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建水

晨啼

<h3>  初晓建水始于一次去朋友家小聚,在她家的茶室里看到一对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古色古香、高雅不俗品质的陶罐,我特别的喜欢,询问得知它们产自云南省的建水县。逐后上网查询,知晓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古称临安。 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气候温和,土地广阔,山川秀丽,环境优越,物产丰饶,古有“粮蔗之乡”的称谓。更可贵的是建水还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文化发达,人才辈出。 建水的古城至今还拥有大批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保存完好的古式民居,堪称是“古建筑博物馆”。更难得的是居住在那里的哈尼族、彝族、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仍然纯朴依旧,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1994年建水县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看到这些介绍,前往建水游览的念头油然而生,与闺蜜们磋商后,我们的建水之旅于2017年8月28日晚正式启程。</h3><h3> 在这座令人回味无穷的西南边陲县城,我们感受到了尊孔崇儒的浓郁民风,领悟到了这座古朴小城温润祥和的韵味,惊叹于此处古老建筑的艺术与典雅,更感动于当地百姓的热情与善良。为了留下此次旅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亲朋好友们前往建水游览提供一些参考,我将流水式记录悠游建水的点滴。</h3><h3> </h3><h3> <b> 2017年8月29日</b>(建水之行第一天)</h3><h3> 云南是贵州的领省,从贵阳前往建水非常方便。我们选乘的是28日晚21:41分从贵阳开往昆明的K79次列车,在硬卧车厢里睡了一晚,8个半小时后抵达春城。在火车站等待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又登上了8月30日7:51分从昆明开往建水的K9812次列车,2小时35分后我们就在建水火车下了车,出站后乘坐919公交车(每人2元钱)前往建水古城,车行大约20分钟后,我们就见到了建水古城的东大门,此行程真可谓是“一气呵成”!</h3><h3> 一下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建水县东门的城楼。从网上得知,这座造型类似天安门的红色建筑名为朝阳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它是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作为一个县城有如此宏伟的古建筑,赞叹之余让我对这座即将游览的县城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后面的游览行程中确实如我所料)。虽然我们都有在此留影的想法,但因携带着行李不便,想到“来日方长”,我们决定先“安居”为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水古城的东城楼——朝阳楼</h3> <h3>  来之前我在网上认真查询比较,本着评分高,价格合理,位于古城内且方便我们悠游进出的标准,预定了一家名为建水涵书香院的艺术客栈。按照客栈工作人员的指点,我们大约走了十多分钟就顺利找到了这家位于书院街的客栈,我们在此住了三个晚上,静谧、温馨、干净且价格合理(每个标间100元,当然据说这是淡季的价格)是我对这家客栈的评价。一宿及一晨的旅程,让大家还是有了些许的劳顿之感,所以我们决定先休息再出游。当洗沐后躺在洁净的床上时,我舒服地对同室闺蜜感怀:如此悠游的节奏我喜欢!</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静谧而温馨的建水涵书香院艺术客栈就在这个小巷里</h3> <h3>  为了保证建水之行的不虚,我上网查询做了一些功课,知晓至今已有1200多年建城史的建水古称步头,也就是码头的意思,原先这里汪洋一片,却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各个政权觊觎的交通要道。拿下建水,既可以稳固滇南地区,同时更便于成为一个影响和辐射东南亚的“桥头堡”。南宋末年,忽必烈的蒙古铁骑渡金沙江征服云南,此后的建水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启了长达7个世纪的鼎盛繁华。明清时期,随着汉族军队进入,开垦戍边,大量中原汉人迁入建水,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开始对接。于是,建水便有了众多古庙宇、古书院和古民居,更有了遍布于古城大街小巷数目众多,造型独特、五花入门的古井。水井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就在城市生活之人来说是稀罕之物,因此,观赏古井便成为了此行游览的必须,我们入住的客栈附近就有古井。</h3><h3> 小睡了一会,我们几个收拾光鲜、神清气爽地出行了。