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帧老照片引起的回忆

李全成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两帧老照片,是当年我们几位老战友,在师医院驻地塔塔沟里拍摄的,是罗通耀医生在他的x光室的暗室里冲洗的。就是想不起来是那位战友拍摄的。几十年来,无数次的调动、搬家,不知丢了多少“好东西”,就是舍不得丢掉这两帧有点过度暴光的老照片。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从大漠深处到银川平原,从贺兰山麓到“唐徕渠”畔*,从西北高原到黄海之滨,像宝贝似的保护着它,因为它是我们这些“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那里艰苦到那里去,那里艰苦那安家”的历史见证,是贺兰山卫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誓死守卫祖国北部边疆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对老战友的永久的怀念。</span></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右至左 任振华 李全成 安克光 郝长世 罗通耀)</h5> <h3>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这不是说大话吹牛皮,当时的形势是前苏联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大有置我于死地而后快之态势。就在这种形势下,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英雄的骑兵第二师临危受命,整编为陸军廿师,日夜兼程,千里跃进贺兰山,担当起守卫祖国北大门的重任。</h3><h3> 我们的老师长邢道山,当年曾立下“把41号阵地变成肉磨子,决不让侵略者踏进一步”的军令状,这也是全师1万3千多名指战员誓死保卫贺兰山的铿锵誓言。</h3><h3> 从骑兵部队带来的特别能吃苦的战斗作风,让陸军廿师提前完成了在战区国防施工和战略布防任务,这是当年超级大国不敢冒然对我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这支英雄部队的又一次具体体现。</h3><h3> 紧张繁重的构筑防御工事的国防施工任务,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医疗保障工作的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经受了考验和锻炼。‘<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右至左任振华 罗通耀 李全成 郝长世 安克光)</span></h5><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工作之余和周休日,没有乡村,没有城镇,没有公园动物园,没有图书馆等休闲娱乐场所供我们光顾,也没有剧院、电影院让我们进行艺术享受,只能在这光秃秃的贺兰山上“登高望远”,畅谈理想;一下雨,整条沟变成了奔腾咆哮的“黄河”,浪头和小山一样高,干旱时,满沟就成了戈壁滩,稍有风吹,飞沙走石,昏天昏地,方向难辩。塔塔沟,是战友们平日散步游玩嘻戏的场所。这帧老照片,是我们在沟里发现了一湾积水即兴做了个“捉鱼”的游戏。无处不体现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唐徕渠</span><br></h3><h3>唐徕渠又名唐渠,建于唐武则天年间,后经各代整修,渠口开在黄河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 渠最宽处30多米 最窄处5米 平均宽度24米,居银川平原十四条大渠之首。由宁夏水利厅下属的唐徕渠管理处负责管理。</h3>

唐徕渠

老照片

贺兰山

任振华

那里

艰苦

罗通耀

从右

郝长

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