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周莹身后的真实境况

小媤

<h3><font color="#ed2308">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font></h3> <h3><b>  随着“那剧”剧情的不断深入,除了陕西美食和每集都离不了的泾阳元素。女主角周莹也渐渐由争议颇大的陕版小燕子蜕变成长为一个坚韧机智、胸怀宽广、忍辱负重的商界奇女子。</b></h3><div><b> 电视剧中人们看到的大都是这位陕商首富的人前风光,又有几人去关注这个十七岁就开始守寡女子人后孤苦凄凉的心境!</b></div> <h3><b>  现实中,周莹并非剧中的江湖女子,而是三原周家的女儿,提起周莹娘家三原孟店的周家大院,关中地区几乎人人皆知。</b></h3><div><b> 周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1787——1797 年),是时任清廷朝仪大夫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私人宅邸。周家与吴家一样,也是当地巨商,据清咸丰七年的分家清单记载,其鼎盛时期在三原、泾阳、云阳、鲁桥、咸阳等地开设有当铺、木行、油房、水磨、集仙园大饭庄以及面房等32个商号,号称“孟店周”,名震三秦。</b></div> <h3><b>  有这样的娘家背景,周莹虽为寡妇却能以常人不可及之气魄把吴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且生意兴隆也就不难理解了。</b></h3><h3><b> 吴家后院有一座“望月楼”,当地讲解说,这座望月楼是周莹义子吴怀轩为取悦其小妾而建。从其建筑风格及砖雕艺术等细节来看,个人认为这座楼应是周莹自己所建。也有人说此楼是周莹为自己赏月而建。可是我在三原周家大院见到“怀古月轩”后,同为女性的我,仿若感受到年轻守寡且肩负振兴吴家产业的吴周氏在身心俱疲之时,应是藉“望月楼”来寄托嫁出女子对娘家的思念和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吧。</b></h3><div><br></div> <h3><b>  周莹守寡后的感情生活究竟如何,没有任何记载,人们不得而知。在当地关于她的传说中,也似乎没有任何此类的风言风语。</b></h3><h3><b> 至于那剧中周莹身边一个个痴情相守呵护帮助的男子,应是编剧为了制造剧情冲突而编造出来的;还有一层我的个人理解,那就是编剧也知道现实中周莹的凄苦身世,因而让这个让人又敬佩又心疼的女子在剧中好好感受一把被呵护的滋味,当然,也应该还有关照国人凡事皆善于屏蔽悲情面而希望看到圆满结局的心理吧。</b></h3><div><br></div> <h3><b>  看到吴家人逼着周莹发誓终身守寡的情节时,脑海浮现出曾经见过的那些千百年来压制女子人性自由的各类贞节牌坊,愤懑、委屈、同情以及暗自庆幸,这一系列心情瞬间在心中涌出。</b></h3><div><b> 以今天女性的标准来想这件事情,我在心中暗暗为安吴寡妇鸣不平。想不通</b><b>周家这样的大家富户如何能将女儿嫁去冲喜,让其受年轻守寡之罪!回头再想想,古书典籍特别是影视剧作品中,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当时那种社会制度下,门当户对是大户人家择偶嫁女的首要条件,大户联姻,利益当先,这才是大户人家联姻的最重要目的,谁又曾去顾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呢。男子尚且不能自主婚姻,何况地位卑微的女子呢😓😓😓</b></div> <h3><b>  这个创造吴氏家族商业神话的女子周莹,死后因无子嗣而不能入葬由她亲手建造的吴氏陵园,只在陵园的东北角起了一个并不大的陵冢。更让人唏嘘的是,在某场运动中她的墓被开掘,据一位知情者透露,墓开棺揭之时,衣服全部风化,只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无损。</b></h3><div><b> 当时发生的其余情景,我不想再听下去,不由联想到黄梅戏皇后严凤因不堪受辱服毒自杀后还被某些人侮其肚子藏着敌台而剖腹检查,由此便暗自各种想象那些掘挖周莹墓冢之人所揣着的种种龌龊心理,进而想到了冯日乾老师《历史并非春梦》文章中的一段话:</b></div><div><b> <font color="#167efb">你难以想象: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运动一来,他就发狂,口痒手痒脚痒,张口骂人,动手动脚,弱者的痛苦似乎成了他们的欢乐;当他们见了半老徐娘的“分子”用脚在她腿上猛踢的时候,是像阿Q在挨了哭丧棒之后见了静修庵的小尼姑突然去摩她新剃的头,心怀“阶级”义愤呢?还是用两个手指拧那尼姑的脸颊,既在人前显示了他革命的“勋业”,同时又觉得那两个指头有些异样的油腻而感到飘飘然呢?</font></b></div><div><b>……</b></div> <h3><font color="#ed2308"><b>部分图片来自网络!</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