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的油梨树

冬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前的油梨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冬日、三两细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一九七七年的秋天,我家住在地处南宁市偏僻的东郊——茅桥玻璃厂里。一天,父亲的战友从龙州拿来4个我们从未见过的水果:翠绿色的果皮,油亮油亮的,样子像雪梨,也有点像木瓜,一个足有六七两重,摸起来硬梆梆的。那叔叔告诉我们,这是广西龙州橡胶研究所引种成功的、原产墨西哥的油梨,也叫鳄梨或牛油果。这种水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植物蛋白……哇,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听说的神奇的水果喔。放了些日子,油梨变软了,我们期待着,小心翼翼地把它切开,只见里面有一颗桃心形状的果核,蛋黄色的果肉像成熟了的木瓜似的柔软。我们把它切成片,洒上些白糖,一股淡淡的奶香扑鼻而来,尝一口,入口即化,像香甜的奶酪。这奇特的味道,让我们全家人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它。冲着油梨的营养价值,父亲把剩下的果核拿来育苗。他先是把果核放到自制的营养杯里,营养杯是用吃过的快餐面袋装些塘泥、垃圾肥之类做成的,每隔几天浇些水,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果核发芽了,又过了三四个月,第二年的春天,树苗很快就长到一米多高了。我们和父亲在房前屋后各挖了两个半米多深的土坑,然后把树苗移种到坑里。从此,我家房前屋后便各有了两棵人见人爱的油梨树。</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油梨树一年年的长大,不知什么时候,它的树干竟长到约10米高!那茂密的枝叶油亮翠绿,像把撑开的大伞,罩在我家门前的院子上。每当中午,工友们到食堂打饭路过时,总喜欢捧着饭碗来到油梨树下,坐着小板凳和我们边吃边聊。傍晚,邻居老人和孩子们也常常来到油梨树下乘凉、嬉戏。每当亲戚朋友来看望我们时,我们也喜欢在油梨树下留下永恒的照片。油梨树成了邻居朋友们联络感情,聊天纳凉的场所。记得有一年夏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油梨树的枝叶被吹得东倒西歪,老父亲焦急地站在后院观察着屋后的两棵油梨树,因为有一棵种在鱼塘边根基比较浅。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只听见一阵急促的喊声,‘’啊一啊一啊一‘’,我们连忙从房内跑出来,只见老父亲指着屋后的那棵油梨树,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啪一‘’的一声,只见那棵近十米高碗口粗的油梨树连根拔起慢慢地倒在了屋后的鱼塘边上。老父亲见状心疼得搥胸顿足,难过得连连摇头‘’可惜了……可惜了……‘’。亲眼看到那棵油梨树就这样的夭折了,我们也感到非常的难过和遗憾……。大概那是在我们种下油梨树的第五个年头,一九八三年的春天,油梨树悄悄地开花了。淡黄色的米粒大小的花一簇簇一团团的挂满了枝头,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摆动着。当花落后,一颗颗绿色的小豆豆出现了,“哇,这就是油梨?”我们兴奋极了,女儿高兴地跳起来‘’我们有果果吃了……‘’。小油梨一天天地长大着,每天上班下班路过的人们都会好奇的停下来张望‘’这是什么果?从来没见过喔,能吃吗?‘’这时,老父亲都会向人们一一介绍。我们每天出门进门也总能看到小油梨果的身影,它就像我们的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成长。秋天到了,油梨果成熟了,一阵风吹来果熟蒂落,砸在我家平房的瓦片上咚咚作响,我想这也许是告诉我们可以采摘了。第一次采摘自己亲手种的果实,那种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采摘那天,院子里围满了人,都是些邻居工友。只见我先生腰间挂着布袋,手里拿着绑着铁钩的竹杆,三下两下地爬上了树,先把近在咫尺的果摘下放进袋子里,然后用绳子往下送,离得远的就用竹杆钩,我和几个朋友就在下面拉着旧床单的四个角接着。伴着一个个硕大的油梨落下的时候,一阵阵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人说‘’这果怎么有大有小,果皮颜色有深有浅呢?‘’先生笑着回答说‘’那是两棵果树,可能一公一母吧‘’。‘’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院子。我们每次采摘油梨果大约都有两三百斤,装满好几个蛇皮袋呢!这时候我们总要把这些油梨果分送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都尝尝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我们的喜悦和快乐。每当这时候老父亲还会热情的充当起义务宣传员,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油梨的产地、性能、营养价值等等,因为在当时还真的没有多少人知道有这么一种水果呢。