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中国农历六月初六。经儿时玩伴老友提醒,想起那句“六月六,看谷秀”的谚语。这句传统民谚的意思是说谷子长势如何,能否取得丰收,在这一天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其中也包涵了农民盼望和庆祝庄稼丰收的心理。</h3><div> 所谓谷物,不单指谷子,还包括黍子、粲子等。民谚所谓的“看谷秀”,就是观看庄稼抽穗开花。家乡方言中,庄稼抽穗结穗的过程,都统称之为“秀穗”。庄稼把式看庄稼秀穗,可以想象是何等的享受啊!</div> <h3> 谷子是广为种植的农作物,也是北方人饮食中的重要食物。通常,谷子经过脱粒之后叫做小米。俗称的谷子,中文学名叫做“粟”,禾本科狗尾草属“粱”的一种,成语“为稻粱谋”之“粱”。近些年来,由于谷子产量低,种植谷子的已经不多了。无论城乡,平时熬个小米粥,都要到市场上买小米,捞小米干饭吃的家庭基本没有了。</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黍子,俗称大黄米,也基本消失了。北方做年糕用的就是黍子,还有黄米粽子,粘包,炸糕等都是黍子做的。特别需要说明的,北方的黄酒,用的原料就是黍子。武松打虎喝的十八碗老酒,其实就是黄米酒。黍穗脱粒后可制作扫炕笤帚。我特别喜欢吃将黍子磨成面做成的黄年糕,幼年时母亲会做一个八十公分锅盖那么大的年糕,上面还嵌入红枣,放大铁锅里蒸熟,再切成几十公分的方块凉干存放起来,想吃时掰一块放在碗里加红糖水蒸热,年糕也就化开了,与糖水一搅,那个好吃。前年回家乡过春节,弟弟送了一块黄年糕,乘机安检扫描时引起一阵躁动,被要求开箱检查,几个安检员拿着那块用透明塑料纸包装的黄年糕左看右瞧,我几次告诉他们是年糕才放行。而黍子的穗子制作的扫炕笤帚,更是家家必备的。以前我回老家每次都带几把这种笤帚,去年回家居然没有了,集市上也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至于粲子,估计年轻的朋友都没听说过吧?它的生长期较短,因不好吃一般没人种植。我没吃过,奶奶说吃起来比吃糠好受不了多少。记得爷爷说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某年,都立秋了,家乡的河水泛滥漫堤,爷爷种的地是洼地,庄稼全淹死了。水退后因季节己晚,种什么都不行了,可一家老少冬春还是要吃饭的,便想到了种粲子。整个镇子只有一家焦姓的大户人家有这个种子,爷爷便上门去借,很痛快就借到了,秋后收获后,爷爷去还粲子,可人家无论如何不要,说你遭灾了,正想帮你呢,可巧家里有这个东西,也是缘份。爷爷每提起此事都唏嘘一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