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沈光澜(1891~1927)</font></h3> <h1>(一).沈光澜简介</h1> <h3><font color="#010101"> 记最早开发上海黄浦江的设计工程师沈光澜 <br> 沈 正 熙<br> <br> 先祖父沈兆燕,学名沈光澜,号汉波(1891-1927),莆田西天尾溪白村人,祖籍浙江吴兴郡(今湖州市)。早年毕业福建高等学堂(福州.三牧坊),国立北京大学工科学士,是莆田最早得学士之人,我国自己培养的最早开浚上海黄埔江的设计工程师,福建省立第十中学(莆田一中前身)出色的英文教师。<br><br> 上海返梓 从教十中<br><br> 1921年,沈光澜先生离退‘上海浚浦工程局消息一经传到莆田,就被当时身为福建省立第十中学(简称“省十中”,即莆田一中前身)校长关陈谟(1872-1931)立马聘任为该校英文教师。他知道光澜先生是在英国开办的上海浚浦工程局任职(工程设计工程师),加上光澜先生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预科英文班。由于这二个原因,光澜先生的英语自然是十分过关的。当时的教师实行的是聘任制,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胜任而聘任。家里至今还保留下来一本当年他用过的,约10多斤重的1912年美国版韦氏新国际大词典(英文翻译英文的英英词典,不是现在通用的以中文注译英文的英汉词典),使用这种英-英大词典的人非具相当英文功底的人是无法使用的。而且他说的英语流畅而标准,据我父亲说,他当年与莆田圣路加医院的英国人可以随意聊天,英语口语极好。<br>沈光澜先生当时十分乐意应聘,立志献身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他从上海返梓直到病逝(1921—1927)先后六年时间都在省十中任英文教师。据我父亲沈明澍(解放前“福建省立莆田中学”(简称“省莆中”),即莆一中前身校办公室任行政职员)回忆,光澜先生在“省十中”任教期间还兼任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英文教学。1989年我拜访莆田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的学生林镗(时年86岁高龄)老先生回忆说,光澜老师比他大12岁,英文教学很出色。他为了更好备课教学,还在城内黄巷里租一寓所(今大路黄巷里9号)居住直至病逝。他备课认真,教学严谨,很受学生爱戴和尊敬。他还说,当时福建只有4个师范,莆田为福建省立第四师范(简称“省四师”),属高中,学制五年,校址在原莆一中校址,当时称“府学”。而当时“省十中”属初中,学制四年,后改为三年制。校址在擢英书院内,今市实小。林镗(1904-1993)老师1925年(当时22岁)毕业于省四师,也是后来“省十中”进步的青年教师。<br> 当时光澜先生在省十中任教时,有时带我父亲到学校去,据我父亲回忆当时校长关陈谟,教练马绳武,还常见到宋湖民(1886-1967)先生。宋湖民和沈光澜同是北京大学的同学,宋湖民读英文系,他们俩是交往至深的相好学友。据1986年宋湖民的儿子宋元模(1911-1994)先生介绍,当时光澜和湖民在北大读书时,曾经同住在北京“莆阳会馆”,即现在北京宣武区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南安静的贾家胡同31号。《江春霖集》一书也对光澜从事家乡教育的事有所记载,即在1922年他给我曾祖父沈竹卿五十寿序中写:“沈君汉波与余五儿游京师大学,归而以英文教授邑之中学校。乙卯秋日,修子弟礼,见余于涵江。年少沉静,心甚嘉之……”(1990年版《江春霖集》下册·卷二·文集275页)。书中“五儿”指江春霖(1855-1918)御史的五儿江祖莼(1892-1929),他也是光澜先生早年北大时的同学,祖莼先生读北大地质专业。<br> 1988年我拜访福建师范大学莆藉著名历史系教授朱维干(1894-1993)先生,他十分赞誉说,我祖父光澜先生在“省十中”任英文教师很有声望,是当时莆田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人物,只惜英年早逝。<br> 光澜先生在他一生最后的六年时间(1921-1927)献身于“省十中”的教育工作,并留给后人学者最大的追忆印象,是“出色”和“精英”四个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一生求学 成就事业<br><br> 光澜先生一生只有37个春秋,一生短暂而辉煌。他之所以终究成为我国最早开浚上海黄浦江的工程师和教育界的精英,这与他的一生求索奋斗,不懈努力进取分不开。<br>光澜先生虽天资聪颖,然确实是脚踏实地一生求学,苦苦求索而不舍。他1906年入兴郡中学堂,1911年成为兴郡中学堂首届毕业生,1912年秋季毕业于福建高等学堂,1912年秋入京师大学堂预科英文班。1914年(与江春霖御史五儿江祖莼同班)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预科,1915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土木工程门(系),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科本科,荣获北京大学工学士。成为我国最早的工学士之人。他在北京大学本科毕业时已经29岁,他几乎已经走完人生全部的旅程,也就是说,他几乎是用一生的精力在求学,这在当时交通条件差的情况下远途跋涉,不懈北上求学的精神实难能可贵。光澜先生1919年北京大学毕业回乡时还是披红带花,骑着骏马热闹非凡荣归故里。而且福建省教育厅以彰其才还颁发题为《优元》的匾额,悬挂在家里的厅堂上方,真不枉他一生的苦读与辛酸。他只剩下了短暂的八年人生从事工程设计和教育事业,实践了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抱负,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br></font></h3> <h3>(二).