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摄影作品选登之 为大学生圆梦/何进文

大美董周

<h3> 2017年8月12日,河南省鲁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大厅里,陈桂玲同学高兴的展示已签订好的贷款合同。<h3> 陈桂玲,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李法河村一组,幼时被母亲领养,今年从鲁山三高毕业,升入大学。母亲陈留今年已经61岁,年轻时曾患有精神病,四处流浪,后来在鲁山县张良镇南部与方城县拐河镇交界处的姜道山上的一座庙里居住,靠开荒地度日,无其他经济来源,收养陈桂玲后,二人相依为命。近年来,因为上学和母亲吃药等原因,经济极度拮据。陈桂玲的学业主要靠学校资助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来完成的,本人也非常努力,暑假积极参与外出打工,减轻家庭负担。</h3></h3> <h3>赵红霞本来是教体局第三党支部一名普通党员。因为是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在鲁山县脱贫攻坚工作中,被行业扶贫的大任推到了政策宣传的前沿阵地。</h3> <h3>下乡为基层干部培训,让村官详细了解党的政策,更好地为群众服务。</h3> <h3>走村串户进行家访,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教育成为家庭脱贫的关键力量,成了她的重要任务。一年来,走访学校200多所,走访困难家庭学生1000多人。</h3> <h3>遇见路人,也要问问家里有没有学生,家中困不困难。发一张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h3> <h3>到贫困户家中走访,逐条讲解国家的资助政策。</h3> <h3>出门时,孩子不舍得赵红霞离开,全家人起身相送。大手牵着小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h3> <h3>到贫困学生陈桂玲的家访途中……由于山路被洪水冲坏,沟壑很深,车子不得不停下来,赵红霞指挥车辆缓缓前行,以免掉进沟里去。</h3> <h3>陈桂玲告诉赵红霞主任山尖尖上有座庙。庙下面就是自己的家。</h3> <h3>陈桂玲的妈妈听女儿说县教体局资助中心来人家访,早早的下山迎接赵红霞和她的同事。</h3> <h3>剩下的路,虽然难走,也得走。山在那边,学生的家在那边。</h3> <h3>前方无路可走了,只好走羊肠小道。</h3> <h3>终于来到了陈桂玲的家。</h3> <h3>一间阴暗逼仄的屋子,是学生及其单亲妈妈的厨房、卧室,兼客厅。</h3> <h3>赵红霞与学生谈心,告诉她国家、政府会帮助她完成学业。</h3> <h3>陈桂玲的母亲为了欢迎远方的贵人,下山挑水给来客喝。</h3> <h3>半山腰有口水井,母女俩要下山挑水上山,一次就要半个小时。</h3> <h3>陈桂玲帮母亲挑水。</h3> <h3>母女二人轮换着挑着水走在山道上。</h3> <h3>陈桂玲下山帮妈妈挑水中暑了,头晕恶心,妈妈给女儿冲药。</h3> <h3>陈桂玲喝着妈妈为她冲的药。</h3> <h3>陈桂玲的妈妈看着女儿,无比心疼,虽然女儿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但爱女儿就像她生命一样。</h3> <h3>当赵红霞亲眼目睹陈桂玲家中的困境时,个人为她家捐赠。</h3> <h3>临下山时与陈桂玲一家合影。</h3> <h3>一间破旧的棚子,是陈桂玲学习的书房。</h3> <h3>不久,在赵红霞的帮助下,陈桂玲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元,办理了大学新生路费资助项目500元,并办理了光彩助学项目3000元 。</h3> <h3>上大学的问题解决了,同时又办理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送路费项目。陈桂玲高兴地说等我大学毕业,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让自己的家早日富裕起来。</h3> <h3>主办单位:中共鲁山县委组织部<h3> 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h3><h3>承办单位: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h3><h3> 鲁山县文联</h3><h3> 鲁山县扶贫办</h3><h3>协办单位:鲁山县作家协会</h3><h3> 鲁山县摄影家协会</h3><h3> 鲁山县诗词楹联家协会</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