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之旅

客家梅子

<h3>行程:贵广高铁沿线游,每天中午坐车下午到景点,与旅游团错开时间,看夕阳西下,沐晨曦,赏夜景,宿景区。多留一点时间,在古镇里静静体会那份悠远、古朴,或与当地人坐下好好聊聊,定会有不少收获。</h3> <h3>喜欢古镇的感觉,喜欢走在风雨长廊下,喜欢走在青石板路上,喜欢走在老街弄巷之间,感受来自几百上千年古老优雅的气息,自有一种心旷神怡。每一个古镇,都是一种美景,静静的时光能让你卸下心防,享受那份独有的清静。</h3> <h3>光滑的石板路、斑驳的墙面、数百年如一日的古井、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老人,这里,总能看见时光刻下的印记,也最能感受岁月静好的温柔。</h3> <h3>每张照片意义都不止是一个简单的瞬间,相机背后的图片都承载着厚厚的情感。</h3> <h3>第一站:"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余秋雨对西江千户苗寨的赞美,引发了我要去西江看一看的欲望,我想知道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人去西江,它到底有多美呢?西江千户苗寨以吊脚楼、风雨廊桥、千户夜景为特色。</h3> <h3>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寨相连,户户紧靠,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独具特色。</h3> <h3>夕阳下的苗寨</h3> <h3>苗寨内建筑大多是木吊脚楼,分为三层,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在吊脚二楼通常设置"美人靠"由于苗族美丽的姑娘们喜欢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绣。</h3> <h3>从白水河上游到下依次是1-7号风雨桥,每座风雨桥上都写着不同的三个字(有些不认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应该是苗语发音)</h3> <h3>一早起来,吃完西江的原汤牛肉粉,开始往山顶苗寨逛,到了山顶,充满了原生态的牲畜味。整个苗寨就像蜘蛛网,更像一座迷宫,除了一条主街和新修建的游览购物演出一条街,就是些毛细血管般的小道,就是近在眼前的房舍,到达那里也许要绕半个寨子。</h3> <h3>喜欢清晨的苗寨,当太阳慢慢升起时,当木楼黛瓦间的炊烟袅袅升起时,整个苗寨犹如蒙着一层薄纱,整个西江呈现出如梦如幻的魅力世界。</h3> <h3>山顶的游方场,不少雕刻</h3> <h3>西江芦笙场,这里是西江苗寨举行公祭和开展集中活动的地方。每逢传统节日,由男青年们组成的芦笙队,个个吹起芦笙绕坝而转,而身着美丽盛装的苗家女子,则随着高昂清脆的芦笙调,欢快起舞。</h3> <h3>观景台</h3> <h3>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h3> <h3>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刚好是秋收季节,苖寨年轻人也在田里耕作。</h3> <h3>  有人吐槽苗寨被商业化了,可是如果不商业、不发展,可能它面临的就是闭塞、落后。走一走,看一看,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地方的美,接受它的不完美,或许才是旅行该有的心态。</h3> <h3>第二站:镇远古城</h3><h3>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美丽的舞阳河水以&quot;S&quot;形蜿蜒穿城而过,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的样式,故又称八卦古镇。</h3> <h3>热爱能走多远,直到向往的风景变成走过的路。</h3> <h3>祝圣桥是镇远古镇的地标性建筑,曾是湘黔联通的主要通道,自古既有"湘黔咽喉"之称。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祝圣桥由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始建年代为明初洪武二年,因为频发山洪,建桥期间数次被冲毁,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这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桥,仅是修建就长达250年</h3> <h3>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古镇城东中河山,建筑风格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由中元洞、万寿宫、玉皇阁等组成。青龙洞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h3> <h3>镇远古镇不大,快的话大概也就需要两个小时。景点有石屏山,青龙洞。石屏山门票30元,8点到18点,所以其他时间不收费,上山主要拍古镇全景及夜景。</h3> <h3>登上石屏山,远眺夕阳下的镇远古城</h3> <h3>城墙在古城边的石屏山顶,现在留存的有3公里多。自明代起,为了控制&quot;苗疆&quot;,防范苗民起义,朝廷在湘黔边境建立若干堡哨,修筑一道道&quot;边墙&quot;,断断续续地构成一条防线。</h3> <h3>遥想在千年以前,修筑这些是多么的艰难。