按照客栈女主人的指点,我们首先去观赏了位于客栈旁边名为竹叶井的一口三眼古井 ,此井小巧别致且古朴,青石井口上清晰的绳索勒痕显示了它历经的岁月沧桑,非常可贵的是这口古井如同建水其它众多古井一样至今都仍在使用,附近的居民们经常至此取水洗菜、洗衣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巧别致且古朴的竹叶井</h3> <h3>  观赏完竹叶井之后我们就去解决果腹之需。沿书院街前行100多米后就进入了位于古城东面的街道,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古朴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民居、衣着朴素却颇显民族特色来往的行人、没有喧嚣却不乏琳琅商品的店辅,我即刻就喜欢上了这座溢满着温润祥和氛围的古朴之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来熙住却并不喧嚣的古城街景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候街头销售石榴的当地百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色古香的民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到处可见宣传做人准则的古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街上来往的行人着装多显民族特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边销售彩色气球的老人</h3> <h3>  当我们去到此城唯一的一家国营饭店—临安饭店时,饭店古色古香的建筑及布局令我们感到恍若回到古朴的岁月,那里品种多样的小吃也令我们“举旗不定”,更欣喜的是价格非常的便宜,至于味道嘛那就是各有所爱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色古香的临安饭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安饭店的食品样多且价格便宜</h3> <h3>  餐后,我们漫步于翰林街,这是建水古城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街道两面都是古香古色的古建商业房,我们几个兴致盎然地沿街串店,其间还遇上一场来去匆匆的大雨,为避雨进入一家古朴优雅的饭馆(建水人非常厚道,任由我们选位而坐),凭窗观赏雨雾中的古城街景,怀旧情感骤然盈怀,那时、那景深深地留在脑际之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避雨进入的小饭店古朴优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雨中的古城街景(1)</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雨中的古城街景(2)</h3> <h3>  一会雨过,天居然又晴朗开来,我们接着串街至位于翰林街中段的朱家花院,这里是我们今天游览的重点。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这座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共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舍214间,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民居建筑群,享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享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大门</h3> <h3>  当我们踏入花园之时,即刻惊叹西南边陲竟能拥有如此内雅外秀,房舍鳞次栉比,布局规整灵活,院落层出迭进,环境清幽淡雅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代豪宅建筑,赏游其中恍若进入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我决定在此放慢脚步细细的观赏这座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古宅,恰逢有一旅游团队骋有讲解员带领入园参观,我们就乘机尾随“蹭听”,对曾经生活在这座豪宅的大家族在似水流年中的荣耀兴衰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座大宅子的家族起源于明代,朱家先祖从湖南麻阳迁徙到云南建水,定居于西庄坝西高伍,于明末清初又移居到白家营村,并诞下两儿子分别名为子卿,永祜,数代一直以经营茶叶丝绸的小本生意为生。就在朱永祜出生不久,朱父在“流寇之难”中去世,自此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所幸朱永祜为人恭廉孝敬,又诚实谦和,因此虽家境清贫倒也安逸。到了朱永祜儿子朱广福一代,举家又迁到建水老马坊村,并开始盖房置业,家道中兴,朱广福更涉足锡矿业,购买矿山,兴建厂房,成了滇南的锡矿业东家。 朱广福去世后,其子朱成章、朱成藻兄弟及孙子朱朝琛、朱朝瑛、朱朝琼、朱朝瑾等两代人先后进入仕途,涉足官场,自此家业更兴旺,家族业务更开始走向国际,开设商贸进出口公司,贩卖锡锭和云南特产。光绪年间朱家已是滇南富绅,除了蒙自的总公司外,同时在香港,昆明,建水,河内设立了分公司,家道进入了全盛时期。而朱家花园就于此时开始兴建,当时的朱家最不乏就是财力,可因为园子规模大,设计也复杂,因此迟迟未能完工,就在建到一半时,朱朝瑛因涉及个旧起义被迫逃亡海外,直到宣统年间才重返故里,朱家花园才又重新修建。