沈光澜就读《福建高等学堂》</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福建高等学堂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光绪三十二年~宣统二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福州-三牧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10年12月毕业于 福建高等学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清.宣统二年(1910年12月).2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沈光澜先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入堂(位于福州.三牧坊的福建高等学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12月)毕业,共授完五年10学期,学业优良授嘉奖,即在 清.宣统三年由闽浙总督松寿向 清.宣统皇帝摺奏,请奨岁贡。</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沈光澜(1906~1910)就读</h3><div>福州 三牧坊《福建高等学堂》</div><h3>(福州一中前身)</h3><h3><br></h3> <h3>福州.三牧坊</h3> <h3>光澜先生在福建高等学堂毕业成绩优秀,</h3><div>福建奏章宣统皇帝请求嘉奖</div><div>(奏章全文)</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建校一百年纪念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10年12月 (清宣统二年) 39名 福建高等学堂 (第三期) 毕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沈光澜 第445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注:福建高等学堂为福州一中前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清光绪、宣统年间福建高等学堂时期毕业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06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 60名 (第一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06年12月 (清光绪三十二年) 49名 (第二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08年12月 (清光绪三十四年) 32名 (第三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10年12月 (清宣统二年) 39名 (第三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应明善 郭则杰 廖作藩 郭祥笥 吴克仁 李焯年 吴赞元 林 超 黄应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薛奋忠 林翰中 李华梁 尤元海 郑 琳 颜文初 杨国梁 许燊年 刘澄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晋柽 郭映云 金立贤 张 濫 林兆章 王室匡 葛继鸿 郭焘基 张崇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邵继焕 林维烈 邵 莹 陈阜东 沈光澜 陈 敏 吴世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沈光澜入读</p><p class="ql-block">《京师大学堂》预科(英文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京师大学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沈光澜 就读京师大学堂 英文预科毕业(1912~1914)</b></p> <h3><font color="#010101">《京师大学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严复 北京大学首任校長<br>( 沈光澜就读北大英文预科 时的校長 )</font></h3> <p class="ql-block">1914年北大英文预科毕业</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六月)</p><p class="ql-block">与莆田 清朝御史江春霖第五子江祖莼同班</p> <h3>(四).沈光澜就读</h3><h3>《国立北京大学》</h3><h3>(工科本科)1919年毕业</h3> <h3><b><font color="#ed2308"><br>国立北京大学<br><br>工科本科毕业<br>(1915~1919)<br><br></font></b></h3> <h3>沈光澜 北京大学名片</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国立北京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位于北京沙滩后街(景山东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光澜先生就读的《国立北京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光澜读的工科,是在老北大二院(理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位于紫禁城后面的北京沙滩后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注:老北大,位北京沙滩(非今日北京大学的燕园校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老北大不同学科分三个院,三个院址相距不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院 文科(位:沙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二院 理科(位:沙滩后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三院 法科(位:北河沿)</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老北大二院(大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位于北京景山东街(沙滩后街)</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北大二院(昔日校园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北大二院(教学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北大二院(公主院)</font></h3> <h3>蔡元培校長1916. 