走在残破的城墙上。历史斑斑驳驳的影射,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h3> <h3>山顶,古镇全貌。</h3><h3>从古到今,一条河,一座城,一方文化,一种传承!</h3> <h3>最能体现镇远特色的,不是青龙洞,也不是舞阳河,更不是石屏山,而是有着&quot;地无三尺平&quot;之称的&quot;歪门斜道&quot;。</h3> <h3>古镇主街靠山一侧有四方井巷、复兴巷、石牌坊巷、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等多条古巷道。这些狭长幽深、交叉连接、互相达通的巷子,结构错综复杂,其古屋、古井、古宅院颇多</h3> <h3>不知什么原因,镇远的老宅子都修在山坡上,巷道弯弯曲曲,老宅的大门从不会正对着巷道,都会错开个角度,歪着开。</h3> <h3>大家开动脑筋,胡乱猜测:一种说法是官方的,苗人讲究风水,财不外露,所以大门歪着开。一种说法是苗人好打仗,歪着的大门正好可以做为掩体,在小巷里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还有一种说法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不可能自己走巷道,多半是坐滑杆或轿子,那歪门形成的角度,正好可以落轿。</h3> <h3>此次行程每个景区我们只待一天,还有很多景点都没有去,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没有必要。每个人对旅行的见解与旅行的目的都不一样,我觉得不融入当地生活的旅行那不是真正的旅行。</h3> <h3>第三站:肇兴侗寨和堂安梯田</h3><h3> 侗寨给人的感觉与苗寨不同,从黒瘦的沉默苗人变成了清秀白净的开朗侗人,从热闹非凡的苗家街巷变成了安静惬意侗族乡村;从一栋栋紧挨着的木制房屋变成了特色鲜明的侗族鼓楼而不变的依旧是那朴素的民族风情以及看不够的旖旎风光。</h3> <h3>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quot;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quot;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quot;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quot;之一。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h3> <h3>  鼓楼是侗族独特建筑,有鼓楼才算侗寨。侗族寨寨鼓楼叠立,花桥横跨。</h3> <h3>  这里有山有水有桥有鼓楼,每一块都有小桥流水,但若是要看奇山奇水奇景就不要选这里,这里只是适合放松。</h3> <h3>秋收</h3> <h3>听说侗寨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竞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h3> <h3>舌尖上的中国便有介绍侗寨的糯米团子,早餐吃了一个糯米夹上烤肉的团子,好吃且耐饱。</h3> <h3>侗族蓝靛靛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擅长纺纱织布,她们自纺自染的&quot;侗布&quot;是侗家男女最喜爱的衣料。&quot;侗布&quot;就是用织好的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复浸染、蒸晒、槌打而成。</h3> <h3>晚上8点开始的免费侗族歌舞表演,侗族大歌是无伴奏合唱的歌曲,有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和混合声的唱法,十分动听欢快。</h3> <h3>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h3> <h3>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八、祭祀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踩堂祭萨。</h3> <h3>风雨桥,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桥,俗称花桥。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桥,还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桥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h3><h3><br /></h3> <h3>夜宿的客栈,布置很温馨。</h3> <h3>距肇兴侗寨6公里处的堂安侗寨,是一座中国和挪威政府共同组建的生态博物馆,其村寨的稻田依山而建,形成的梯田盛为壮观。</h3> <h3>恰逢稻谷收获时节,绕田间小路,层层叠加,站在高处,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梯田。</h3> <h3>侗族地区还有以稻田养鱼之习,每年栽秧后,便把鱼苗放入稻田,秋收季节稻谷金黄,鱼苗已长成大鱼,届时一面收稻,一面捕鱼。</h3> <h3>每次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看的兴奋,玩的开心,心情舒畅。这次行程我们领略了侗寨的文化和风光,如鼓楼群、风雨桥,梯田和侗族大歌。