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 周国良 家承山水秀 师承锦鲤活

远昌🌈在线

<h3> <b>著名画家 周国良</b></h3><h3><b> 家承山水秀</b></h3><h3><b> 师承锦鲤活</b></h3><h3> 国画大家、鉴藏家周怀民之子,知名画家吴青霞高徒周国良,便是当代画坛中少数深得家承与师承恩惠滋润的艺术家之典型。</h3><h3> 周国良从艺四十余载,坚持创作,笔耕不辍,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髓与要义,并在绘画技法与面貌上不断精进上创变。他的山水画深得父亲周怀民创作理念,清秀雅致,意境幽深;他的鲤鱼图深得恩师吴青霞衣钵教诲,下笔得形入神,工写结合,形态多异,栩栩如生。他在家承的耳濡目染和师承的谆谆教诲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更加完美地塑造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造诣与艺术修养。他在家承和师承两方面都受到了深刻影响,在感悟衣钵教悔中不断前行与创新,形成了当今画坛中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绘画面貌。被国内外认知而不靠父亲的旗号,画鱼尾又比吴青霞更“活”一一这就是在众人眼里的著名画家周国良。</h3> <h3> <b>周国良之父周怀民</b>(1907一1996)</h3><h3>现代美术家,无锡钱桥人。自小喜爱书画。因家境贫寒,19岁离乡谋生。业余时间自学绘画,逢假日常去故宫观赏和临摹古画,尤爱临摹清代“四王”真迹,同时阅读、钻研绘画理论,向知名画家请教技艺。26岁时临摹的沈子居巨画《桃源图》,已假乱真地步,京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特聘他去教授国画。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执教。他描绘的太湖山水画中,常毕现芦苇、芦塘的质感、气势和神韵,被人们誉为“周芦塘”。代表作品《山水》、《芦塘》、《葡萄》等。出版《周怀民画辑》、《周怀民藏画集》等。1926年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师事吴镜汀,後留任该会教授 。1934年起,相继在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h3><h3></h3><h3> 1956年参加文联西北参观访问团,后多次到各名山大川写生 ,1958年被聘为江苏省美术馆宋元明清画展鉴别艺术顾问,苏南文管会鉴定委员,北京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26年在北平中国画研究会和湖社学山水画。曾任北平中国画研究会讲师,京华美专教授、教务长,北平国立艺专教授。改革开放后历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监察委员,历任中山书画社社长,苏南文管会鉴定委员,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h3> <h3> <b>  1990年周国良与父亲周怀民、吴青霞老师合影</b></h3><h3> 吴青霞 (1910—2008)女,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h3><h3> 吴青霞老师是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自幼秉承庭训,师从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其精髓。</h3><h3> 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h3><h3> 1934年起历任中国女子书画会理事,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h3><h3> 1956年进上海中国画院为画师.1982年受聘为上海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h3><h3> 1988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历任一级画师.</h3><h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h3><h3> 吴青霞老师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吴青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这一方面源于她对这两种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另外也是她长期悉心观察和对前人作品不断揣摩的结果。她在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处理的更加严谨细腻而不失特色。</h3><h3> 吴老师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4年的年底,吴青霞老师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反映了市场对吴青霞先生作品的认可。</h3><h3> 在耄耋之年,怀着对故乡的眷眷深情,把自己的绘画精品以及其丈夫吴蕴瑞先生共同珍藏的名家书画一百二十余幅无偿捐赠给常州市政府,并捐出人民币100万元用于艺术院建设。