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记|以缘相约(七)城堡山-尼泊山-玫瑰红城

神行一舟

<h3>9月29日 星期五 天气:晴</h3><h3>本来以为城堡山被放弃了,最后还是决定匆匆看一下,毕竟来一次不容易,这里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历史积淀厚重,谁说约旦这块土地贫瘠?光祖先留下这点遗迹就让他们受益不尽!这次是旅游团,时间和节点都不是按着光影走的,要拍要赶要写,真的够喝一壶的,只有自己知道,每天半夜夜深人静的时候,爬起来作业,这是我的工作……。</h3> <h3>城堡山是安曼的制高点,这里曾经是安曼最初的要塞,与安曼的历史息息相关。公元前11世纪,崇拜埃及太阳神的阿蒙王国,就把首都建立在城堡山上,当时人们把首都称为&quot;阿蒙&quot;,后来逐渐演变成安曼。</h3> <h3>在城堡山周围,用大块石头建成了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要塞或了望塔。在城堡山头上考古发掘的两个阿蒙国王的雕像,证明了当时阿蒙人的雕刻艺术与埃及人及亚述人相近。</h3> <h3>公元前300年前后,马其顿国王托勒密二世国王费拉德尔菲斯用他的名字命名安曼为"费拉德菲亚",当时的费城主要也在城堡山上。</h3> <h3>公元前后,安曼成了阿拉伯伍麦叶王朝一个重要的行政区的首府,此时又从费拉德菲亚改回叫"安曼",阿拉伯人在城堡山修建了座西朝东的艾米尔宫。</h3> <h3>目前残存的地面建筑包括了罗马时期的赫拉克勒斯神庙,伍麦耶时代的艾米尔宫殿群,以及一座拜占庭教堂。考古发掘也发现了大量罗马、拜占庭以及早期伊斯兰教的遗物。</h3> <h3>40分钟的时间匆匆而过,走一圈都很累,更别说要摄影,时间匆忙,最主要的景点是玫瑰红城佩德拉,前面还有个景点,犹太教圣地尼泊山,不赶真的来不及。</h3> <h3>到达摩西升天的尼泊山,已近中午时分。尼泊山海拔870米,站在山顶上向西眺望,死海、约旦河谷尽收眼底。若天气晴朗的话,还可看到约旦河西岸的圣城耶路撒冷教堂的尖顶和历史名城伯利恒。</h3><h3><br /></h3> <h3>据《圣经》第34节记载,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在此度过了生前的最后时光,并在此升天。摩西在基督教中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使者之一。与亚当、挪亚、亚伯拉罕、耶稣、默罕默德同列。</h3> <h3>公元前13世纪,埃及法老为了限制以色列人口增长,勒令凡是以色列人生下的男婴一律马上处死。约瑟的后裔利未人夫妇生的第三个孩子是男婴,为了避免婴儿被杀,夫妇俩只好把男婴放在一个涂有松香油的蒲草箱内,放入尼罗河听天由命。法老的公主发现了蒲草箱里的男婴,收养在宫中,取名摩西。摩西在希伯来文中意为&quot;水中捞起&quot;。</h3> <h3>在宫殿里过着衣食无忧生活的摩西,十分同情遭受奴役和苦难的以色列同胞们。一天摩西看到埃及监工残暴毒打同胞时,激起满腔怒火杀死了监工,之后逃到西奈的米甸荒野,被祭司收留并招为女婿,生养了两个孩子。米甸放羊8年间,摩西感悟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和崇拜,而且受到上帝的启示,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在埃及的苦境,率领他们返回迦南故乡。</h3> <h3>约瑟:圣经里的人物,父亲是雅各,天使曾赐名雅名为以色列。迦南地:现今的巴勒斯坦地区。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古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得到上帝耶和华的指示,在公元前1900年至1500年之间,把家族后人逐渐迁入当时地中海东岸、一块叫做&quot;迦南&quot;的地区,这是一块&quot;流着奶和蜜&quot;的土地。</h3> <h3>迦南原地的居民称这批从东边越河过来的人为&quot;希伯来人&quot;,意即&quot;越河者&quot;。