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疆之华美,灿烂夺目,丰富多彩;新疆之大美,浩浩荡荡,普天盖地,扣人心弦,回肠荡气。包含了独特地理、历史、人文风情的百科全书。写在天地间,放置于现实与梦想的边界,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令人百读不厌!</h3> <h3> 八月,随着"皖和号"旅游专列沿着陇海线向西,一路向西……去探秘美丽而神秘的西部名城敦煌、喀什、吐鲁番。</h3><h3><br /></h3><h3> 凌晨三点半起来小解,列车进入洛阳站。近几年外出坐惯了动车高铁,习惯了风驰电掣、时速三百多公里的感觉。不太习惯这种四平八稳的速度。旅游专列重新让我们体会了一把多年以前的出行记忆。</h3><h3><br /></h3><h3> 车厢内鼾声一片,小坐一会爬上床铺,和着车轮碾压铁轨有节奏的响声,继续入眠进入梦乡。</h3><h3><br /></h3><h3> 在旅游专列上呆了两夜一白昼,早上七点到达甘肃的酒泉,醒来被车窗外的景色吸引,专列运行的左侧是祁连山,看着没有多高,据说最低高度都在三千米以上。高的可达五千多米。山峦连绵起伏,背阴处残留着终年不化的积雪,与灰褐色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专列运行的右侧是黑山,祁连山与黑山之间就是有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大片的沙烁成为不毛之地,这就是戈壁荒漠。戈壁与沙漠的区别在于,沙漠是活动的,戈壁荒漠却是固定不动的。沙漠的地表覆盖的是一层很厚的细沙状的沙子,在风的作用下沙丘就会向前层层推移,变化成不同的形态。戈壁就不会那样了,因为戈壁的地表是黄土还有稍微大一点的砂石混合组成的。在戈壁滩上还有分布或多或少的植被,在起风的时候吹起的大多是尘土,风力大时也会出现风沙走石的景观,但是戈壁的地貌是不会改变的。少之又少的绿色点缀着稀疏的绿地村庄。玉米是这里种植最多的植物。</h3><h3><br /></h3><h3> 中午12点,结束了两天车轮上的困顿桎梏,踏上西部这片热土。柳园火车站,是全国距市区最远的火车站。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座火车站。据接待我们团的张导介绍,从柳园车站到敦煌市区有一百二十八公里。1958年,兰新铁路修建到柳园,柳园火车站也因此得名。柳园在地域上属甘肃,但其运输业务又属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是一个性质较为特殊的车站。这个小站没有接团能力的宾馆酒店,也没有内地常见的参天大树。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戈壁滩缺水严重。这里的饮用水要在几十公里外用车皮拉过来,每吨水达到18元一吨。</h3><h3><br /></h3><h3> 戈壁滩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荒凉,其实不然。当地有一句顺口溜:地上不长草,底下全是宝。戈壁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金、铁、铜。铁、铜矿石氧化变成墨绿色,远观犹如黑色,所以很多丘陵似的戈壁都是黑色的。除了矿产资源,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我们经常能望见一片片、一丛丛,绿色但开着红色花絮的植物,这就是被称为戈壁美女树,著名的红柳了。红柳生命力极其顽强,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很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戈壁滩还生长着众多的杨树,最为著名的当属胡杨,胡杨有三种境界: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到,到了一千年不腐。胡杨的生命力比红柳还要强大。胡杨也被称为戈壁荒漠中的英雄树!<br /></h3><h3><br /></h3><h3> 从柳园车站到敦煌市区的路上,张导以她本地人对自己家乡的熟悉。详细介绍了甘肃省的概括和敦煌历史及风土人情。重点介绍了敦煌的饮食习惯及特色小吃。美食与旅游是一对感情很好不可分割的兄弟!随着她的深入介绍,我们已经对敦煌的美食开始垂涎欲滴,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放弃了二十元的团餐,每人交上一百元,体验了一把"大漠风情宴"。</h3><h3><br /></h3><h3> "大漠风情宴"的菜品很多。有雪山驼掌、清蒸红宗鱼、烤羊排、戈壁沙鸡、泡油糕等,主食也是当地有名的驴肉黄面。</h3><h3><br /></h3><h3> 有沙漠的地方就有骆驼,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的躯体高大,四肢细长,可以大步地前进,蹄大如盘,脚趾长着弹簧一般的肉垫,可以避免陷入沙中;眼睑有两重,睫毛很长,可以挡住沙尘,防止迷眼;鼻孔斜开,能自由开闭,防止灰尘进入,而且嗅觉细胞比较集中,不仅可以寻找食物,在干旱的沙漠,对没有味道的水源,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潮湿的感觉。除了有适于沙漠行走的特征和寻找生命之源的本领,骆驼的驼峰能让它在沙漠中走得更远。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有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的四肢相对要粗短一些,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骆驼即使在几天不喝水的情况下,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骆驼的寿命大约三四十年,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骆驼死后,肉像猫肉一样有点酸,敦煌当地人不大食用。