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闲话家常饭

<h3> 中秋节到了,大家都在说月亮。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有关中秋的诗词,吟诵过月亮。对中国人来说,中秋月圆,就是团圆的化身。仿佛在中秋这个佳节,只有月亮最能寄托情感。像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以月亮聊表相思与温暖。</h3><h3> </h3> <h3>  </h3><h3> 而我的记忆里,家常饭,才应该是佳节里最好的承载。记得读书的时候,每逢中秋,学校就会放上半天假,再发两块月饼,我们就高高兴兴的握着这两块月饼,坐车往家赶。到家时,最忙碌的是妈妈,最高兴的也是妈妈。她系着围裙,在厨房里上上下下,进进出出,脸上挂满了笑容,我们插不上手,也帮不上忙。到了晚上,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桌妈妈做好的团圆饭。饭后,再切块月饼,凉风拂面,举头望月,聊聊天,唠唠嗑,讲讲笑话,思念思念不能赶回家团聚的远方亲人。那晚月色,是耳目心灵皆美好。那顿饭,溢满了家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温暖的味道。</h3><div> 如今,妈妈不在了,生活也从南方来到了北方。中秋佳节,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再难感受到烟雨朦胧,竹塌乘凉,丹桂飘香,更难有那月下话家常的静美时光。</div><div> 只是家常饭,还是必不可少。</div><div> </div> <h3>  </h3><h3> 上周,先生单位寄来了一些月饼和水果。随后,还有先生的一条信息:国庆中秋期间,我会回家。这时,才恍惚感觉到,又是中秋了。</h3><div> 先生生活质朴,除了工作,没有太多爱好,最大的嗜好可能就是吃。吃得好,心情就好。中秋回家,自然也少不了贪吃。</div><div> 于是,就难为了我,既要当良母还得做贤妻。要上得厅堂也得入得厨房,要拿得起笔也握得住刀。先生这还没到家,我脑海里浮现的场景满满的就只有厨房了。这一日下厨,是生活里的调味剂。这连续日日下厨,才真是柴米油盐的考验。</div><div> </div> <h3>  </h3><h3> 可先生只管吃,不管做。幸好,聪明灵巧的我,从小在妈妈的厨房里,烟熏油染。只要心情好,身体好,食材好时,露上一手也并不是难事。当使尽浑身解数,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总算弹唱完了“锅碗瓢盆鸣奏曲”,走出厨房,先生女儿早已坐在餐桌旁,吧唧着嘴,吃的满口流油,还假惺惺的不忘哄哄你:“我最爱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做的饭最好吃了”、“我最爱吃老婆做的饭,老婆做的饭比什么都好吃”云云。看着他们贱兮兮的样子,尽管浑身油兮兮,脸上脏兮兮,眉头皱兮兮,听得心里还是乐兮兮。</h3><div> 可不,吃家常饭,吃的也许就是这份暖兮兮。两三个炒菜,外加点米饭,偶尔来碗汤。百年不变的菜系,百年不变的味道,既没有餐馆菜谱上的华丽,也没有街边小摊的花样。可是,这一菜一饭,都盛满了浓郁的情和爱,这是家的味道,亲切而熟悉的味道。这也是游走四方的浪子,夜深人静心心念念的味道。</div> <h3><br></h3><div> </div><div> 中秋,这个亲情浓郁的佳节,找寻的自然是家的味道。可什么是家?问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家是避风港,家是加油站,家是游乐场,家是梦想的舞台,家是人生的来处,家也是人生的归处,家是栖息的港湾……</div><div> 家,其实就是一日三餐,朴朴素素的家常饭。</div><div> 法国哲学家萨瓦兰说:“动物只知道进食,有格调的人才知道去品味。”团圆之际,一家人吃顿简单的家常饭,也许更能品味出人生真味,家的美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