此后,&quot;希伯来人&quot;一词就很少在《圣经》中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quot;以色列人&quot;。所以,&quot;希伯来人&quot;主要是用来称呼从亚伯拉罕到摩西时期700多年间的古犹太人。</h3> <h3>公元前1225年逾越节的次日,摩西率领几十万以色列人离开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向东方行进。埃及法老的军队在后面追赶不舍,以色列人被茫茫红海拦住。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之际,摩西把牧羊杖指向红海,红海瞬间分开,当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后,摩西又把牧羊杖指向红海,海水复合狂涨,使埃及追兵葬身波涛之中。</h3> <h3>几十万色列人浩浩荡荡走过残酷的沙漠,忍受缺水断粮的磨难,历尽千辛万苦往西奈山前进。在西奈山,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为犹太人定下&quot;十条诫命&quot;,并刻着两块石板上。此后,以色列人经亚喀巴、佩特拉辗转到尼泊山。暮年的摩西指挥以色列军队打败了亚摩力国(存在时间公元前2000年至1600年&nbsp;)和巴珊国(位于现在的叙利亚境内),控制了约旦以东的地区。最后,在尼泊山升天。从离开埃及到辞世的40年间,摩西都没有能够回迦南。</h3> <h3>现在山头上的主要教堂建筑是公元4世纪初期建造的,主教堂旁有几个建于公元531年并绘有马赛克镶嵌画的墓穴。主教堂旁边还有一座基督教堂,建于公元597年拜占庭时代。尼泊山上耸立着一架巨大的象征摩西神杖的钢制盘蛇十字架,是198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吉安尼·凡淘尼竖立的。</h3> <h3>摩西升天后,受到基督教徒们的敬畏。公元2世纪后,许多基督教信徒们来到尼泊山建起了教堂,用以纪念摩西在此辞世。</h3><h3>尼泊山上,摩西时代的遗物已经荡然无存。&nbsp;博物馆里介绍了尼泊山遗址的挖掘情况以及展览一些古物。</h3> <h3>主教堂原来的马赛克地板,镶嵌有摩西头像、圣杯、狩猎、畜牧耕种和各种鸟兽的图案。在尼泊山感悟神圣,浏览迷人风光后,前往地球的肚脐是死海。如果你不了解圣经,对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没有过多关注,尼泊山完全就是个走过场的景点。</h3> <h3>看到上帝的牧羊人了,那么多羔羊的。</h3> <h3>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景区大门口,就是这样时间还是来不及,看攻略这是此次行程的点睛之作,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只有的短短的三个小时,想哭的心情都有……从拿好房卡到酒店大堂,只用了十分钟时间,雇了辆马车,匆匆而去……</h3> <h3>玫瑰红城被世人称为古文明世界第八奇迹的佩德拉古城无疑是约旦境内最传奇的景点,一看介绍就想背起行囊前往的梦幻之地。当进入玫瑰红城,面对古城独特的容貌,就被深深的吸引,已经很难用文字了描述......</h3> <h3>佩特拉古城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它因其色彩别誉为"玫瑰红城"。同为粉红之城的印度斋尔普,简直就是一种玷污。一点没有贬低的意思。</h3> <h3>必经之路是一个叫锡克的山峡,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有点像美国的羚羊谷,全长1.5千米,这条天然通道百折千转蜿蜒深入,直达豁然开朗的岩石要塞。</h3> <h3>这就是传说中法老的宝藏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藏宝的地方。