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嘉峪关到敦煌,火车需要三个小时左右。但是,敦煌有著名的中国石窟典范,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是必须要驻足的。</h3><h3> 敦煌,古称“三危”,又叫“瓜州”。汉武帝时,设敦煌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据说敦煌的面积很大,但大部分都是戈壁、沙漠和山地。</h3><h3> 莫高窟,就位于敦煌城东的峡谷间。</h3><h3> 据说,公元366年,有一位叫乐僔的和尚,西游到鸣沙山下。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乐僔看见对面三危山一片金光耀眼,好像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乐僔认定这是一块圣地,于是决定在鸣沙山悬崖上开凿一洞,并留下来修行。</h3><h3> 其实,三危山富含金属,夕阳下会闪耀出一片光芒。这样的巧合,造出了一座不朽的世界级艺术宝库。</h3><h3> 后来,不断有和尚来此开窟,渐渐的,莫高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大的石窟寺,数以千计,所以又称“千佛洞”。</h3> <h3> 游罢鸣沙山和月牙泉,简单用过午餐,便驱车前往向往已久的莫高窟。</h3><h3> 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人们在悬崖上开凿了上千个洞窟,现存自东晋十六国至元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塑像2400余尊,还有大量的壁画。据说,把所有王壁画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成一个高1.5米,长30公里的书廊。所以,莫高窟被誉为世界最大的书廊,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丰富的宝库。</h3><h3> 在观看了两部极具震撼力的莫高窟专题片后,景区大巴把我们带往这座宝库。</h3><h3> 走过一座桥,穿过一片白桦林,展现在眼前的,便是莫高窟了。</h3> <h3> 听现场讲解员介绍,现存最早的洞窟是北凉时期的。</h3><h3> 沿着修整过的由水泥石阶的天梯和楼道,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依次参观欣赏。268号窟,是北凉时期的遗存。那一时期,西域文化艺术传入,作品显得古拙、朴实。</h3><div> 为了保护莫高窟这一艺术瑰宝,莫高窟艺术管理中心限制了游客的数量,据说现在每天只允许5000~6000的游客预约参观,参观时洞窟内是绝对不允许拍照摄影的。对主要的洞窟,已经不再允许游客参观了。</div> <h3> 因此,能拍到的,只是在洞窟外面残留的壁画了,但即使是这种残留的壁画,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震撼。</h3><h3> 沿着天梯和楼道缓缓行走,从一个洞窟转到另一个洞窟,一边聆听着解说员精到的解说,一边欣赏着洞窟里精致的壁画和塑像,享受着历史留给我们的艺术大餐。</h3><h3> 据说,明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退,莫高窟也曾经被人遗忘过。直到1900年5月26日,有一个王道士在16号窟的甬道上清理积沙时,无意间发现墙壁有裂缝,敲打几下,发觉里边是空的。于是打开墙壁,发现了一个密闭的石窟,里面藏有5万多件经卷、文书、绢画、法器等,十分的珍贵。</h3><h3> 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h3> <h3> 壁画,是莫高窟最为珍贵的艺术瑰宝,有人评价说,“从敦煌早期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埃及墓中壁画的风尚,看到拜占庭艺术的风尚,看到罗马艺术的风尚。敦煌艺术,是人类艺术的曙光。”</h3><h3> 从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通壁的巨幅经变画,画面往往取材于佛经故事,规模雄伟,人物众多,色彩绚丽。以22号窟的《西方净土变》最为著名。画面中,阿弥陀佛和一众菩萨的形象栩栩如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堪称经典。</h3> <h3> 从莫高窟参观出来,经敦煌机场飞往兰州,再由兰州坐火车,赶往距离兰州300多公里的天水,据说这里是玄奘法师西域取经离开长安之后的第一站,也是我们这次西部之旅的最后一站。</h3><h3> 天水之名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14年的一天,在现在的天水市南,突然雷电交加,大地连续震动,地面裂开了一条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间,形成一片湖。由于水质纯净,甘洌醇厚,有湖水与天河相通之说,汉武帝在湖旁建城,起名天水。</h3><h3> 天水,是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东方雕塑艺术馆”一一麦积山石窟。</h3> <h3> 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山峰拔地而起,呈圆锥状,顶尖底小,中间粗大,很像农家的麦堆,所以有了麦积山的名称。麦积山石窟,就位于山中。</h3><h3> 据说,在中国四大石窟中,以麦积山石窟周围的风景最为秀丽。郁郁葱葱的青山环绕四周,山顶上云雾缭绕。我们去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来。这是我们西部之旅遇到的唯一一场雨,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个时节,西部已属旱季,能遇到一场雨,实属不易。而且,这样的天,还能让人感受到麦积烟雨的柔美啊!</h3><h3> 果然,麦积山笼罩在了一片烟雨朦胧之中,连山腰中的石窟,都带上了一丝神秘和飘忽。</h3> <h3> 细雨蒙蒙游麦积,山在虚无缥缈间。</h3><h3> 远远的,就看到了朦胧的山色,苍翠,碧幽。</h3><h3> 和张掖、敦煌的大漠戈壁相比,这里,仿佛回到江南,也是青悠的山,碧绿的树,还有云岚雾霭笼罩下的美好的自然。</h3> <h3> 在景区导游的引导下,沿着蜿蜒曲折的栈道,终于攀上了麦积山。</h3><h3> 这座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的山中,存有始建于384~417年的洞窟221座、泥塑石雕10632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h3> <h3>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石窟始建于后秦时期,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于是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大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如今,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h3><h3> 我们循着东崖的栈道依次参观、欣赏。据说,东崖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h3> <h3> 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h3><h3>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瑰宝,文物部门为这些塑像加上了网状的门架,游人只可远远地端详、欣赏、礼拜,表达对中华瑰宝的膜拜,和对佛教文化的虔诚。</h3> <h3> 回首山下,绿意盎然,山岚弥漫,烟雨麦积,真如诗画般映入人们的视野。</h3><h3> 是啊,麦积山,因为石窟而扬名,又因为山色而灵秀。</h3><h3> 漫步山中,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不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