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仔细、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是沟通的基础。</h3> <h3>要想与家长沟通和谐,首先要有平时仔细、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否则,在与家长交流时免不了出现答非所问、建议离谱等现象,这样就会失去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即使再说的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了。家长也会从孩子对老师的真切感里体会到我们对孩子的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赖感,拉近家园距离。记得在一次活动中,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小板凳上,把门牙磕得松动了,嘴唇有点肿了,中午饭的时候,孩子不想吃饭,老师就细心地教他怎么吃、鼓励他并耐心的喂他吃,事后,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指责,反而对老师感言相谢,感激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有高质量的工作做基础,和家长交流时才有自信,才能更好的沟通。</h3> <h3>二、丰富的育儿经验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沟通的骨架</h3> <h3>与家长沟通需要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与科学的教育理念为骨架,特别是那些素质较高的家长,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做支撑点,会失去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有时会很尴尬。所以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从中得以经验积累,以便与家长沟通时得心应手。</h3> <h3>三、语言技巧是沟通的网线</h3><div>要跟家长更好的沟通,语言技巧是它们的网线,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语言技巧做导线,与家长的沟通就难以连接的上,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及语言技巧,直接影响到沟通的质量,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不相同。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让网线畅通,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div> <h3>(1)站在家长的立场看问题,要掌握语言技巧,首先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去观察、分析问题,如果立场不对,表情跟言语自然就随之而去了。当然,谁都理解幼儿园工作特别琐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又关系到免不了磕磕碰碰,当有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作为孩子的老师应该首先深感自责,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比如:xx小朋友被抓了一丁点,如果站在家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是孩子脸上一辈子的伤痕,那就是大事啊,不可轻易忽视的,如果言词不当或表情不对,就会招来不愉快。</h3> <h3>(2)方法与技巧</h3><div>其次,掌握语言技巧,就要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既讲究的方法。为什么有的老师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难道都是她们班的家长能理解人吗?不是的, 那是他们掌握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比如:蓬蓬小朋友抓了其其的脸,不能一见到家长就告状说:“今天蓬蓬抓人了。”这样会导致家尴尬,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反问老师“怎么回事?怎么没看好孩子呢?”如果你摸着孩子的头微笑着说:“蓬蓬小朋友这段时间有进步,今天的画就画得不错,但是有时还是会攻击小朋友,今天就抓着xx的脸了...” 然后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家长会很自然的接受. 因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理念、语言表达能力等是有差异的,所以,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不同的沟通方法,对那些要求高急于求成的家长,应当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告诉他们过高的要求只能让孩子胆怯、丧失信心;对那些不太关心孩子的家长,应当向他们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讲教育方法的家长,应当先耐心的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在逐步引导他们观察孩子,帮他们寻找教育方法;对那些把自己孩子看的完美无缺听听不得别人说孩子问题的家长,应当在充分肯定孩子有点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谈问题,使家长信服;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div> <h3>(3)得体的师表</h3><div>为了和家长更好的沟通,得体的师表也由为重要,衣着、肢体语言等一定要大方、有涵养,给人可亲、愿意接近的感觉。如得体的称呼,能使对方一听称呼就有一种相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缩短交流双方间的心理距离。 </div><div>总之,要和家长更好的沟通,就需要我们全方位的提高自己,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些,家长工作会更有成效些。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