</h3><h3> 2000年常州吴青霞艺术院正式落成。</h3><h3><br></h3><h3></h3> <h3> &nbsp; <b> 家承山水秀</b></h3><h3></h3><h3> 1980年周国良与父亲周怀民在颐和园写生</h3><h3> 周怀民的幼子周国良,为人一如其父,温良敦厚,待人以诚,重义轻利,襟怀坦荡,画坛皆有口碑。他自幼受周老熏陶教诲,濡染丹青,以山水画用功最勤,后拜海上名家吴青霞先生为师潜心画鱼,并猎翎毛花卉。他的书画艺术最以“鱼”为著名,一条条鲜活、吉祥的鲤鱼在周国良的笔下,融入了人性化、趣味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h3><h3></h3><h3> 周国良在绘画中既能保持中国画传统技法,又有新创意。因而他的山水画既有南国的秀丽又具有北方的雄浑,空灵飞动中见磅礴的气势;其花鸟质朴无华,拙中见巧;而其笔下相互嬉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群鲤图更为海内外所称道。国良的作品屡见于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多次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外政府首脑及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及多家博物院收藏。</h3><h3> 周老的美好晚年生活及国良的这些个成就也离不开他的贤内助一一常凤女士。</h3> <h3> <b>师承锦鲤活</b></h3><h3></h3><h3><br></h3><h3> 1990年周国良观摩吴青霞老师作画</h3><h3> 吴青霞国学修养深厚,笔姿秀润天成,“才慧天生信有之,闰中下笔虎头痴,常州星象清凉甚,数到青霞女画师”。她的水墨鲤鱼深受人们喜爱,一幅讨民间口彩。年年有余。的《九鲤图》,印数竟超过百万。周国良告诉我,当读到老师的形态各异的鱼,仿佛从碧水中朝你游来,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声响,这无疑是老师的绝活,我一定要拜她为师。我把欲拜吴青霞为师的想法告诉父亲时,他慈祥一笑说,好嘛!当吴青霞得知周国良欲拜她为师时,这位年逾古稀的名画家欣然答应。从此,周国良专心致志地学画金鲤,在他的房间里,养着一大缸鲤鱼,朝朝暮暮仔细观察,手里不停地画鱼,一南一北,路隔千里,靠书信来往,遥寄作品,一个学习刻苦,一个悉心指点,周国良画艺大进。有一次,他寄给老师的双鱼图,吴青霞热忱地在画上题写道:《横浦断桥处,青溪绿映据,》《故人千里情,尺素寄双鱼。》这首诗,寄托着老画家的一片深情。</h3><h3><br></h3><h3></h3> <h3>  <b>  与乔石委员长合影</b>:</h3><h3> 乔石委员长观展《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后,乔石委员长特为在周老面前表扬我声情并茂的讲解非常好,能解读作品的内涵。周老甭提多高兴啦!特为让我站在他的身边把大家召集起来与首长合影留念。中央首长的平易近人,态度和蔼,让我没有陌生感,也不觉得紧张了,我们站在几幅作品前领略身临其境的感受,还真有几分默契。首长认真观赏周老的每一幅作品,赞叹不己,称周老无愧是国宝级的画家。</h3><h3> 我出色的完成了周老交给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晚新闻联播播放了乔石委员长观展实况…周老更是喜笑颜开,首长满意,老人高兴,朋友们在电视中看到了国良和我,我心中也充满了喜悦。</h3><h3> 昨天的记忆变成今天的故事,于平凡中永远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享受生活中的幸福,陪伴并记录着国良从艺生漄的美好的往事总会令人回味无穷。(常凤)</h3> <h3> <b>与乔石委员长合影</b></h3><h3></h3><h3> 周怀民夫人计燕荪、周国良、陈常凤迎接乔石委员长到中国美术馆观展合影</h3><h3>1995年4月28日,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h3><h3> 周老把接待乔石委员长参观画展的任务交给我来完成。那时周国良受伤的腿正在术后的恢复期,不能站立时间过长,周老年势己高,不能全程陪同。婆婆计燕荪无锡口音,讲话多了乡音重。我当过广播员,声音甜美,语言表述清楚,但我不是美术科班出身,给中央首长讲解还是换其他家庭成员吧!周老语重心常地对我说:开幕式当天,你陪同并推着轮椅照顾我的画友黄胄观展,老人们都称赞你,你办事全心全意没私心,最能让老人放心。婆婆也给我鼓劲。愿婆媳联手共同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现市书协主席彭利铭陪同。4月28日</h3><h3>上午乔石委员长准时到场。</h3> <h3>  </h3><h3></h3><h3> 陈常凤、计燕荪和现市书协副主席彭利铭陪同乔石委员长参观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h3> <h3>  迎接乔石委员长观展《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h3><h3></h3> <h3>  引领乔石委员长观展《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h3><h3></h3> <h3>  乔石观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照片</h3><h3></h3> <h3>  周国良的舅舅计大伟带着女儿计安琪特为从美国赶来出席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开幕式</h3><h3></h3><h3> 右起:计安琪、周国良、周怀民、计大伟、陈常凤。