可这座美丽的园子并没能将朱家的荣耀保留下来,仅因朱朝瑛政治生涯蹉跎,生活在这座宅院里曾尊荣一方的大家族几经沉浮最终也逃不过没落的命运,而这座豪宅最后也随着朱朝瑛政治生涯惨败客死它乡而易主,但它却见证了朱家从农家到富贾最后家道中落,从辉煌到陨落仿佛一帘幽梦的历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水朱姓世系表</h3> <h3>步入朱宅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透空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h3> <h3>这道月宫门的背面上方则书写的是“谨言慎行”,这是朱家家族倡导的做人准则</h3> <h3></h3> <h3>豪宅里名为“小鹅湖”的水池前建有水榭,是朱家的戏台。环绕水池的石栏两面还刻有24幅描绘朱家繁荣佳境的诗词书画和精美浮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家花园里造型优雅的宅房与庭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错落有致的精巧花木,尽显豪宅的风雅情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氏宗祠门前的灿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曲径通幽的层层院落,显示了豪宅的神秘</h3> <h3>  据讲解员介绍,近百年来,朱家豪宅盛极而衰几度易主,解放后又轮番被各单位所占挪作他用而长期不做修缮,很多地方已遭破坏,所幸建筑主体仍然完好。1990年,建水县政府收回朱家花园,先后投资180多万元进行整体维修。1998年,朱家花园被列为云南省精品旅游项目后,又投入820万元再次进行全面修缮并重建了后花园。修复后的大宅镂金彩绘,染翰流丹如同全盛的往昔,这才使我们看到了这座精致典雅的百年老宅曾经所具有的靓丽风彩,现今骆驿不绝来自各方的游客,如我们般徘徊于这座迷宫般的宅院里惊叹其考究的建筑,感叹着这个家族烟消云散的花开花落。讲解结束,我们却不想离去,于是循原径重返对这座演绎过如《红楼梦》故事般的典雅庭院进行了悠然自在的再次观赏。当日游客不多,丙寅时的阳光抚慰着这座古老的建筑,深深的庭院静谧而美丽,我徜徉其间细细地观赏各处天井种植的花卉草木,每间房屋布置的字画、门柱上的楹联以及窗棂上的精美木雕,真可谓是处处可以赏花观画,处处可以诵读诗书,这里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令我陶醉和折服,我不停的用镜头定格下这里独特的意韵,当然也频频地和闺蜜们在此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家各个房间的房门都是敞开的,门门相通,院院相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窗棂上富有寓意的精美木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彰显清代风格的精美家具与花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融入了江南水乡景色的朱家花园景致如画</h3> <h3>各处天井都种植有花卉草木,每间房屋都布置有字画,显示了豪宅主人的儒雅品味</h3> <h3>每扇门的门柱上都有内容不同的对联,显示豪宅主人的丰富文化内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犹未尽地走出朱家花园</h3> <h3>  夕阳西下时我们意犹未尽地走出朱家花园去到一家名为“愉筷”的中餐快餐店吃晚餐,这家饭店的用餐环境洁净而温馨,菜肴品种多且味道很好,而且价格也非常的实惠,(每人平均消费近10元)。餐毕,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附:参观朱家花园的门票是50元,年满60岁即可半价)</h3> <h3>  <b>2017年8月30日</b>(建水之行第二天)</h3><h3> 昨夜一昼的滂沱大雨,今晨却是彩云满天。心里记挂着拍摄小城的晨景,6:30就起了床,匆匆梳洗完毕,拿着像机我就出门了。刚刚苏醒的县城空气清新,行人很少,在绚丽晨曦的辉映下尤显静谧之美感,我脚步轻盈地快速穿行于古城东大门朝阳楼附近扫片,感觉当地百姓的生活舒缓而平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绚丽晨曦的辉映下尤显静谧之美感的朝阳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悠闲自得溜鸟的老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晨宁静的古城街道</h3> <h3> 按照行程计划,我们今天将去乘坐建水古城颇有特色的小火车前往因“拥有云南最美的古民居群”而入选世界保护性建筑遗产名录的团山村。因小火车每天只开两趟,为了赶上午9:00的这趟火车,我的晨拍只能速战速决。8:00前赶回了客栈和闺蜜们一起前往临安小火车站。从古城东大门外古朴的街道步行约十多分钟即到了极具法式风情的车站。建水至团山票价是100元,年满60周岁的是半价,我们都“荣幸”地享受了这种待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往建水小火车站的古朴的街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火车站附近古色古香的街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极具法式风情的建水古城小火车站——临安站</h3> <h3>  云南米轨铁路是由历史上的滇越铁路、个碧临屏寸轨等铁路演变而来,穿越了3个世纪,运营了100多年,承载着中国、法国、越南3国特殊的历史记忆,是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遗产、世界米轨铁路的“活化石”,是我国早期铁路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条,且尚在全线运营,整体构成不可多得的世界性文化遗产资源。 