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大隐一一刘荫祥先生的中国花鸟画作品

拔刀诀

<h3>  最早知道刘荫祥先生时,是三十多年前在订阅的《迎春花》中国画杂志上,刘荫祥先生用自己的审美与视觉引领着中国画发展的方向。有幸今年初秋与中国哲理画创始人王家春、中国画人物画家刘西洁在津门拜访了刘荫祥先生。也就更多地走进了他的艺术世界!</h3> <h3>  刘荫祥先生认为书与画是相通的,书法的&quot;写&quot;,得把字的结构把握得烂熟;画画的&quot;写&quot;,也得把物象结构把握得烂熟。心里没底,看一眼画一笔,决画不出&quot;写&quot;的感觉来。</h3><h3> 征得刘荫祥先生同意,我拍了他给我们展示的装帧精美的册页作品,书画合璧,受益匪浅。</h3> <h3>  绘画艺术的品位、层次,决定于艺术家的自身修养和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深度。</h3><h3> 刘荫祥先生说:越是民族的越要研究国外的,越是自我的越要吸收他人的。&quot;他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广泛吸取营养,积累了厚实的基础。传统只能继承,不能寄生。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固守传统趋于保守,无视传统失于肤浅。学习传统的目地是为了寻找开启未来的钥匙,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神性,它的作用不在于你陶铸了多少,而在于能将其精神融于身心之后,在自性之中流淌了多少,在作品中呈现了多少。</h3> <h3>堆积如山的画作令我感动,使我汗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