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起,有微风滑过的清香,有阳光照射的明媚,有树叶儿滑落的声响,还有,一抹抹微凉拂过心头的舒畅。微风,轻掀起衣角,轻吻着发丝,不经意间,那些春花夏梦的记忆,就感染这个多情的秋季。于是,心,慢慢的沉浸,轻轻的驻足,让心停歇,聆听风,倾听雨,原来,岁月处处都充满着暖意……</h3> <h3>本次研讨的内容:早期美术教育 家庭做起</h3><h3> 会议前:张蕙芷老师指出,平时的家长会都是表面的,起不到作用,真正的是每一次深层次的走进去。这次和珍珠园幼儿合作,非常的开心,得到园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我的初衷:和小朋友家长零距离接触。</h3> <h3>张蕙芷老师再一次提出:新课程的开展——需要老师的配合——执行者执行……</h3> <h3> 张蕙芷老师亲切的说:因崔永美老师班级的孩子在张蕙芷工作室跟着陈丽霞园长学习,因此我们给崔老师一个"交代"。大家听后哈哈大笑,张蕙芷老师风趣有味。</h3><h3> 接着张蕙芷老师提出:这么做后,作为幼儿园老师你有什么想法?</h3><h3>大家陷入构思,回想以往的工作经验…</h3><h3><br /></h3> <h3>陈丽霞照片</h3> <h3>一、写生课程《长寿花》</h3><h3> 陈丽霞园长惊讶的说到:"第一次孩子们来的时候,张蕙芷老师让我去阳台把长寿花搬来,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中班的孩子写生?"按照张蕙芷老师的指示,陈丽霞园长一步步带孩子们走下去,首先请孩子们坐在沙发上,看,说(讨论)长寿花的特征,然后请孩子们画长寿花。陈丽霞园长说:"在整个过程没有孩子说不会画,我还肯定的问孩子们:今天我教你们画画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我很欣慰的说:和孩子们一起看,看过了就画出来了,我看了就会了,想了就会了。</h3><h3> 张蕙芷老师指出:幼儿园写生的花都是普通的,看了长寿花以后才知道有很多种花,长寿花的特征奇特。</h3><h3> 课后延伸:孩子们观察过花后可以看出不同特征。</h3> <h3>出示长寿花作品</h3><h3> 陈丽霞园长看到作品后说到,长寿花的特点是画过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根深蒂固。在讲解物体的特征时,概念性的东西是存在的。</h3> <h3>二、写生课程《风中的树》</h3><h3> 陈丽霞园长说道:首先带着给孩子们去楼下观察大树,观察大树在风中的状态,看着树的时候,风一阵一阵的,怎么吹过,观察了十分钟左右回到楼上开始绘画,这时小男孩吴佩元小朋友是个活动量比较大的孩子,他画出的树非常的生动,那天风不大,但是他的树所表现出树围着风跑,树和他一样的性格活泼好动。</h3><h3> 张蕙芷老师看着画稿说到:风吹了,树动了,孩子跑,孩子高兴了,风和孩子在一起。</h3> <h3>欣赏树的作品,每一幅树的作品都是不一样,说明孩子的感受不一样。</h3> <h3>大一班叶静老师提出问题:观察树是事先观察?抓什么方面?认知目标是否一定要完成?</h3><h3>陈丽霞园长答道:认知目标一定要完成。</h3><h3>张蕙芷老师提出:树有上万种,树的特点,树的感性。如性格内向、张扬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男孩女孩也不一样。树干和电线杆也不一样,树干通过太阳的生长,触摸起来是粗糙的,可是电线杆就是细细长长的工业品,同样线条的比较有生命力的和工业品的区别。小朋友经常去大自然中找一找,抱一抱自己喜欢的树,风吹了,树动了(动性、共性东西都是兼顾的)。专业角度:视觉感受能力(在园培养)敏感点。</h3><h3>陈丽霞园长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语:不是孩子不如,是老师不敢放手。</h3><h3>1.小班的孩子要会疯。</h3><h3>2.中班的孩子要关上嘴巴看。</h3><h3>3.大班的孩子要会看、会说。</h3><h3>经典的话语,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h3><h3><br /></h3> <h3>三、写生课程《海棠》</h3><h3>陈丽霞园长说道:每幅作品配什么纸张也是非常讲究的,如海棠作品适合长卷画,📜卷轴式的展示会非常美。首先请幼儿观察一排排垂丝海棠,一排排的序列有花有果,一缀缀的,有的好多,有的少一点,少点……(细心的观察),孩子们通过观察开始绘画,动作慢的孩子第一棵树花了七、八分钟完成,快的五分钟完成,第二棵树时就越来越快……画的非常顺手。</h3> <h3>张蕙芷老师夸到:这张是特别好的作品。</h3><h3>介绍作品孩子的由来:张蕙芷老师说道我和王伯伯去四月庭院喝咖啡,在座的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看着两位老者气质非凡,亲切的说道:我能给你拍张照片吗?张老师应允了,接着照片发入朋友圈,引来了远在海外的朋友称赞,海外的朋友告诉这位年轻妈妈,张老师是我的老师,年轻妈妈非常吃惊,接下来咨询了张老师一些相关的问题,就这样张老师喝咖啡喝来了三位学生。刚开始来的时候,三位孩子完全跟不上节奏,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学会等待(妈妈们配合的非常好),对于家长们来说,隔行如隔山。</h3> <h3>大三班崔永美叙说:自己的女儿刚开始不愿意画宝宝的东西,愿意画大人的东西,成长远没有跟上,来张蕙芷工作室绘画,成长非常快,本次全国大赛获得二等奖,儿童画面以儿童情趣为主,孩子的耐力很重要,把孩子优点发挥到极致。</h3> <h3>四、美术课程《各种各样的人》</h3><h3> 陈丽霞园长说:我们要重提老课题《各种各样的人》,有刷牙的人,坐公交车的人,生病的人……切入不同的感觉,幼儿表达的画面不同。