建水东至团山铁路线原是个碧临屏寸轨(轨距0.6米)铁路的一部分。个碧临屏铁路于1915年4月开工修建,是云南人民自主筹资修建的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新中国成立后,个碧临屏铁路于1970年改成米轨。建水古城小火车是建水县专门打造具有原个碧临屏铁路特色的高品位休闲观光列车,它是建水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水旅游的特色项目——建水古城小火车</h3> <h3>  一走进车站,一列淡黄色的小型火车已经静卧在铁轨上等候着我们的到来。走进列车即看到小火车的设计充分融合民国时期中法艺术特点,通体都是木头制作,木天花板、木车厢墙面、木地板、木桌椅和木窗框。座椅类似普通列车的硬座,中间走道两边各坐两人。木质的窗子加上复古风格的壁灯和不停摇头的电风扇,顿时让我们有一种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感觉。在小火车的中间还有一个区域是用铁制的栏杆围绕四周,中间是背靠背的两排木头座椅。坐在座椅上,可以无障碍地观光和拍照(由于沿途经过的都是村庄田野,农村特有的牲畜粪便气味时不时地随风飘来,再加上阳光的炙热,这里还是不宜久呆)。上车时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还给每位旅客发放了小吃和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闺蜜们兴奋地乘坐通体都是木头制作的小火车</h3> <h3>小火车的木制车厢里配有复古风格壁灯和不停摇头的电风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乘坐小火车时发放的食品和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乘坐小火车时惬意的我 </h3> <h3>  从建水古城东站出发,全长13公里,运行慢速,车程大约1个多小时。此行程将分布在铁路沿线的古村落、古建筑和古桥连接起来,全程设临安、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4个站点,车启动后就有专门的解说员给大伙介绍小火车的历史和沿途的风光名胜,每到一站还亲自带领大家前往参观和拍照,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宁人惬意和新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途中经过的颇具法式风格的乡会桥车站</h3> <h3>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我们到此游览之时天公非常的“惠顾”我们,之前阴沉着脸,我们到时却风和日丽,双龙桥景区的景色更显旖旎,远眺双龙桥,它突立平川之中,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于水天一色之中。高耸的阁楼,在绿野的包围中,仿佛是静静的碧水湖面上飘来的一艘大船;走进双龙桥,桥上有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壮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由于在此的游览时间只有半小时,不能由我们悠游,我只能快速的寻找角度尽力地将这里的美丽揽入像机之中。</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雄伟壮丽的双龙桥如长虹卧波。倒映于水天一色之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朴壮观的双龙桥</h3> <h3>  当小火车行至终点团山车站时,列车工作人员告之我们返程的时间是13:00,而此时已过11:00,如此我们的游览时间不到两小时,不符合我们此行“悠游”的需求,我们当时就决定不随小火车返回。下车后步行几分钟,即到达团山古村。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现状都比较好,环绕村子的泸西河上成片的碧荷随风摇曳,农家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和果树都生机盎然,山村田园风光的味道很浓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团山民居导游全景图</h3> <h3>  从网上得知,明洪武年间,江西一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方成为巨族。