但是驼峰和驼掌却是上好的美味。</h3><h3><br /></h3><h3> 印象中在戈壁沙漠干旱少雨的地方,很难吃到鱼。其实不然,敦煌有一道菜清蒸红宗鱼。据说红宗鱼是从朝鲜引进来的,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祁连山的雪水适合红宗鱼,一直在此安家落户了下来。</h3><h3><br /></h3><h3> 驴肉黄面是敦煌的特色名吃,几乎每一家餐馆都有。黄面因色泽明亮金黄而得名,细如龙须,柔韧耐拉,口感劲道。敦煌的黄面好吃,主要在于香菇汁做得好。这香菇汁是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哨子,带着汤汁,豆腐切成小块小块的,有点硬度,也有些嚼头。汤汁浇在黄面上,散发着一股醇香肉腻和香菇甜味。</h3><h3><br /></h3><h3> 此外,敦煌靠近新疆,日照充足,盛产瓜果葡萄,李广杏、鸣山大枣、哈密瓜、梨子、阳关葡萄等都香甜味美。我们这个时节来,正是瓜果飘香收获的季节,尽量多多的品尝,才不枉此行。</h3><h3><br /></h3> <h3> 来到喀什,接待我们的是当地地导何腾,这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酷似维吾尔族人,我们也被她独特的长相迷惑住了。何导说她是地地道道的汉人,生活在新疆已是第三代,父辈是建设兵团的援疆干部,典型的"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家庭。喀什这个小城,维吾尔族占百分之九十六,汉族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开车的库尔班兄弟就是维吾尔族,包括景区内的保安警察都是维吾尔族人。小城的特色之一,街道两旁、酒店旁边、居民小区到处都设有便民警务服务站。此外,小城道路宽阔明亮,道路隔离栏与内地的隔离护栏小有差别,造型图案有着民族特色的元素在里面。</h3><h3><br /></h3><h3> 喀什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边陲,它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汇聚了东西方精华,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喀什,全称"喀什葛尔",维吾尔语为"玉石集中的地方"。远在古代,丝绸之路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便分为南北两道而行,绕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又在喀什交汇,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通往印度、伊朗、西亚、欧洲等地。数千年来,喀什一直保持着东西方贸易交汇点地位东方出口的物资要在此地眼验关过境,西方进口的物资要在此地签证集散。</h3><h3><br /></h3><h3> 在大巴扎闲逛购物也是旅游观光的内容之一。"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集市"的意思。这里的大巴扎类似于我家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不同的是经营的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女士的丝巾围巾披肩,品种琳琅满目,街上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扎着头巾,实用美观且风情万种!大巴扎里的干果坚果区,是内地旅游观光者光顾最多的地方。各个品种的葡萄干以及其它干货应有尽有。询问价格货比三家后,大包小行李满载而归……</h3><h3><br /></h3><h3> 羊肉烤包是新疆人早点之一,我们逛喀什老城的时候,看见店家伙计在剁包子馅,虽说是刚刚吃过午饭,还是禁不住诱惑,随行的钱总买了两个品尝了一下,包子最大的特点是馅儿多,味道足,唯一不足的是有点咸。新疆烤包子是在馕坑里烤的。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h3><h3><br /></h3><h3> 除去饮食,喀什给我的印象还在于,所有的标示、标识都是维汉两种文字,这在其它地方,是绝对看不到的风景。街道两旁经常看见不同的宣传标语。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地导在介绍喀什时也说,团结安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喀什地区现在要的就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稳工作是第一位的。 </h3><h3><br /></h3><h3> 文化大师余秋雨就曾多次来过喀什,他在《汤因比的选择》中写到: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希望生活在中国古代的西域,因为那是一个文化汇聚的福地。有"南余北周"之称的新疆著名诗人周涛,在喀什生活十余年后,他仍旧说:你可以一眼望穿乌鲁木齐的五脏六腑,但你永远无法看透喀什那双迷蒙的眼睛。</h3> <h3> 以前对吐鲁番的认知除了葡萄还是葡萄。这次皖和号旅游专列抵达吐鲁番,算是对吐鲁番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导游李新浩是一个有着十五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导游。土生土长的他算是第二代新疆人,父辈也是援疆干部。