现代人赋予它比较正式的名字&nbsp;"卡兹尼神殿"。相信所有站在这里的人都不会反对说这是一个奇迹,一座伟大的建筑,它镶嵌在近百米高的崖壁上,人站在下面显得渺小,与通常意义的建筑不同,它不是用砖瓦石块砌成的,而是两千年前纳巴泰人依靠原始、简陋的工具一斧一凿在岩石上雕琢出来的,准确地说,它是一件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艺术品。神殿高40米,宽30米,底部有6根直径2米的科林斯柱,立柱两边各有2个人物雕塑,据考证是骑着马的狄俄斯库里&nbsp;-&nbsp;宙斯的双生子。立柱上大型三角楣墙精雕细琢,中央的模糊头部雕塑被认为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神殿建于公元前1世纪,当地的贝都因人称其为法老的宝库。九十年代考古发现神殿里有11具遗体,因而被认为这是纳巴泰国王的陵寝。</h3> <h3>上层也有6根科林斯柱,两侧长方形壁龛顶部是断裂三角楣,典型的罗马建筑第二期的样式。左侧壁龛中的人物是希腊女神提喀,右侧是起舞的亚马逊女战士,中间圆鼓形壁龛的人物被认为是埃及女神伊西斯,她左手抱聚宝盆,右手提摇鼓,动感十足。壁龛上方的瓮虽然很小却吸引最多目光,传说中的宝藏就在里面。瓮表面弹孔累累,据说内有机关,能射中者便可得宝藏,于是引来无数寻宝人士一试身手,瓮被射得百孔千疮,宝藏却始终未露。</h3> <h3>偶尔闪出一辆马车,清脆的马蹄声在空谷中引起奇妙的回声,原来是严大和严二。</h3> <h3>它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二百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约旦南部荒芜的峡谷来了一位身着穆斯林长袍、缠着穆斯林头巾、操着流利阿拉伯语的不速之客,他手携羊皮水壶,身旁跟着头小山羊,在贝都因人向导指引下前往埋葬着圣经中摩西的兄弟、先知亚伦的山头拜祭。</h3> <h3>当他穿过1.5公里阴森狭窄的峡谷后,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一座高40米、融合着希腊、罗马、阿拉伯和埃及风格的神殿镌刻在玫瑰红的悬崖上,艳丽的色采、唯美的造型和磅礴的气势使他如入梦境,仿佛置身&quot;一千零一夜&quot;的神话中。</h3> <h3>当晚,他在笔记中记录了白天奇遇,决心日后重返,为世人揭开它的面纱。不幸的是5年后一场疾病夺走了他年仅33岁的生命,留下的笔记被整理成书出版,其中《叙利亚圣地旅行记》一卷关于神殿的描述引起欧美学者的注意并激发起他们的探秘激情,经过多年勘察,一个曾在历史上无比辉煌却又神秘消失千年的古城再度出现,它就是被誉为"世界新八大奇迹"的古城佩特拉,英年早逝的探险家就是约翰·路德维希·贝克哈特,今天我们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奇迹,来到了这个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必到的50个景点之一的传奇之地。</h3> <h3>沿着幽深的古道,我们不由想起发现古城的第一人,约翰·路德维希·布克哈特原籍德国,1784年4月11日出生于瑞士洛桑,就读于莱比锡和哥廷根,22岁赴英国,3年后受雇英非联合会,被派往中东和非洲调查尼日尔河和尼罗河源头的项目,由于前往的地区闭塞排外,考察过程又涉及大量复杂的问题,他先被送往剑桥大学进修阿拉伯语和多门学科,出于安全考虑,他为自己取了个阿拉伯名字,并以印度斯坦商人身份掩饰。</h3> <h3>太巧了!居然在这里碰朋友。</h3> <h3>1812年他开始实施计划,从大马士革前往开罗途中经过一个名叫瓦迪姆萨的小镇,听说有个遭遇毁灭性破坏的古城隐匿在附近的峡谷中,他觉得可能就是消失已久的佩德拉,于是改道前往。为避猜疑,他编造了一个理由,表示要前往峡谷尽头的山峰,向埋葬在那里的先知亚伦表达敬意。