此地就是现在的团山村,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团山村依山而建,地势稍高,村内拥有大量具有很高历史人文价值的古式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有21座,而这些建筑大多都融合了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檐土掌房的建筑艺术,繁复华丽的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建筑里呈现的富有浓厚人文气质的书法绘画艺术宁人叹为观止,更可贵的是团山建筑的精美没有因历史的久远而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每幢建筑都被编了门牌号,团山村的后人们就在这些令人羡慕的老宅内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 团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2006年,团山村因“完整保存十九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而入选世界保护性建筑遗产名录。</h3><h3> 到团山村游览是需要购买40元的门票的,但有老年优待证的就可免票,我们一行只有一人拥有,其余3人因未办理不能享受此优惠,心有不甘,只好先去了一个目前还没有被圈入票区管理的古宅——保统府参观,在这里巧遇一个自称是此宅的后人的当地人,与之商榷,每人付之15元后由他带我们绕道进入了团山村的景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虽已颇败却仍显昔日风采的保统府宅院</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保统府门外的这颗古树见证了这座府邸里的花开花落</h3> <h3>  进入景区,我们首先参观了团山民居的主要代表——建于清末的张家花园。张家花园以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居团山民居之首,房舍布局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座宁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啧啧惊叹的规模大,建筑质量好,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庄园式居民建筑群,至今仍有张家的后人居住于此。</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团 山 民 居的 主要 代表 ——建 于 清末 的 张 家 花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家花园用书画装饰的阁楼</h3> <h3>  在张家花园游览时巧遇一导游带领一个据说是来帮团山村做宣传的摄影人士来拍照,我们乘机随行听她讲解和游览,我们目不暇接地一一观赏了将军府、秀才府、张寺宗祠、土掌房、大成寺......等古民居和古祠堂,所到之处,这些古建筑都拥有雕工精细、精美绝伦的斗拱、梁坊、廊檐、门窗、坎墙等,更令人叹服的是这些古民居里凡是能书写作画的地方无不布满了品味高雅的古诗词、古文楹联、处世格言,犹如一部凝重丰厚的书卷,令我们不时驻足品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朴的团山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宅里精美绝伦的斗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妙的屋顶装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团山八大古民居之一——留宛(原乡公所)</h3> <h3>  始建于清代前期的大成寺左右两堂分别有六扇格窗屏门,门的下方圆形图案中刻有构思巧妙的草书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寿喜”此门为建水木雕屏门中的珍品。</h3> <h3></h3> <h3></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古宅里品味高雅的古诗词、古文楹联、处世格言比比皆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团山村古朴的石板路</h3> <h3>  我们还去到了曾经是团山村人饮用的主要水源——大口井,据介绍此井水水质清凉甘甜,尤其适合做豆腐。2010年村里安装了自来水,大口井现已完成了“历史任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经养育团山百姓的大口井</h3> <h3>  最后,我们来到了团山民居中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宅院,也是团山村众多古民居中最高级别的古建筑——皇恩府。此院座落于团山村南寨门外,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由于此宅院的建造者张树元的母亲在丈夫早亡后,矢志守节,艰辛劳累,昼则佣工田畝,夜则针黹纺织,终将孩子抚养成人,因其节孝双全,德高望重,被朝庭封号“安人”,享有“旌表其门、立坊、入祠”的待遇,“皇恩旌表”的匾额立于宅院门头中央,此宅院因此而得名皇恩府。此宅院据说有7道门能够进出,是团山古宅院中门最多的,但当我们进入挂有“皇恩旌表”匾额的主大门时,眼前近于荒芜的园子让我们即刻就退了出来,差点与这个最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古院落擦肩而过。幸好有几个游客从里面出来,询问才得知进入大门后要从右边的一个不易被察觉的门进去,顺着这个通道进入这家府邸时,我立刻就被眼前这座充溢着浓浓书香氛围的典雅古宅深深的吸引。