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 故土拾遗

木子童心

<h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不论是哪个民族、居住何处,每每提及家乡这个暖暖的名称时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却上心头。人们不嫌弃家乡的贫穷,不奢求家乡的富庶,唯有对故土的眷恋与爱一往情深,痴心不改。我的《乡恋》便从这里娓娓道来……</h3><h3>  打开中国地图要寻找“大沽”这个地名还颇费些眼神,但要说起一百多年前大沽炮台抵御外辱这段悲壮历史时,它的威名则早已超越国境而闻名遐迩。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小到可被人忽略不计,大到足可彪炳青史的大沽镇。家乡傍海河而生,沐海风而长,已走过六百年的风雨历程。时至2007年金秋,大沽地区整体动迁,转瞬间这个饱经沧桑的文明古镇便消失贻尽,留给家乡人民的是无尽的乡思和永恒的记忆。如今,年近古稀的我时常在怀旧与梦境中追寻逝去的故土,唯有如此,家乡那屋、那路、那街景才会重现我的眼前,与我絮语、向我述说它的前世今生……</h3> <h3>  我思恋家乡的茅屋。那时,东西沽(统称大沽)的民宅都是自建的土坯房,人们就近拉土脱坯,砌墙苫顶,铡草抹泥。落成后的房屋与自然浑为一体,与地气一脉相承,透着原始的底色,散发着泥草的芳香。东西沽的老住户都讲究摆没,爱拾掇。屋内老式的被阁、通堂的条案 、八仙桌两侧摆放滕椅或太师椅,家具古香古色,彼此相映成趣。墙上悬挂的各式镜框错落有致 ,里面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那浓浓的家味儿着实暖人心脾。家乡父老生于斯、長于斯,祖辈同室,几代相守。这近乎原始的家族居住模式,久而久之,铸就了家家户户以德为上、以孝为先、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教、家风。</h3> <h3>  我思恋家乡的小路。说是路,其实就是临街的土道,道两旁民宅密布,院落纵横,院落的间隔衍生出胡同,众多的胡同编织成迷宫般的路网。胡同里门窗相对,山墙相倚,人们隔着墙头打招呼,坐在门口唠家常,那股子亲热劲儿让你分不清这是一家还是两户。赶上逢年过节或谁家的儿子娶媳妇,闺女出门子,左邻右舍举家而出前去拜访、道贺,整条胡同整条街溢满喜庆祥和的气氛。诚然,同在一片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难免有磕磕绊绊的事情发生,但你这嗓门一大,他那调门一高,惊动了街坊邻居,于是乎,这边张家大爷过來打和,那边李家大娘进屋劝说,打和的晓之以理,劝说的动之以情,这一番和风细雨直浇得矛盾双方立马没了脾气,呆立在那儿只有叹气的份儿了。但听这个说“哥们儿,对不起!都是我的错,向你赔个不是,你别往心你去噢……”那个连忙接茬“听你这么一说,我这脸没地方搁了。常言道:单巴掌拍不响,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请你多包涵。赶明儿上我那儿去喝两盅,唠唠嗑,行不?”嘿,您瞧这哥俩儿,刚刚还脸红脖子粗的爭吵不休,没一袋烟的功夫就化干弋为玉帛了!想到此处,我不禁感叹:家乡这窄窄的胡同、土土的路在弥合邻里矛盾,融洽人际关系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它宛如人体的脉络,把人性中的诚信、友善、宽容、大度化做涓涓细流在脉络里律动、奔湧、生生不息、世代传承。</h3> <h3>  我 思恋家乡的街景。大沽地处海河下梢,海的壮阔、河的柔情在这里自然交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资源成就了家乡发达的航运业和造船业,因此,历史上大沽素有水旱码头之称。而河海相通的独特优势为发展渔业,惠及乡里铺设了一条水上絲绸之路。多少年來,在这条黄金水道上货轮犁浪,渔帆点点,百舸竞渡的繁忙景像宛如一幅壮美的沽口上河图。 按说有河就有桥,但那时大沽地区只有始建于1958年且远离居民区的海河防潮闸可连接海河两岸,人们来往于两岸间靠的不是桥而是东沽三块板和西沽水线等渡口。最早是一个人、一条舢板、一把橹把乘客摇到对岸,晴天尚好,遇有风雨天小船左右摇摆、上下颠泊,感觉像坐过山车,还真有点儿提心吊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求,換成了机器船,其运载能力和安全保障系数非一叶扁舟可比。