</h3> <h3>剧场对面高耸的悬崖排列着豪华的宫殿式建筑,在古城林林总总800余个墓穴中,这几个最为突出,人称&quot;皇家陵墓</h3> <h3>现在我们站在了二千年前的罗马剧场前,在希腊-罗马化时期的剧场遗址中论规模它不算大,论气派也不奢华,然而它却是直接在坚硬的山岩中凿出来的,有3,000个座位,岩石的自然纹理和艳而不妖的色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有趣的是剧场与墓穴为邻,也许纳巴泰人相信当帷幕拉开,墓中的祖先会和他们一起观赏。</h3> <h3>大神殿是佩特拉的关键建筑,是我们理解佩特拉发展的重要线索,纳巴泰人生活受多元文化影响,神殿展示了纳巴泰时期兼收并蓄的精湛技艺和建筑美学的特点,通过壁画、建筑雕塑等反映了那一时期统治者在时间、精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展现了当时在规划和建设这一纪念碑式建筑群时所表现出来的极高水准。</h3> <h3>神殿西面有一个宫殿,透过残垣断壁依然能看到它昔日的模样,那就是被称为法老女儿的宫殿的Qasr&nbsp;al-Bint,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公主要出嫁,提出凡欲娶她者必须有把水引入宫殿的能力,一轮筛选后有2人来到她的殿下,公主问他们有何妙计,一个说靠自己和他手下的力量就能解决,另一个说他要靠神的力量,还有他自己、周围人以及骆驼的力量,公主选择了后者,认为他是个谦虚正直的人。也许因为传说,人们把这里看作是宫殿,但按字面Qasr&nbsp;al-Bint却是神殿的意思。殿前有3个拱门,通过长通道连接祭坛,殿内外有泥灰装饰的遗迹、零星的碎片,满布气孔的基石。1959年殿前空地发现了大理石手臂,高5.6米,根据外表判断是纳巴泰化的外国女神。殿内还发现2件有关阿芙洛狄蒂和宙斯的题词碎片,侧面柱子和壁龛中还发现了2世纪的弧形石椅和4世纪的雕塑,这些文物证明神殿早在Aretas&nbsp;IV时期</h3> <h3>如今早已称为废城的佩特拉曾经还一直还有人居住,那就是纳巴泰人的后代贝都因人。据悉,贝都因人是中东沙漠里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在佩特拉的岩穴里居住,不愿意离开,也谨守着佩特拉的秘密。</h3> <h3>坦密诺斯门前方横亘着一座形驼峰状的山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往前了,佩特拉全盛时期规模很大,我们所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驼峰山后便是可与卡兹尼神殿媲美的代尔修道院、狮子墓等;立柱大道北面,有拜占庭教堂、土库曼人的墓和带翅膀的狮子墓;立柱大道南大神殿后方有狮子纪念碑、罗马战士墓、高地方尖碑广场、花园神殿等等,考古学家指出佩特拉90%的城区仍在地下有待发掘。&nbsp;</h3> <h3>1835年,年仅30的美国游客、后因在南美丛林中发现玛雅人的科庞城而一举成名的约翰·李约德·斯蒡芬斯,踏上了这片热土,这样描述&quot;一座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quot;。这是他对卡兹尼神殿最传神的表述,他出版的《阿拉伯人佩特拉区游记》成为世界畅销书。</h3> <h3>2000多年过去了,这里除了搬不走的石洞,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刻在山崖上,印在峡谷中。更可以想象当时佩特拉古城森林茂盛、牧草肥沃,就仿佛世外桃源一般。</h3> <h3>若非身临其境,你真的很难想象,在茫茫大漠之中会突然冒出一片黝黑、冷峻的群山,而神秘的佩特拉传说中阿里巴巴藏宝的地方,就&quot;躲&quot;在这片群山之中。&nbsp;</h3> <h3>夕阳从山顶上斜射过来,想带着金色的帽子,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此时,太阳的脸被高山挡住,只有鲜红鲜红光的余晖,反射在峡谷里,它的光像是被谁掠去了似的,不再耀人眼目,而是十分柔和意味绵长……。</h3> <h3>我们住的佩特拉宾馆下面就有世界闻名的的岩石酒吧-Cave Bar酒吧,酒吧灯具华丽,动人心弦,让人有种在自己的蝙蝠洞豪饮的欢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