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老母逛京城

海春居士

<h3>91岁高龄的老母,含辛茹苦一辈子,留下的足迹远不过上海、苏州。2017年9月20日,我们俩口子在花甲之年推上轮椅,陪伴老母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启了陪伴老母领略京城古今繁华之旅。</h3> <h3>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h3> <h3>前门,即正阳门,位于天安门广场最南端。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也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h3> <h3>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毛主席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革命领袖集体的纪念堂。堂内一层有南、北大厅和瞻仰厅。二层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和电影厅。</h3> <h3>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是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碑文。</h3> <h3>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3> <h3>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 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h3> <h3>天安门,坐落在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h3><h3></h3> <h3>端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门之一,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h3> <h3>劳动人民文化官,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改建,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把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并于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开放。</h3> <h3>中山公园,位于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h3> <h3>午门,是故宫的正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也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后只有大婚时才能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h3> <h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h3> <h3>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h3> <h3>保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h3> <h3>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雍正以后,皇储的建储匣就存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h3> <h3>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h3> <h3>坤宁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座北面南。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清康熙、同治、光绪、溥仪皇帝在此大婚。</h3> <h3>御花园,位于坤宁宫后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园内主体建筑为钦安殿,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h3> <h3>养心殿,位于内廷后三宫的西侧,西六宫的南面。初建于明嘉靖年间(16世纪中),一直作为皇帝的便殿。清雍正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h3> <h3>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 出名,经常在慈宁宫为太后举行庆寿的大典。</h3> <h3>故宫博物院,建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正门为故宫的北大门神武门。</h3> <h3>景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h3> <h3>绮望楼,在景山门内,依山脚而立,坐北朝南,内供奉孔子牌位。此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景山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h3> <h3>崇祯自缢处,位于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这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现此处立有碑刻两通,分别为:“明思宗殉国处”碑和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h3> <h3>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和珅的私宅,和珅被处死后,一度成了庆王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h3> <h3>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h3> <h3>嘉乐堂,和珅时期之建筑。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祖先、诸神等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h3> <h3>后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 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h3> <h3>北海公园:位于故宫的西北面,因与中海、南海分称三海而得名。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的帝王宫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h3> <h3>琼华岛,又称“白塔山”。据传,琼华指琼树之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瞭望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h3> <h3>永安寺,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该寺依山就势而筑,共分三进三上殿宇,前殿名为“法轮殿”,殿前左右设有钟、鼓亭,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像。中殿“正觉殿”、上殿“普安殿”(白塔下),原为喇嘛诵经之所,帝后在园内游乐时常来此烧香拜佛。</h3> <h3>团城,位于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是一座由砖砌的团型城垛式建筑,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元代称圆坻,亦称瀛洲,岛四周砌圆形城墙。城高4.6米,周长276米。团城上殿宇堂皇别致,松柏苍劲挺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九龙壁,我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内,为辽代所建;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一座,即此北海的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后两座均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h3> <h3>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 “极乐世界”四字为乾隆御笔。</h3> <h3>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坐落于北海公园北岸,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镜智宝殿相依,是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明代时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h3> <h3>五龙亭,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 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h3> <h3>天壇,位于北京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h3> <h3>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和长廊。</h3> <h3>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h3> <h3>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h3> <h3>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劫,终成一片废墟。</h3> <h3>绮春园,位于圆明园内,建园于乾隆时期,完工于嘉庆皇帝之手。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便成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h3> <h3>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这些西式殿阁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经百年风雨仍然孓立,警示世人勿忘血泪史。</h3> <h3>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h3> <h3>北京佛教居士林,始建于公元1926年,系由当时社会名流、佛教界耆宿胡公瑞霖(字子笏别号妙观)偕同北京在家佛教信众,共集净资,购置西安门大街129号全部房产,房契勒石,告诫来者,申明永为居士道场,不得变卖典当。</h3> <h3>西什库教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h3> <h3>地坛公园,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h3> <h3>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谕进行了改建。现建筑是1981年按清乾隆时形制恢复的。</h3> <h3>皇祇室,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 明、清两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曾在此设“通俗图书馆”,1986年秋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h3> <h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一个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 。</h3> <h3>水立方,即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h3> <h3>鸟巢,即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h3> <h3>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为雍亲王府,后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成为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h3> <h3>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h3> <h3>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位于北京海淀区首都体育馆西侧。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h3> <h3>紫竹禅院,位于紫竹院内,为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当年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也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庙宇作为万寿寺的下院,庙内供奉观世音菩萨。还在禅院西侧修建了一座行宫,即紫竹院行宫。</h3> <h3>什刹海,位于北京西城区,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等。</h3> <h3>敕建火德真君庙,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庙由中国道教协会直接管理,是中国道教协会直属宫观之一。</h3> <h3>宋庆龄同志故居,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该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清末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h3> <h3>宋庆龄同志故居正在举办迎国庆插花展。</h3> <h3>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清朝时期皇家园林。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h3> <h3>万寿山为燕山余脉,前临颐和园的主要湖泊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h3> <h3>仁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h3> <h3>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场所。</h3> <h3>清晏舫,位于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h3> <h3>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h3> <h3>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h3> <h3>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 1860年,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被列强焚毁。现在的苏州街重建于1986年。</h3> <h3></h3><h3><br></h3><b><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b></h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