12. 26 委任状</h3><h3> ( 1917. 1 .9 上任 )</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蔡元培 北京大学校長<br>(沈光澜就读北大本科时的校长)</font></h3> <h3>蔡元培校長</h3> <h3>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h3> <h3>北大红楼</h3> <h3>北大红楼</h3> <h3>老北大红楼留影(2009)</h3> <h3>北京大学的鲁迅、萧伯纳和蔡元培 </h3><h3>( 一切尽在不言中 )</h3> <h3>北京大学的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h3> <h3><font color="#010101">北京大学校長蔡元培 题词</font></h3> <h1>沈光澜 在北京大学的相关资料</h1> <h3><font color="#010101">沈光澜 国立北京大学 工科同学录</font></h3> <h3>《北京大学日刊》</h3><div>刊登 北京大学 学生沈光澜</div><div>(民国七年)</div> <h3><font color="#010101">北京《政府公報》<br>民国九年四月一日</font></h3> <h3>北京《政府公報》</h3><div><br></div><div>刊登 沈光澜 北京大学毕业时间与成绩</div><div>(民国八年十二月毕业)1919.12</div> <h3><font color="#010101"> 光澜先生的事业成就,要从他的年代背景来说。他从1912年入京师大学堂直到1919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期间,正值中国军阀混战和辛亥革命胜利之时,学校由“京师大学堂”易名为北京大学,校长也由第一任的严复易换为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任校长。1917年俄国十年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领导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使北大成为一个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1918年秋,毛泽东也来北大图书馆工作,新任的蔡元培校长对北大进行革新整顿。在这所革命教育思想浓烈的学校里,沈光澜勤奋学习,求进向上,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所学的铁道学,桥梁学,河海工学,电学工学,测地学,石工学,水力学,应用力学,工业经济,房屋结构,卫生工学,工作法等课程成绩优秀,这为他一毕业就投身到开浚疏通上海黄浦江巨大的工程设计和以后回梓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品德基础。1994年4月北京大学数学系黄文灶教授在北京大学旧图书馆(档案馆)查录他当年学业成绩时,见到1918—1919(民国七年—八年)成绩单的“操行”一栏每学期均为100分,黄教授连声称赞:“操行满分,十分不简单”。显见,光澜先生当年是北京大学“五四运动”革命时期一名进步学生。为此,当时身为全国闻名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在学校时还亲笔题词书赠沈光澜同学存念(共写了4条条幅亲笔字,光澜先生带回家一直悬挂在大厅勉励自己)。而且他北大毕业后,蔡元培校长还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任教,由于他已经在上海从事浚浦工程设计,且又遇他在家乡的二弟和三弟相继病亡,家庭境况令他无法马上去北大任教。返梓后一直在莆田从事教育与办学工作。他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早在1914年他修完北大英文预科后,就在自己家乡溪白村创办了书院(后称霞村小学,今溪白小学),并自任教师。当年溪白村吴春辉就是他教过的学生,他一直称赞光澜先生当年办学的功德。1921年从上海返梓后,仍一直在莆田“省十中”从事教学直到病逝。他的功名深受后人学者的称颂。<br>当年上海黄浦江的开浚疏通,工程巨大,是由外国洋人承办开发的工程,而沈光澜先生当时能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工程师一员最早参与黄浦江开浚巨大工程的设计者,也可算莆田人的光荣和骄傲,也是莆田一中的光荣和骄傲。因为他曾经是莆田一中(前身)的学生,也当过莆田一中(前身)的教师,斯人学于斯,教于斯,值得记念!<br>他曾从上海带回10余张《开浚黄浦江工程规划图》兰图(兰底白字),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史料,但在文革期间遭了劫运,值得痛念! <br> <br> <br></font></h3> <h3>(五).沈光澜北大毕业</h3><h3>在上海浚浦局任开发黄浦江工程设计工程师</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浚浦局<br><br>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六(1905年10月5日),大清光绪皇帝在南洋大臣改订修浚黄浦河道条款的奏折上硃批“知道了”。