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们曾经看到过一篇新闻报道,各国王室的孩子上学也是自己背书包,自己拿水杯。在日本,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日本孩子外出都是自己背包裹,再重也要自己背。虽然日本家长比从前更娇惯孩子,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不给他人添麻烦"依然是基本的教育准则。这与中国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反差,我们的家长总是不放心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喜欢"包办代替",这样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寒门出孝子,勤母出懒儿"千年的古训是有其道理的。 </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生活中,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不会做家务活,生活在城区里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欠缺,如果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还不帮助他们养成劳动习惯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教孩子爱劳动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要让他们从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背书包这样的小事做起。家长必须知道,学会劳动比学知识更重要,我们不能用溺爱毁了他们立身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要长大的,要学会爱劳动,要学会与别人分工合作,要学会吃苦耐劳。扫地也是基本的学习过程,与做作业一样,让孩子们从劳动中得到锻炼、体验快乐。如果家长代劳太多,会造成孩子漠视劳动、盲目自大、性格孤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家长不让甚至阻挠孩子干家务事,完全自己代劳孩子的饮食起居,这显然是一种糊涂的爱。在这种爱的"呵护"下,许多孩子的劳动观念淡薄,在家不知道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落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根本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更谈不上体贴父母。在幼儿园时,他们也不想参加任何形式的劳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比较差,也不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私自利、不劳而获的心理。 </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热爱劳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教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好习惯的良好方法。家长要懂得这个道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真正让家务事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二本教科书"。 生活即教育。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事,如择菜、擦桌子、叠衣服在做家务事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及自信心,建立他的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除此之外,更可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和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关心体贴父母、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为人父母,总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累着,家务事自己全给揽了下来。孩子就这样从小缺乏劳动锻炼,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从早上起床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孩子甚至连剥鸡蛋都要由父母代劳,更别说自己洗衣、为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如是,孩子就这样被父母惯坏了。 家长应提供给孩子家务劳动的岗位,适当地"逼"和引导孩子做些家务,既让他们得到锻炼,又通过"做"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美德,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和自立。拖地抹桌、整理房间时给孩子留一块"自留地";洗刷餐具、浇花喂猫时为孩子辟一块"责任田";甚至,买菜购物也让孩子经营经营,让孩子当当家,算计算计家中的柴米油盐事。孩子对自己的"承包对象"总是会苦心经营、尽情爱护、力求规范。这样,通过家务事"承包",激发孩子学做家务事、喜干家务事的兴趣。</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家长应该明白,让孩子承包点家务事,不但不会累着孩子,还会让孩子在承包中养成许多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我们把书包还给孩子,让孩子挺起坚强的脊梁,让孩子大声的和老师小朋友问好,让孩子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迈出的步伐更加坚实。</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