</h3> <h3> 1995年4月彭冲出席周怀民从艺七十周年画展开幕式</h3><h3>前排左起人民大会堂张凤英、彭冲、常凤、原全总工会主席章瑞英。</h3> <h3>1995年4月周怀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周国良陪同父亲周怀民在展览会现场接受记者的采访。</h3> <h3>  <b>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周国良的父亲周怀民先生画素描及与李岚清在肖像前合影</b></h3><h3></h3><h3> 在一次市政协的活动中,国良早年在无锡结识的好友周安生,两人相遇甚喜,说有要事与国良说…。2011年9月19日,我们收到了高教出版社重点著作编辑室寄来的《艺术家家属意见反馈表》并附李岚清作品小样,请国良帮助审定。当时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国家领导人的艺术才华也十分令我们仰慕。</h3><h3> 李岚清素描周怀民的诗句:</h3><h3>漓江烟雨群山秀,云水帆影太湖舟。西溪寻梅春风暖,万紫千红玉液香。</h3><h3> 周国良对此当即回复:作者的诗文是对我父亲周怀民先生生前部分艺术题材创作的一个概述。肖像素描神韵真实生动,彰显了作者的艺术功底。感谢作者对艺术大师的深情厚意。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父亲周怀民先生。</h3><h3> 2011年12月2日我们收到了李岚清亲笔签名的《我为大师画素描》的画册。2012年5月21日《艺境情怀》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大厅举行。周国良与李岚清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并接受了别具意义的珍贵佳作的亲自馈赠。(常凤)</h3> <h3><b>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周国良的父亲周怀民先生画素描</b></h3><h3></h3> <h3></h3><h3> <b> 1999年秋周国良在王部长办公室与王兆国部长的合影</b></h3><h3> 1999年秋,时任中央统战部长的王兆国非常重视中国书画在统战事业中发挥桥梁钮带作用。王部长非常随和,不仅关心老一辈书画家,对中青年书画家也很关注。周国良在采风及联谊活动中每次完成的作品,王部长都给予好的评价:国良画的鱼生动有神…。作品被选用并能为统战事业积极做贡献的光荣感、使命感,也更加激发了周国良对国画艺术的热爱与不断创新的创作激情。生动的语言完全融入作品,在海内外传递着和平、和谐发展、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美好祝福。(常凤)</h3> <h3> <b>  周国良与原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合影</b></h3><h3> </h3> <h3>  <b>  周国良与原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合影</b></h3><h3></h3><h3> 2008年春节,应朋友之邀在集贤山庄我们与王兆国部长相聚。他担任全总工会主席,一点儿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书法写的也好。他即兴与憨厚的国良合作《鱼躍》,寓意:奋发有为,篷勃向上…。这个美好的春节,国良与王部长进行作品的合作与合影留念,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常凤)</h3><h3><br></h3> <h3>  周国良将《春水行舟》作品于2013年11月5日随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赴台湾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赠送台方,作品寓意:老杆托新枝,象征中国大陆是根,海峡两岸一家亲,春天充满生机,鸟语花香,风平浪静,期盼祖国早日和平统一。此作得到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赞赏并与作者合影留念。(常凤)</h3> <h3>  &nbsp; <b>《春水行舟》</b></h3><h3> </h3> <h3><br></h3><h3></h3><h3> 2009年2月8日周国良随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首次赴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代表作《鱼乐图》横幅九鲤,作为礼品赠送中国国民党黄国雄党部。作品寓意:海峡两岸不仅血浓于水,而且亦可称鱼水情深,期盼两岸早日和平统一,无需等的太久远。作者笔下抒发着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更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常凤)</h3> <h3></h3><h3> &nbsp; <b> 《鱼乐图》</b></h3><h3> </h3> <h3> <b>  书法《国之栋梁》</b></h3><h3> 是孙毅将军1997年冬以国良名谐音题赠供勉之</h3><h3> 那年冬天,孙毅将军的秘书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家中送来这幅墨宝。