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季永咏近照</h3><h3> </h3><h3> 他从泰顺山里出发,最终又回到山里,把余生交给了三尺讲台,通过教书育人来实现稻粱谋的理想。</h3><h3> 而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龚定庵曾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感叹,那是因为清前期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之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更不敢直抒自己的见解。</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br /></h3><h3> </h3><h3> 特殊的历史时期,志道可以另当别论,对大部分人来说"活下去"成为了主要的生活述求,尤其是民不聊生的时候,谋食便是生活主流。但是,太平盛世的时候,人活着就不应该只为了吃饭。</h3><h3> 从这点来说,季永咏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仅有个体面的工作,还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季永咏的艺术追求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自娱自乐,而是从一开始的生活突围到后来的人生境界的升华,艺术是他完成人生蜕变的修行法门。</h3><h3><br /></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h3><br /></h3><h3> 这一切,需要从二十几年前说起,那个时候的我,初出茅庐,后生无畏,正做着他的书法老师。季永咏因为喜欢刻印,字又写得还可以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h3> 1996年季永咏考进温州师范学院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他在温州师范学院遇见了张索、张如元诸师。开始从"刻印"到"篆刻艺术"的认知,带着泰顺山野的稚气,重新审视方寸之内的广博天地,从正统里寻找艺术的养分,来弥补先天发育不良的缺憾。不管是绘画,还是篆刻,学院派的专业熏陶让季永咏大开眼界,豁然开朗,算是摸到了书画艺术的门径……</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h3><br /></h3><h3> 林剑丹和张如元均师从方介堪,张索又师从林剑丹,季永咏能够得到张索先生的点拨,真乃幸事也;方介堪祖籍泰顺,名响海内外,文脉再传泰顺学子,缘分矣!大学毕业后,季永咏回到了山里,在泗溪廊桥边那所中学,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那个时候的他,都把工资交给了石头,忘我地投入到篆刻创作中去,接上了大学时期的学习状态。</h3><h3> 在大学期间,他创办篆刻社团、举办公益活动、为学长们刻印,在篆刻的方寸天地里拓展他的生活半径,因为努力耕耘,所以丰收了不一样的精彩。</h3><h3> 从山野的艺术追求者,到都市里的大学生;从学有所成的大学生,到乡村教师;又从乡村教师,奋斗到城里;他一路上都跟艺术难以割舍,艺术成就了他、也丰富了他的生活和人生!工作之余的他,除了在自己的方寸之地默默耕耘,还参与组织地方书协和美协的工作,成为了策展的有力推动者,把学院派的专业带到了民间,使得地方的书画艺术有了不一样的气象。</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h3><br /></h3><h3> 所谓的教学相长,慢慢他的画也有了质得提升,尤其是不断到高校进修,作品慢慢有了自己的风貌。</h3><h3> 当然,季永咏的发力在篆刻,他得到了张索先生的真传,这是薪火得相传,从季永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文脉的传承,这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h3> </h3><h3> 有传承,才有发展。</h3><h3> 季永咏的根在泰顺,泰顺石为第五大国石,这是天然的因缘。学艺归来的季永咏,深根于泰顺,常常下温州、上杭州求学问道,交友揽胜,阅历越来越丰富,假以时日,必有大成。从学问道之路,古人历来有"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之别。</h3><h3> 宋·陆九渊《语录》记载:"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h3><h3> "我注六经"就是"我"尽量去理解六经的本义,根据其他典籍提供的知识来注经书,力求追寻经书的原始意义;而"六经注我"却是"我"利用六经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是指"我"用经书里的思想、智慧,来诠释自己的生命。所以"六经注我",可以理解为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融会其他领域的知识,打通经文与经文之间的思想壁垒与价值壁垒,对原有的经文加以引申、发挥,提出建设性的学术观点,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即六经为我所用。</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h3><br /></h3><h3> 经学之奥,各有其说,体用不同,视因缘而定了。</h3><h3> 尔等众生,读经和解经是路径,最终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终南捷径,一切法,非法,都是为了找到那个究竟的东西。艺可近道,就看个人如何修持了。</h3><h3> 希望季永咏,在谋食中找到谋道的心,有所作为。不管是师承,还是创新都不是目的,不管终归田园,还是登堂入室,只有找到了自己的路,才算是不负天赋,以文弘道,书写出具有民族气象的艺术人生!方寸之间,可以小而无内;功夫之外,是大而无边;不管是篆刻、书法,还是绘画,打通了,都是一种修行,气象所及,均能散发出无限的艺术感染力;不然,只是视觉元素的堆砌罢了,坐如枯禅,全无生机可言……</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h3><br /></h3><h3> 当然,从人的个体来说,能够通过艺术走出一条路来,已经是难能可贵,祝福季永咏!</h3><h3> 希望季永咏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艺术来升华人生的境界、提升生命的格局,用刀和笔刻画出一个非凡的世界!不断超越,才值得期许。</h3><h3>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谋食不单纯为了谋生,还要有"志于学、游于艺、乐于道"的追求;衣冠楚楚,方异于禽兽;谦谦君子,世界才和谐美丽。</h3><h3> 希望,艺术让季永咏的世界更美,顺便也美丽这个世界。</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篆刻作品</h3> <h3>季永咏国画作品</h3><h3><br /></h3><h3>【季永咏简介】</h3><h3> 季永咏,男,1975年11月生,中学高级教师,美术学科,本科学历,篆刻特长,现为泰顺县第八、九届政协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泰顺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泰顺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第六届文代会代表,泰顺县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共青团泰顺县第十四次代表,泰顺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副秘书长。曾获得浙江省书法美术教师中国书画比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艺术节获一等奖,首届丶第二届泰顺县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创作奖励评奖获"金叶奖"(最高奖),泰顺县第五轮优秀青年专业人才,泰顺县二O一五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温州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出版有《季永咏印痕》一书。</h3><h3><br /></h3> <h3>季永咏近照</h3><h3><br /></h3><h3> 本文作者</h3><h3> 龚崎现:原名其献,而立后易名崎现,表字当下,浙江泰顺人,中国实力派策划家、中国最具实力专业市场策划家、中国策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温州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追本堂总策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