每到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渡口是车流、人流排成两队等待上船,甚是繁忙。多少年过去了,可那情那景却似在眼前。三块板和水线渡口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变迁,它那美丽的传说和造福一方的真实故事将永远镌刻在家乡人民心中。</h3> <h3>  由三块板渡口向南走一百多米便來到东沽的核心区域,其地标建筑就是戏楼。这是两层木结构单体楼宇,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放眼望去,岁月的风霜在楼的外檐留下斑斑点点的印迹,但楼的整体仍不失中国古建筑雄浑中透着典雅的风范。这里是东沽绝无仅有的休闲娱乐场所,人们聚此吹拉弹唱、打牌对弈,自娱自乐。以戏楼为中轴,北至天锡街 、东至海大道、南至草头沽、西至西开大街,幅射之处店铺林立、商贩云集,卖糖堆儿的、吹糖人儿的、烤山芋的、卖针头线脑儿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拱托出家乡浓郁的商业气息和生活韵味。印象中最赚人眼球的当属戏楼南侧那片广场,这里称得上是浓缩板的北京天桥,有玩鸟的 、架鹰的、捣腾古玩的,人扎堆的地方保准是斗蛐蛐儿的。浆泥罐里的“佩剑将军”摆须亮翘,生死搏杀,两位蛐蛐儿的主人也不闲着,那家伙嘴仗打的比蛐蛐儿咬的还厉害,就好像胜者能赢一座金山,败者则倾家荡产似的。更有甚者,那些围观的老少爷们儿荷尔蒙贲张,不管是谁家的蛐蛐儿,也毫不顾及主人的心情,冲着蛐蛐儿罐一个劲儿的喊:“咬!咬!使劲咬!对,咬住了拧,让它滑不过身来……”这下可好,直气的蛐蛐的主人怒发冲冠却又无可奈何,心里直嘀咕:这都是嘛人哪!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不甘寂默的观众们能看一场蛐蛐儿斗狠,主人斗嘴的好戏,上哪儿找这乐呵事去。其实,戏楼广场这块地儿从不乏乐呵事,你看,赶上公休日、节假日,练武的、摔跤的、变戏法的、耍猴的是你唱罢來我登场。这些来自各地的民间艺人以蓝天做帷幕、以大地做舞台,向观众展示中国的传统技艺。零距离的欣赏如此接地气、聚人气的表演,人们的心情那叫个爽!</h3> <h3>  沿戏楼西行,经西开大街、大沽坞路、进车市口便是西沽地界,明朝嘉庆皇帝御笔题匾的潮音寺便座落于此。寺庙長年香火不断、法事连连。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之日寺院都要举办盛大庙会。连续三日,八方香客慕名而至,进庙敬香,顶礼膜拜,求菩萨恩泽护佑。相较寺内庄重、静默的气氛,寺外则是一派喜洋洋、暖洋洋的场景。广场上各路花会蜂拥而至,踩高跷、摇旱船、耍龙灯、扭秧歌等连番上演、各显神通,让人目不暇接。潮音寺庙会集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是家乡最为隆重的民间盛典,它承载着家乡父老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h3> <h3>  梦境中还有一景时常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就是隶属于原塘沽盐场的大沽坨地。尽管它少有街市的繁华与喧嚣,也难为人们获取感官上的享受,但当你身临其境细细品味时你就会捕捉到另类的美感。大沽坨地是原盐储运放销的集散地,水路、铁路、公路三条运输线横贯坨地与百里盐滩之间,其运输方式之全、规模之大在全国盐业系统首屈一指。每到产盐季节便是储运会战之时,只见拖轮破浪前进,火车呼啸而行,汽車昼夜轮回,金戈铁马如流动的音符,奏响高亢、雄浑的会战交响曲。放眼坨地,一座座盐山白如雪、亮如银,晶莹剔透、巍巍壮观。一粒粒钻石般的小精灵以海水为母体、接大地之灵气、取太阳之光华、经盐工之培育,可谓是人与自然的天合之作,折射出长芦盐悠远的历史和盐文化的丰厚底蕴。做为已退休的盐场工人,大沽坨地无疑是我心中一道难以替代,更无法复制的靓丽风景……</h3><h3> 故土寻梦,感慨良多。或许在他人眼里已逝去的故乡地上泛白碱,风中挾咸涩,滿眼皆秋黄,有何留恋处?可土生土长的我却情缘厚植于心,乡愁没齿难忘。我思恋它原汁原味不加粉饰的美;思恋它亲和向善、包容大度的内在的美。家乡那屋、那路、那街景连同那清纯质朴的民俗民风将与我同行,伴我走过夕阳下那条未尽的路,去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