当时我们很惊讶,国良并没有与孙毅将军见过面,在一次笔会活动中,朋友讲孙毅将军很喜欢你画的《鸡》,国良很敬重革命前辈,当即挥毫画赠《雄鸡图》。没想到孙毅将军不仅喜欢这幅作品还很欣赏周国良的慷慨为人,赞他的艺德高尚,未曾谋面有求必应,见义忘利实属难得必成大器。他为国良书写两幅书法回赠,一幅毛主席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幅《国之栋梁》。我把勉力语配成镜框,悬掛在画室做为鞭策,勤奋耕耘,用精妙的笔墨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添彩,以精湛的绘画艺术缅怀前辈与恩师。——常凤</h3> <h3> <b>周国良与陈香梅女士合影</b></h3><h3></h3><h3> 1998年9月应亚太基金会的邀请,周国良赴美国丹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举办个人画展及讲学活动。陈香梅女士亲题祝福语:祝福周国良先生画展成功,前途似锦。</h3><h3> 他的展出作品及现场讲座捐赠书画之义举均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丹拂:中国文化中心自豪地赞赏周国良先生的捐赠起到了推动中美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常凤)</h3> <h3><b>  &nbsp; 周国良对陈香梅女士赠《荷美鱼乐》合影</b></h3><h3> 2004年5月4日,陈香梅来中国参加外事活动,住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约请我们会面,她非常喜欢国良画的跳跃的鱼,说此题材使人的心境愉悦,永远向上,充满活力…。周国良愉快地滿足了她的需求,赠《荷美鱼乐》,诚恳表达了周国良对陈香梅女士在美贺展的衷心感谢与最诚挚的美好祝福。(常凤)</h3> <h3> <b>《山茶花》</b></h3><h3> 作者山东画院院长于希宁先生1977年2月作于无锡太湖</h3><h3>77年寒冷的早春二月,国良与常凤旅行结婚,与因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周老带未满六周岁的长孙来锡暂避,住在太湖的一家老少大团聚。不同寻常的旅行让老人很是感动,于希宁当场挥毫为我和国良送来最美好的祝福…茶花的芳香伴随我们己渡过四十年幸福快乐的时光。周国良在传承国画艺术方面始终是充满信心与毅力,如今他的绘画事业也是成果显著。于先生的这幅作品在我心中更加珍贵且光彩夺目。——常凤</h3> <h3> <b>  《雪后梅花分外香》</b></h3><h3> 周怀民先生作于1990年初春赠儿媳常凤留念。此作尺幅不大,内容丰富。作者饱含深情书写与我们共同生活走过、经历过的岁月…。我很喜欢红梅的品格,又读懂了周老绘画的寓意。老人对我承全了一个家庭又成就了他儿子的事业,说我不仅是雪中送碳,还锦上添花又为老人生了个宝贝孙女而且很优秀,老人觉得他晚年的生活越来越快乐…。此作特为我作,赠我留念。再读雪后梅花分外香尤感亲切,永不退色的这幅作品也更显珍贵。——常凤</h3> <h3> <b>《竹雀图》</b></h3><h3> 1995年春节周国良画,父亲周怀民亲题</h3><h3> 一九九五年的春节,周老己八十八高龄。那天,我们在父亲家共进午餐,正巧有朋友为父亲送来宣纸。午饭后本应他老人家去散步,可他却偏偏要求国良马上试纸画幅画。国良遵命,当即挥毫,他胸有成竹运笔自如,己能呈现出扎实的绘画修养,我带着孩子们观摩,又好似亲临笔会的现场。寥寥数笔,墨竹麻雀跃然纸上,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意趣。周老点评:构图巧妙,用笔大气。并随之挥毫题写《竹雀图》,他老人家虽年势己高,但手不抖,墨迹苍劲洒脱,父子新春佳节笔墨寄深情,屋内翰墨漂香,笑声朗朗…这幅空前绝后的父子即兴之作,尽管国良对自己的作品有些不如意,但这段重于泰山的父子情,总是让他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艺术之路走的更稳。对此作更加懂得珍惜。现在读起此作也觉得更加美好!——常凤</h3> <h3> <b>《是画在长江》</b></h3><h3> 这幅墨色山水是周怀民先生作于1989年秋赠送国良常凤儿、媳存念</h3><h3> 那年九月,周国良创作的一幅山水画《春江锦帆远,山色夕阳红》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周老甚喜,夸奖他鱼画得好还没有忘记刻苦努力画山水。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喜欢秋天的景色,周老边画边向国良传授雲雾、远山近水在画中的表现手法,父子在绘画艺术中的交流很自然又亲切,我有时也会有所感悟。当父亲提笔落下我俩名字时,它不仅是存念,更是寄予厚望…。如今,国良也己七十二岁,笔耕不辍,传承父亲国画艺术功底之日渐深厚,题材丰富多彩。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与收藏,但国良始终低调做人,在艺术创作创新之路永不停步,为统战事业积极做贡献卓而不凡,获各界人士好评,其作品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院及政府机关…。