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孰轻孰重?

涛涛不绝

<h3>  早在2500年前孔圣人的时代就不断在强调教育的广泛和宽泛性,从最初的学老师到现在的做老师算算也有十年了吧,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各式各样的家长和神通尽显的同事。每个人、每个学校、每个教育理念都在重复和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内涵不同,职能不同,责任不同,无法相互替代。家长养育子女,“望子成龙”,但不能只重视“养”,更应重视“育”,否则对子女的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学校教育也要注意道德智慧的培养;社会教育应该侧重的是礼义廉耻的自觉性---也就是道德底线。这只是我个人感受一家之言,供我们参考切磋。</h3> <h3>  今天看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青年养德的划分,感觉恍然大悟,仿佛做老师这么久每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再次渐渐清晰起来。再次联想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好像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也许就在我们的童蒙时代,我们的家长需要像扶着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去教会或者说是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浩然正气。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就是慢慢成长的少年的我们,有经验的学习者经常在告诉我们“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更有“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这也许就是少年养志的真实写照。社会教育在乎于德的养成,没有道德的社会那将是混乱不堪的,再发达的国家除了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外,就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的道德底线是否守得住。</h3> <h3>  在这三层教育中做重要的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成人,它拓宽孩子发展的宽度和广度;学校教育是成才,它发展了孩子的高度和视野。我个人的观点是教育要先成人后成才。当然了我们应该把叫停教育和学校教育放在同等地位。今天我只谈谈家庭教育,我推荐几个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h3><h3> 一、爱孩子从“懂”孩子开始;</h3><h3> 二、言行,孩子内心的外在表现; 三、“眼”为心声——读懂孩子的眼神,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四、“不听话”中的心理需求;</h3><h3> 五、成绩起伏暗藏心理玄机;</h3><h3> 六、观同伴关系,察孩子内心;<br></h3><h3> 七、了解孩子,从兴趣爱好开始;</h3><h3>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我们共同学习。家庭是一片天,父母是这片天的“掌权者。”父母无不希望子女走自已安排的路,但“听天由命”好吗?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给我们自己几点建议:</h3><h3> </h3> <h3>  1、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h3><h3> 2、听听孩子心里话, 让孩子有倾诉机会<br></h3><h3> 3、捧打孩子不是教育正确方式<br></h3><h3> 4、父母不能失信于孩子<br></h3><h3> 5、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孩子唯一标准<br></h3><h3> 6、小心孩子患上人格障碍 &nbsp; 学校教育并不能解决孩子健康成长的所有问题,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才能实现素质教育。而教育绝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说教,而是充满爱的潜移默化和熏陶。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学校教育,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我们做起。</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