</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团山民居中保存最为完好、级别最高的古宅——皇恩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皇恩府大门石柱上工艺精巧的雕刻(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皇恩府大门石柱上工艺精巧的雕刻(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皇恩府大门石柱上工艺精巧的雕刻(3)</h3> <h3>  从这扇不起眼的古老月宫门即可进入皇恩府</h3> <h3>  皇恩府现在的主人名为张立永,是一位和霭可亲的退休教师,他是此府建造者的第五代孙。在他的介绍下,我们对此宅的前后院进行了细细的观赏,知晓了宅院里“左青龙,右白虎”的绘画展现了皇恩府是一个风水宝地,而看似平凡却内含奇妙的“墨池”则显示了宅院主人的文化素养,更惊叹的是皇恩府里各处建筑的门窗上、斗拱上制作精细,层次分明,简繁得体,手法细腻,工艺精巧的雕刻,这些雕刻穿漏与浮雕结合自然,内容有西游记、水浒、三国名著的故事,也有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更有喻意吉祥的龙、凤、八仙、桃子、佛手、葡萄、金瓜、玉壁、花瓶等等的图纹,并且多数木雕都贴有金箔,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派。而皇恩府庭院内房屋木门窗上、夹门夹墙的板壁上、门楣窗的隔板上乃至廊檐下的木坊上,无不布满了书法绘画,内容有古诗词、古文楹联、名篇片段、为人准则、处世格言和富有哲理的警句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画作品都是出自当时建水的书画名人之手,这也正是宁人感觉得到其它豪宅难以企及此府邸的儒雅之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似平凡却内含奇妙的“墨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颇显大家气派的宅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厅房木雕屏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堪称雕刻工艺珍品的门窗(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堪称雕刻工艺珍品的门窗(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堪称雕刻工艺珍品的门窗(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堪称雕刻工艺珍品的门窗(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堪称雕刻工艺珍品的门窗(5)</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无处不在的书法绘画彰显古宅主人深厚的文化素养</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内含名著和民间故事情节、寓意吉祥的木雕窗棂(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内含名著和民间故事情节、寓意吉祥的木雕窗棂(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漏与浮雕结合自然的走廊木雕装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精细、色彩优雅的斗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法细腻,工艺精巧的的斗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廊檐下的木坊上也有精美的雕刻</h3> <h3>  我穿行在这样品味的古宅里,确实感觉有一种难于言表的磁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想离去,真想在这样的小院里静静地坐着,或是欣赏俯仰皆是雕刻和书画作品,或是饮茶发呆,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从此不问世事。但现实是闺蜜们已经有了离意,我也不能“一意孤行”,为留下足迹,也为向坚守古宅给我们热情介绍的张老师表示敬仰和感谢之情,我特意购买了张老师撰写的《我的家乡——团山》一书。</h3><h3> 离开团山村时已是14:00了,我们在村外的停车场乘坐中巴车(5元/人)直接回到了建水,灼热的阳光宁我们游兴锐减,于是径直回到客栈休息。建水这方天公真的是对我们非常的惠顾,当我们刚冲完凉准备休息时,一场来头不小的阵雨又从天而降,我们都暗自庆幸没有成为落汤鸡。我全身清爽地躺在床上,在雨声的陪伴下惬意地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到晚餐时间,由于对“愉筷”快餐店印象极佳,于是依旧前往且仍感“心满意足”。餐后,我们漫步于华灯初上的古城,感受得到生活在这座古城里居民们自得的生活气氛,也感受到了建水人的纯朴厚道。行走于建水古城,无论是问路、买东西,这里的人都会非常热情耐心地的给予回答。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晚我们朝着西门方向漫步想去观赏位于西门外建水最有名的古井——大板井时,邂逅一位从西门外进古城来散步的妇女,我们向她问路,她真诚地劝我们明早再去观井为宜。接着,在我们的返途中一直跟随,并用不太听得懂的建水话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建水的旅游和购物热点,其热情真的宁我们很感动,当今中国有如此纯朴民风的旅游之古城真是太珍贵了。