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转睁已是秋天,不知不觉中同学聚会已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同学们重新认识有了一定的进展,用征难的话说就是从隔阂、拘谨逐步放松、靠拢、重认识、再点燃,找回儿时的纯真,再铸友情。在聚会一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如何纪念我们的同学友谊,我想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把我们的电子期刊延续下去,一方面,电子期刊能为生活增加情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的友情也会因有文字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珍贵。因此,我愿意为大家的友谊再添一把火,再续一把柴,把这温情的火苗烧得更旺。</h3><h3><br /></h3><h3>在我发出投稿邀请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就有王红和王晓玲的两份稿件发给我,我为同学的情义深深的感动,虽然只是一个自娱自乐的群期刊,却也是同学心头一件大事。征难最先表态支持并投稿,丁岗虽然忙,但也答应静下心来写一篇,截止今日,群里共有72名同学,其实,无论投稿与不投稿,我知道大家都有一颗友爱和支持的心。</h3><h3><br /></h3><h3>王丽萍说:"我不是不写,而是家里的事多,我妈今天又住院了,我现在在普洱,还想着准备回去,走了生意又沒有人管,真是我比你们的事都多,我尽量抽时间想想,看怎么写。"</h3><h3><br /></h3><h3>何明生的回答最特别:"好的好的,曹美女"。</h3><h3><br /></h3><h3>杨光说:"工作太忙,东跑西跑,等有时间就写"。</h3><h3><br /></h3><h3>李东说:"好的好的,我想着写"。</h3><h3><br /></h3><h3>王晓玲专门给我打来电话:"我把原来的美篇整理了一下,并加了工作中的一些片段,发给你看看是否可以,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让你操心了"。</h3><h3><br /></h3><h3>王红说:"不好意思,拖得有点久了,懒癌晚期"。</h3><h3><br /></h3><h3>杨开云说:"我最想出力,但文笔不好,怕不行"。</h3><h3><br /></h3><h3>杨慧萍说:"写什么呢?等我想想嘛"。</h3><h3>......</h3><h3>无论怎样,每一个同学回答都是推心置腹,肝胆想照,绝无推脱。</h3><h3> </h3><h3>一、心灵相聚的微信群</h3><h3><br /></h3><h3>金秋木奔群是一个有趣的群,群主李慧为大家定出群规,让大家在安全的环境里聊天互动;陈涛、史玉平、何明生、杨开云、韩英、田冬萍、刘京珍等几乎每天早上都在群里向同学们问早上好!何明生每天在群里分享他登山的照片和心得,并用手机把他自创的床上体操拍成视频分享给大家,杨开云经常在群里给大家分享健康知识,王红分享她在马来西亚潜水、在云南跑马拉松、骑自行车和带三十多人在郊外露营的户外活动,丁岗分享出差时的见闻,杨征难分亨他的文学作品,董宏思分享他的美食佳肴,杨慧萍分享她开会的场景,李慧分享旅游的美丽照片,韩英分享自家的美食和亲人的合影,段永芳分享他的易直邦.......,所有的分享,不管有用无用,不管看了还是没来得及看,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大家都把这个群当成的了家的一部分,有些同学像我一样,尚未有那么多自由的时间在群里及时参与聊天,如戴红庆、黄晓春和我都还在忙于工作,但无论多忙,每晚临睡前总会习惯性的打开群里的聊天记录看看,回味一下同学们聊天时的快乐时光,虽然已是滞后的消息,但心灵上仍愿意与大家同步。在这个小小的微信群里,我们的心灵总能相聚在一起,并发出碰撞的火花。</h3><h3> </h3><h3>二、三个男人一台戏</h3><h3><br /></h3><h3>一年以来,丁岗、杨征难、董宏思三个男同学关于《专属红包》《交杯酒》《门的故事》的讨论,经久不衰,总能吸引大家的关注和欣赏,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们的境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有时候甚至已春雨润物般的改变了我们的三观。三个男同学都属于智高一筹挥发自如者,经常看到他们的讨论要陷入僵局剑拨怒张时,一个锋回路转又变得和颜悦色风清云淡,我说过三个男人就是一台戏,群里如果少了他们三个的争论和调侃,将会失之灵魂,所以,希望他们三人,一如既往不负重望,继续承担起群灵魂的重任,把群的工作继续开展下去,把友情的小火苗烧得越来越旺!</h3><h3> </h3><h3>二、再铸友情</h3><h3><br /></h3><h3>在这一年里,同学中有无数次小聚,李东多次带领同学们神游通海、大理,并拍出了最煽情的合影,因为经常合影里美女如云,却只有他一个男同学,让群里其他男同学们羡慕嫉妒恨;楚雄的杨慧萍那里也是同学们小聚最爱去的地方,有一次看到董宏思在杨慧萍家的厨房大显身手,场景其乐融融;董宏思、李慧、杨慧萍等人参加的新平聚会,美景美食随时发在群里,冲击着我们的味蕾和眼球;虽然这些聚会我没能参加,但他们发回的照片让我也体会到了他们聚会时的欢乐气氛。