——常凤</h3> <h3><b> 书法《鱼水情》</b></h3><h3> 1982年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在周怀民家中(水云阁)题赠周国良</h3><h3></h3><h3>黄苗子是父亲的好友之一,我们与父亲生活的那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老一辈书画家又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精神愉悦又都焕发了青春。父亲的朋友来家很随意,都没有名家的架子。国良憨厚,画画很刻苦,《鲤鱼图》成了他的代表之作,老一辈画家都很赞赏,周老也为儿子的艺术成就而骄傲。那年黄苗子夫妇来家,看到国良正与父亲合作《葡萄架下鲤鱼肥》,对这幅动静相融之佳作赞不绝口。并主动为国良书篆书《鱼水情》给予勉力与厚望。</h3><h3>我们与周老生活的那些年(水云阁、双柳书屋)常是高朋满座,名家会聚…。国良从未有主动开口索要名家名作的习惯,淳朴的国良很令父亲及大师们的欣赏,父辈的朋友们及美术界的同仁普遍认为在国良身上展现了周怀民先生许多的高尚品质。(常凤)</h3> <h3></h3><h3><b> 书法《知鱼乐》</b></h3><h3> 1995年4月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赠周国良</h3><h3> 这幅书法不仅是刘先生对国良在国画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勉力,也寄托着兄弟般的深情厚意。1995年4月国良不慎腿摔伤住进了护国寺中医医院骨科病房,那天正巧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书画家采风活动他没能参加。刘炳森先生陪同统战部的领导来医院及时看望,并将特为题写的《知鱼乐》亲自送给国良,祝他早日康复。祥和的此景,顿时让病房的医护人员对少语淳朴的国良也特别关注起来,给予精心治疗,术后恢复如初,国良与骨科主任刘福才结识为好朋友、好兄弟。周国良对刘炳森先生在繁忙中前来病房看望并赠墨宝这段往事始终难以忘怀。(常凤)</h3> <h3>  <b>春</b></h3><h3></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夏</b></h3><h3></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秋</b></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冬</b></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梅</b></h3><h3></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 兰</b></h3><h3></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竹</b></h3><h3></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b>菊</b></h3><h3></h3><h3>周国良近期参展作品</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 </h3><h3></h3> <h3>  &nbsp;<b>  家承山水秀</b></h3><h3> 1982年周怀民在家中给周国良讲授国画的创作。</h3><h3></h3> <h3>  &nbsp; <b>师承锦鲤活</b></h3><h3> 1989年吴青霞姐妹来京与周怀民计燕荪夫妇在小儿周国良家,吴青霞与她的学生周国良合作作画。</h3><h3></h3> <h3> <b>  师承锦鲤活</b></h3><h3></h3><h3> 周国良同常凤专心致志地观摩吴青霞作画</h3> <h3> <b>  师承锦鲤活</b></h3><h3></h3><h3> 周国良专心致志地观摩吴青霞作画</h3> <h3> 这是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1984年春,那天吴青霞老师和画家许麟芦同时来到家中一聚,那天不巧的是父亲患感冒,周国良特为在新街口知味观晏请这一南一北的两位国画大师。边吃边肯定国良不仅专心学画,画的好,对老师总是不忘感恩…气氛热烈,计燕荪抱着小孙女琳琳,吴青霞的外甥女张欢(左2)一同参加,其乐融融的场景记忆犹新。(常凤)</h3><h3></h3> <h3>  1990年夏天,吴青霞来北京,与父亲周怀民在周国良家中,看到国良作画取得可喜的成绩父亲与恩师非常高兴。(常凤)</h3><h3></h3> <h3> 与萧劳合影照</h3><h3></h3> <h3> <b>  &nbsp;《鸢飞鱼躍》</b></h3><h3> 1988年与著名书法家萧劳先生合影。萧先生不仅欣赏国良的人品,对他的画也有很好的夸赞。亲题《鸢飞鱼躍》赠与周国良。对老一辈亲赠的墨宝国良始终视为是对自己的勉励。深深铭记在心中。笔耕不辍,多年来行万里路赴大江南北,面对大自然坚持对景写生,结合到创作中,既有传统笔墨精神,又能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艺术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h3><h3>(常凤)</h3><h3></h3> <h3>  2009年3月,画家张守涛〈左1〉原文化部长高占祥〈中〉周国良〈右1〉在广州合影。(常凤)</h3> <h3>  赵忠祥与周国良在笔会上砌磋画艺</h3> <h3>  1998年周国良应亚太基金会邀请赴美举办画展。这是在美展览会上。</h3> <h3>  1998年周国良应亚太基金会邀请赴美举办画展。这是在美展览会上。</h3> <h3>  1998年周国良应亚太基金会邀请赴美举办画展。这是在美展览会上。