</h3><h3> 周香老师提问:人物在画面上加大应该如何引导?(陈丽霞园长答道:这不是一节课就能引导出来)</h3><h3> 张蕙芷老师指出:构图前,拿出白纸,进行比划,摆放到看着舒服即可。幼儿的东西要反复强调。(画出不大不小)</h3><h3> 陈丽霞园长接着拿出白纸上画花瓶举例,演示大、小比例构图,先画小的花瓶,原来太小的花瓶我们的花插不进去,接下来再画大的花瓶,画满了整张纸,却没有地方插花了,因此花瓶要画的不大也不小,比小的大一点,比大的小一点。</h3><h3> 陈丽霞园长说:教师示范不要太好,要不然孩子不敢画,抓住孩子已有的经验开展活动。</h3><h3> 张蕙芷老师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以往经验?以往经验在专业上叫唤醒(国外教育专家定义),打开幼儿的信息孔,我们老师就是一个催生的医生……</h3> <h3>书本介绍</h3><h3>介绍张蕙芷老师编撰的书籍</h3> <h3>感谢家长</h3><h3>张蕙芷老师提到,后面系列课程感谢家长,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剪头发(理发店场景和人物),吃点心(场景和端包子的人,吃包子的人),家长带孩子去感受再去画,分享感受和快乐,说完后参与想象回忆,看了后参与想象,让幼儿学会抓住画面最大的东西,画面零碎,压一压(整合画面),所有的东西都是为画面做准备。</h3> <h3>大三班崔永美老师说到:在班级中,孩子会把某个阶段喜欢的(喜欢什么重点画什么)物品加入到画面中感受和表达。</h3><h3>张蕙芷老师提出:孩子小观察的范围也小(如手表:能观察到手表的声音滴滴答答),把孩子的眼睛转向外部世界,关注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美好的东西。</h3><h3> "同样的课程不同年龄阶段画出的不一样!"</h3><h3> "信息的传递,孩子的吸收,把最高的理论做成最低的知识,让幼儿会学习。"</h3><h3> 老师们要学会:收集信息——梳理信息——运用信息。</h3><h3> 张蕙芷老师提出:教师的关注在哪里?不是绘画,而是无形的教育扎深在孩子的心里。学习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同共体,养成好习惯。</h3> <h3>五、大场景的写生课程(这两节写生活动课程都是张蕙芷老师授课)</h3><h3>1.儿童公园树林</h3><h3> 张蕙芷老师说:首先让孩子们看看天空,看看地面,看看树林(整体上观察空间关系),接下来着重看树林,近处的树木大一些高一些,远处的树林小一些矮一些(近大远小),通过作品,每一位孩子画的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棵树也是不一样的,生动富有想象力!相信孩子的创造力!</h3> <h3>2.徽派建筑</h3><h3> 首先让孩子观察房子有什么不同,房檐上不同,房檐的顶层是凹凸有致,颜色上和平时的房子也不一样,成灰白色调,这就是徽派建筑,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在旁加以引导,每一位孩子画出的屋顶房檐都是不同,特别有意思,画出自己的所观所思所想!</h3><h3> </h3> <h3> 张蕙芷老师提出:来工作室早的小朋友,经常给一些小白纸画一些小稿,孩子想画什么随时画,自由画。在什么样上画老师就做什么引导,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眼睛就会不一样,先看(观察)。</h3> <h3>陈丽霞园长说道,这学期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1.学会等待。2.有趣好玩。3.能看得懂。</h3><h3>张蕙芷老师说:每节活动要求很多。</h3> <h3>孔海娟园长提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程?</h3><h3>张蕙芷老师答道:芬兰的教育者:回来说看到很多的好东西(树、人),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景致和想法!"启蒙的第一口奶要吃好!"</h3> <h3>分享本学期部分作品</h3> <h3>1.美术活动:小鸡🐤</h3><h3>陈丽霞园长说:第一步先观察小鸡的特征,画一幅小的(小鸡特征)。第二步说故事,设计小鸡的场景,循序渐进,丰富画面感。</h3><h3> </h3> <h3>周香老师问道:绘画用颜色有什么要求?</h3><h3>张蕙芷老师亲切的回答:首先次不能乱换,一支笔画到底,通畅,多支笔颜色太花,一幅画用三支笔,控制三种颜色即可。老师可以去看相关的课程,提高色彩修养。</h3><h3>孔海娟说道:鼓励幼儿用颜色,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介入。</h3> <h3>中四班陶星美老师提问:关于纸张的用法,我们如何选择?</h3><h3>张蕙芷老师说:关于纸张的用法,我们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制定大、小、长、短、圆行的纸张,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h3><h3>老师们欣慰的点点头。</h3> <h3>孔海娟园长做出总结:孩子们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渗透一个重点。(另外:涂色不要教)</h3> <h3>张蕙芷老师关切的说道:大班孩子关注哪些点?</h3><h3>下次主题活动拿过来研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