此站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h3><h3>我想,就是,这年头还有一个将文化保留得如此完整,离质朴这么近的村落。</h3> <h3>第四站:桂林,最宜居的生活慢城。</h3><h3>乘游船游一江四湖,是指漓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除木龙湖较远外,杉湖、榕湖、桂湖都在市中心,连在一块儿,最著名的是矗立在湖中的金银双塔。傍晚,岸边的塔、亭、桥都被灯打的很亮,甚是好看。</h3> <h3>桂林大巴到黄姚古镇高速路上的风景</h3> <h3>第五站: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有着近千年历史,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h3> <h3>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欢乐桑田》,《英雄虎胆》、《谍战1949》,好莱坞爱情巨作《面纱》、《股份农民》等都在此取景开拍......</h3> <h3>带龙桥附近的巨大榕树,据说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了,在古镇里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历史痕迹。</h3> <h3>整个古镇保存着完好自然风貌,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h3> <h3>带龙桥是黄姚古镇的地标,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黄姚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一座,其以青石板为材料,由两个桥拱组成,拱桥呈半月形横跨在新兴街东面的小珠江上。带龙桥可不是个装饰品,除了供行人来往,桥面用腰形铁块连锁的石板还能在发洪水时作分洪之用,此处风景幽美,吸引了众多镜头和画者,电影《面纱》就曾在此取景,中国邮票也在此取景。</h3> <h3>石跳桥位于黄姚古镇入口处的左边,始建于清朝时期,整座石跳桥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墩构成。</h3> <h3>仙人古井是黄姚重要的名片之一,建于明朝,距今有四百多年。别看就用几块石板分割的水井,当地人在用水方面,是非常合理的。分四大块用水区,根据水流的方向,前方的两块作为饮用水和洗菜水池,后方两块区域为洗衣和洗手池。</h3> <h3>迎秀街是黄姚古镇内主要的街道。走在青砖铺就的石板路上,夕阳下的石板路泛着金光。</h3> <h3>这样的石板街有八条,贯穿着整个古镇。有金德街、天然街、迎秀街、中兴街、安乐街、连理街、龙畔街、山磅街。</h3> <h3>放慢脚步,慢慢感受这个古镇的安静。</h3> <h3>  时过百年,走进黄姚的是世人的惊艳,流水不息,古树参天, 黑石镶嵌而成的古街道路,已被故人的脚步擦得漆亮如玉。唯有那份清静、古朴留在古镇的时空里轻叹......</h3> <h3>黄姚古镇,处处都是山水画 。</h3> <h3>太平门位于迎秀街的尽头,寓意着天下太平,岁岁平安,行走在太平门,不仅可以感受到穿越历史的时空感,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的感觉。</h3> <h3>守望楼是黄姚古镇东南方向的门楼,设有瞭望孔和枪眼。守望楼一边是高石墙,另一边临水,易守难攻。民国以前镇上还有专人在此城楼打更、守关,以保古镇的平安,是防御外敌的重要建筑物。</h3> <h3>永安门是古镇的中心地点,承载着历史,门内是繁华的商业街,门外是美丽的姚江和睡仙榕休闲地带。门框上下对称的方孔用于设置硬木栅栏以防止土匪入侵,两边的长方孔为土火枪射击孔。古镇上从前的大户人家有设二三道这种栅栏们的。</h3> <h3>亦孔之固门,意为虽系一孔之大,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上面的方孔为瞭望孔,两边的长方孔为枪眼。</h3> <h3>郭家大院是黄姚古镇一张令人记忆深刻的名片,不仅仅是因为它悠久的历史,更是它巧夺天工的建筑特色。</h3> <h3>司马第为清代建筑,位于龙畔街,司马为古时的一种官职,故该居所名为&quot;司马第&quot;。门外石阶寓意步步高升,台上的石鼓历经岁月仍保持着难得的完整。房子通透,面阔3间,进深3间。前座中为门厅,中座正中为天井,通透采光。两旁的厢房一般作为客房和厨房,后座为正房、主房。正厅有案台和镂空花雕饰的隔扇,用来开阔视野,古朴而又典雅。门前还有两块石柱,实为旗栓,象征权力地位。</h3> <h3>兴宁庙位于护龙桥头,依地形而建造,布局体现了&quot;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quot;的黄桃特色,屋脊上的人物泥雕非常精美,正中悬挂着古镇第一名匾&quot;且坐喫茶&quot;在黄桃,吃茶才是正经事。不妨在这里坐下凝神,或和古镇的老人聊聊天,此处的风景也是古镇的精华。</h3> <h3>有一种美叫朦胧的美!</h3> <h3>南蛇出洞</h3> <h3>旅行,何尝不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或许你会担心不适应他乡的陌生环境;或许你会害怕旅途中的劳累;或许你会因旅途所有的未知而望而却步;或许你以为眼前的一草一木便是全世界了;可当你踏出第一步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高山流水、羊肠小道、沙漠之花等等,任何一种景色都会让你着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