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家门前的油梨树也随着建设的需要砍掉了,但她带给我们的喜悦和快乐、特别是采摘时的欢乐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我们搬家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茅桥玻璃厂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昔日冒着浓烟的高高的烟囱和宽大的厂房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高大上的青秀万达广场。原来我家小院的所在地也建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职工住宅小区。往日交通不便、偏远僻静的茅桥片区已经变成了南宁的主干道和热闹非凡的商业区。但是,那曾经陪伴了我们三十年的油梨树,她曾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它曾赋于我们的全部情感仍然让我们难以忘怀。现在每当我碰到有油梨果核的时候,也会学着老父亲在营养杯里育苗,待小树苗长到一尺来高时再把它送给需要的朋友,寄希望于这些小树苗能遍地生根开花结果。我想这也许是我们对油梨树的情结一一情有独钟吧,时至今日,我们仍不会忘记那曾经和我们朝夕相处三十年,带给我们许多喜悦和欢乐的我家门前曾经的油梨树!如今它留给我们的仍然是深深的怀念!!</p> <p>  大家先来看看这个小册子,这是1991年广西农垦局出版的,相信当年很多人都不认识这种水果,我的父亲就是拿着这册子向人们宣传油梨的。</p> <h3>  先普及一下油梨的知识吧。油梨简介一一油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油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h3> <h3>  油梨的种植与采摘。</h3> <h3>  油梨的各种食法</h3> <p>  这是1979年的夏天我们抱着女儿和父母第一次在门前的油梨树旁照相留影。身旁的油梨树大约有三四米高了。</p> <h3>  这是1980年夏我们家人和亲戚朋友在油梨树下的合影,此时的油梨树已经有六七米高了。</h3> <h3>  我的父母在油梨树下合影,你们看到他们身后的油梨果了吗?</h3> <p>  同学、朋友来了,大家在枝叶茂密的油梨树下合影留念。</p> <h3>  孩子们在油梨树下玩耍。</h3> <p>  这是1988年夏天,我们抱着儿子在油梨树下玩耍,油梨果挂满枝头,伸手可及。</p> <p>  这是1993年秋天,我们和家人品尝着自己亲手种的油梨果。</p> <p>  在2007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蚂蚁山庄有十几棵油梨树结满了果,山庄老板慷慨大方,只要去那吃饭娱乐就能免费摘果。这一消息乐坏了我们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在我们的感染下成为油梨发烧友的)。</p> <p>  2008年11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向蚂蚁山庄进发。看,那两人在干嘛?哈哈,在争先恐后爬上树摘果呢。</p> <h3>  哈哈,大家看他那爬树的专业姿势。</h3> <h3>  他不甘落后,也一骨碌地爬上了树。</h3> <h3>  哈哈,很快就摘下一个。</h3> <h3>  摄影师,给我拍个靓照哈。</h3> <h3>  哇,摘得一个大的。准备好了吗?扔下去了喔。</h3> <h3>  准备好了,扔吧!</h3> <h3>  瞄准一点哈!</h3> <h3>  哇,不愧是投篮手,中了,精彩的三分球!</h3> <h3>  快拿出来,继续接球-----</h3> <h3>  快来,我发现这里有个大的----</h3> <h3>  双管齐下,我们也在这等着呢。</h3> <h3>  哇,抛下来一个。</h3> <h3>  我们也在等着喔!</h3> <h3>  怎么这么久,脖子都仰累了。</h3> <p>  哈哈,得了一个。</p> <h3>  晒晒我们的劳动成果。</h3> <h3>  女儿晒</h3> <h3>  侄女晒</h3> <h3>  大家哂</h3> <p>  (2008年11月),只有10个月的小外孙也来参加摘果活动了。</p> <h3>  这个伯伯在逗我们: 你看这是什么?</h3> <h3>  看,这油梨多大啊,也来给我拍一张吧!</h3> <h3>  丰收在望喔。</h3> <h3>  满载而归了。</h3> <p>  从1977年秋天我们种下油梨树的开始,油梨始终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而也是这三十年的油梨情结促使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我的先生也不甘示弱,写了一首诗词,足以表现了我们对油梨的喜爱。</p><p> 满江红 油梨情结</p><p>翠绿油梨,总引我、旧时回忆。还记得、屋前果树,春光秋色。翁自育苗营养袋,我来挥锄深坑植。得闲时、总在树前头,拉长尺。</p><p>终成树,粗且直。秋时果,同享吃。绿荫凉爽处,走棋听笛。树下全家留旧照,果前父子情愫赤。莫怪君、每每见油梨,柔情溢。</p><p><br></p>

油梨

梨树

我们

老父亲

我家

采摘

果核

屋后

门前

茅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