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眼里的印度贫民窟

老土豆

土豆眼里的印度“贫民窟”  “贫民窟”就是一个小世界,啥都有,民居、寺庙、学校、饭铺、理发店、废品收购站、菜市、小工厂、小仓库、小商店、火车道、小河流......大开眼界。 人们见惯了形形骰骰的外国人,对我的咔嚓咔嚓地拍照,人家一点不烦、不恼,该干哈还干啥哈,始终微笑相对。那意思好像是说:我们这样挺好的,挺幸福的。这里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牛羊、鸽子和小狗也确实没显得多愁苦。 其实,20年前首都北京的城乡结合部的景象和这里也差不离,各个国家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不同。 在孟买,半天的自由活动功夫,去哪儿转转好呢,想起这里有个世界著名的“贫民窟”,获奥斯卡奖的美国大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外景地,就是这里。 20年前在日本,本土豆和一位没到过中国的大学教师说话,他比划了半天,才明白他对中国人的印象是穿长袍、拖条长辫子,气得土豆用中国话骂了他的娘。 人家印度人就没感脚“贫民窟”有啥丢人的,土豆就是从希尔顿酒店大厅展架上发现了旅游指导小册子,人家把“贫民窟”作为一个景点和印度门、泰姬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一块堆地向世人展示,还告诉你游这个地方大约需要几个小时,要不要门票。打开印度的旅游网站,哇,我们拍的那些照片是能算是“小巫”了。 关于“贫民窟”,看看有关的报道就会知道它的历史和现实。 突兀地大量转发“贫民窟”的照片,会让人感觉“这就是印度、印度就是这样”,这很不公正。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多元的、复杂的。印度的宪法规定,人人平等,任何人可以到任何地方居住。宪法没规定农村人一辈子只能在家种地,搭个棚子就是家,家是不能侵犯的,这是硬道理。政府可不敢强拆,弄不好“一人一票”不跟你这个党玩了。 人家也在发展,但绝不会强拆。 世界上,只有孩子们最真诚。 印度人不掩饰自己、赤裸地向世界展示自己,本土豆一下子想到了各级党校的大门口都要花不少钱整出来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印度人实事求是,挺好。     游了一遭印度,仍很迷惑,但对印度有了新感觉,对印度人生出了点感情。所以土豆从大量的“贫民窟”照片中选出几张展示给各位,试图从里面挖出一抹暖色。                                                                        2015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