</h3> <h3>  2007年9月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lt;东方书画名家名作迎奥运北京、香港两地巡回展&gt;,周国良的入选作品在香港展出现场,与著名画家孙菊生先生合影。(常凤)</h3> <h3>  2007年9月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lt;东方书画名家名作迎奥运北京、香港两地巡回展&gt;,周国良的入选作品在香港展出现场,与著名画家张世简先生合影。(常凤)</h3> <h3>  王铁成〈左1〉赵忠祥〈中〉周国良〈右1〉在笔会上作画。</h3> <h3>  1998年周国良应亚太基金会邀请赴美举办画展。这是在美展览会上。</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 </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 </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周国良近期作品</h3><h3></h3> <h3> 2007年秋,周国良专程到上海看望病重的吴青霞老师。</h3> <h3> 1982年在家中,周怀民和她的小孙女琳琳、儿媳常凤合影。新华社记者楊武敏所摄题为《爷爷画,我也画》。记录了周老对第三代的爱与传承。如今小孙女己长大,珍贵的收藏着此照,仿佛爷爷就在我身边(常凤)</h3><h3></h3> <h3> &nbsp;其乐融融的祖孙三代</h3><h3> 1985年秋在家中。</h3><h3></h3><h3> 周老一生不求奢华,生活简朴,与我们共同生活的那些年总是沉浸在快乐与幸福之中,他老人家勤奋、勤俭的高尚精神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常凤)</h3> <h3> 父爱如山</h3><h3> 1994年冬,周老来到我们的新家为国良带来文房四宝,勉力儿子要不断创作、创新画出更好的作品,并与我们合影留念。照片留下时代的美好记忆。我们将其视为更加珍贵,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中秋佳节将至,今天整理的这些珍贵照片是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永远的爱。(常凤)</h3><h3></h3> <h3>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周老住房严重受损不能居住了,周老夫妇带着长孙周泉去无锡暂避,一住就是一年多。这是1977年春在无锡太湖的合影。(常凤)</h3> <h3> <b>  著名画家 周国良 </b> &nbsp;</h3><h3> 家承山水秀 师承锦鲤活</h3><h3></h3> <h3>周怀民·周国良父子作品展(第三站)<br></h3><h3>展览时间:2019年5月16日-5月22日</h3><h3>展览地点: 荣宝斋大厦<br></h3><h3>(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br></h3><h3> 由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湖山胜揽——周怀民·周国良父子作品”于2019年5月16日在荣宝斋大厦举行,全面呈现周怀民先生的艺术风采与成就。<br></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周怀民(1907-1996年)周国良之父,江苏省无锡钱桥人,为民国“京派”画家代表,当代著名画家,著名的收藏家和鑒定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h3> <h3>部分展览作品<br></h3><h3>周怀民&nbsp;&nbsp; 梯田写生<br></h3><h3>设色纸本&nbsp; 镜心</h3><h3>40×55cm.</h3><h3><br></h3><h3></h3> <h3>周怀民 山水 </h3><h3>设色纸本 镜心</h3><h3>203×96cm.</h3><h3><br></h3><h3></h3> <h3>周怀民 山水</h3><h3>设色纸本 镜心<br></h3><h3>104×68.5cm<br></h3> <h3><h3>周怀民 西北风光</h3><h3>设色纸本 镜心</h3><h3>178×95.5cm</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 <h3><h3>周怀民 疑是银河落九天</h3><h3>设色纸本 镜心</h3><h3>82×151cm</h3></h3><h3><br></h3><h3><br></h3><h3></h3> <h3><h3>周怀民 虎峪山区春意浓</h3><h3>设色纸本 镜心</h3><h3>78×133cm</h3></h3><h3><br></h3><h3><br></h3><h3><br></h3><h3></h3> <h3>周怀民 春到大地山河美</h3><h3>设色纸本 镜心</h3><h3>64×117cm</h3> <h3>吴青霞·周国良 双鲤图</h3><h3>水墨纸本 镜心</h3><h3>69×138cm</h3> <h3>视频(远虹之间作品)</h3><h3>周国良部分画集</h3> <h3>视频(张友地作品转载)</h3><h3>周怀民、周国良父子作品联展。</h3><h3>第一站:深圳美术馆</h3><h3>第二站:无锡周怀民藏画馆巡展</h3><h3>第三站:荣宝斋</h3><h3>由于展览场地有限,展览的是部分参展作品,均由专业机构策安排的。都是真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