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城市化、全球化迅猛推进,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h3><h3> 在荔城二小开展的暑假雏鹰假日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2014级第五中队选择了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主题。旨在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关注。使孩子们能够增加对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了解。让我们的孩子走近并学习民间手工艺的制作。</h3><h3> 我们这次主要的走访地点是花箦镇手工高粱饼厂、大塘镇手工陶艺厂,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学习手工制作。</h3> <h3>临行前老师的叮嘱</h3> <h3>出发了。看我们朝气蓬勃的二小学子,举手投足自信满满。</h3> <h3>来到此行第一站:大塘古引手工陶艺厂</h3> <h3>雷师傅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手工陶艺的制作流程。首先是练泥: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h3> <h3>孩子们在认真聆听,仔细观看</h3><div><br></div> <h3>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h3> <h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h3> <h3>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br></h3> <h3>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h3><div><br></div> <h3>在陶艺制作工艺方面,就其主要性来说,可以分为“一烧、二土、三制作”,烧窑显得多么的重要,也是要害之要害。</h3><h3>烧窑的步骤: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br></h3> <h3>陶艺制作非常考验耐心,需要安静的心手合一才能制作出漂亮的作品。</h3> <h3>虚心学习……</h3><div><br></div> <h3>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手工制作陶艺很受孩子们欢迎。</h3> <h3>慢慢地,一点一点,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杯子在孩子们的手里成形。</h3> <h3>小心轻放</h3> <h3>这个是我的作品</h3> <h3>看看其他同学做得怎么样?</h3> <h3>这些各具特色的杯子就是我们今天的成果。</h3> <h3>第一站学习手工陶艺制作,在同学们和雷师傅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结束了。</h3><h3>我们接着赶赴此行的第二站:手工高粱米饼厂</h3> <h3> 来到我们此行的第二站:花箦镇手工高粱米饼厂。据传,荔浦米饼大约已有400年的制作历史。所以它既是一种美食,也是一门传统手工艺。</h3><h3> 因为手工制作米饼耗时长,产量低,再加上现在人们浮躁的心态,已经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耐心来耗费这么长时间制作。因此现在的荔浦米饼很多都是用机器制作了,像这样纯手工的厂已经很少了。</h3><h3> 高粱米饼的制作挺复杂,包括浸、炒、碾、熬、和、印、磨、煎等七八道工序。简单讲来有如下几步:</h3><div>一、先将浸泡晾干的高粱米炒干变黄,再磨成粉,准备好花生、芝麻、等料。</div><div>二、熬煮红糖。</div><div>三、在炒好的米粉中加入熬好的红糖,把备好的芝麻、花生等料加入拌匀。</div><div>四、把拌好的粉料装入饼模,将饼的表面碾平。</div><div>五、用木棍敲击饼模,使饼松动,将饼反扣在烤米饼专用的竹筛上。</div><div>最后或蒸或烤制作完成。</div> <h3>米饼厂不大,我们排队等待进入</h3> <h3>食品卫生一定要严把关,我们都戴上了操作帽</h3> <h3>高粱粉,猪油,炒好的花生和芝麻。几种材料拌在一起,香气扑鼻。</h3> <h3>将拌好的材料填充进饼模,用勺子压平</h3> <h3>这是我们亲手制作的米饼</h3> <h3>一张张笑脸像今天的太阳一样灿烂。这是学习,了解,收获满满的一天。</h3> <h3> 所有的传统手工艺都需要传承才能够得以发展,而现在各式各样的文化冲击,使得人们尤其是对于民间传统手工艺不再感兴趣,不再关注。让孩子们多了解,多接触,多学习我们的传统手工制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种下一颗颗传承的种子。</h3><h3> 像手工陶艺,手工制作高粱米饼这样,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日渐失传的也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有些事,你不做,我不做,总有人去做;而有些事,你不做,我不做,就没人去做了”。这就是荔城二小开展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h3><h3>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并不代表我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学习继承之旅的结束。弘扬传统文化的的道路注定艰难漫长,但却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和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