</h3><h3><br /></h3><h3>一年来,我也参加了好几次同学的小聚,难忘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董宏思家里喧嚣热闹的包饺子场景,段永芳头一天晚上就把馅调好带到董宏思家,大家包得兴趣盎然,吃得津津有味;杨慧萍从楚雄快递来的各种菌子,经过董宏思大手笔烹制出来的美味佳肴,同学们吃得意犹未尽;丁岗请大家到永春泉,演绎了同学群里一幅幅靓丽的泳装集体照,丁岗还拍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镇群之宝视频《杨征难与王丽萍的交杯酒》;还有董宏思家的好茶我们也喝了不少,最难得的是边喝边有人讲解,杨征难的博览群书、丁岗的足智多谋、董宏思的大方好客,王红的高雅广博、杨慧萍的精明强干、李慧的随和大气,构成了聚会中和谐轻松和情同手足的主旋律。</h3><h3><br /></h3><h3>当然最让人难忘的是2017年7月6日,我们20个同学相聚易门,一起重回小绿汁、小木奔那一次,大家亲密无间,边走边聊,感叹人生的不易和今天生活的美好。我们在小木奔大桥下留影,顺着已经荒芜的道路各自寻找自已家原来的位置,快到我家时,饶继远叫我:"曹华,你咯记得你家就住在这里?"我怎么会记不得,难得的是其他同学也记得,小进候,天天提开水,总觉得那段路太长,总也走不到家。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家原来的位置,只是大部分都已重建了新房,原来的老房子早已觅无踪影。在小绿汁我们吃了中午饭,我们沿着当年的盘山公路回易门。那条当年让我们最怕走的盘山公路,今天已经全部铺成了柏油公路,十八弯的全景非常漂亮,已经开发成了旅游景点。离开易门前,陈涛说请我们吃中午饭,20个同学全部留了下来,陈涛点的干巴菌、牛干菌、粉蒸羊肉都是我们最爱吃的家乡菜,让我们20个人感动不已,直今仍然能嗅到饭菜的香味,体会到同学间情同手足的温暖。</h3><h3><br /></h3><h3>当然还有很多小聚会,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不知道,但不管怎样,只要是能延续我们同学情的聚会,我们都要大力支持,不能去的同学就在群里祝愿聚会的同学玩得开心,吃得愉快!无论如何,聚会还要继续继续再继续........</h3><h3> </h3><h3>三、硕果累累</h3><h3><br /></h3><h3>读王红的游记《徒步牛背山》,我被她的精彩生活感染着,多少年过去了,王红仍是作文写得最好的女同学,潜水、跑马拉松、骑行都是我无法企及的梦想,我们的女神把生活过成了诗,她曾说:"下半生的目标就是瘦身、成家、出国、吃天下",这气壮山河的话出自王红之口,让男同学汗颜,让女同学惊艳,如此这般的勇气和激情,余下的岁月,生活怎会不美?王红,别忘记一路还有一群与你共同成长的同学,相依相伴,我们同行!</h3><h3><br /></h3><h3>读王晓玲的《岁月留痕》,仿佛看到了昔日的王晓玲,冰雪聪明的女孩,在小木奔幼儿园不顺心的环境里仍有一颗渴望改变的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机会来临时,她脱颖而出,通过学习成为了优秀的幼儿老师,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普通的成绩,去年同学聚会,王晓玲甜美的微笑,轻盈优美的舞姿仍留在我们脑海里,她写出的文字朴实无华,她的故事真实感人,也是她多年来的心路历程,面对生活有苦有甜,痛并快乐着。</h3><h3> </h3><h3>四、且行且相伴</h3><h3><br /></h3><h3>纵观历史,任何一份生命都有它生长期的创痛与成长的过程,这些过程仿佛是种子,在日后的生活中都会彰显出来,于是我们的生命便在这许多的历练中越见成熟,生命的成熟过程其实避免不了挣扎和伤感,而生命之美,也在于此。</h3><h3><br /></h3><h3>我们还在成长,我们希望今天五十、明天四十、后年三十的逆生长,因为年轻时,很多人生我们还无法解读,就像今天的90后,他们还读不懂"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样的句子所包涵的意义,趁时光尚好,年纪不老,我们珍惜今天,我们且行且相伴,一路共成长!</h3><h3> </h3><h3>五、感恩生命中有你</h3><h3><br /></h3><h3>感谢群主创建了微信群,让我们找回童年的伙伴,友情得于延续;感谢杨征难、丁岗、董宏思,为微信群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感谢何明生、杨开云、杨慧萍、韩英、李东、陈涛、史玉平、徐建惠等同学为微信群的兴旺添砖加瓦;当然最最要感谢的是本次投稿的王红、王晓玲、丁岗、杨征难、李东,他们为同学群的电子期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有这样一群鼎力相助的同学和朋友同行,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办出一个有影响的期刊!祝我们的同学群越来越好!祝我们的电子期刊越办越好!</h3><h5> </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