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员的妻子(原创)

白雪小娴

<h3><b><br></b></h3><div><b>(原创)地质队员的妻子</b></div><div><b> </b></div><div><b><br></b></div><div><b> 我们的父辈大多数是从事地质工作的,我也是地质队员的妻子.,我一直都想写写地质队员的妻子. 今天提起笔来写写.这是一个你们并不熟悉的群体,从表面上看,她们的生活和其他人并无二致。可是,裹在相同外衣下的人与人的生活又是多么不同。她们是地质队员的妻子。我们讲起她们多用奉献,而她们感受的多是寂寞。</b></div><div><b><br></b></div><div><b> 在地质系统有个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有女不嫁勘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带回一堆脏衣裳”。地质工作的野外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勘探队员家庭的夫妻生活必然离多聚少,这是地质工作者的现实,也是广大地质队员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心中一团抹不去的阴影。地质队员的妻子,她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有医生等。她们虽然没有花容月貌、风情万种,却个个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贤惠女性。一个男子,投身地质工作,就要准备吃苦;一个女孩,嫁给地质勘探队员,就要准备过两地分居的夫妻生活。地质队员肩负着为祖国寻找地下矿藏的重大史命,他们踏遍千山万水,心胸开扩,志存高远。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强,地域的东南西北、环境的高山平原、气候的春夏秋冬、食物的酸甜苦辣都能适应。但他们不是苦行僧,也有七情六欲,也渴望肌肤之亲,异性之爱。由于长年在外,对爱情更为执着、深沉和专一。而地质队员的妻子,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嫁给了勘探队员,白天上班下地,晚上既要当爹又要当娘。对上孝敬父母,对下哺育子女。春播夏种秋收冬储、柴米油盐白菜煤气、鸡鸭猪狗男女老少,全靠她一个人单薄的肩膀承担。别人夫妻花前月下,灯红酒绿,而她们只能独守空房,忍受孤单和寂寞。有困难、痛苦和委曲,只能独自流泪,默默承担。夫妻间少了缠绵和浪漫,却多了理解和牵挂。对于地质队员的妻子更多的是担心.我记得每一次送丈夫出野外我都会哭.因为我知道地质工作是很危险的.特别是新疆的地理环境极其恶劣。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风沙特别大。李白《关山月》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多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每当风沙扬起时,飞沙走石,风声嗷嗷作响.就像鬼哭狼嚎。人被风撼动,犹如腾云驾雾。他们出野外的地方不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就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随时都有危险.所以他们每次出野外,我们这些做妻子的都非常的担心.不知道这次出去是否可以平安回来.我丈夫的单位有一年出野外.在罗布泊有三个人,由于迷路失踪.一个是才从北大毕业的大学生.24岁.一个老司机49岁.还有一个徒弟19岁.三天以后找到了.三个人都成风干的尸体.还有前年我住的单位,一个分队上昆仑山.因为昆仑山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人一旦感冒就会造成肺水肿.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有一个女医生就因为肺水肿.就在送下山的路上.死在了同事的怀里.你们可能不会知道我们这些地质队员的妻子每一次送丈夫出去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牵挂和思念,及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这些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最让我们这些地质队员的妻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担心他们的平安.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他们的联系只有书信了.一份信有的时候要走一个多月.当时每次送走丈夫,我们的心也跟着他们走了.什么时间他们平安回来我们的这颗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每年夏天地质队里就剩下女人和小孩,大家同病相怜,总会时不时地聚在一起。谁家有了困难,大家二话不说、心照不宣地都会搭把手。丈夫都不在,不知道谁家哪天会有什么难处呢。也因为大家的境遇都差不多,大家都是好姐妹,经常在一起说说知心话.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伴。可是我们的“伴”却在远方。我们紧紧地抱成了一团。即便总是一个人承担着家庭的一切,一个人面对无边的寂寞,但我们的婚姻却是极为稳定的。地质大队很少听到有人离婚。地质队员的爱情虽然不那么惊天动地,光彩夺目,却也清水长流,绿树常青。 </b></div><div><b><br></b></div><div><b> </b></div><div><b><br></b></div><div><b> 地质队员不是军人,胜似军人,如果说军人的奉献侧重于祖国的安宁的话,地质队员的奉献则偏重于国家的富强。同样是妻子,地质队员的妻子少了鲜花、歌声和掌声,更不用说那半个勋章了。她们的奉献是巨大的,用她的忠诚、投入和自我牺牲,维护了勘探队员家庭的安定稳定,为他生儿育女,抚养老人,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全身心投入找矿工作。所以说,每一块矿石都侵透着勘探队员妻子的汗水,每一滴石油都漂浮着地质队员爱人的泪花。社会在进步,地质队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在不断改善,以前找矿靠的是两条腿,最多配匹马。现在进出矿区多用汽车,甚至直升飞机。以前勘探队员同妻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多凝聚在笔尖上,靠“鸿雁传书”;手机的普及,夫妻可以跨越千山万水随时通话;互联网的应用,还可以从显示屏上,看到听到心上人的音容笑貌;随身携带的卫星定位仪,可让你随时知道爱人所在的任何一个地方。如今,星罗其布的高速公路网,朝发夕至的重车组,满定地相信,地质工作者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b></div><div><b><br></b></div><div><b> 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一定站着一个好女人;一个要想成功,有所作为的地质勘探队员身后,迫切需要一位坚强贤惠的的妻子。在我们歌颂地质勘探队员奉献的时候,不要忘记默默地站在他们背后的妻子,在共和国的地质勘探史上,给她们写上浓重的一笔,为了共和国的过去,也为了共和国的现在,更是为了共和国的未来天穿棱的波音和空客,大大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都为地质队员和亲人相见,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以前,地质队员用较高的工资和野外津贴,让家人在经济上过得比常人略为宽裕。近来,国家对地质工作者关怀有加,各个基地都建起了职工宿舍,让职工有了休养生息、遮风避雨、共享天伦、安度晚年的“窝”。放宽了家属随队的规定,为家属调动大开绿灯,安排家属和子女的招工就业,为解决两地分居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这些都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不敢想象的。我们这些作为地质队员的妻子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为他们能在野外安心工作我们这些妻子们付出了许多许多。</b></div> <h3>我们这些姐妹都是地质队员的妻子。</h3> <h3>她们也是从事地质工作有绘画的,有钻工。有教师有医生等。照片中下排右边穿黑衣服的美女曾经是全国劳模,华国锋主席还接见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