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七月底去贵州旅游回来已整整两月,一直想把参观“中国天眼”的认知复述一番,明天是2017年9月25日,是“中国天眼”顺利运行一周年的纪念日,在担心自己文辞粗浅,打了几次退堂鼓后还是决定进行一番回想梳理,补裰关于“中国天眼”的种种记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描绘震惊世界的“中国天眼”,怀念“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h3> <h3> “中国天眼”,即 500 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 “FAST”。比作一只巨大的天眼,这只眼球直径就有500米的天眼,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也有300米。它可以用来观测脉冲星、暗物质、黑洞、甚至星外文明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信号。举个通俗的例子:就是你站在月亮上打电话,都能被它探测到。</h3> <h3> 这个项目是在1993年首次提出的,于2007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立项,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竣工,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天文科学领域最先进的项目,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就是这项工程让外国所有的天文学家望尘莫及。就是“天眼之父”南仁东,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中国也终于进入了观天时代,它将持续领先世界二十年”。</h3> <h3> “中国天眼”选址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天眼之父”南仁东用了11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300多个候选地,他踏足了很多人从未踏足的荒野遇见了很多人从未遇过的险情,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射电望远镜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山崖陡峭林立,山脚浓荫蔽日,为建造“中国天眼”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h3> <h3> 从贵阳出发到平塘县克度镇看“中国天眼”,全程共有180公里,大约花费两个半小时车程。我们一行六人来到景区服务中心,购票每人110元。为确保不受干扰,当局规定射电望远镜半径5公里核心区内禁建与环保或射电望远镜无关项目,半径30公里区域,则严禁设置、使用工作频率在68兆赫以上3000兆赫以下,且发射有效功率100瓦以上的无线电台,这意味着无线电在该区域内被禁止使用。事实上该景区也已屏蔽所有移动信号。根据相关规定:凡进入大射电观景台的人员均不能携带手机、数码相机、智能手环、钥匙、对讲机等电子设备;为保证“中国天眼”安全运转、精准接收射电波信号以及减少人流密集对望远镜的干扰,每天限客2000人。</h3> <h3> 于是我们保存了手机、相机、手表、钥匙等电子设备,遗憾的是没有了手机和相机,只能在服务中心的天文体验馆里拍摄天眼模型,在网络寻找配图了。</h3> <h3> 景区搭乘摆渡车是坐满就发车,到核心的发射电中间站需要大约40分钟,因为没有了手表,时间只是估计。一路山清水秀十八弯,跨过不知几座山头,来到了寂静的核心发射电中间站,再次经历严格的安检,经过安检后就可以开始登山直达瞭望观景台了。</h3> <h3> 上瞭望台和下瞭望台分为两边,各自大概七、八百步木质的台阶,每走一段有个平台可以缓冲休息一下,有个星座大圆柱,介绍的是星座知识以及一些著名科学家,如霍金、瓦特等等,上山和下山的路上按照星座一共有十二个。 </h3> <h3> 终于到了山顶的瞭望台了,瞭望台共分为三层,在这里虽然可以一览众山小,可是我们已经忘却了爬台阶的疲劳,也无暇顾及山中美景,急切地近距离地感受“中国天眼”的震撼!30个足球场那么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面对着中国科技的巅峰之作,心中充满着自豪和对科学家的敬意,震惊着中国的科技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感叹着祖国的伟大昌盛!</h3> <h3> 22年时间里,“天眼之父”南仁东,只做了这一件事FAST——中国人自己的“天眼”,但是2017年9月15日的23点南仁东却永远告别了我们,享年72岁。属于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刚刚提名完成,他的项目让人类穿过了几千光年看世界,但他的生命却不肯等他十天,他的FAST工程还有十天就顺利运行一周年了。</h3> <h3> 愿“天眼之父”南仁东的灵魂真的像他的FAST“天眼”一样不仅能“看”到宇宙中最远的地方,还能自由穿梭在科学的宇宙里。</h3>