五大公园游园,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一起在公园里观看演出节目。直到1984年,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时候,才重新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集会游行,并进行了阅兵。</div><div><br></div><div> 许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参加组字的1970年国庆,也是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参加国庆活动,集会游行改为公园游园后,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庆的活动中。</div><div><br></div><div> 时间过得真快啊!几十年在不经意间过去了。</div><div><br></div><div> 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的场景:集结的方阵变成了流动的人潮,少男少女们挥动着花朵,怀着虔诚又崇敬的心,激动地呼喊着,奔向黄瓦红墙的城楼……</div><div><br></div><div> 那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圣地,也是全中国少年儿童最最向往的标志。</div><div><br></div><div> 耳边似乎又回荡起稚嫩的童音: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div> <h3><br></h3><h3><br></h3><h3> 下列照片为国庆21周年的场景</h3> <h3><br></h3><h3>照片选自网络</h3><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