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27上午 “我要把他吃掉”-----《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课堂诊断

王光蓉

<h3>  同一教学设计,同一教师,却因学生不同,课堂反应截然不同。王老师在海南琼山一小上这一课,非常成功,好评如潮,学生深入文本,仿佛鳄鱼、牙医的化身。</h3><h3> 而今天在重庆市覃西岗小学给三年级孩子上这一绘本,学生始终进入不了状态,不能与文本主人公共鸣,大部分还是处于平常生活的鳄鱼,对牙医发出"我要把他吓死,我要把他给吃了"的声音。</h3><h3>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学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h3><h3> 重庆专家董晓宇老师引领我们进行课堂诊断。</h3><h3> 董老师说:"首先定位这个绘本教学为低段阅读指导课,重点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眼中绘本的的鳄鱼和动物园的鳄鱼没有区别,还是可怕。应引导孩子在具体场景里推测鳄鱼的想法,与生活中的鳄鱼有所不同。"</h3><h3> "生活中的鳄鱼是( )的鳄鱼。"</h3><h3> "故事里的鳄鱼是( )的鳄鱼。"</h3><h3> 这样情境下,学生知道这是一只很需要牙医给他治病的鳄鱼,才可能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h3><h3> 基于这样的理念,这堂课可以搭这样的框架:</h3><h3> 课前谈话,了解平常印象中的鳄鱼是怎样的。</h3><h3> 一、自学。</h3><h3> &nbsp;自读绘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鳄鱼怕什么?牙医怕什么?</h3><h3> 检测填空:( )的鳄鱼</h3><h3> ( )的牙医</h3><h1> 二、导 学</h1><h1> 1、示范教学,通过范例揣摩鳄鱼和牙医的心理世界。鳄鱼这样说:--------此刻它心里想:--------</h1><h1> 2、四人小组,一人扮演鳄鱼,一人扮演怎么想,一人扮演牙医,一人扮演怎么想。</h1><h1> 3、检测哪些孩子置身于场景,哪些孩子想法更符合图画内容。拿一幅图出来做示范。 </h1><h1> 三、互学</h1><h1> 小组长领任务。导学单设计:</h1><h1> 1、鳄鱼说:"--------。"</h1><h1> 2、鳄鱼想;"———。"</h1><h1> 3、牙医说:"———。"</h1><h1> 4、牙医想:"———。"</h1><h1> 四、展学</h1><h1> 抽查展学,指导紧扣:怕什么?有多害怕?为什么害怕?</h1><h1> 五、扩展</h1><h1> 1、将所有内心活动去掉,让学生讲故事。</h1><h1> 2、将故事中的角色换成老虎、狮子等动物,变化角色朗读,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