据南洋大臣的奏折抄件载:旋据上海道袁树勋,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1905年12月26日),设立浚浦工程总局会同税务司料理一切。<br> 上海“浚浦工程总局”的机构设置由清政府官方督办,并在江海关道暨税务司直接管理、监督下进行。<br> 初设址于上海九江路1号。<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光澜先生存放<br>开发上海黄浦江设计图纸的专柜</font></h3> <h3>(六).沈光澜回莆任</h3><h3>《福建省立第十中学》(今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英文教师</h3> <h3><font color="#167efb">福建省档案馆<br><br>2006年查到沈光澜在福建省立第十中学<br>(莆一中前身)在校任教的档案<br>(1922~1926)在莆一中任教资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建省档案馆<br><br>莆一中百年校庆前派专人到省档案馆查档<br>编写校史,偶现关于沈光澜在莆田一中任教资料</font></h3> <h3>沈光澜上海回莆,曾兼任永泰县公路局局长(见永泰县文史资料 第2辑)</h3> <h3>永泰县政协《 永泰文史资料 》第二辑(1985)</h3> <h3>题为《永泰商会及工商联概况》一文(73页)</h3> <h3>74页第八行, 记载有仙游民军吴威“派沈光澜任永泰县公路局局长……”</h3> <h3><font color="#010101">沈光澜先生<br>诞辰一百一十二周年纪念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纪念光澜先生诞辰112周年 题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莆田《凤凰山公园》<br>历史文化長廊 展框</font></h3> <h3>(七).沈光澜遗物捐赠</h3> <h3><b><font color="#ed2308">光澜遗物 捐赠</font></b></h3> <h3><font color="#167efb">1.百年老相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年相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12年美国产相机<br>捐赠《上海市档案馆》<br>纪念光澜先生曾仼 上海浚浦局设计工程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市档案馆 收藏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市档案馆<br>收藏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年相机,捐赠上海市档案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2.百年 英英大辞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年《英英大辞典》(英文翻译英文)<br>~重达15斤</font></h3> <h3>1909年版美国版英英大词典</h3><div>捐赠《北京大学》图书馆</div><div>纪念光澜先生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div> <h3>北京大学图书馆签章</h3> <h3>北大图书馆签章</h3> <h3><font color="#010101">北京大学图书馆 收藏证</font></h3> <h3>《英英大辞典》存放在北大图书馆218室</h3> <h3><font color="#010101">北京大学图书馆(2010. 4. 6)</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捐赠的 英英大辞典</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存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218室</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捐赠的《英英大辞典》<br>存放北大图书馆查找用的 条形码与索书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沈光澜先生《纪念册》<br>收藏 北京大学 档案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京大学档案馆 收藏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光澜先生《纪念册》</font>收藏 北京大学 档案馆</h3> <h3><font color="#010101">光澜(漢波)先生的手书遗迹</font></h3> <h3> 我的祖父 沈光澜(1891~1927)</h3><div> (原名沈兆燕、号漢波)</div> <h3>儿子,沈明澍(1950年)</h3> <h3>儿子沈明澍 ( 1990年 )</h3><div><br></div><div> </div> <h3>大姐,沈吓春(汉头)。</h3><h3>沈光澜同胞大姐,近嫁本村霞溪自然村朱家。</h3> <h3>二姐沈春妹(中坐,沈光澜同胞二姐)。</h3><h3>嫁梧塘沁后村过山自然村蔡家。</h3><h3>其同胞三姐,自幼送本村霞溪自然村吴家。</h3> <h3>沈光澜同父异母弟弟 沈兆铉(1922~2006)</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兆铉青年时期照片</p> <p class="ql-block">沈光澜同父异母弟弟沈兆樑( 1927~ )</p> <p class="ql-block">堂弟 沈兆鹏( 图中右2)</p> <h3><font color="#010101">祖父、祖母遗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沈正熙 文/图</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