</h3> <h3> <b>  2017年8月31日</b>(建水之行第三天)</h3><h3> 今天是我们在建水游览的最后一天。由于游览项目多在古城内,我们决定悠游,故7:30才晨起。收拾完毕后出门吃了早餐(两根油条加一杯豆浆,总共花销三元钱),我们的游览开始了。</h3><h3> 我们首先游览了始建于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建水文庙。这座文庙占地面积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了多个单体建筑。我们行赏其间,由衷感叹在西南边陲这样一个小县城里居然有如此庞大规模秉承尊孔崇儒思想之古建筑真是非常的稀罕,可以想象得到这座古城曾经是多么地崇尚文化,也能感受得到这种浓郁的文风至今仍然在古城延续。(附:文庙票价60元,我们享受了半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庙广场中央高耸肃穆的孔子塑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庙里华而不奢的画栋丹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尊孔崇儒文风之园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庙里环绕荷塘围栏上伫立的可爱小石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受浓郁文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安首寺——指林禅寺</h3> <h3>  接着,我们前往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红井街二十一号的朱德旧居瞻仰。上个世纪初,年轻的朱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背井离乡去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一九一三年,朱德任蔡锷麾下的少校营长,驻军建水时住进了这座小院,直到一九一五年离开建水。在这座不大的小院里,我们认真的观看了朱德的革命开篇历程介绍和元帅当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伟人曾经历的激情与鲜血共存的岁月感慨不已。据介绍,1962年,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朱德曾重返建水回到这座小院,如一位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归故里一样,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和此院的后人唠家常。如今,小院依旧,桂花又香,可伟人却早已驾鹤西去多年,我伫立于这座静静的小院缅怀之情荡漾于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伫旧居缅怀伟人</h3> <h3> 我们走出古城西大门后,径直去观赏建于明洪武初年,享有“滇南第一井”之盛誉的大板井。当我们来到井边,眼前的这口大井真是是名不虚传,宁我们大开眼界。此井栏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三米有馀。井水清澈至极,水味之美据说冠甲全滇。当地的居民们都说用大板井的水泡茶,茶水清亮不发黄,闻起来清香四溢,喝起来唇齿馨香;大板井水存放在家里瓦缸中可长期备用,时间再长也不会变味;用大板井水做古城人爱吃的豆腐,其质鲜嫩口感香酥;用它制作云南特产米线,则精细滑软。建水的烧豆腐、凉米线之所以能成为滇南有名的风味小食而吸引八方游客,全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甘美的大板井。正因如此,井边永远是人来熙住、车水马龙般热闹,成为古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的人取水是用于自家生活,而有的人则是用于销售。而宁人惊叹的是这口已历经了千年沧桑岁月的大井却从未枯竭过,至今仍然以取之不尽的泊泊甘泉滋润着古城百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享有“滇南第一井”之盛誉的大板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喜打水 </h3><h3></h3> <h3>  观赏完大板井,顺着附近的一条小巷行走百来米,便来到了知名度也不低的建水渊泉,俗称小节井。此井井栏由8块青石板围城,直径1.9米,建于明朝中期,井旁有庙。《云南通志》记载小节井“井水甘洌,四时不绝”,小节井水质、水味与大板井相似,所以也被称为小板井,不过水温却比大板井低,因而有“小节井前喝凉水,一点一滴凉心头”,“大板井甜,小板井凉”之说,小节井被列为建水凉水井之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水凉水井之首——小节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节井边邂逅的小女孩天真又可爱</h3> <h3>  我们一到建水就发现古城的街头巷尾,烧豆腐果随处可见。几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围着一个小火盆,上面架个铁箅子,寸方的豆腐在上面烤焦黄的颜色,每个人用筷子或者直接用手抓起一个,蘸些辣椒面、盐、花椒面、味精配制而成的佐料,吃得好来劲。我们当然也去品尝了这种特色名吃,感觉这种豆腐厚实劲道,但却没有贵阳烤豆腐的柔软香嫩。