他的舅舅目前还生活在安徽萧县,距离我们淮北不足二十公里,如此说来我们还算是老乡呢,他乡遇乡邻,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李导以他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博闻强记,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吐鲁番的概况、人文及美食。尤其是对吐鲁番五最的概括,让我们从他的描述中,对吐鲁番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h3><h3><br /></h3><h3> 吐鲁番有五最:最低,平均海拔一百左右,其中的艾丁湖,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湖底最低处达-161米;最干,年平均降水量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最香,吐鲁番的烤全羊、烤骆驼全国驰名;最甜,吐鲁番的葡萄有500多种,部分品种含糖量达到百分之二十二;最热,不用多说了,非火焰山莫属。在地面拍几张照片,感觉就是在火炉旁边,裸露的面颊犹如被火炉蒸腾着,不愿多呆一分一秒。</h3><h3><br /></h3><h3> 随着李导绘声绘色的介绍,吐鲁番的最香烤全羊,打动了大巴车上的许多人,纷纷报名参加第二天中午的木卡姆美食歌舞盛宴。美食盛宴中不仅仅有烤全羊,还有烤骆驼。</h3><h3><br /></h3><h3> 说起新疆的羊,大家脑子里想的就是"走的黄金道、睡的绿地毯、喝的雪山矿泉水、吃的中草药、连拉的都是六味地黄丸的阿勒泰大尾羊",可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在新疆就是一般羊的品种也有十几种。在吐鲁番你要吃的羊则是艾丁湖的细毛羊,它的做法就是烤全羊。</h3><h3><br /></h3><h3> 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点,维吾尔语叫"吐努尔喀瓦甫"。吐鲁番的烤全羊食材非常的讲究。烤全羊的食材是选择一到两岁没有结过婚的羊娃子,必须是公羊,没有交配过的,给它阉割掉,这样才不会有膻味。选中的羊饿养三天。同时给他喂些盐水,羊很老实喝了就渴,渴了就喝,如此反复。就这样,羊的身上就剩了盐分。在这道工序完了之后,才会上一个宰羊的人来宰羊。穆斯林们吃羊必须要念经的,就会请一位阿訇念经。以前汉人听不懂阿訇念经,就杜撰出一套说辞,大意是:羊啊,羊啊,不是我们想杀你,只是你的肉太美味了,我们忍不住你的诱惑啊其实宰羊人念的是十六字举意。宰羊的人"我举意宰这个被宰物,并且隔断其四根血管,以便应流的污血出净,我凭真主安拉之命,我们以最大的宰牲赎买的它。" 宰羊的人必须是穆斯林,必须大小净,必须念"太斯米"。当这些事完了之后宰的羊才能吃。把羊宰完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用一个大的铁钎子穿过羊的身体,然后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不断地翻动观察,烤约1小时左右即成,异香扑鼻,外酥里嫩,美味可口的烤全羊就新鲜出炉啦将烤好的全羊剁开,橘色的表皮之下是晶莹洁白的膏脂,附着在粉嫩的羊肉之上,层次分明。趁热一口下去,油脂四溢,表皮焦酥,吸足了油脂的精肉汁水充盈、入口即化,鲜香的滋味奔涌而出。</h3><h3><br /></h3><h3> 吐鲁番的羊在吐鲁番有两种特殊的草料,一种是艾丁湖的盐碱草,羊吃了可以降低羊身上的膻味,一种是吐鲁番的葡萄叶子,可以增加羊身上的香味,有了这两种草料,艾丁湖的羊就和别的地方的羊味道不一样,在烤制中用的是从葡萄架上砍下的废的葡萄枝,这样烤出来的羊就是带这葡萄的清香味,新疆因为有馕坑,因此不会像在内蒙古,羊在铁架子上烤,烤出的都是烟熏火燎的味道。</h3><h3><br /></h3><h3> 除了旅游团队参与的木卡姆美食歌舞盛宴,散客及自驾游的朋友想要品尝一下烤全羊,也不是什么难事,每只烤全羊的价格约1500到2000元一只,不同地区来的游客可以选择AA制,组队品尝烤全羊,一般店家还有盛大的开羊仪式。当羊推出来后,在坐的要选出一个巴依老爷(地主),巴依老爷要带上绿帽子(新疆十八怪之一男士爱把绿帽带),由他的小老婆和大老婆喂一块最好的羊肉,这个时候巴依老爷要用刀开第一下羊,才由宰羊的人开始分肉,在分肉的时候,老婆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大家边跳边吃,这才是新疆烤全羊的吃法。吃东西多了些仪式感,感到十分的新颖有趣。</h3><h3><br /></h3><h3> 在吐鲁番还有一种羊叫套羊,在羊的肚子里套一只烤鸡,鸡肚子里套一只鸽子,听说当地的女人非常爱吃,因为吃了可以多生孩子,多子多福!</h3><h3><br /></h3><h3> 对于新疆人来说,火,是所有食物美味的最直接来源 。无论是沙漠腹地的红柳烤肉,还是南疆闹市里的烤全羊 ,抑或是和田夜市里的烤蛋,新疆人对火的利用足够出神入化。也足够具备耐心和创造力!天山南北的人们,用火制作出千变万化的美食,也培养着自己像火一样热情的性格 ,如火一般激情燃烧的美好生活!</h3><h3><br /></h3><h3> 有了对火的运用的游刃有余,烤全羊才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新疆美食的顶级代表,完美诠释着新疆味道。新疆的烤全羊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的一大名馔。饮食文化就像一个窗口,人们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了各种各样地域文化,饮食文化也为人们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加速了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认可,使得各种地域文化相互渗透、融合。</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