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时段的乡村场景,那个时期的"美” 一一四十年前的东至县老照片

齐太平

<h3>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粉碎”四人帮"前后和拨乱反正,攺革开放初期,搞摄影的人很少,县以下拥有照相机的人更少。我当时刚工作不久,初习摄影,使用的是国产上海海鸥牌4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国产120黒白胶卷,自己配方用药冲底,印放。无师无书可学,就是不断地拍,摸索。后因工作调动和搬家,许多底片都丢失了。现存一些底片又大多沒条件底扫转換成数据,这里照片有不少是旧照和从画报上扫描的,效果较差。那时照片要求髙大上和完美,组织加工盛行,造成一些照片不真实,这不能不影响到我的照片,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段摄影史现状。<br></h3> <h3>村囗,1974年春,东至县葛公区洪方公社同春大队。</h3> <h3>欢乐竹园,1975年东至县尧渡镇良田公社枫树大队。</h3> <h3>古树木桥,1978年4月东至县昭潭区泥溪公社水村大队吳支书家对面。</h3> <h3>春曲,1976年,东至县张溪公社髙湖大队集体插秧。</h3> <h3>绿波两岸翠竹行,1975年,东至县良田公社枫树大队,尧渡河上游,两岸竹林繁茂,当地社员就地取材,编制竹器,撑着竹牌运往县城販卖。</h3> <h3>山乡公路,1976年5月,东至县官港区马坑公社的崇山峻岭,池州地区汽运公司第一车队装运木材的货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区公路上。</h3> <h3>荒山造林,1973年3月,东至县葛公区普庆公社(洋湖)迭山大队在党支书姚长贵带领下绿化的荒山。</h3> <h3>迭山大认党支书、全国劳模姚长贵。</h3> <h3>入林采伐,1972年,东至县官港区木塔公社。</h3> <h3>渔归,1977年11月,东至县香隅区建新公社黄泥湖渔场。</h3> <h3>育珠,1981年东至县尧渡镇河沥村,刋于1982年7月24日中国財贸报摄影艺术专栏。</h3> <h3>新粮登场,1975年,东至县昭潭区鉄炉公社林丰大队,場面是组织安排的。</h3> <h3>秋艳,1974年秋东至县葛公区高山公社收晩稻。这是我第一次拍采色负片,当时还是邮寄到北京中国图片社冲扩的,省内尚无营业性的彩扩冲印店。</h3> <h3>棉花收购站,1975年东至县大渡口轧花厂,入选1995年安徽省摄影艺术展览。</h3> <h3>摘棉姑娘,1973年,东至县大渡口区新庭公社,入选1975年安徽省摄影艺术展览。</h3> <p class="ql-block">晒棉,1973年9月,东至县大渡囗区新庭公社,入选1976年安徽省摄影艺术展览。</p> <h3>新棉堆成山,1995年大渡口区杨桥轧花厂</h3> <h3>送医上门,1973年冬,安徽省立医院医生张文芳在下放东至县昭潭区期间下队为社员看病,入选省摄影艺术展览。</h3>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东至县良田公社乃滩大队社员上政治夜校。</p> <h3>针麻手术,1973年,东至县昭潭卫生院。</h3> <p class="ql-block">回乡当农民,1976年4月18曰,安徽医学院青年教师冯松(中)不拿工资拿工分,志愿回到家乡东至县尧渡镇东方红公社(梅城)蔡岭大队务农,受到支书的欢迎,这是跟随安徽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季学今采访拍摄的。</p> <h3>培训赤脚医生,1973年,东至县昭潭卫生院医生韋光渝给赤脚医生传授中医知识,入选1975年安徽省摄影艺术展览,曾被中国摄影杂志编辑许邦來皖选中备用。</h3> <h3>电话接线员,1979年,当时是人工拨号呼叫,由话务员人工接线,这是东至县邮电局朱姓接线员。</h3> <h3>千军万马战龙王,1975年,东至县七里湖防洪灭螺工程,尧渡河改道老虎岗切岗工地。</h3> <h3>七里湖工地,1975年,全县各行各业,各区镇公社集中会战,政冶宣传气氛强烈。</h3> <h3>重担在肩,1975年,七里湖工地,前为本县知青林丹苹,后为上海知青范秀梅,(后均选拔提干),组织拍摄。</h3> <h3>游行,1969年,东至县公检法军管组组织干群为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上街游行,这是在县招待所门囗拍的,"毛主席去安源"巨幅油画系当时刚到法院工作的本人摹绘的。</h3> <h3>釆莲,1978年8月1日,东至县胜利区姜垻公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