在前往小节井的这条小巷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家制作烤豆腐的豆腐坊,据说制作豆腐需专用大而圆的白皮黄豆和大板井的甜水,做出的豆腐洁白细嫩、火烧不变黑。制做豆腐的程序很繁复,我们见到的是豆腐坊里的女工们将不成形的嫩豆腐用纱布包裹,通过灵巧的指尖飞快地将其变成一个个小方块,这种通过手指的合作完成豆腐成型的原始工序宁我们几个看得饶有兴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做建水烤豆腐的妇女们</h3> <h3>  中餐后,我们打的前往建水紫陶的产地碗窑村淘货。碗窑村离建水城不远,出城北约两公里即到。这是一个无从追溯烧窑历史的村落,一千多年来村民们都靠烧窑为生,据说在这里从小学艺,日后做出名堂的大师级人物不胜枚举。我们这次的建水之行起因于建水紫陶器皿,淘点自己喜爱的紫陶器皿回家是我的心愿。本以为可以去到紫陶生产作坊选购,到了碗窑村才知生产场地一般是不让人进去的,我们的淘货只能在碗窑村的一条长长的街道两旁的商店里进行。我和闺蜜们在一家挨着一家的商店串出串进地看货、比较和砍价,最终都淘到了各自满意的物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就是我淘到的宝贝</h3> <h3>  在购物期间与当地人聊天,得知碗窑村附近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购物结束后,我们一路询问找到了这个名为玉龙湖的公园,此园景色不错,但却没有引起我们这几个“走南闯北,阅景无数”的游览兴趣,在公园长廊里小座了一会,我们就去逛位于碗窑村附近的紫陶街。据当地人介绍,这条街每天于下午5:30左右开张,到时可以在那里淘一些价廉物美的地摊货,我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到现场却非常失望,入眼的地摊货物不多,且价钱也不便宜,此街实质更像是小吃一条街,卖各种小吃的摊位布满了街面,我们几个在这里每人购买了一份砂锅饭算是交待了晚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光旖旎的玉龙湖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碗窑村街头的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紫陶街街景</h3> <h3>  餐后,我们又打的(这里打的不贵,到古城的费用在10元以内)回到古城东门。此时,被灯火映照的朝阳楼显得异常的典雅壮观,我赶紧用像机记录下了这美丽的夜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色中的朝阳楼典雅壮观(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夜色中的朝阳楼典雅壮观(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阳楼门洞好个景</h3> <h3> (建水之行第四天)</h3><h3> 据当地的居民介绍,每天进出建水县的火车共有4对,最早离开建水前往昆明的火车是早上9:26分开。于是今天我们7:00起床,7:30退房后直接到古城东门乘坐小面包车赴车站。列车准时启动,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昆明火车站。出站后,我们首先去排队购买了晚上22:30分开往贵阳的火车票。为了充分利用好下午的时光,我们决定前往位于昆明东南郊的官渡古镇游玩,于是我们将行李存于火车站。吃完中餐后,我们乘坐车站附近的31路公交车前往官渡古镇。官渡古镇的大门(大牌坊)非常的有气势, 古镇内有不少的文化古迹, 人文景观也比较丰富,但给我们的感觉是这里的商业氛围太浓,整条街上到处都在出售麦粑粑、凉粉、炸洋芋、烤臭豆腐、木瓜水.....等小吃及食品、行走其间仿佛只是在逛美食街而已。我们边吃边游,游览结束后,我们各自都买了一些味道不错的麦粑粑带回家作为馈赠给亲朋好友们的礼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非常有气势的官渡古镇大门(大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官渡古镇里的这座醒目的金刚宝座塔浸透着宗教文化的灵光 </h3> <h3>  晚餐是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连锁店吃的,菜肴的味道不错,价钱也还合理,大伙都颇感满意。餐后,夜幕已经降临,我们直接进入了车站,找到一个较为安静的候车大厅打起了双升,不亦乐乎!</h3><h3> 我们乘坐的K434次列车在昆明火车站开车的时间是22:30准时启动,本应在第二天(9月2日)早上的9:30分左右到达筑城,但当我们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彻底醒过来做下车前的准备时,却被列车员告之,由于昨晚一夜大雨,导致在六盘水车站滞停六个多小时,列车晚点已成必然。此消息本应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但于我们却不是那么的糟糕,我们四个闺蜜乘机在列车上好好地过了一把打双升的瘾。</h3><h3> 9月2日下午近14:00,火车终于驶入了贵阳火车站,我们紧凑而充实多彩、愉快而回味无穷的悠游建水之旅圆满结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行归来留个影,不亦乐乎!</h3> <h3> 晨 啼</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0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