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西北国棉六厂自由区纪实

三秦任老师

<h3>这里紧邻西安绕城高速纺织城出口,这里是西安市灞桥区一个独立的区域,我不知道是谁给了她起了这么一个蹩脚的名字——国棉六厂自由区。其实这里一点都不自由,这里居住的都是曾经为祖国纺织事业发展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老职工们,也算是纺织工人的聚居区了吧,说白了也就是破破烂烂的棚户区。</h3><div>西北国棉六厂自由区始建于1956年,为砖木瓦顶结构的平房,工厂人数最多时达7000多职工,工人主要来自上海、江苏、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居住聚集的四个区域分别被命名为自由、平等、前进、光明,其他三个已经改造为楼房,那些买不起楼房的职工只好选择被置换到在了这里。</div><div>这里依然维持着初建时的状态,公用厕所,公用自来水,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些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有的房子就用几根木棍子顶着,破败不堪;几个公厕也是非常破烂,甚至都不如农村的旱厕,夏天就别提了。许多老人还在使用蜂窝煤炉做饭,如果遇上头痛脑热生病卧床的,自来水和厕所都在家外面,还有那不能承载正常电压的老化电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遇到下雨天,也真是痛苦的无奈。蜷缩在这被高楼围起来的圈子里,阴冷潮湿,没有集中供暖,冬天如何度过更是令人揪心。……看到这一幕幕令人酸楚的景象,很难和日新月异的大西安联系在一起。</div><div>从开春到雨季再到深秋,从寒冬再到春暖花开,周而复始,我经常光顾这里,用镜头记录那些曾经的过往。如今90岁高龄的靳有得老人悠哉乐哉,一个人坚持住在这里,每天买些面条煮着吃。他说自己可以做饭,生活能够自理,不用给子女添麻烦;80多岁的王汉武老人,1951年从华山当年智取华山的刘吉尧部队奉命前来接管了纺织厂,他本人也是当年纺织城的12人筹建小组的中的一员;已经近80 岁的姜志昌老人,每天攀爬三米多高的梯子,在阁楼上喂养他心爱了一辈子的十几只鸽子。这里还有王阿姨的粽子,香飘万里;刘阿姨的火腿,筋道至极;马师傅的鸡胗,耐嚼可口;刘师傅的酽茶,品味人生……以及忧郁的小猫、机警的阿狗、飞舞的鸽子等等小精灵们。</div><div>风雨一甲子,追梦六十年。关注拍摄了三年多的六棉自由区,2016年8月终于启动了拆迁工程。但愿这些奉献了青春,饱经沧桑的老人,能够早日享受到新的温暖,在这里安度晚年。</div>

自由区

这里

六厂

国棉

老人

纺织城

职工

鸽子

公用

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